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目的研究帕利哌酮联合心境稳定剂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0例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分为碳酸锂、丙戊酸钠单药治疗组和帕利哌酮+碳酸锂、帕利哌酮+丙戊酸钠联合治疗组,治疗共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4、6周末采用临床总体印象量表-双相障碍版(CGI-BP)、Young躁狂量表(YMRS)和副反应量表(TESS)等评定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四组YMRS和CGI-BP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5),联合治疗组下降水平要强于单药治疗组(p0.05),其中帕利哌酮联合丙戊酸钠组在1、2周末下降速度和水平要强于帕利哌酮联合碳酸锂组(p0.05);四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联合碳酸锂或丙戊酸钠能快速有效控制双相障碍躁狂发作,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0例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合用药组和单用药组,各35例,分别给予阿立哌唑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与单一阿立哌唑治疗,疗程6周。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外显攻击行为量表(修订版)(MOAS)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PANSS评分及MO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均〈0.01);以合用药组PANSS总分及阳性症状分、MOAS总分较单用药组下降显著(P〈0.05或P〈0.01);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利培酮单药或与丙戊酸钠联用对精神分裂症兴奋躁动的作用和安全性.方法:54例兴奋躁动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单药组和利培酮联用丙戊酸钠组.两组均给予利培酮2 ~4 mg/d治疗7d;联用组加用丙戊酸钠800 mg/d静脉滴注共3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5及7d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兴奋因子量表(PANSS-EC)、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对患者进行评估. 结果: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PANSS-EC和MO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7d时联用组PANSS-EC和MOAS评显著低于单药组(t=3.822,t=5.195,P均<0.01);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31,P >0.05). 结论:利培酮联用丙戊酸钠治疗精神分裂症兴奋躁动的效果好于单用利培酮,不良反应相当.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伴冲动行为的精神分裂症者应用奥氮平和丙戊酸钠联合治疗方案的疗效以及社会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伴冲动行为的精神分裂症126例患者的资料予以回顾性地分析,按照临床所用不同治疗方案分成2组,将单纯奥氮平医治4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应用奥氮平和丙戊酸钠联合医治8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社会功能恢复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住院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评分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量表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上述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率分别为2.50%、8.70%,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伴冲动行为的精神分裂症者应用奥氮平和丙戊酸钠联合医治能更好地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社会功能提高,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伴攻击行为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5例伴有攻击行为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组(合用药组,37例)和单用奥氮平组(单用药组,38例)进行6周的观察。于治疗前及治疗1、2、4、6周分别采用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阳性症状量表(SAPS)和阴性症状症状量表(SANS)评定疗效,治疗6周采用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MOAS总分、SAPS评分两组间有明显统计学意义(F=3.725,P=0.016;F=1.677,P=0.024);MOAS总分和SAPS评分合用药组显著低于单用药组。两组MOAS总分、SAPS、SANS评分均具有时间效应(F=28.314,F=12.417,F=5.362;P均0.01),但治疗效应与时间效应均无交互作用(F=2.937,P=0.065;F=4.831,P=0.272;F=2.619,P=0.48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对伴攻击行为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用奥氮平,且起效快、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帕利哌酮和氨磺必利对首发未用药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体质量以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女性首发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两组:帕利哌酮组45例患者采用口服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氨磺必利组45例患者通过口服氨磺必利治疗,两组均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清泌乳素水平、体重、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韦氏成人量表(WMS-RS)评分以及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试(MCCB)评分。结果两组血清催乳素水平治疗后各周期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2周体重较治疗前都有显著增加(P0.05),帕利哌酮组增加幅度低于氨磺必利组(P0.05);两组治疗后12周PANSS评分较治疗前都有显著降低(P0.05),但帕利哌酮组治疗后降低的幅度显著高于氨磺必利组(P0.05)。结论帕利哌酮和氨磺必利都能导致患者血清催乳素和体质量增加,但是氨磺必利体重增加的幅度更大。两种药物都能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但帕利哌酮的治疗效果优于氨磺必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对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5月来本院诊治精神分裂症患儿60例,随机分为帕利哌酮组和阿立哌唑组,各30例,帕利哌酮组给予帕利哌酮治疗,阿立哌唑组给予阿立哌唑治疗,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评分、个人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分、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结果两组患儿治疗2周后帕利哌酮组患儿SANS五项因子(思维贫乏、情感平淡或迟钝、意志缺乏/情感淡漠、兴趣缺乏/社交缺乏及注意损害)评分开始明显降低,PSP评分开始明显升高,阿立哌唑组治疗后4周SANS评分开始明显降低和PSP评分开始明显升高,帕利哌酮组改善程度好于阿立哌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2、4、8周TES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阿立哌唑相比,帕利哌酮能更好的改善儿童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和社会功能,起效快、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丙戊酸钠对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丙戊酸钠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性行为的治疗作用。方法:对21例有攻击性行为的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原有抗精神病药的基础上加用丙戊酸钠进行为期6周的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6周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外显攻击行为量表修订版(MOAS)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后BPRS各因子分差异无显著性。但治疗后MOAS评分显著降低。结论:丙戊酸钠辅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攻击性行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小剂量丙戊酸镁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疗效以及对BDNF、GDN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组采用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小剂量丙戊酸镁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不同的方法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5%(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OAS评分无明显的差异(P0.05),治疗后均得到降低,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中BDNF、GDNF水平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治疗完成后,研究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小剂量丙戊酸镁治疗精神分裂症,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攻击行为,提高血清中BDNF、GDNF的水平,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联合利培酮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168例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使用丙戊酸钠联合安慰剂治疗,观察组使用丙戊酸钠联合利培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PANSS评分、认知功能、不良反应等,并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阳性量表、阴性量表、精神病理和总分均有明显的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77.38%(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MMSE评分组间比较均无差异(P0.05),且治疗后与治疗前相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TESS评分为(8.34±2.71),对照组TESS评分为(8.12±2.64)(P0.05)。结论丙戊酸钠联合利培酮治疗癫痫性精神障碍疗效显著,对患者认知功能影响小,副作用轻,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联合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和奥氮平,每组各50例。奥氮平组患者采用丙戊酸钠缓释片联合奥氮平治疗,齐拉西酮组患者采用丙戊酸钠缓释片联合齐拉西酮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躁狂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齐拉西酮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明显高于奥氮平组的78%(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躁狂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齐拉西酮组的躁狂评分显著低于奥氮平组(P0.05);齐拉西酮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奥氮平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则为1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齐拉西酮与丙戊酸钠缓释片联合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既可有效缓解患者的躁狂症状,又可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丙戊酸钠联合齐拉西酮或奥氮平对双相Ⅰ型躁狂患者的认知水平、血清尿酸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7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双相Ⅰ型躁狂患者,根据单双号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丙戊酸钠联合奥氮平治疗,观察组采用丙戊酸钠联合齐拉西酮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4周和8周的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分)、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PANSS评分)、躁狂量表(BRMS)评分、血脂和尿酸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4周、8周的BRMS评分、PAN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TC、TG、UA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戊酸钠联合齐拉西酮治疗双相Ⅰ型躁狂患者的效果显著,对尿酸、血脂水平影响更轻,可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和安全性,为老年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于2014年3月-2015年12月在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者中筛选126例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年龄≥60岁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按计算机随机法分为帕利哌酮组和利培酮组各63例,分别给予帕利哌酮缓释片和利培酮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80天。于基线期及治疗第1、2、4、8、12周末、180天时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并进行心电图和肝功监测。结果共107例完成研究,帕利哌酮组54例,利培酮组53例。分别从治疗第1、2周末开始,帕利哌酮组和利培酮组各治疗时点PANSS总评分与基线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各治疗时点PANSS总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第180天,帕利哌酮组痊愈率高于利培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9.63%vs.62.27%,P0.05)。整个治疗期间,帕利哌酮组锥体外系副反应(EPS)发生率低于利培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6%vs.24.53%,P0.05)。结论帕利哌酮与利培酮均能改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但帕利哌酮起效更快,疗效更佳,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及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4例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研究组给予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75~150 mg/次,分别于第1天、第8天、第(30±3)天肌内注射;对照组给予口服阿立哌唑10~30 mg/d。观察8周。于治疗前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PANSS总分及各项评分在治疗后各周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2.17~6.16,P0.05或P0.01);两组间比较,研究组PANSS评分较对照组降分明显(t=2.03~4.14,P0.05或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8,P0.05)。结论: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和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均有效、安全,但前者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单纯地西泮和地西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癫(癎)持续状态(SE)的疗效.方法 选择成人SE患者35例,分成地西泮组(给予地西泮静脉治疗)和地西泮联合丙戊酸钠组(地西泮联合丙戊酸钠静脉治疗)两组,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地西泮联合丙戊酸钠组72 h内复发率低于地西泮组(P<0.05).结论 地西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可降低SE患者的复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联合社会认知交互训练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依从性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1年1月我院住院的80例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服用帕利哌酮治疗,研究组服用帕利哌酮基础上联合社交训练治疗,均干预24周,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 Scale,PANSS)、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Personal and Social Performance scale,PSP)及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nsight and Treatment Attitude Questionnaire,ITAQ)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24周后,两组患者各评分均有改善;两组治疗后PAN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PSP及ITAQ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会认知交互训练在帕利哌酮治疗基础上可以改善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社会功能和依从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早期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0-01—2012-06收治的早期癫痫患者90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分别采取卡马西平单药治疗,丙戊酸钠单药治疗以及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对所有患者在治疗开始后随访半年,比较3组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卡马西平组总有效率66.67%,丙戊酸钠组60.67%,联合用药组93.33%,联合用药组较其他2组整体有效率均明显增高(P0.05)。3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药卡马西平或者丙戊酸钠用药治疗相比,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癫痫具有很好的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单药治疗无明显差别,可作为癫痫临床治疗的常规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帕利哌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3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予帕利哌酮治疗,观察组予帕利哌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对比治疗2、4、8、12周末的阴性症状量表(SANS)及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及血常规、肝功能指标来评价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组间治疗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比较,P均<0.05;2组治疗前后的SANS评分和BPRS评分比较,P均<0.05;2组治疗前后及组间治疗的血常规、肝功能指标比较,P均>0.05.结论 帕利哌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可以明显减轻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帕利哌酮治疗老年女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老年女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帕利哌酮,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照组给予伪刺激,治疗8周。评价患者症状改善情况、认知功能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阴性症状、阳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分和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扰命名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针对老年女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在给予帕利哌酮治疗的同时联合高频rTMS,能够明显促进患者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治疗脑外伤术后癫疒间复发后,添加奥卡西平或拉莫三嗪联合治疗外伤性癫疒间效果。方法以治疗前3个月癫疒间发作频度为对照,对治疗12个月后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安全性进行自身对比观察。结果应用奥卡西平或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治疗12个月后,患者发作频率均较用药前明显减少;发作频率减少≥50%的患者分别为89.2%和89.7%,用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奥卡西平或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两组间差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奥卡西平联合丙戊酸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9.3%,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9.1%,差异显著(P<0.05)。结论奥卡西平或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外伤性癫疒间复发疗效确切,副作用拉莫三嗪组明显低于奥卡西平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