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胃癌是全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排名第二位的恶性肿瘤,而我国是世界上胃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细胞周期蛋白的调控能对肿瘤的机制研究及基因治疗提供有效依据.细胞周期中的G1/S期是调控的关键点,其中Cyclin D1、P16及CDK4基因起着重要的作用,且与胃癌之间有着较大的关联性,但上述基因与胃癌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为了更好地认识Cyclin D1、P16及CDK4基因在胃癌中表达的情况,就近年来相关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综述STAT3信号传导通路与胃癌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10年来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总结,从 STAT3信号传导通路对胃癌形成、发展及转移等方面对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STAT3信号传导通路与胃癌的关系是近期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研究发现STAT3信号传导通路与胃癌有着密切的联系,参与了胃癌增殖分化、凋亡等的调控且与胃癌的侵袭转移等密切相关.[结论]STAT3信号传导通路与胃癌关系的不断揭示对胃癌的防治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该通路可能成为今后胃癌诊治的重要突破口,同时对以STAT3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研发进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该通路的复杂性及胃癌发生发展的多因素调控性,我们仍需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并且容易发生转移,其中人胃癌MGC803 细胞对多种化疗药物敏感.虽然我国在胃癌综合治疗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一定效果,但胃癌术后5年生存率仍不足40%[1-3].顺铂(Cisplatin,CDDP)具有独特的抗癌机理和神奇的抗癌功效,CDDP是近年来常用的抗肿瘤药物.本研究以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为研究对象,观察了CDDP对胃癌细胞及正常人体细胞的作用,并进一步研究CDDP与常规化疗药物白藜芦醇(Resverat rol,RES)联合应用对胃癌细胞作用的影响.为指导临床治疗提出一些新的化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背景 高龄是胃癌术后近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近年来,微创胃癌手术已成为高龄胃癌患者的手术方式,但目前对于高龄患者微创胃癌根治术术后并发症影响因素的研究相对较少.目的 分析高龄胃癌患者微创胃癌根治术术后近期并发症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17年4月-2021年4月492例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普通外...  相似文献   

5.
龙敏  李妍  罗军  曾方银  宁云山  李明 《广东医学》2007,28(7):1036-1038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中性粒细胞激活蛋白(NAP)抗体水平与胃癌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ELISA方法,对正常人和HP感染患者外周血中的NAP抗体水平进行检测,并用PCR方法检测HP临床菌株中nap基因存在状况.结果 所有检测的HP临床菌株中都存在napA基因;正常人血清中NAP抗体阳性率为42.6%;胃癌患者血清HP-NAP抗体阳性率为97.5%,明显高于胃溃疡患者92.9%和慢性胃炎患者85.7%的抗体阳性率;胃癌患者NAP抗体水平明显高于胃炎患者,但与胃溃疡患者无明显差异;NAP抗体水平与患者年龄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NAP抗体水平与胃癌有一定相关性,提示NAP蛋白可能有致胃癌的作用.本研究为HP相关性胃癌的致病机制、诊断和疫苗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6.
胃癌患者性激素受体及性激素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36例男性胃癌患者手术前血清睾酮(T)、雌二醇(E_2)和胃癌组织标本雌激素受体(EP)、孕激素受体(PR)含量.探讨胃癌的性激素水平改变及性激索与性激素受体的关系。结果表明:(1)血清睾酮、雌二醇下降是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索,血清睾酮对胃癌患者术前评估切除可能性有参考价值.但对判断预后及复发的意义仍有待进一步研究。(2)胃癌组织中存在ER、PR受体.对ER( )PR( )胃癌可采用内分泌治疗。  相似文献   

7.
胃癌的发生是多阶段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H.pylori感染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启动因素,但它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目前有关H.pylori感染与胃癌发生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就近年研究结果对H.pylori感染与胃癌发生的可能机制总结如下:1细胞毒素目前H.pylori有两个受关注的致病因子:Vac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受到经济发展及胃镜检查普及的影响,在包括中国的全球范围内均呈现下降趋势,但目前仍处于全球肿瘤发病的前列.亚洲地区胃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超过全球平均水平,中国胃癌的发病率又较亚洲平均水平高,故胃癌仍是我国癌症研究和防治的重点[1~3].与Hp感染相关的肠型胃癌,占胃癌的60%以上,是胃癌高发地区...  相似文献   

9.
胃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消化道肿瘤之一,其早期临床表现隐匿,确诊时一般处于晚期,因此预后较差.近年随着胃癌的早诊断、早治疗及辅助治疗的不断完善,患者术后生存率有所提高,但胃癌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影响胃癌患者术后预后的因素主要包括患者相关因素、肿瘤相关因素及治疗相关因素等,其中与肿瘤相关的分子标志物备受关注.研究术后...  相似文献   

10.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非编码RNA,在多种癌症的发病中异常表达.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LncRNA在胃癌中异常表达,但其在胃癌中的作用机制尚未清楚,可能主要通过表观遗传机制、上皮间质细胞转化、免疫抑制、炎症等发挥作用.幽门螺杆菌(Hp)被认为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其可导致慢性炎症和信号通路异常激活,但其导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讨论幽门螺杆菌 (HP)感染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 1 995年— 1 998年全部 6 6例胃癌患者行纤维胃镜检查 ,取胃粘膜组织查 HP的感染率 ,与正常人群 HP感染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胃癌患者感染率 86 .3 6 % ,明显高于正常人群的 HP感染率 50 % ,采用χ2 检验 ,P<0 .0 1。结论 :胃癌的发生虽是多种因子协同作用的结果 ,但HP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对 HP感染的根治有利于预防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是一个多基因、多因素的过程,胃癌亦是如此,它的发生与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有众多复杂的分子生物学变化.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细胞核DNA含量,可反映细胞的增殖能力,并可根据异倍体的出现,判断组织的良性与恶性.由于细胞核DNA含量的变化出现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改变之前,因此,检测胃黏膜癌前病变和胃癌细胞核内DNA含量,对分析癌前病变发展趋势,发现早期胃癌有一定价值.FCM检测细胞DNA倍体在胃癌的研究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能否同病理形态学一样作为胃癌诊断依据尚不明确.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它的了解越来越多,应用于胃癌早期诊断的前景更为广阔.  相似文献   

13.
胃癌微转移检测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梽  李良庆 《医学综述》2008,14(12):1817-1819
胃癌微转移检测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已证实胃癌微转移与胃癌的复发、转移密切相关,但胃癌微转移与预后的关系却研究较少。本文就胃癌微转移的概念、检测方法及两个主要指标细胞角蛋白及癌胚抗原在淋巴结、血液、腹腔及骨髓中的表达与胃癌预后的关系进行了综述。探讨胃癌微转移与预后有助于更科学的进行胃癌临床病理分期以及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端粒酶逆转录酶mRN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立旦  黄河  孙洁  张则伟 《浙江医学》2005,27(4):243-245
目的研究人类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22例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hTERT 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肿瘤恶性程度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hTERT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但不同胃癌TNM分期、组织分化程度之间的hTERT mRNA表达水平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在胃癌组织中hTERT mRN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可作为胃癌诊断的特异性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幽门螺杆菌致癌机制中环氧合酶-2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ylori)感染与胃癌发生相关,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其列为人类Ⅰ类致癌原,但其确切致癌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清楚.近年来研究表明,H.pylori感染可增加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的表达,COX-2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能是导致胃癌的机制之一,现将这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纤维胃镜是目前诊断胃癌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在胃镜取材过程中,时常出现漏取现象,给胃癌的病理诊断带来一定困难。我们对160例溃疡型胃癌标本的癌组织分布进行了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提高胃镜对胃癌的检出率[1],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160例溃疡型胃癌标本均源自我院外科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gp、Her-2和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74例胃癌中Pgp、Her-2和Ki67表达.结果:Pgp在胃癌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显著性差异(P<0.05).Ki67在胃癌中强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分级有显著性差异(P<0.05).Her-2的强表达与临床病理次数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但与Ki67的强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gp的强表达预测进展期胃癌对化疗的耐药性,尤其是淋巴结出现转移时对化疗的耐药情况起着重要作用.Ki67的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表达强度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TNM分期、转移有关,可作为评估患者预后的指标.提示Her-2的表达虽然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但作为预后判断的意义有限.与Ki67的强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在肿瘤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两者或许存在某种联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微量元素与肿瘤关系,国外已有不少报道,但测定胃癌组织中微量元素钼的含量,研究其与胃癌关系,国内很少报道。本文测定胃癌组织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患者胃组织中微量元素钼的含量、以正常人作对照,研究钼与胃癌及慢性胃病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环氧化酶-2(COX-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胃癌中的表达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54例胃癌原发灶标本COX-2与VEGF-C蛋白表达的情况,分析其与胃癌淋巴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 所测54例胃癌组织中,COX-2及VEGF-C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0.4%(38/54)和66.7%(36/54).COX-2及VEGF-C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明显相关性(P<0.01),但与肿瘤分化程度和有无浆膜浸润等无明显相关(P>0.05).VEGF-C与肿瘤的TNM分期相关(P<0.01).结论 COX-2及VEGF-C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淋巴转移密切相关;COX-2可能通过上调VEGF-C表达,促进胃癌淋巴管生成,并顺次导致淋巴结转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胃癌基因治疗研究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守搞  王超 《右江医学》2006,34(1):77-79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居各恶性肿瘤之首,极大危害了人民的健康。虽然胃癌通过手术、放疗和化疗等可取得一定的疗效,但对于多数中、晚期患者来说,其效果仍不能令人满意。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胃癌的治疗也已进入了基因水平。胃癌的基因治疗虽然目前多数仍处于体内研究的动物实验阶段,但取得的一些结果却是令人鼓舞的,本文对近年来胃癌的基因治疗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1.抑癌基因治疗胃癌发生的分子机理还不十分清楚,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它与抑癌基因的失活有关,抑癌基因有P53基因、P16基因、P6基因和GCF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