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对脑梗死患者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影响。方法:选择1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组(阿托伐他汀20mg/d)、B组(阿托伐他汀40mg/d)各50例,并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来预防卒中复发,治疗1个月后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血脂和hs-CRP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20mg/d和40mg/d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hs-CRP水平均下降,其中40mg/d组下降的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阿托伐他汀20mg/d和40mg/d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治疗前后均有升高趋势,且40mg/d组HDL-C升高水平高于20mg/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降TC、TG、LDL-C和升高HDL-C水平及抗炎作用,且40mg/d组降TC、TG、LDL-C和升高HDL-C水平及抗炎作用强于20mg/d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ACS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20例,A组给予氟伐他汀40 mg,1次/晚;B组给予氟伐他汀80 mg,1次/晚;C组给予氟伐他汀40 mg,1次/晚,并加用普罗布考250 mg,2次/d.3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清晨空腹取血,测定hs-CRP和血脂水平,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治疗前3组间各项血脂指标及hs-CR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血脂指标和hs-CRP水平较A组均降低(P<0.05),TC及HDL-C水平较B组均低(P<0.05),而TG及LDL-C水平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C组中TC、TG、LDL-C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或P<0.01);各组hs-CRP水平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氟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或大剂量氟伐他汀均能明显降低ACS患者血脂及hs-CPR水平,尤以氟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ACS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20例,A组给予氟伐他汀40mg,1次/晚;B组给予氟伐他汀80mg,1次/晚;C组给予氟伐他汀40mg,1次/晚,并加用普罗布考250mg,2次/d。3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清晨空腹取血,测定hs-CRP和血脂水平,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治疗前3组间各项血脂指标及hs-CR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血脂指标和hs-CRP水平较A组均降低(P0.05),TC及HDL-C水平较B组均低(P0.05),而TG及LDL-C水平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C组中TC、TG、LDL-C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或P0.01);各组hs-CRP水平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氟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或大剂量氟伐他汀均能明显降低ACS患者血脂及hs-CPR水平,尤以氟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合并混合性血脂异常的改善作用。方法应用阿托伐他汀对39例2型糖尿病合并混合性血脂异常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后TG、TC、LDL-C较治疗前显著降低,降低程度分别为26.17%、54.97%、38.92%;HDL-C治疗后明显上升,上升幅度为14.81%,治疗前后比较,P〈0.01。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合并混合性血脂异常有明显改善作用,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肾病血脂异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86例糖尿病肾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连用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以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TC、LDL、UAE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TG、hs-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肾病血脂异常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脂异常的非糖尿病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后血清脂联素(APN)和炎症因子的变化.方法 20例血脂异常的非糖尿病患者,予阿托伐他汀20 mg/d,连服12周;于服药前、服药4周和12周时抽取空腹静脉血,分别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APN、高敏C反应蛋白(hs-CRP)、TNF-α和IL-6.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用药4周后,患者TC、LDL-C、hs-CRP、TNF-α、IL-6明显降低(P<0.01),HDL-C、血清APN明显升高(P<0.01).继续服药至12周,TC、LDL-C进一步下降至治疗目标值(分别<5.2 mmol/L和3.3 mmol/L),而炎症因子无明显变化.结论 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明显降低TC、LDL-C、hs-CRP、TNF-α和IL-6,升高血清APN水平.  相似文献   

7.
张向隆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9):1053-1053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血脂异常患者调脂强度及不良反应。方法对180例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服阿托伐他汀组(10mg每日1次)和服辛他汀组(10mg每晚1次),8周后复查血脂,用t检验和x2检验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TC、TG、LDL-C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HDL-C差异无显著性(P>0.05)。组间比较TC、LDL-C差异有显著性(P<0.05),TG、HDL-C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血脂异常调脂作用确切,是进行冠心病一、二级预防的理想调脂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伴血脂异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伴血脂异常患者60例。所有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辉瑞制药有限公司)10mg,睡前顿服,治疗8周。在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分别测定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治疗8周后观察疗效。结果经过治疗,TC、TG、HDL-C、LDL-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伴血脂异常疗效满意,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阿托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的降脂疗效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汉尧 《海峡药学》2006,18(6):111-11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调节作用。方法选高脂血症患者36例,随机分为阿托他伐汀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经治疗12周后复查血脂。结果A组患者血脂TG、TC、LDL-C明显降低,HDL-C明显升高(P<0.01),而B组患者,血脂水平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高血症患者可以有效的调节血脂异常,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减少临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合并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压病患者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的变化。方法选择伴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压病患者126例,随机分为2组。A组(强化治疗组)65例,服用阿托伐他汀40mg,每晚1次;B组(常规治疗组)61例,服用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1次,疗程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CIMT以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40mg、10mg(P〈0.05)、TC、LDL-C(P〈0.05)和升高HDL-C水平(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能更有效地降低CIMT,以及TC和LDL-C水平,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8例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用阿托伐他汀钙10mg/d治疗,对照组33例用辛伐他汀10mg/d治疗;观察治疗4周。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治疗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袁平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6):52-53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血脂水平的影响,并研究不同剂量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为3组,A组给予常规治疗,B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20mg/d,C组加用辛伐他汀40mg/d,分别在发病24h内及治疗后不同时段检测CRP及血脂水平。结果:①B组及C组患者治疗1周后,hs-CRP水平明显降低,TC、LDL-C、HDL-C略有降低(P〈0.05),TG略有升高(P〈0.05);治疗2周后,hs-CRP水平进一步降低(P〈0.05),TC、LDL-C、HDL-C水平与治疗后1周比较呈升高趋势(P〈0.05),TG进一步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C组患者较B组患者hs-CRP水平降低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降低hs-CRP及血脂TC、LDL-C与剂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降脂疗效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哲  陈纪林  方力  向菊兰  王敏 《医药导报》2001,20(3):152-153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辛伐他汀(舒降之)的降脂疗效。方法:79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0mg.d^-1,B组20mg.d^-1,疗程均为8周。结果:治疗前比较,A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脂蛋白胆固醇(LDL-C)分别下降23.4%,20.0%、30.7%(P均<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17.5%;B组TC、TG和LDL-C分别下降32.75,22.8%,42.8%(P<0.01),HDL-C升高13.7%,A组中TC、TG和LDL-C达标率分别为12.85,28.2%,15.4%,B组分别为65.05,57.5%,65.0%,疗程中患者均能很好耐受,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口服辛伐他汀20mg.d^-1,降脂疗效显著,达标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高胆同醇血症患者,经4周筛选出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12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A组43例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钙5mg治疗,B组43例患者给予10mg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对照组43例患者给予10mg阿托伐他汀钙治疗,12周后对3组患者血脂指标进行观察,同时记录3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A组、B组、对照组治疗12周后LDL—C分别较治疗前降低2.2、2.3、1.8mmol/L;TC分别较治疗前降低2.2、2.3、1.8mmol/L;A组与B组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组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HDL—C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TG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2例,其中1例为AST、ALT水平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钙能有效降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LDL—C、TC,具有显著的疗效与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和分析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组64例,B组5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给予辛伐他汀40 mg/d,B组给予辛伐他汀20 mg/d,疗程为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8、12周的血脂水平、血脂达标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8周T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2周TC、TG、LDL-C和HD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TC达标率为75.00%,明显高于B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LDL-C达标率为76.56%,明显高于B组的6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94%,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9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辛伐他汀40 mg/d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效果优于20 mg/d,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2年3月至2005年5月60例2型糖尿病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罗格列酮组(B组)。对照组采用原来降糖药治疗,不加用罗格列酮。B组在原来降糖药的基础上给予罗格列酮4mg口服,每天一次,共4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脂蛋白(TC,TG,HDL-C,LDL-C)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4周后,两治疗组血脂水平TC,TG,LDL-C和血清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HDL-C水平升高,且变化程度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罗格列酮可减少粥样硬化斑块炎症反应,可以使2型糖尿病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17.
血脂康与辛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疗效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血脂康、辛伐他汀治疗糖尿病伴血脂异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血脂康组30例(0.6 mg,2次/d)与辛伐他汀组30例(20 mg/d),疗程均为12周。结果血脂康及辛伐他汀组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TG)的水平分别为26%,37%,30%和27%,27%,31%(P<0.01),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分别为20%和5%,血脂康降TG及升HDL-C的作用明显优于辛伐他汀(P<0.05)。血脂康组治疗后血糖明显改善(P<0.01)。结论血脂康不仅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而且可改善血糖,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18.
翁根龙 《临床医药实践》2005,14(10):737-738
目的:观察微粒化非诺贝特治疗糖尿病(DM)血脂异常及其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选择1999年1月~2004年12月门诊及住院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共86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4例,对照组42例。治疗组给予微粒化非诺贝特200 mg,每晚服用,连续8周;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10 mg,每晚服用,连续8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检查血脂常规、C-RP、肝功能、血常规、血糖等指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8周后,血清甘油三脂(TG)明显降低(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增加(P<0.01),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RP均有显著下降(P<0.01),但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微粒化非诺贝特治疗糖尿病血脂异常有确切调脂及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缺血性脑卒中伴血脂异常患者SLCO1B1 521 T>C和APOE基因多态性对阿托伐他汀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收集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2018年4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伴血脂异常的患者210例,测定纳入患者SLCO1B1 521 T>C和APOE基因多态性,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口服进行降脂或调脂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测定其TC、TG、HDL-C、LDL-C水平来评价疗效,测定TBil、ALT、AST、CK水平,以及根据不良反应来评价安全性。结果 SLCO1B1 521 T>C的基因型分布为TT 79.05%,TC 19.05%,CC 1.90%;APOE基因的E2、E3、E4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4.28%、67.62%、18.10%,各基因型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服药3个月后,APOE不同基因型患者TC、TG、LDL-C、HDL-C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项安全性指标未发现明显异常。SLCO1B1 521 T>C突变组肌痛发生率高于野生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APOE基因多态性影响阿托伐他汀的调脂疗效,患者SLCO1B1 521 T>C基因可能与阿托伐他汀肌痛不良反应相关。检测SLCO1B1和APOE基因分型有助于血脂个体化治疗,为药物治疗管理患者他汀类药物合理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及阿司匹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7月至2008年10月在我科住院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共计90例,随机分为3组,A组为氟伐他汀组,给予氟伐他汀40mg/d;B组为阿司匹林组,给予阿司匹林300mg/d;C组为联合用药组,给予氟伐他汀及阿司匹林联用;选取30例健康对照组为D组。药物治疗连续8周。治疗前后检测血中hs-CRP及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ABC三组患者治疗后hs-CRP与治疗前相比下降(P〈0.05),与AB组比较C组hs-CRP下降更为明显(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AC两组患者治疗后TG、TC、LDL-C下降(P〈0.05);ABC三组hs-CRP水平的降低与TG、TG、LDL-C水平的降低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氟伐他汀可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的TG、TC、LDL-C;氟伐他汀及阿司匹林均能降低冠心病患者的hs-CRP水平,两种药物联用降低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