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3 毫秒
1.
目的明确尼可地尔在老年冠心病(CHD)经皮动脉介入(PCI)术后应用的疗效。方法老年CHD(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依据PCI术后尼可地尔治疗分为观察组50例(使用)及对照组45例(不使用)。分析两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ET)-1水平;超声评估肱动脉血流介导性舒张功能(FMD);对比两组术后24 w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CRP及TNF-α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CRP及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FMD及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EF-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CI术后24 w内MACE累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401,P=0.036)。结论尼可地尔可有效改善老年冠心病PCI术后血管功能,降低炎症反应水平及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洋地黄类药物所致在体延迟后除极(DAD)和触发活动的特征,评价延迟后除极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静脉注射哇巴因结合程序电刺激建立三度房室阻滞犬室性心律失常模型,并采用Franz接触电极记录13只犬左室心内膜单相动作电位(MAP)。结果 10/13(77%)的犬在MAP记录中观察到DAD,DAD幅度为1.09±0.53mV.DAD的发生率呈现快频率依赖性。起搏周长与DAD配对间期呈直线正相关(r=0.877,P<0.01)。62.8%室性早搏(室早)记录到DAD,室早出现于DAD峰上或稍后出现。室早配对间期与DAD配对间期存在显著直线正相关r=0.9875,P<0.01)。在诱发的54次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中42次(78%)表现为每个室性异位激动起自MAP上DAD的峰顶或稍后,在非持续性室速终止时MAP记录到DAD。9/12(75%)的犬持续性室速中记录刊DAD。结论 哇巴因所致在体犬室性心律失常的机制是延迟后除极所致的触发活动。在体MAP记录技术为延迟后除极和触发活动提供了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3.
牛磺酸是一含硫基的β氨基酸,因首次从称为taurus的牛胆汁中提取而命名,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牛磺酸与心脏功能方面的研究十分广泛,其临床基础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成绩,尤其是在抗心律失常和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等方面更为显著。我们用牛磺酸联合心律平或慢心律对115例心律失常病人进行治疗,观察牛磺酸作为抗心律失常治疗辅佐剂的可行性及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经左、右桡动脉两种途径行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在手术成功率、X线透视时间、手术操作时间以及血管痉挛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方法 选择2003年3月至2006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和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临床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580例,经桡动脉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其中227例经右桡动脉,353例经左桡动脉进行操作.观察操作过程、选用导管数量、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造影成功率、血管并发症等方面.结果 经左、右桡动脉两种途径行CAG操作,首次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左桡动脉较经右桡动脉选用导管数量多(P<0.05)、手术时间短(P<0.05)、X线曝光时间短(P<0.05)、造影成功率高(P<0.01);两组间血管痉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无桡动脉闭塞发生.结论 经左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导管控制方便,操作时间短,造影成功率高,与经右桡动脉途径操作具有同样的可行性和较少的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伴严重心律失常的变异型心绞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变异型心绞痛(VA)伴严重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 采用标准12导联ECG和(或)24小时Holter记录9例患者心绞痛发作过程,并以其中6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冠脉)造影以了解患者冠脉血运情况。结果 9例患者心绞发作时除有典型的心电图ST段抬高的变化外,均伴有严重的心律失常,其中二度房室传导阻滞(II度AVB)3例1室性心动过速(VT)3例、频发室性早搏3例。2例II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内皮依赖舒张功能、血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普罗布考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应用高频超声测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并观察外周血ox-LDL及hs-CRP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普罗布考组FMD较治疗前及常规治疗组治疗后均明显升高(P<0.01),血浆ox-LDL及hs-CRP水平较治疗前及常规治疗组治疗后均明显降低(P<0.01或P<0.05)。普罗布考组治疗后血浆ox-LDL与FMD呈负相关(r=-0.651,P<0.01)。结论:普罗布考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及抗炎症作用并可改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内皮依赖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血浆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单抗夹心ELISA方法,观察比较27例经链激酶(SK)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的AMI患者溶栓前,溶栓后2h、4h、8h、10h、12h血浆IL-8和TNF-α动态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7例观察组AMI患者中,14例溶栓治疗后相关血管再通者(再通组);13例溶栓治疗相关血管未通者(未通组),再通组IL-8、TNF-α各时间点与正常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异(F=51.474、F=21.322,均P<0.01),未能组IL-8、TNF-α各时间点与正常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异(F=43.694、F=36.45,均P<0.01)。再通组与未通组IL-8比较2h、4h(t=7.652、t=3.054,均P<0.01)有显著性差异,再通组与未通组TNF-α比较2h、4h(t=1.667、t=19.389),(P<0.05和P<0.01)也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溶栓治疗前IL-8、TNF-α比较(q=2.498、q=0.326,均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IL-8、TNF-α在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炎症损伤中起关键作用,监测IL-8、TNF-α动态变化有助于临床对AMI再灌注损伤的认识,对防治AMI再灌注后炎症损伤的认识,对防治AMI再灌注后炎症损伤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综述重点介绍新的房颤药物治疗策略,包括:1)特异抑制心房IKur、IK—ACh或INa的药物;2)影响非离子通道的上游治疗;3)原有的抗房颤药物安全性改进后的新药;4)在不影响钠通道的情况下改善传导的G连接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实验动物犬将在体心脏单相动作电位与程序电刺激相结合,验证在体触发机制的存在及其电生理特性。方法:同步记录13只犬体表Ⅱ,V1,右房,右室,希氏束电图,左室心内膜单相动作电位(MAP0和股动脉血压,采用直流电电击希氏束制备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模型。于哇巴因应用前后进行程序电刺激。结果:哇巴因所致的室性心律失常包括有室,早,室速及室颤。  相似文献   
10.
该文报道了1例因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就诊的年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右冠状动脉血栓性病变,经血栓抽吸后行血管内超声检查未见夹层及有意义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术后经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后,复查造影示右冠状动脉血栓消失。后该例患者经基因筛查确诊为易栓症,术后予以抗栓治疗,随访半年未再出现血栓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