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近年膝关节周围截骨术治疗膝外翻性骨关节炎的手术方式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查阅近年国内外膝外翻性骨关节炎截骨手术治疗相关文献,对膝关节周围截骨术不同手术方式的优缺点、疗效进行总结。结果对于有症状且年轻、活动度大的膝外翻性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周围截骨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选择。目前,临床应用的主要手术方式有股骨远端内侧闭合楔形截骨术、股骨远端外侧张开楔形截骨术、胫骨近端内侧闭合楔形截骨术、胫骨近端外侧张开楔形截骨术。不同截骨手术方式的适应证和优缺点不同,选择正确的截骨手术方式对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至关重要。结论膝关节周围截骨术治疗膝外翻性骨关节炎有多种手术方式,为获得良好预后、提高生存率、减少并发症发生,需要根据不同情况制定最合理的手术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股骨远端外侧开放楔形截骨术与内侧闭合楔形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外翻畸形临床疗效及优缺点。方法笔者自2009-05—2014-06采用股骨远端内翻截骨术+Tomofix股骨远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50例(61膝)膝外翻畸形,分为观察组(采用股骨远端外侧开放楔形截骨术)和对照组(采用内侧闭合楔形截骨术治疗)。比较2组膝关节损伤与骨关节炎评分(KOOS)、主观满意度指数、股胫角度、膝关节活动度、骨折愈合时间、手术并发症等指标,综合评价该手术方法对膝关节外翻畸形的治疗效果。结果 1例失访,其余49例获得平均35.1(24~72)个月随访。所有截骨部位全部获得骨性愈合。组内KOOS评分显示术后膝关节结构和功能均获得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矫正度数(16.15±3.28)°,对照组矫正度数(15.06±3.65)°,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活动度、主观满意指数组间和组内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比对照组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股骨远端外侧开放楔形截骨术与内侧闭合楔形截骨术矫正膝关节外翻畸形均可取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内侧闭合楔形截骨骨折愈合较快,但外侧开放楔形截骨术骨量丢失少、手术操作简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5):1421-1424
[目的]探讨双平面股骨远端内侧闭合截骨术(CWDFO)治疗外翻膝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技术与初步结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2016年12月就诊于本科行股骨远端内侧闭合截骨术的外翻膝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33例35膝。常规对患者行膝关节镜探查清理术,经中长约15 cm的纵形切口,暴露膝关节髁上部位。于股骨内侧干骺端向股骨外侧髁上斜形打入2根克氏针作为远端导针。根据术前测量截骨角度,再打入2根近端导针,远、近导针交汇于股骨外侧髁上缘皮质内侧0.5~1 cm处,用摆锯分别沿远近导针横行截断股骨后侧3/4,保留外侧骨皮质铰链。再用薄锯片于股骨前1/4处纵形截骨,冠状面的纵形截骨面与横形截骨面成角90°~110°,沿前方骨面向上,走行2~5 cm后截出前方骨皮质。移除楔形截骨块,于下肢外侧缓慢施压闭合骨面,用TomoFix钢板固定。[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未发生腓总神经损伤、内侧副韧带松弛、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术后HSS评分增加(P0.05),VAS评分显著下降(P0.05)。影像测量方面:术后股胫角(aFTA)、股骨远端外侧角(aLDFA)、机械轴在胫骨平台位置均显著改善(P0.05)。全部截骨愈合。[结论]股骨远端内侧闭合截骨术可有效矫正下肢力线,减轻外侧间室压力负荷,保留膝关节原有活动度,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关节镜联合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短期治疗效果及步态分析.方法 选择2018年5月-2019年6月接受关节镜联合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18例患者,所有患者膝关节OA分级在Ⅱ~Ⅲ,术前常规摄下肢负重位力线片,并测量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股骨远端...  相似文献   

5.
胫骨高位截骨术(HTO)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通过恢复肢体力线,使膝关节内外侧间室受力重新分布,减少内侧间室受力,促进内侧关节软骨自然修复,缓解膝关节疼痛,恢复功能。但需严格选择手术指针,行外侧闭合或内侧开放楔形截骨术,采用钢板内固定或环形外固定架矫形,根据患者的个体化特征选择矫正角度,避免下肢力线的过度矫正,保持正常胫骨后倾角,可达到临床满意效果。该文就HTO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临床实施手术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膝关节内翻畸形截骨术主要有高位胫骨截骨术(high tibial osteotomy,HTO)、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双平面截骨术(double level osteotomy,DL0)、股骨远端截骨术(distal femoral osteotomy,DF0)等。何种内翻畸形应该采取何种术式,本研究推荐一种准确的具有可重复性的影像学方案,通过拍摄站立AP全腿x线片对髓膝踩(hip—knee.ankle,HKA)角、股骨远端内侧力线角(medial distal femoral mechanical angle,MDFMA),胫骨近端内侧力线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mechanical angle,MPTMA)进行放射学评估(图l,2),以指导外科医师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同时还介绍了计算机导航下截骨术的手术方法(图3)。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清理联合股骨远端内侧闭合楔形截骨术治疗膝外翻并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7-05采用关节镜清理联合股骨远端内侧闭合楔形截骨术治疗的22例膝外翻并骨性关节炎。比较术前与术后胫股角、负重力线比值、股骨远端外侧角、疼痛VAS评分与膝关节HSS评分。结果 22例术后均获得2年以上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5.2 (24~52)个月。术后2年取内固定物时关节镜下二次探查所有患者外侧间室磨损软骨Outbridge分级由Ⅳ级改善为Ⅲ级。术后1年股胫角、负重力线比值、股骨远端外侧角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年、2年疼痛VAS评分、膝关节HS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术后1年与术后2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远端内侧闭合楔形截骨术是膝外翻并骨性关节炎患者理想的保膝治疗手段,可获得较为满意的中期临床效果,有利于膝关节外侧间室软骨修复。  相似文献   

8.
刘劲松  李智尧 《中国骨伤》2013,26(9):748-752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胫骨高位闭合外翻截骨和关节镜手术治疗膝内翻及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价值。方法:自2005年10月至2007年6月,对2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内侧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患者,通过关节镜手术和胫骨高位闭合外翻截骨进行治疗。男11例,女14例,平均年龄53岁。术前HSS功能评分平均67.6±2.8,股骨胫骨角平均(185.54±1.11)°,胫骨近端外侧解剖角平均(96.54±0.52)°。术后采用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并通过测量股骨胫骨角及胫骨近端外侧解剖角评估矫形效果。结果:手术均成功,没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为5~7年。术后1年HSS功能评分85.5±3.7,较术前提高(t=-33.135,P=0.000);末次随访HSS功能评分80.3±5.4,较术后1年降低(t=-13.215,P=0.000)。术后1年股骨胫骨角平均(173.65±0.92)°,较术前降低(t=28.739,P=0.000);末次随访股骨胫骨角平均(174.34±0.53)°,较术后1年提高(t=2.331,P=0.048)。术后1年胫骨近端外侧解剖角平均(87.32±0.33)°,较术前降低(t=37.264,P=0.000);末次随访平均(87.67±2.82)°,较术后1年提高(t=2.469,P=0.039)。结论:严格掌握适应证是保证疗效的前提,精确的手术技术是保证疗效的关键。术前计划和术中的力线观察对于保证手术成功至关重要。联合使用关节镜技术可同时处理关节内病变,关节内病变的清理和下肢力线的改善共同保证术后良好的疗效。术后骨关节炎的进展仍然在继续,但非常缓慢,中期疗效仍较满意。胫骨高位闭合外翻截骨是治疗单纯内侧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小切口开放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内侧骨关节炎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小切口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内侧室骨关节炎的效果.方法:2000~2003年,对28例(40膝)膝内侧室骨关节炎患者采用小切口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手术采用胫骨结节外侧约5~6cm纵弧形切口和胫骨结节内侧2cm纵切口,骨膜下充分暴露胫骨结节至关节面间胫骨,根据术前测量的截骨角度在距关节面约2cm处开放楔形截骨,然后将胫骨远端于轻度内旋前移位与近端对合并用胫骨平台外侧支持钢板内固定.结果:随访12~55个月(平均30个月),通过X线片及膝关节功能评定,其优良率为90%.结论:小切口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内侧室骨关节炎符合生物力学,可降低胫骨后倾角度减小、髌骨低位、胫骨骨量丢失等问题的发生率,延缓骨关节炎的发展,早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双平面开放胫骨高位楔形截骨治疗成人膝关节内翻畸形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至2008年7月存在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退行性改变伴内翻畸形且进行双平面开放胫骨高位楔形截骨术治疗的12例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前膝内翻畸形5.0°~19.0°,平均11.5°;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大于90°;不伴有其他关节间室病变;1例伴有外侧副韧带及前交叉韧带断裂,行韧带重建手术后二期进行开放截骨矫形术.术前膝关节症状以内侧间室疼痛为主.手术前后测量患者关节活动度的大小,并对患者进行Lysholm评分.术后对患者进行主观满意度调查.结果 12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32.5个月.截骨处至术后12~16周均获得骨性愈合.矫正角度5.5°~18.0°,平均9.5°.在随访期间内X线检查下肢力线维持在术后水平,内外侧间室及髌股间室均未发现明显退变进展.手术总体效果优良率为83.3%,Lysholm评分、内翻角度变化在手术前后均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结论 双平面开放胫骨高位楔形截骨术对中青年膝关节内翻畸形伴单间室退行性改变有良好的早、中期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胫骨近端斜行截骨和关节镜手术治疗内侧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价值。方法 :对 3 7例内侧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患者 ,通过关节镜手术和胫骨近端斜行截骨进行治疗。术后进行 13~ 16个月的随访 ,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结果 :胫骨近端斜行截骨操作容易 ,易于调整矫形幅度。术后 1年无矫形幅度丧失。术后 1年 ,联合应用关节镜手术和胫骨近端斜行截骨进行治疗的患者 ,Lysholm评分为 (95 .2 6± 2 .47)分 ,只做胫骨近端斜行截骨的患者为 (72 .18± 4.13 )分 ,只做关节镜手术的患者为 (65 .64± 3 .3 6)分。统计学分析表明 ,各组之间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联合应用关节镜手术和胫骨近端斜行截骨治疗内侧膝关节骨关节炎是更为有效的方法 ,胫骨近端斜行截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截骨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股骨远端内侧闭合楔形截骨术结合Tomofix锁定钢板治疗中青年膝关节外翻畸形并分析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5月~2013年6月,采用股骨远端内侧闭合楔形截骨、Tomofix锁定钢板固定治疗28例(34膝)膝关节外翻畸形患者,分别观察术前和术后KOOS(Knee injury and osteoarthritis outcome score)评分、主观满意指数(Satisfaction Index,SI)、股胫角度改变及膝关节活动度,综合评价该手术方法对膝关节外翻畸形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5.7±11.13)个月(24~72个月)。所有患者X线片显示截骨部位全部获得骨性愈合。与术前相比,KOSS各项评分均显著提高(P0.01),膝关节外翻畸形得到有效矫正(矫正范围:15.1°±3.7°,P0.01),主观满意指数达到(84%±9%),膝关节活动良好。[结论]股骨远端内侧闭合楔形截骨术矫正膝关节外翻畸形可取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总结外侧闭合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 tibial osteotomy,HTO)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引起的关节疼痛临床应用结果。方法:应用外侧闭合楔形HTO治疗9例(男3例,女6例)伴内翻畸形的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年龄52~58岁,平均56岁。术中显露胫腓关节近侧,切开前侧关节囊,用骨锯或骨刀去除外侧楔形骨块,闭合截骨处缺损后用“U”形钉固定。结果:手术顺利,无手术并发症,经2-5、5年(平均3.5年)随访,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评定标准:优5例,良好3例,尚可1例。结论:外侧闲合楔形HTO是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引起关节疼痛的有效手术方法,但不适用于年龄过大的患者(〉60岁)。  相似文献   

14.
刘燊仡  唐先平 《中国骨伤》2007,20(12):868-868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进行性加重的特点,治疗方法取决于患者的年龄、活动量、关节增生的程度及关节间室受累的范围。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 tibial osteotomy,HTO)是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很有效的手术方法[1-3]。主要有外侧闭合楔形截骨、圆顶式截骨和内侧张开楔形截骨3种术式,前者在临床应用较多。本文重点介绍该术式的适应证、操作要点与术后处理。1截骨原理与优点单髁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产生的内、外翻畸形,会引起关节负重应力分布异常,例如膝关节内翻畸形,造成膝关节内侧应力集中,使内侧的关节退变加速。发生膝关节外翻畸形时,则…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胫骨高位楔形截骨治疗成人膝关节内翻畸形并发单间室退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00年6月至2008年6月间,对11例(男7例,女4例,平均39岁)存在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退行性改变伴内翻畸形患者进行胫骨高位楔形截骨术治疗。术前膝内翻畸形4°。-18°,平均10.5°;不伴有其他关节间室病变;6例伴有内、外侧副韧带或交叉韧带断裂,行韧带重建手术后二期进行截骨矫形术。术前膝关节症状以内侧间室疼痛为主。8例行闭合型楔形截骨术,3例行开放型楔形截骨术,手术前后测量患者关节活动度的大小,并对患者进行Lysholm评分,术前平均41.5分。术后对患者进行主观满意度调查。结果术后随访平均22.5个月。无神经血管损伤,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出现,截骨处均获得骨性愈合,矫正角度5°-17.5°。X线检查下肢力线维持在术后水平,关节间室均未发现明显退变进展。手术总体效果优良率为90.9%,术后Lysholm评分平均72.5分(t=-26.65,P〈0.01),内翻角度术后为1.05°(t=4.49,P〈0.01)。结论胫骨高位楔形截骨术可有效用于中青年膝关节内翻畸形伴单间室退行性改变患者。  相似文献   

16.
胫骨高位内外侧截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胫骨内外侧高位截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探讨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采用胫骨内外侧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内翻畸形58例(62膝)。分别对两种术式进行综合评分。结果随访时间:内侧组平均2.1年,外侧组3.6年。采用HSS标准,内侧组优良率为97%,外侧组83.2%,经x^2检验,差异无显著性,但手术时间、膝关节术后活动改善度和术后并发症分别经x^2检验和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胫骨高位内侧截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内翻畸形有手术难度小、便于膝部其他术式的联合、术后可早期活动、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2例股骨远端内侧闭合截骨术中并发外侧合页骨折的诊治经验。方法 2022年6月及9月共收治2例膝关节外侧单间室关节炎伴外翻畸形女性患者。患者年龄为54、47岁,患膝关节活动度分别为0°~110°、0°~120°,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分别为78、72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均为2分。股骨远端内侧闭合截骨术中发生外侧合页骨折,予以锁定加压远端股骨接骨板固定。结果 术后切口Ⅰ期愈合。2例患者分别获随访2、3个月,患者膝关节疼痛明显减轻,VAS评分均为0分;外翻畸形矫正,膝关节活动度分别为0°~120°、0°~130°,HSS评分分别为82、85分;影像学检查示截骨端愈合良好,未出现关节炎进展,力线位置满意。结论 股骨远端内侧闭合截骨术中并发外侧合页骨折均为不稳定性骨折,可选择外侧接骨板固定以降低对矫正手术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膝关节骨关节炎(KOA)是中老年人群最常罹患的骨科疾病之一,其症状呈进行性加重,约30%~50%的患者会出现膝内翻畸形,影响膝关节功能,需作胫骨高位截骨矫形甚至膝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张英泽教授提出了腓骨截骨术用于治疗KOA,疗效确切。因此,本文拟从解剖学、生物力学、影像学、手术方法及理论依据等方面对腓骨近端截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腓骨截骨和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膝内侧骨关节炎患者按截骨方式的不同分为腓骨截骨组(18例,采用腓骨截骨治疗)与胫骨截骨组(22例,采用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比较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疼痛VAS评分、HSS评分。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4~28个月。两组术后均未出现切口感染,胫骨截骨组1例脂肪液化,经换药后愈合;腓骨截骨组1例腓深神经牵拉伤,术后3个月完全恢复。VAS评分:术后1周胫骨截骨组高于腓骨截骨组(P 0. 05);术后1、3、6、24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HSS评分:术后1、3、6、24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MPTA:术后24个月胫骨截骨组优于腓骨截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和腓骨截骨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均可有效改善症状,达到治疗目的,两种截骨方式各有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胫骨高位开放楔形截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原因并总结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2—2019-11行初次胫骨高位开放楔形截骨术且术后出现并发症的13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总结预防及处理措施。结果 1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8±5.8)个月。1例截骨部位周围持续肿胀,2例切口浅表感染,5例TakeuchiⅠ型外侧合页骨折,2例TakeuchiⅡ型外侧合页骨折(其中1例合并截骨部位持续肿胀),1例TakeuchiⅢ型外侧合页骨折,1例截骨处延迟愈合,1例术后出现膝关节僵硬。结论胫骨高位开放楔形截骨术后并发症以外侧合页骨折多见,其他并发症的症状较轻微,经非手术治疗可以治愈。完善术前准备、提高手术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