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IL-6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稳定期和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SIA)检测168例健康体检者和120例稳定期和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IL-6水平,同时检测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测定(Hb)、血小板计数(Plt)、血沉(ESR)、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等实验室指标.结果 IL-6,WBC,RBC,Hb,Plt,ESR,RF,CRP等指标RA患者组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RA患者活动期RBC,Hb,Plt,ESR,RF,CRP,IL-6水平均显著高于稳定期(P<0.05).结论 IL-6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免疫炎症有关,其水平高低可反映病情活动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瘦素(Leptin)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的变化规律。方法用DAS28评分方法判断RA病情活动性,检测9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活动期47例,缓解期49例)及40名健康对照者血清中瘦素、TNF-α、IL-1β、IL-6、RF、CRP、ESR、抗-CCP水平,分析瘦素与这些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RA活动期患者血清瘦素、TNF—α、IL—1β、IL-6、RF、CRP、ESR、抗-CCP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RA缓解组(P〈0.01),其中女性瘦素水平又显著高于男性(P〈0.05);RA缓解期组以上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RA活动期组血清瘦素与TNF—α、IL-1β、IL-6、RF、CRP、ESR、抗-CCP水平、DAS28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RA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病情活动性具有密切关系,可能作为一种协同炎性因子促进RA病情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清和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和白细胞介素-27(Interleukin-25,IL-25)水平,探讨IL-17和IL-27在活动期RA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及其与相关实验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6例活动期RA患者为实验组,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类风湿因子(RF)的浓度,用魏氏法测定红细胞沉降率(ESR),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检测抗环胍氨酸多肽抗体(CCP)浓度,用ELISA法测定健康体检者血清和RA患者血清及关节液中的IL-17、IL-27水平。结果 RA患者血清和关节液中IL-17和IL-2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RA患者血清IL-17水平与ESR、CRP、CCP呈正相关性,关节液中IL-17水平与ESR、CRP呈正相关性,与RF无相关性;RA患者血清及关节液中IL-27水平与ESR、CRP、RF和CCP无明显相关性;RA患者血清及关节液中IL-17与IL-27水平呈正相关性。结论 IL-17和IL-27在RA患者的血清和关节液中过度表达,提示IL-17和IL-27参与了RA的免疫性致病机制,其具体作用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及红细胞平均体积(MCV)与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病情变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双流区第一人民院确诊的RA患者120例(RA组)、健康体检对象120例(对照组),检测两组的血清RF、ESR、CRP及MCV水平,并按照病情活动指数(DAS28)对RA组进行分组分析。结果 :RA组患者的RF、ESR、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RA组患者的MCV水平低于对照组;重度活动期、轻度活动期的RA组患者的RF、ESR、CRP水平均高于稳定期患者,重度活动期、轻度活动期的RA组患者的MCV水平低于稳定期患者;重度活动期的RA组患者的RF、ESR、CRP水平均高于轻度活动期患者,重度活动期的RA组患者的MCV水平低于轻度活动期;RA组患者的RF、ESR、CRP水平与DAS28指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A组患者的MCV水平与DAS28指数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结论 :RA患者RF、ESR、CRP水平升高、MCV水平降低,并且与患者病情活动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IL-17、IL-18、IL-6和TNF-α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方法对40例活动期RA患者、40例稳定期RA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组的外周血血清中的JL—17、IL-18、IL-6和TNF—α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活动期RA患者的血清中IL-17、IL-18、IL-6和TNF-α含量明显高于稳定期RA患者(P〈0.01)和健康对照组(p〈0.01);稳定期RA患者的血清中IL-17和IL-18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IL-6和TNF-α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患者IL-17、IL-18、1L-6和TNF—α含量的变化特点与病情相关,联合动态监测有助于临床观察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介素-6(IL-6)、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在类风湿关节炎(RA)病情中的改变及其与常规实验室指标的关系。方法收集106例RA患者(活动期83例,缓解期23例)与55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采用ELISA检测IL-6和vWF,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角蛋白抗体(AKA),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F)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 RA活动期组IL-6,vWF水平均高于RA缓解期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RA缓解期组vWF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RA活动期组与缓解期组抗CCP、RF、AKA阳性率无差异(P〉0.05);而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RA患者中,IL-6、vWF与CRP、ESR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 IL-6和vWF可能作为判断RA疾病活动情况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清抗环瓜氨酸肽(cyclic citmllinated peptide,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和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水平变化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80例RA患者血清,以8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作对照。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抗CCP抗体,IL-17含量,特种蛋白仪检测RF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RA患者活动期上述指标的含量均显著高于稳定期和健康对照组(P〈0.01)。RA患者组三项指标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RF诊断RA的敏感性高于抗CCP抗体及IL-17,而抗CCP抗体对RA的特异性显著高于RF及IL—17。两两联合检测及三者联合检测敏感性较单独检测都有所减低,而特异性增高明显,三者联合检测,特异性达到100%。结论:动态监测抗CCP抗体、RF和IL-17有助于观察RA病情变化,提高RA诊断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发病及病情进展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检测86例RA患者不同病期、45例骨关节炎(OA)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中IL-17、VEGF水平,并与红细胞沉降率(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类风湿因子(RF)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RA组血浆IL-17和VEGF水平显著高于OA组和对照组(P〈0.05),OA组血浆IL-17和VEG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组活动期血浆IL-17和VEGF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及健康对照组(P〈0.01),RA缓解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血浆IL-17、VEGF水平与ESR、hs-CRP、RF呈正相关。结论IL-17、VEGF与RA的发病、病情发展存在一定相关性,它们相互作用,相互调节,直接或间接参与RA炎症的发生、血管增生及关节软骨破坏等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一17(IL一17)水平变化与PSS患者组织损伤实验室检测指标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50例PSS患者,3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42例正常对照者的IL-17水平;并检测ANA、IgG、RF、抗SSA、抗SSB、1球蛋白和ESR等组织损伤指标。结果PSS组IL一17水平为(38.6±10.5)pg/ml,高于对照组(6.1±3.2)pg/ml(P〈0.05)。抗核抗体(ANA)阳性、类风湿因子(RF)阳性、腮腺肿痛的PSS患者IL一17水平高于各自阴性对照组(P〈0.05)。PSS患者血清IL-17水平与免疫球蛋白G(IgG)及血沉(ESR)呈明显正相关(r=0.651,P〈0.05;r=0.714,P〈0.05)。结论PSS患者组血清IL-17水平高于对照组,研究结果提示IL一17参与了PSS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在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意义,探讨IL-17与RA的临床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51例活动期RA患者血清IL-17水平,分析活动期RA患者血清IL-17水平与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①活动期RA血清IL-17浓度为(364.63±63.00)ng/L,高于正常对照组(85.92±12.58)ng/L(P〈0.001);②IL-17水平与晨僵时间、肿胀指数、压痛指数、CRP、ESR、RF、X线分期评分、DAS28评分成正相关(P〈0.05);③RA不同X线分期:Ⅰ期[(296.00±78.6)ng/L]与Ⅱ期[(360.42±89.19)ng/L]、Ⅱ期与Ⅲ期[(463.91±74.11)ng/L]、Ⅲ期与Ⅳ期[(368.78±83.19)ng/L]IL-17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活动期RA患者血清IL-17的水平比正常人升高,血清IL-17水平可作为RA活动性参考指标;②IL-17参与RA的发病和骨侵蚀,可能是RA治疗的靶标。  相似文献   

11.
邓梅  曾维贵 《医学综述》2014,(13):2432-2434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IL-23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8月在内江第一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的RA患者123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的血清IL-17及IL-23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分析RA患者血清IL-17及IL-23与病情的关系、治疗前后变化及与其他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观察组IL-17、IL-23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RA患者血清IL-17、IL-23水平随着病情活动的加重而显著增高(P<0.01);治疗组患者IL-17、IL-23水平显著低于未治疗组(P<0.01);IL-17与疼痛视觉模糊评分(VAS)、生活质量评分(HAQ)、关节压痛数(TJC)、关节肿胀数(SJC)、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及骨质破坏(Sharp)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IL-23与晨僵时间、VAS、HAQ、TJC、SJC、ESR、血小板计数、抗环瓜氨酸抗体、RF及Sharp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血清IL-17、IL-23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RA病情,对疾病的治疗效果评估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史浩  朱平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1):101-102,105
目的 探讨IL-6、IL-17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及关节液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RA患者51例为RA外周血组,其中15例为RA关节液组,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IL-6及IL-17采用ELISA方法检测.结果 RA外周血组及关节液组具有较高的IL-6、IL-17检测值(P < 0.05).ESR、RF、CRP与RA外周血及关节液中IL-6呈显著正相关,RA患者关节液中IL-17与RA各观察指标呈正相关(P < 0.05).结论 RA患者的IL-6、IL-17在其外周血及关节液中的过度表达提示其在RA的发病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人软骨糖蛋白-39(HC gp-39)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对40例RA患者,1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EE)患者及20例健康人,应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sandwich—ELISA)检测血清HCgP-39水平。同时测定RA患者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的浓度。并记录RA患者的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晨僵时间、双手X线、疾病活动指数28(DAS28)。分析它们与HC gp-39的相关性。结果:RA患者组血清HC gp-39的浓度为01.95±18.54)ng/ml,高于正常对照组(18.93±13.49)ng/ml(P〈0.01)和SLE组(20.75±11.26)ng/ml(P〈0.05)。而后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例RA活动期患者血清HC gp-39的水平为(37.92±19.58)ng/ml,15例非活动期患者为(22.00±11.41)ng/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C gp-39水平与RA患者的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ESR、CRP、RF、晨僵时间、DAS28呈正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病程、X线分期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RA患者血清中HC gp-39水平异常增高,提示血清HC gp-39可以作为反映RA病情活动性及诊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脂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活动期RA患者(活动组)40例、非活动期RA患者(非活动组)36例与健康对照组30例,同时对受试者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_1(ApoA_1)、载脂蛋白B(ApoB)及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进行检测。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2组RA患者HDLC、ApoA_1显著降低(P<0.01),ESR、CRP、RF升高(P<0.01),且活动组较非活动组变化更明显(P均<0.01),而TC、TG、LDL-C、ApoB 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L-C、ApoA_1与CRP、ESR、RF均呈显著负相关(r=-0.634、r=-0.901、r=-0.485,r=-0.625、r=-0.520、r=-0.236,P<0.05或P<0.01);TC、TG、LDL—C、ApoB与疾病活动性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活动期RA患者体内HDL-C、ApoA_1显著降低,这种变化与RA病情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小板平均体积(MPV)与疾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50例RA患者和30例正常人对照治疗前后的血细胞参数,同时检测治疗前后反应疾病活动的实验室指标如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和类风湿因子(RF)。结果RA患者MPV较正常对照明显降低,治疗后,MPV明显上升;ESR、C—RP、RF、血小板计数较正常对照明显升高。结论MPV可作为RA疾病活动性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曾婷  宋超英  陆静忠 《疑难病杂志》2014,(11):1130-1133
目的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pro-hepcidin水平,探讨其与RA患者贫血、疾病活动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50例RA患者为RA患者组,5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RA患者疾病活动度通过疾病活动度积分表28(DAS28)评估。检测受试者的血红蛋白、血清铁、结合铁、铁蛋白、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ICRP)、类风湿因子滴度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滴度、血清pro-hepcidin水平,并比较组间差异及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 RA患者组血红蛋白、血清铁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而ESR、CRP类风湿因子、抗CCP抗体、铁蛋白、pro-hepcidin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RA患者活动亚组(DAS28>5.1分)血清中铁蛋白、CRP、ESR、pro-hepcidin水平显著高于不活动亚组(DAS28≤5.1分)(P<0.05)。pro-hepcidin水平和RA疾病活动指标如DAS28、关节肿痛数、ESR和CRP、铁蛋白均呈正相关(r=0.596、0.406、0.502、0.567、0.420,P<0.05,P<0.01)。而血清中pro-hepcidin水平在RA伴和不伴贫血患者中无明显差异。结论 RA患者血清中pro-hepcidin水平可反映疾病活动度,临床上pro-hepcidin有望作为判断RA患者疾病活动度的另一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