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儿科门诊护士压力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工作环境、工作负荷、专业技术水平高要求、护士与患儿及家属沟通不足、社会支持度不够、职业危害等因素.相应对策:改善工作条件、加强护患沟通、加强专业技术水平学习、注重职业防护、强化法律知识、提高压力承受能力、维持个人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
门诊护士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和防护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医院工作环境、服务对象和工作的特殊性,使门诊护士常暴露于多种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中,若不注意防护容易造成对工作人员的损害。门诊护士职业损伤主要为机械性损伤、化学因素损伤和心理性损伤。职业防护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预防是减少损伤发生的关键,如何采取防护措施预防职业损伤具有现实意义。护士要提高防护意识,充分认识工作的潜在威胁;提高服务技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营造和谐的医疗环境;医院管理部门要为护士职业损伤的预防提供充分的支持系统,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实施屏障保护,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3.
由于职业和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发热门诊护士工作在第一线,是接触各类传染病患者的第一人,易忽视对自己的保护,常完全暴露于各种生物、物理、化学及与工作性质有关的各种危险因素下,成为高危职业暴露群体.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具有复杂性、经常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做好自身防护对保护护士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现将发热门诊护士职业暴露特点及防护对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分析儿科急诊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强调应定期培训以增强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合理安排人力资源、改善就诊环境和工作环境、完善职业防护管理制度、加强心理疏导等.  相似文献   

5.
在国际上,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有关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研究。Mishal等采用前瞻性研究分析医务人员暴露于患者血液和体液的概率及分布情况,并定义医务人员为高危人群。而护理人员与病人接触最为频繁,如果护士的防护意识不强,防护知识欠缺和防护措施落实不严,可致使护士发生职业损伤的危险性增大。为了更好地保障门诊护理人员的健康,为患者服务,我们分析了造成门诊护士职业损伤的因素并在安全防护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眼科门诊护士工作在临床的第一线,暴露于多种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中。除具有其他临床科室护士所接触的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外,还频繁接触患者的血液、泪液、分泌液,大大增加了感染的机会,严重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本文对眼科门诊护士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行之有效的防护措施,以预防职业损伤,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刘爱莲 《家庭护士》2009,7(19):1757-1758
分析外科门诊护士的职业风险因素,提出相应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8.
探讨综合性医院儿科护士医院感染的原因及对策.2008 年 1 月至 2009 年 4 月,儿科病房护士 10 人发生呼吸道感染,原因主要为病房空气污染及护士职业防护意识差、抵抗力低.加强病房管理,护士重视职业防护及提高自身身体素质,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儿科内科门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针对性地给予应对措施,进一步的提高儿科内科门诊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方法 采用基本情况调查表与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55名儿科内科门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将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 儿科内科门诊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普通人群,从SCL-90得分情况分析,其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惧、精神病性、总均分和阳性项目数等9项因子均分明显高于常模(P<0.05);62%~82%感觉多种不适应的心理症状,以躯体障碍、强迫、抑郁、焦虑和敌对最突出.结论应采取相应的对策,缓解门诊工作压力,提高儿科内科门诊护士自身的心理调节能力,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更好地为儿童提供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10.
目的:保证医院门诊换药室的医疗安全,提高换药室护士对职业危害的认识,增强其自我防护意识。方法:对门诊换药室造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门诊换药室护士存在的职业危险因素主要有:换药室内空气污染,血源性及特殊性感染,紫外线、臭氧及化学消毒剂的污染,医护人员手污染,医疗废物污染等。结论:加强护士职业安全教育和培训,规范操作,可确保护士的自身安全。  相似文献   

11.
姚晨平  王园园 《全科护理》2014,(22):2098-2099
[目的]探讨门诊护士职业倦怠与职业紧张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工作倦怠量表(MBI)和职业紧张量表(OSI-R)对165名门诊女性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结果]年龄对门诊护士职业倦怠的情绪衰竭维度有影响(P=O.008),婚姻状况对门诊护士职业倦怠的个人成就感维度有影响(P=0.004),工龄对门诊护士职业倦怠的消极怠慢维度有影响(P=0.049);门诊护士情绪衰竭的职业紧张影响因素为任务过重(RO)、任务界限(RB)、责任(R)和工作环境(PE)(P均0.05),消极怠慢的影响因素为RO、R和PE(P均0.05),个人成就感的影响因素为任务不清(RA)和RB(P均0.05)。[结论]门诊护士职业紧张是职业倦怠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的人口特征对职业倦怠有相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护士对化学性职业损害防护的认知和行为调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调查临床护士对化学性职业损害防护的认知和行为,并探讨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因素.方法对临床护士采用研究者自行设计的化学性职业损害防护的认知和行为问卷进行评估.结果肿瘤科护士防护的认知和行为等级高于其他科室,手术室护士对甲醛的危害认知程度最高,同时认知分数高的护士采用的防护行为等级高.结论化学性职业损害防护的认知和行为与护士所处的科室有关,护理管理者应完善有关制度,提供防护设备和加强职业防护培训教育.  相似文献   

13.
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对儿科门诊输液室护士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医患关系紧张、工作压力大使儿科门诊护士成为护理队伍中的特殊群体。本次研究通过对儿科门诊输液室护士压力源的调查,旨在为护理管理者提供依据,采取管理对策,缓解儿科门诊输液室护士工作压力,促进身心健康,提高护理质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儿科门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进行儿科门诊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的预防及干预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采用工作场所暴力调查问卷,对济南市10家综合性三级医院的166名儿科门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166名调查对象中,有123(74.1%)名护士在1年之内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其中以心理暴力为主(99.2%);对护士技术不满意(65.9%)、候诊时间太长(43.9%)、不合理要求被拒绝(43.9%)是儿科门诊发生暴力的主要原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有无孩子、是否值夜班、工作满意度是儿科门诊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的影响因素。结论:儿科门诊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且对护士的身心产生不良影响,医院应针对儿科门诊工作特点采取相应预防及应对措施,提高护士应对工作场所暴力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儿科门诊护士工作满意度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我国儿科门诊护士工作满意度,稳定护理队伍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建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6所医院的130名儿科门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儿科门诊护士总体工作满意度得分为3.14±0.36,为中等水平。结论:护理管理者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和福利制度,提高合同制护士的专业价值感,提高儿科门诊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壮大并稳定高学历护理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门诊儿科护士针刺伤情况及其发生原因,探讨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2006年1月~2008年12月本院门诊儿科护士在治疗操作中针刺伤的发生情况。结果42名护士有针刺伤经历共65次,以注射发生针剌伤为多,占38.4%,重新注射换头皮针时发生针刺伤占35.3%,因工作忙(49.2%)和一次注射未成功紧张(20%)引起针刺伤较多,认为针刺伤防护观念“弱”和“淡薄”占57.2%和23.8%。结论改善门诊儿科工作环境,增强护士针刺伤防护意识,处理废弃锐器,规范操作,正确能有效预防针刺伤的发生,值得引起护理管理层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强化护士的防护意识,减少护士职业接触化疗药物对健康的损害,探讨有效的 防护干预对策。方法胗目的抽样法,对32名肿瘤科职业接触化疗药物护士进行了防护干预研究,并与干预前调查组的48名护理人员进行了对照。结果干预后职业接触抗肿瘤药物的护士白细胞减少、脱发、月经异常等临床副反应发生率下降了百分之56.6结论职业接触化疗药物的护士防护,必须建立和使用有效的防护设备及措施,实施教育与行为干预为主的防护原则,严格执行卫生防护制度,才能有效的控制护士职业接触化疗药物对健康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儿科门诊护士离职意愿、工作家庭冲突现状,并分析工作家庭冲突对离职意愿的影响,为儿科护士离职的预防及干预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采用工作家庭冲突问卷及离职意愿问卷,对山东省13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243名儿科门诊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儿科门诊护士的工作家庭冲突总均分为(2.31±0.58)分,有47.7%的护士离职意愿较强。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加班时间、基于压力的冲突、基于行为的冲突是儿科门诊护士离职意愿的影响因素。结论 :儿科门诊护士受工作家庭冲突影响,离职意愿较高,医院应针对儿科门诊工作特点采取措施减轻工作家庭冲突,降低儿科门诊护士的离职率。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职业安全已成为医务人员,尤其护理人员关注的话题。采血室护士在临床第一线工作,易造成职业性损伤(OI),OI对护士危害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现将采血室护士OI相关职业危害因素种类及防护对策报告如下。1采血室护士OI相关职业危害种类1.1事故性损害锐器伤作为常见事故性损害,传播职业性传染病约占80%,危险远大于皮肤接触和黏膜接触[1]。门诊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强化护士的防护意识,减少护士职业接触化疗药物对健康的损害,探讨有效的 防护干预对策。方法胗目的抽样法,对32名肿瘤科职业接触化疗药物护士进行了防护干预研究,并与干预前调查组的48名护理人员进行了对照。结果干预后职业接触抗肿瘤药物的护士白细胞减少、脱发、月经异常等临床副反应发生率下降了百分之56.6结论职业接触化疗药物的护士防护,必须建立和使用有效的防护设备及措施,实施教育与行为干预为主的防护原则,严格执行卫生防护制度,才能有效的控制护士职业接触化疗药物对健康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