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一种快速诊断住院患儿呼吸道肺炎衣原体感染的方法.方法 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对因呼吸道感染而住院的婴幼儿鼻咽部分泌物肺炎衣原体抗原进行检测.结果 1022例婴幼儿中有82例肺炎衣原体检测阳性,阳性率为8.02%,其中男62例,阳性率为9.23%,女20例,阳性率为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5,P<0.05);从年龄分布情况看,12~24月的婴幼儿感染率最高,达14.77%;4-6月为肺炎衣原体的高发季节,检出阳性率为12.74%.结论 肺炎衣原体是婴幼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可以直接、快速对其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2.
肺炎是我国城市和农村儿童第一位死亡原因 ,其中病毒性肺炎易有爆发性流行 ,因此 ,更值得重视[1] 。病毒性肺炎中最常见的为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肺炎 ,其病原体为RSV。我院儿科于 1993年 1月~ 1996年 4月分别采用病毒唑静脉点滴与雾化吸入治疗RSV肺炎各 5 0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选择病例  15 0例RSV肺炎患儿的诊断均符合RSV“病原诊断的黄金标准” ,即从患儿鼻咽分泌物中分离出RSV[2 ] ,其中男 72例 ,女 78例 ;年龄最小为 2月 ,最大为 2岁 ,其中 2~ 6月为 10 8例 ,6月~ 2岁为42例 ;发病到就诊…  相似文献   

3.
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感染是婴幼儿喘憋性肺炎的主要病原之一 ,但新生儿RSV肺炎临床报道较少。本文对我院 2 0 0 0~ 2 0 0 1年诊断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 15例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实验对象为 2 0 0 0~ 2 0 0 1年我院新生儿病室及NICU诊断为RSV肺炎 15例 ,其中男 8例 ,女 7例 ,日龄15~ 2 8天 (2 0± 5 1天 ) ,全部为足月儿。住院天数 8~ 14天。其中 1例合并Ⅱ型呼吸衰竭 ;1例患先天性心脏病(法洛氏四联症 )、心功能不全 ;另 2例合并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2 实验方法 全部患儿入院当日无菌操…  相似文献   

4.
婴幼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是一组发病率高并能危及生命的综合症。国内外研究证实〔1,2〕,呼吸道合胞病毒 (简称RSV)、腺病毒 (Adv)、流感病毒 (FLu)、和副流感病毒 (plV)是引起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 ,对它们开展早期快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了解呼和浩特地区常见呼吸道病毒所致疾病的流行情况 ,于 1996年 2月~ 1998年 3月对临床诊断为急性呼吸道感染和肺炎的住院患儿首次进行了多种呼吸道病毒的病原检测。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  (1)检测对象 :样本采自内蒙古医院、铁路医院和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经临床诊断为急…  相似文献   

5.
肺炎患儿肺炎衣原体感染及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肺炎衣原体(TWAR)是引起人类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的重要病原体之一。自从确定其为人类致病菌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我国自1995年以来对该微生物也有一定的研究。但迄今为止,有关小儿肺炎患者TWAR感染的报道甚少。为此,笔者对1997年4月~1998年3月住院肺炎患儿109例进行了TWAR感染率调查,并结合临床,对TWAR肺炎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09例肺炎儿童,年龄2个月~11岁,男67例,女42例,诊断标准依照实用儿科学第6版。健康儿童35例作对照,年龄2~7岁,男21例,女14例,近两周内无呼吸…  相似文献   

6.
相对剂量反应评价肺炎及腹泻患儿的维生素A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肺炎、腹泻和维生素A(VA)状况。方法以相对剂量反应(RDR)和血清VA测定法研究60例肺炎,85例腹泻患儿的VA状况,并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RDR≥20%为亚临床VA缺乏(PVAD)状态的诊断标准。结果 43.3%的肺炎患儿和61.2%的腹泻患儿体内处于PVAD。肺炎和腹泻患儿的RDR值和血清VA值均呈负相关。诊断肺炎和腹泻患儿PVAD时两种方法的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5.0%和71.  相似文献   

7.
1994年~1997年我们采用WHO推荐的婴幼儿急性呼吸道感染(ARI)管理技术对绥德县1005名儿童进行监测。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  整群抽取绥德3个乡镇的1005名0~4岁儿童为监测对象,按卫生部妇幼卫生司《婴幼儿ARI管理指导手册》中的规定标准管理和诊断。2 结 果2.1 婴幼儿ARI发病率及类别构成比 结果显示婴幼儿感冒、咳嗽、轻度肺炎、重度肺炎(含极重症)的患病率及其构成比分别是(1岁为96.1%、25.8%、22.08%、和占79.0%、18.2%、2.6%,1~4岁为45.6%、8%、0.6%和占83.6%、15.5%、0.91%)。ARI发病的高峰季节在冬季,夏季…  相似文献   

8.
轮状病毒 (RV )是引起婴幼儿腹泻最重要的病原体之一 ,有关RV肠外感染的报道日渐增多 ,但在小儿感染RV相关性腹泻中 ,合并呼吸道感染的报道尚少。我们对RV感染引起腹泻的 2 0 0例患儿鼻咽分泌物和血进行了RV检查 ,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病例 我院 1998年 8月~ 1999年 8月收治腹泻患儿 ,经病原学检测为RV感染者 ,男 113例、女 87例。年龄 1~ 6个月39例 (19.5 % ) ,7~ 12个月 84例 (42 .0 % ) ,13个月~ 2岁 43例 (2 1.5 % ) ,2岁以上 34例 (17.0 % )。临床表现 :2 0 0例均急性发病 ,体温 38.5~ 40 .0℃。大便 7~1…  相似文献   

9.
下呼吸道感染诊断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 病原学诊断价值的争论和重新评价咳痰标本易遭口咽部细菌污染 ,即使采用非常积极的诊断技术 ,仍有 50 %左右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无法获得病原学诊断。而CAP的病原体相对比较单纯 ,1966年~ 1995年间 12 2篇英文文献的Meta分析表明成人CAP中肺炎链球菌占 65% ,流感嗜血杆菌占 12 % ,非典型病原体占 12 % (肺炎支原体 7% ,肺炎衣原体 1%、军团菌 4 % ) ,病毒占 3 %。除病毒外 ,抗生素治疗大多有效 ,治疗失败主要归咎于宿主因素和治疗不及时 ,而非病原体的因素[1] 。美国感染学会 (ID SA)以Bartllett为代表的一…  相似文献   

10.
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非细菌性病原体混合感染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呼吸道感染 (Acuterespiratoryinfection,ARI)是临床最常见的、对健康危害较大的病症 ,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致ARI的病原体具有种类多、对药物的敏感性有很大的差别、常规方法检测很困难、有地域和季节差别等特点 ,使临床病原学诊断ARI和及时有针对性地治疗ARI较为困难 ,对ARI盲目使用抗生素的现象非常普遍。因此 ,了解致ARI的病原体种类和分布情况 ,对制定诊治ARI的方案和有效避免滥用药物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 ,在就诊的ARI患者中 ,多病原体混合感染情况占有较大的比例 ,此情况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邯郸地区儿童感染呼吸道病原体的特点及分布情况,为临床提供准确迅速的诊断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在该院住院的1 185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其进行11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Ig M抗体的检测,并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结果 1 185例患儿中,检出呼吸道病毒Ig M抗体阳性患者734例,总阳性率为61.9%。流感病毒B型阳性率最高,为21.8%。流感病毒B型、肺炎支原体、柯萨奇病毒A型在0~3岁婴幼儿感染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儿童,肺炎衣原体在6~14岁儿童易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柯萨奇病毒B型、埃可病毒、春季较秋季冬两季高发,肺炎支原体夏季发病率高于其他季节,呼吸道合胞病毒冬季较其他季节高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感染呼吸道病毒病例以1种病毒感染最多见。结论 14岁以下儿童感染呼吸道病原体有明显的年龄和季节差异。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病原体及时快速,可为儿科医生提供可靠地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2.
佳木斯地区小儿支原体肺炎流行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炎支原体 (MP)是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病原体 ,近年来发现MP感染后冷凝集试验和PCR检测 1周内阳性率较低 ,而肺炎支原体lgM抗体 1周内阳性率高 ,对支原体肺炎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因此 ,对 1999年 10月~ 2 0 0 1年 10月间来我院就诊的 96 8例肺炎患儿采用ELISA—lgM方法检测支原体lgM抗体 ,以了解佳木斯地区小儿肺炎的支原体感染情况 ,现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 选择 1999年 10月~ 2 0 0 1年 10月来我院就诊并已确诊为肺炎的 96 8例患儿 ,做支原体lgM抗体检测 ,同时进行回顾性分析 ,了解支原体感…  相似文献   

13.
流感嗜血杆菌b型 (Hib)是小儿细菌性脑膜炎、肺炎和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由于Hib分离条件苛刻和抗生素的滥用 ,使Hib分离率甚低〔1〕。为了解Hib在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ARI)中的感染情况 ,我们用PCR、RPHA对 15 3例患儿进行HibDNA或荚膜多糖抗原检测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  (1)病例选择 :1997年 11月~ 1998年 4月本院和市儿童医院门诊 ,病房起病 1周以内ARI患儿 15 3例 ,其中肺炎 86例 ,支气管炎 35例 ,上感 32例 ,年龄 2个月至 8岁 ,正常对照 30例 ,年龄 5个月至 8岁。 (2 )标本采集与处理 :肺炎、支气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湖南省儿童医院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常见非典型呼吸道病原的感染和流行情况,为临床诊断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提供病原学依据。 方法 采集该院2013年1-12月诊断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1 726例住院患儿的血清标本,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快速检测和鉴定肺炎支原体、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1.2.3)、腺病毒、嗜肺军团菌、甲型流感病毒、肺炎衣原体、Q热立克次体九种非典型呼吸道病原体。采用χ2检验分析检出率的人群、季节、时间分布差异。 结果 1 726例患儿肺炎支原体检出率为56.78%,其次为乙型流感病毒19.99%、呼吸道合胞病毒12.40%、副流感病毒9.21%、腺病毒5.16%、嗜肺军团菌5.16%,甲型流感病毒2.43%,肺炎衣原体1.10%,Q热立克次体0.9%;其中肺炎支原体检出率存在性别差异(χ2=6.04, P<0.05);副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腺病毒检出率存在年龄差异(P<0.05);肺炎衣原体检出率不存在季节差异,其它病原体在检出率存在季节差异(P<0.05)。副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检出率5月达最高峰;Q热立克次体秋冬季未检出;肺炎支原体、乙型流感病毒1月是检出高峰。重复感染率22.25%,其中肺炎支原体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率高达16.3%。 结论 导致该院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是肺炎支原体、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与其它病原体混合感染普遍。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无脊髓灰质炎 (脊灰 )的证实 ,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中非脊灰肠道病毒 (NPEV)病例的监测值得关注。为了解黑龙江省AFP病例中NPEV的型别和流行病学分布 ,为由NPEV引起疾病流行的实验室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现将黑龙江省1997~ 2 0 0 1年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的NPEV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报告如下。1 病毒分离与鉴定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 (WHO)扩大免疫规划和传染性疾病部《脊灰病毒检验手册》推荐的标准操作规程 ,用RD、Hep 2细胞对黑龙江省AFP病例监测系统报告病例的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浙南地区呼吸道感染儿童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上、下呼吸道感染的7 716例患儿,进行3种非典型呼吸道病原体的检测分析,具体为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嗜肺军团菌(LP)。结果 7 716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存在的病原体抗体分别是肺炎支原体抗体3 545例(45.94%)、肺炎衣原体抗体1 545例(20.02%)、嗜肺军团菌抗体612例(7.93%)。肺炎三联总阳性率为73.89%,男性阳性率为74.57%(3 472/4 656),女性阳性率为72.88%(2 230/3 060),两者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7,P0.01)。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嗜肺军团菌是浙南地区儿童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其中混合感染以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感染为主,其分布特点具有年龄差异,应高度重视、科学诊疗。  相似文献   

17.
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是婴幼儿肺炎最重要的病源之一。由于新生儿期RSV肺炎缺乏特异性表现 ,国内报道不多 ,为观察新生儿RSV肺炎的临床特点 ,现将我院新生儿科2 0 0 0年 10月~ 2 0 0 1年 3月共收治 32例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32例患儿中 ,男 18例 ,女 14例 ,孕周为 37~ 4 2周 ,出生体重为 2 4~ 3 8kg,小于胎龄儿 1例 ,入院日龄为 8~ 2 8天 ,2例出生后有轻度窒息 ,全部患儿无先天性疾病。2 临床表现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接触史 18例 ,起病有鼻塞、流涕2 8例 ,发热 19例 ,其中 >38℃ 11例 ,38 5~ 39 5℃ 8例 ,呼吸…  相似文献   

18.
轮状病毒 (Rotavlrus,RV)是引起婴幼儿严重腹泻的主要病原体〔1〕。在发展中国家 ,腹泻病乃是婴幼儿死亡的重要原因 ,特别是 2岁以下婴幼儿。据WHO统计 ,世界上婴幼儿腹泻每年要夺去百万婴幼儿的生命。我们采集 2 0 0 1年秋冬季腹泻患儿粪便标本 12 5份 ,通过PCR分型探针 ,对A组轮状病毒进行分型鉴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 病毒A组RV .Wa .DS - 1.P和H 4个血清的病毒株均为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微生物学流行病学研究所提供。ELISA试剂盒由卫生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光敏生物素核…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呼吸道病原体谱IgM抗体检测对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0年2月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 431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B组共5种病原体的IgM。结果 1 431例呼吸道感染者中有490例检出呼吸道病原体IgM,总阳性率为34.24%。其中肺炎支原体IgM阳性率最高,为17.82%。IgM阳性样本中单一感染占69.39%,混合感染占30.61%。不同年龄段患者的肺炎支原体和腺病毒IgM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岁以下患者阳性率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不同季节肺炎支原体和腺病毒IgM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以肺炎支原体为主,检测5种呼吸道病原体IgM能区分不同病原体感染,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在通气相关肺炎危险因素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67,自引:16,他引:51  
目的研究通气相关肺炎(VAP)的致病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58例确诊为通气相关肺炎(VAP)的病例,按同科室、同性别、年龄相同或相近(±5岁),入院时间相同或相近(<1周),病情相似,1∶1配以58例对照探讨VAP的危险因素。结果对20多种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有16种呈显著性差异。对这16种主变量进一步进行多因素条件性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基础病情重(OR=9.40)、留置胃管(OR=8.86)、患者意识状态差(OR=8.39)、气管切开(或插管)时间长(>2周)(OR=6.89)、有颅脑外伤(OR=6.60)、频繁更换呼吸机接头插管(OR=6.44)、应激性溃疡预防用药(OR=5.52)、住院时间长(>1月)(OR=4.31)为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VAP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且证明存在胃→咽→下呼吸道的逆行感染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