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双源CT(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所致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DSCT冠状动脉成像结果并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入选患者均先后进行DSCT和CAG检查,两项检查之间隔不超过2个月。以CAG为金标准,评价DS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在诊断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以冠状动脉血管造影为标准,108例冠心病患者中,DSCT其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敏感性为79.2%,特异性为97.3%,阳性预测值为92.7%,阴性预测值为91.7%,准确性为91.9%。结论 DSCT对诊断冠脉明显狭窄有很高的准确性,可将其作为无创性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手段,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筛选和评估有重要意义。与CAG相比,DSCT对冠状动脉狭窄,可以考虑将DSCT冠状动脉成像作为冠心病的筛选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在冠状动脉疾病诊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judkin法常规进行CAG检查,选择经皮股动脉穿刺置入导管,造影剂选用优维显370,按照不同的投射体位,对366例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肌梗死患者CAG阳性率98%,心绞痛组阳性率64%,不典型心绞痛组CAG阳性率21.9%,冠状动脉发育畸形与起源部位异常占1.9%。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术是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3.
1959年Sones开创性实施了首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iography,CAG),从而开创了冠状动脉疾病诊治的新纪元.一直以来CAG被视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然而在临床实践中,CAG主要被用于对冠状动脉解剖学狭窄程度的判断,即"视觉性狭窄",而基本忽视了对解剖学狭窄病变的功能性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320排冠状动脉CT成像(CT angiography,CTA)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价值。方法收集55例未确诊CAD的患者,在7 d内先后接受了320排冠状动脉CTA及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55例患者4个主要冠状动脉包括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共220支在检查中显影良好。CAG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病变者94例,显示无病变者126例。冠状动脉CTA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病变共94例,显示无病变者126例。冠状动脉CTA与CAG均发现病变者68例,均未发现冠脉病变者100例。冠状动脉CT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72、0.79。结论320排CT冠状动脉CTA是CAD患者无创检查诊断的重要手段,可为CAD患者诊断提供依据,虽然尚不能替代目前的金标准检查CAG,但由于CTA对于重度狭窄有高度特异性,因此对于那些拒绝CAG检查的患者(特别是存在严重狭窄的患者)是一个便捷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CAG)术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CSI)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冠心病105例住院患者行经皮桡动脉途径CAG,并对其中46例行CSI。结果 桡动脉,穿刺成功率为97.1%;术后1例出现桡动脉闭塞,2例穿刺部位出现小的血肿,90例术后2~20个月均无功能异常。结论 经皮桡动脉途径行CAG和CSI是安全可行的,既可以作为经股动脉途径的补充,也可以为首选途径。  相似文献   

6.
王丽  张莉莉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10):1285-1287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拟诊为ACS的86例患者分别采用DCG和冠状动脉造影(CAG),以CAG检查作为金标准,计算DCG诊断ACS的诊断学指标,对DCG诊断ACS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狭窄程度的阳性率进行分析。结果:CAG确诊ACS 72例,DCG诊断ACS的灵敏度为87.50%,特异度为85.71%,误诊率14.29%,漏诊率12.50%,阳性预测值96.92%,阴性预测值57.14%,2种方法检查结果呈高度一致性(Kappa指数=0.609,P<0.01)。DCG诊断冠状动脉单支病变阳性率为68.75%,诊断冠状动脉双支病变阳性率为92.59%,诊断三支或左主干病变阳性率为9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G诊断轻度狭窄阳性率为66.67%,诊断中度狭窄阳性率为93.75%,诊断重度狭窄阳性率为9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CG诊断与CAG诊断ACS具有较高的一致性,DCG诊断双支病变、三支或左主干病变、中度和重度狭窄的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万镇  范修才  郑爱东 《当代医学》2009,15(30):86-86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造影(CAG)在冠心病(CHD)治疗中的作用价值。方法CAG经挠动脉及股动脉途径进行;对我院完成的225例CAG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25例患者冠脉完全正常者51例,占22.7%;冠脉狭窄者174例,占77.3%,174例CAG阳性患者中有135例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TA+支架),24例患者进行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论CAG安全可靠,为诊断CHD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小C臂X光机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评价小C臂X光机进行CAG和PTCA效果。方法 采用OEC-960型美国X光机对470例患者进行CAG和PTCA。结果 本组470例CAG阳性有226例,阳性率48%,与文献报告接近。结论 应用小C臂X光机进行CAG和PTCA是可行的,在短期内基层医院基本能满足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双源flash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技术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CAG和双源flash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技术为其进行检查,观察对比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并将对比的结果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62例患者的冠脉CAG图像显示清晰,冠脉CTA均获得满意的血管图像重建。在这62例患者中,共有248支血管、930个节段参与了检查。冠脉CAG检查结果显示,存在冠状动脉狭窄的血管共有152支(包括RCA 45支、LM 20支、LAD 66支、LCX 21支);双源flash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结果显示,存在冠状动脉狭窄的血管共有167支(包括RCA 49支、LM 22支、LAD 70支、LCX 26支)。双源flash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的敏感性为98%,特异性为90%,阳性预测值为91%,阴性预测值为98%,其检查结果与冠脉CAG检查结果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源flash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与CAG检查有着良好的一致性,可作为冠心病的有效筛查手段,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及冠状动脉支架置入(CSI)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444例冠心病住院患者行经皮桡动脉途径CAG,并对其中161例行CSI。结果桡动脉穿刺时间为(2.98±1.05)min,穿刺成功率为96.6%;161例置入支架297枚。术后1例在穿刺处形成假性动脉瘤;1例出现血肿;1例患者感前臂乏力,桡动脉搏动轻微减弱。444例获随访1~24个月,未出现手部功能障碍。结论经皮桡动脉途径行CAG及CSI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术在冠心病临床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研究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术在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诊治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术,并同传统的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术对1~3级冠状动脉分支的显示情况较好(100%,100%,85%),但对4级冠状动脉分支显示结果不佳(50%)。64排螺旋CT与CAG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与≥50%的一致率分别为89.4%与94.4%。结论:多层螺旋CT技术作为一种安全、可靠和无创的影像学技术,可作为诊断冠心病及介入治疗前预案制订的首选方法,但必要时仍需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作为对比,以提供辅助信息从而为冠心病的临床诊治提供更为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2.
温云  曾文兵  李建蓉  王静  李翔 《西部医学》2019,31(8):1278-1282
目的 探讨Revolution CT 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CAG)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的一致性。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26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AG和Revolution CT检查。以CAG为金标准,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75%为界,从冠状动脉血管和冠状动脉血管节段两个方面评价Revolution CT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结果 以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75%为界,从冠状动脉血管分析, Revolution CT与CAG诊断的Kappa值分别为0.851、0.885(P<0.05), Revolution CT诊断的灵敏度为92.59%、92.91%,特异度为92.53%、95.56%,准确度为92.56%、94.27%,阳性预测值为93.26%、95.16%,阴性预测值为91.78%、93.48%;从冠状动脉血管节段分析, Revolution CT与CAG诊断的Kappa值分别为0.828、0.826(P<0.05), Revolution CT诊断的灵敏度为93.47%、96.88%,特异度为93.97%、87.21%,准确度为93.59%、95.39%,阳性预测值为98.13%、97.67%,阴性预测值为80.96%、83.47%。结论 Revolution CT能较准确地诊断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狭窄,与CAG诊断有较好的一致性,但 Revolution CT诊断可能出现假阳性结果,故目前临床中仍不能完全替代CAG检查。  相似文献   

13.
平板运动试验(Treadmill exercise test,TET)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主要用于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辅助诊断,而冠状动脉造影(CAG)是诊断冠心病的主要依据。本文总结临床拟诊为冠心病患者的TET和CAG检测结果并作比较,探讨TET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周志强 《中外医疗》2011,30(29):171-17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应用冠脉造影与双源螺旋CT冠脉成像的诊断对比。方法回顾分析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以每支冠状动脉进行分析,共分析了205支冠状动脉,其中92支CAG诊断为明显狭窄,DSCT发现了其中的82支,有10支冠状动脉被CAG确诊为明显狭窄,而DSCT未能检出,有10支DSCT发现有明显狭窄的冠状动脉经CAG证实无明显狭窄。DSCT和CAG对每支冠脉狭窄的检出差异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DSCT作为一种无创的薛查手段,必将有着更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畸形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在诊断冠状动脉畸形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冠状动脉畸形的64层螺旋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原始数据传至工作站,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血管探针等后处理。10例同时行传统冠脉造影(CAG),3例行手术。【结果】38例患者畸形血管在CT图像上得以清晰显示。冠状动脉开口起源异常6例,单支冠状动脉畸形2例,冠状动脉瘘2例,冠状动脉肌桥20例,副冠状动脉8例,10例CAG结果9例与CT一致,1例右侧冠状动脉高位开口CAG误诊为缺如,3例手术结果与CT一致。【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清晰显示了畸形血管的起源、行程、终止及腔内情况,可作为冠状动脉畸形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造影对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及时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对于临床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诊治的意义。方法:对临床诊断为ACS的183例患者进行CAG检查,并对不同治疗方式的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结果:CAG证实无明显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为22.4%。初发劳累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单支血管病变为主,恶化劳累性、自发性和混合性心绞痛以多支病变为主(P〈0.05)。142例有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ACS患者分为药物治疗组和干预组(介入治疗或冠脉搭桥),随访6个月,药物治疗组死亡为11.5%,再次出现ACS为61.1%。干预组分别为6.4%、2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临床诊断ACS患者及时进行CAG检查,明确冠状动脉病变的范围、程度,及时采取积极的干预治疗对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心电图检查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通过对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12导联和18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的对比分析,探讨两种检查方法的差异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确诊为ACS的183例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12导联及18导联心电图检查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导联和18导联ECC与CAG检查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65%和76%,差异有显著性(P〈0.05);12导联或18导联ECG对左前降支(LAD)或含有LAD的双支病变诊断与CAG符合率较高;18导联ECG还可明显提高含有冠状动脉旋支(LCX)和右冠(RCA)病变诊断的准确性。结论 在临床中对于怀疑为ACS的患者应常规进行18导联心电图检查,可明显提高心电图诊断ACS准确性。对于临床诊断ACS但心电图无明显病理意义的患者更应积极进行CAG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静息心电图对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2例病人根据临床表现分为3组,分别对其进行12导联静息心电图(ECG)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对照性分析。结果:ECG表现与冠状动脉病变一致者27例(64.29%),ECG表现与冠状动脉病变不一致者15例(35.71%);A组15例CAG阳性率73.33%,B组12例CAG阳性率58.33%,C组15例CAG阳性率40%。结论:临床上不能单独依靠ECG来诊断冠心病,要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及CAG指标综合判断,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畸形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在诊断冠状动脉畸形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冠状动脉畸形的64层螺旋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原始数据传至工作站,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血管探针等后处理。10例同时行传统冠脉造影(CAG),3例行手术。【结果】38例患者畸形血管在CT图像上得以清晰显示。冠状动脉开口起源异常6例,单支冠状动脉畸形2例,冠状动脉瘘2例,冠状动脉肌桥20例,副冠状动脉8例,10例CAG结果9例与CT一致,1例右侧冠状动脉高位开口CAG误诊为缺如,3例手术结果与CT一致。【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清晰显示了畸形血管的起源、行程、终止及腔内情况,可作为冠状动脉畸形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CAG)正常的青年人患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86例接受CAG检查的AMI患者,探讨CAG正常的青年人患AMI的临床特点。结果:在486例中,青年AMICAG正常者13例(2.67%),分析其临床特点,本组患者多无梗死前心绞痛、高血压病、血脂异常、糖尿病及冠心病家族史。吸烟者较多,多在应激、超量吸烟情况下发病。结论:在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青年人患AMI中,心肌梗死可能与冠状动脉痉挛、血栓形成、冠状动脉栓塞等因素有关,这些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