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以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神经系统症状、发热和肾脏损害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常称为"TTP五联征" TTP是一种致死的微血管血栓性疾病,其典型的病理损害为透明血栓广泛分布于全身微血管.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大多数在10~40岁,最多在30岁,女多于男,起病常较急.应用血浆置换(PE)治疗后, TTP病死率可从80%~90%降至25%左右,但PE虽然解决了有害及有益物质的问题,却未解决微血管病性溶血、微血栓形成等对症治疗问题.本院采用山莨菪碱联合血浆置换治疗TTP, 动态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浓度变化,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种少见的、病因不明的危重综合征。临床上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微血管病性贫血、神经系统症状、肾脏损害以及发热五联征为特征,至今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有人认为,患者血浆中存在一种血小板聚集因子,能促进血小板聚积活性增强,输入正常人血浆后,可使患者的某种血浆因子的缺陷得以纠正。笔者为1例TTP患者实施血浆置换术(PE),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是一种弥漫性血栓性微血管病,临床表现为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精神神经症状、肾脏病变及发热,称之"五联征"~([1-2]),是血栓性微血管病(thrombotic microanthies,TMA)的一种。但其诊断困难,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TTP的预后起决定性作用。我科收治1例右卵巢畸胎瘤切除术后急性肾损伤但临床表现五联征不是很典型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治疗效果显著,临床症状不典  相似文献   

4.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种罕见的致命性微血管病性出血性疾病,临床特点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神经精神症状、肾损害和发热。起病多急骤,误诊率高,死亡率高达5 4 .0 %~93.7% [1 ] 。血浆置换(PE)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使得TTP病死率明显降低。我院近几年联合应用长春新碱治疗TTP7例,效果更佳,总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男4例,女3例,年龄2 0~5 8岁,中位年龄35岁。2例有皮肤粘膜出血、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多变性神经精神症状三联征外,其余5例均伴有发热及肾损害五联征。出血以皮肤瘀点、瘀…  相似文献   

5.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种罕见的微血管血栓——出血综合征.该病进展迅速,临床表现多样,病死率高.TTP典型临床表现为Moschcowitz's五联征: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发热、中枢神经系统和肾脏受累表现[1].现已证实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 13)缺陷,导致超大分子量vWF多聚体(ULvWF)不能被裂解而引起血小板聚集、微血管血栓形成是TTP的重要发病机制[2-3].血浆置换(PE)是治疗该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使患者的病死率由90%以上降至25%[3-4].我们对6例TTP患者进行了PE治疗,同时对患者PE前后ADAMTS13抗原含量和vWF多聚体结构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种较少见的弥散性微血管血栓-出血综合征,临床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微血管病性溶血、神经精神症状、肾损害和发热典型五联征表现为特征[1]。多数TTP患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如不治疗,病死率高达90%。该病最早由Moschowitz在1924年描述,TTP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TTP是由患者体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裂解酶基  相似文献   

7.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误诊为病毒性脑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为微血管内弥散性血栓阻塞引起的一种较少见的综合征,是一种有多系统损害的严重疾病,临床表现为血小板减少、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肾功能不全和发热等五联征,易误诊。我院2004年7月收治并误诊1例TTP,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种少见的微血管血栓-出血综合征,国外报道其发病率约为3.7/106~([1]),其流行病学国内没有统计。该病最早由Moschowitz在1924年描述~([2])。典型临床表现包括发热、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肾脏损害五联征。五联征的发生率在TTP患者中仅占40%,以"血管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神经系统症状"这三联征为主要表现的TTP  相似文献   

9.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thrombot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 ,TTP)是一种少见的微血管病。该病病情凶险 ,病死率高达 66.6%~ 95 .0 % [1] 。血浆置换 ( plasmaexchange ,PE)是近年来医学领域里发展起来的现代医学先进技术。PE应用于TTP治疗后 ,TTP疗效明显改善 ,死亡率降到  相似文献   

10.
临床上一般认为,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者血浆置换(PE)前,输注血小板可使临床状况恶化以及造成患者死亡,通常认为输注血小板是禁忌的。原因在于输注血小板后,循环血小板数量增加,可加重微血管栓塞。尽管如此,一些报道认为,在已确立了PE治疗方案的情况下,如有必要,TTP患  相似文献   

11.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种弥漫性血栓性微血管病,临床表现为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精神神经症状、肾脏病变及发热,称之"五联征",该病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达66.6%~95%[1]。伴意识障碍的TTP患者  相似文献   

12.
血浆置换救治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6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是一种少见的,起病急,病死率极高的疾病[1~2].主要表现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微血管病性溶血、精神神经症状、肾损害及发热为典型临床表现的一种综合征.血浆置换是治疗此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近年来,笔者采用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共收治6例TTP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血浆置换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是一种少见的微血管病。该病病情凶险,病死率高达66.6%~95.0%。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是近年来医学领域里发展起来的现代医学先进技术。PE应用于TTP治疗后,TTP疗效明显改善,死亡率降到20.0%~10.0%。近两年来,我院应用。PE技术抢救4例急性重症TTP病人,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田攀文  冀玲 《华西医学》2007,22(2):408-408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种少见疾病,其临床表现包括五联征: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神经精神异常,肾损害和发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TTP临床罕见,两者合并发生时病情凶险,死亡率高.现将我院收治1例SLE合并TTP报道如下,并就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相似文献   

15.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1993.-2005.6收治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者1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2例患者中,原发性TTP5例,继发性TTP7例;7例继发性TTP中,感染所致2例,自身免疫性疾病伴感染1例,术后1例,宫内死胎1例,肝移植及骨髓移植术后各1例。原发性TTP中1例起病缓、病程达半年呈慢性型,其余4例及继发性均以急性暴发型起病。临床表现为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12/12)、血小板减少(12/12)、神经精神障碍(12/12)、肾脏损害(11/12)、发热(11/12),全部患者均有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明显升高。7例继发性TTP中4例血浆置换(PE)和病因治疗为主,均治愈,3例未行PE,均死亡;5例原发性TTP中2例行PE,1例治愈,1例死亡,3例未行PE,均死亡。结论本组12例TTP中以继发性TTP多见,多为急性暴发型起病;突出临床表现为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神经精神障碍、肾脏损害、发热,LDH明显升高;死亡率仍高。治疗上应强调PE的重要性;继发性TTP,若病因能有效控制,预后较原发者好。  相似文献   

16.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以血小板减少、微血管病性溶血贫血、发热、神经系统受累症状及肾脏功能改变为特点。以往本病预后很差,自从70年代末血浆置换疗法(PE)应用以来,才使本病的存活率大大改善,目前已有75%以上的TTP病例能够获得治愈,但PE和类固醇类药物、抗血小板药及前列腺素等仍对部分病例无效。本文对上述治疗无效的病人应用长春新碱(VCR)治疗进行了回顾性复习。  相似文献   

17.
古今颖 《天津护理》2012,20(4):275-277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purpura,TTP)是一种严重且少见的弥散性微血管血栓-出血综合征,临床上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微血管病性贫血、神经精神症状、肾脏损害和发热典型五联征表现为特征,仅有前三大特征的称为三联征[1]。其起病急骤,进展迅速,常在表现为神经系统损害或出血的急性期死亡,病死率高达90%[2]。TTP的病因未明,可能与病毒  相似文献   

18.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种以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神经系统异常、发热和肾功能受损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近20年内,随着皮质类固醇激素、切脾、血液透析和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对TTP的治疗已取得一些进展,尤其是全血交换输血法(WBET)的使用,所获疗效更佳,据此所进行的一些血浆输入(PI)和新鲜冰冻血浆交换(PE)的治疗试验也取得很大成功。  相似文献   

19.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TTP)是由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活性缺乏引起广泛微血管血栓形成, 导致微血管内溶血、消耗性血小板减少, 心脑肾等脏器功能障碍的一种少见的血栓性微血管病。自2012年《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公布以来, TTP的实验室检测、临床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都有了明显的变化。因此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血栓与止血学组经过讨论, 发布了《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2022版)》(简称指南)。在本文中, 笔者针对指南中重要的更新部分作详细解读。  相似文献   

20.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种少见的血栓性微血管病,该病起病急骤,发展迅猛,常于短期内死亡。近年的研究表明,对此病早认识、早诊断,并给予血浆置换(PE)等治疗,可有效减少病死率。现将我院收治的9例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