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单向方波调制中频离子导入仪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嘉兴市中心门诊部男性科(嘉兴314000)傅春农加兴市卫生学校微寄教研组于寿昌药物离子导入疗法是利用直流电作用于人体,在体表和体内形成直流电场,使电场内处于解离状态的带有正或负电荷的药物离子,在电流的作用下...  相似文献   

2.
补肾活血中药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中药对胎鼠颅盖骨来源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以进一步了解补肾活血中药改善骨代谢的作用机制。方法:取二次酶消化法培养的胎鼠颅骨第3代成骨细胞,随机分为5组:细胞对照组、空白血清组、含药血清组、原药组、阳性对照药(a D3)组,分别加入普通细胞培养液、含空白血清及不同浓度补肾活血中药含药血清、补肾活血中药原药液、阳性对照药(a D3)的条件培养液,在培养第3、6天用MTT比色法观察补肾活血中药含药血清及原药液对成骨细胞增殖率的影响。结果:补肾活血中药含药血清组成骨细胞增殖率较空白血清组、培养液组、a D3组显著增强,且存在剂量依赖关系,随培养期延长,促进作用持续存在。补肾活血中药原药液在一般浓度对成骨细胞增殖无显著影响,而过高浓度对成骨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结论:补肾活血中药含药血清能够直接作用于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促进其增殖。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防治褥疮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中医中药防治褥疮历史悠久,光盘检索1991~1996年有关褥疮局部防治的文献中,中医药治疗约占83%。由于临床对中药的合理配制及合理使用,使其在防治方面取得良好效果,本文就其在预防、治疗和用法等方面综述如下。1局部预防1.1蒋松[1]用活血凉血擦剂加乳没六一散对135例瘫痪卧床病人进行褥疮预防,结果皮肤完好率为100%。先用活血擦剂(赤芍、冰片、枯矾、硼砂组成)按摩骨实处皮肤,再补乳没六一散(六一散加乳香、没药配制)。二药联合使用,可起到活血化瘀散结的作用,预防褥疮。1.2陈彩军等[2]用书参花酒预防褥疮92例,皮肤完好率…  相似文献   

4.
疏肝活血方含药血清对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疏肝活血方含药血清对大鼠骨髓来源的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从大鼠骨髓中获取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9d后,收集贴壁细胞,加入低、中、高浓度的疏肝活血方及其拆方的含药血清,培养12、24、48h。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UEA-I和Dil-acLDL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s,并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计数,分别采用黏附能力测定、MTT比色法及改良的Boyden小室实验来观察疏肝活血中药对EPCs黏附能力、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I-/AnnexinⅤ+的凋亡细胞。结果:疏肝活血方能明显促进EPCs的分化,提高EPCs的数量,明显改善EPCs的黏附、增殖及迁移能力,减少EPCs的凋亡率,中浓度组培养24h达到作用的高峰(P〈0.01)。结论:疏肝活血方能促进EPCs数量的增加、功能的改善,减少EPCs的凋亡。  相似文献   

5.
水蛭活血汤治疗疤痕挛缩31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夏世平 《中国骨伤》1997,10(1):20-20
笔者自拟水蛭活血汤治疗因创伤而致疤痕挛缩31例,收到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15~35岁。疤痕挛缩部位:手背10例,手掌6例,膝关节部6例,足踝部9例。疤痕形成时间距治疗时间最短1个月,最长为1年余。疤痕挛缩面积最小为4cm2、最大为100cm2。治疗方法水蛭活血汤内服。处方:水蛭9~15g,桃仁10g,红花10g,制乳香109,制没药10g,三棱10g,获术10g,炒白芍15g,伸筋草10g,炙山甲10g,威灵仙10g。加减法;上肢加桑枝、桂枝,下肢加川牛膝,气虚加黄芪、党参,麻木加全蝎、蜈蚣。服法:水煎服,每日1…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PCNA表达与肾盂输尿管癌病理分期、细胞分级、复发及预后的关系,作者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47例肾盂输尿管癌PCNA增殖指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肾盂输尿管癌PCNA增殖指数随病理分期,细胞分级升高而增高,T3加T4PCNA增殖指数明显高于T1加T2(P<0.01).GPCNA增殖指数明显高于G1加G2(P<0.001),PCNA增殖指数高者(Ⅲ加Ⅳ级)术后膀胱癌再发率为60%(12/20)明显高于增殖指数低者(Ⅰ加Ⅱ级)22.2%(6/27)P<0.01。PCNA增殖指数Ⅲ加Ⅳ级同时伴发尿路上皮多器官癌占35%(7/20),Ⅰ加Ⅱ级同时伴发尿路上皮多器官癌占7.4%(2/27)P<0.05。PCNA增殖指数Ⅰ加Ⅱ级术后局部复发转移率为7.4%〔2/27),Ⅲ加Ⅳ级局部复发转移率为40%(8/20),P<0.05。PCNA增殖指数Ⅰ加Ⅱ级5年生存率为86.7%(13/15),Ⅲ加Ⅳ级5年生存率为35.7%(5/14)P<0.05。提示PCNA增殖指数与肾盂输尿管癌的病理分期,细胞分级有关,是低分化、侵袭性以及同时或相继发生尿路上皮多器官癌的重要特征,可能是判断肾盂输尿管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直流电导向阿霉素治疗荷瘤小鼠,于肿瘤中心及边缘分别置入阴阳电极,并通直流电,导向组和化疗组同时腹腔投入阿霉素0.2ml(4mg/kg),并与未治疗组对比,结果导向组抑瘤率为67%,另三组低于50%,肿瘤倍增时间比对照组延长6天,抑制曲线较平坦,病理组织学以导向组杀肿瘤较彻底。作者认为,直流电导向阿霉素,于直流电治疗肿瘤同时,可把化经物导入瘤体,提高肿瘤内药物浓度,发挥协同作用,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8.
红花芍药复方液直流电离子导入预防褥疮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寻求一种有效的且无刺激的预防褥疮方法,将长期卧床的急性脑血管病病人2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观察组采用红花芍药复方提取液经直流电离子导入褥疮的好发部位,1次/d,每次20min,同时辅以常规护理翻身;对照组采用常规翻身加局部50%红花乙醇按摩,2次/d,每次20min。15d内动态观察全身皮肤情况。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褥疮发生人数分别为29例(29%)、4例(4%),两组经x^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提示红花芍药复方液直流电离子导入可明显减少褥疮的发生率,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强骨宝方载药血清灭活与否对成骨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强骨宝方糖尿病鼠血清灭活与否对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胰蛋白酶-Ⅱ型胶原酶消化法从1-2日龄SD大鼠颅盖骨中分离出成骨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碱性磷酸酶(ALPase)染色法、钙化结节染色、Van—Gieson染色鉴定细胞后用灭活和不灭活的不同时效(灌胃3、5d,末次灌胃l、3h)、不同浓度(5%、10%、20%)的强骨宝方糖尿病模型鼠血清加入成骨细胞培养体系,作用一定的时间,应用MTT比色法检测载药血清灭活对成骨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强骨宝方灌胃3、5d,末次灌胃l、3h的5%、10%、20%糖尿病鼠不灭活血清与灭活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不灭活载药血清对成骨细胞增殖功能的促进作用较强(P〈0.01或P〈0.05)。结论:强骨宝方糖尿病模型鼠血清灭活与否影响成骨细胞的增殖功能,以不灭活载药血清的作用最佳。  相似文献   

10.
直流电导入加高热对丝裂霉素C透入兔膀胱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进一步提高丝裂霉素C(MMC)透入兔膀胱壁的药物浓度。方法 :将日本大耳白免的新鲜膀胱壁分成a、b、c三部分 ,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检测三组膀胱壁MMC浓度。标本a在 38.5℃温度下测定膀胱壁的MMC浓度 ,标本b在 38.5℃加直流电导入下测定膀胱壁的MMC浓度 ,标本c在 42 .5℃加直流电导入下测定膀胱壁的MMC浓度。结果 :标本b药物浓度明显高于标本a(P <0 .0 5 ) ,标本c药物浓度明显高于标本b及标本a(P <0 .0 1)。结论 :直流电导入加 42 .5℃高热可明显提高MMC透入兔膀胱粘膜的药物浓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曲尼司特联合疤痕止痒软化膏超声导入治疗烧伤后瘢痕的美学效果及对胶原纤维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s)的调节效应。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20年8月笔者医院106例烧伤后瘢痕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3)、联合组(n=53)。两组均采取常规治疗,对照组采取疤痕止痒软化膏超声导入,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曲尼司特,均治疗3个月。统计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治疗前后改良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及超声指标、胶原纤维指标(Ⅰ型胶原纤维、Ⅲ型胶原纤维)、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促血管生成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结果:治疗3个月后,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0.57%高于对照组71.70%(P<0.05);治疗3个月后联合组色泽、血管分布、厚度、柔软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有否预防或减轻肾盂肾炎大鼠肾脏纤维化的作用。方法:雌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1)正常对照组:未经任何处理;(2)实验组:建立逆行性肾盂肾炎模型,按治疗的不同分为4组:(1)早期治疗组;(2)延迟治疗组;(3)延迟加激素组;(4)未治疗组,所有实验对象在接种细菌前和接种细菌后分别检测血清肌酐,血尿氨氮,尿渗透浓度,尿蛋白/肌酐比值,尿NAG酶及β2-m,膀胱穿刺取尿行细菌培养。接种细菌后12周处死大鼠取肾行大体标本,肾组织切片普通光镜检查,肾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胶原蛋白Ⅲ(COⅢ)和纤连蛋白(FN)在肾脏的表达。结果:早期治疗组无肉眼肾疤痕形成,肾小球未见明显异常,肾小管形态基本正常,延迟治疗组有明显肾疤痕形成,明显的间质纤维化,小管萎缩,尿渗透浓度在接种细菌后第8周开始下降,NAG酶在接种细菌后12周开始升高,延迟加激素组仅见轻度疤痕,疤痕外组织基本正常,与未治疗组和延迟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生素治疗可预防和减轻实验性肾盂肾炎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制剂“白净冲剂合并转移因子”对白癜风治疗的作用机理。方法:实验组白癜风患者给予口服中药加转移因子(TF),并设TF治疗作为对照组。5%、10%的含药血清与人黑素细胞共同孵育48h及56h,运用细胞学、酶学、血清药理学方法,观察含药血清对黑素细胞增殖、酶氨酸酶活性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10%含药血清作用56h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健康组OD值比较,实验组对黑素细胞增殖有明显促进作用(P<0.01);实验组对黑素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上调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白净冲剂合并转移因子对黑素细胞的增殖及酪氨酸活性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通脉口服液”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sC)增殖及其产生白细胞介素融(IL-β1)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应用细胞培养技术进行肾小球系膜细胞的传代培养,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通脉口服液含药血清,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通脉口服液含药血清对过度增殖状态下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En)法测定系膜细胞IL—β1 mRNA和IL-10mRNA表达及其蛋白水平。结果:通脉口服液含药血清在5%~20%浓度范围明显抑制脂多糖(LPS)刺激的系膜细胞增殖;在观察的2个时间点(6h、24h)上,LPS均可刺激系膜细胞IL-β1 mRNA的表达及提高IL-β1 分泌水平,在6h时间点上LPS可刺激系膜细胞IL-10mRNA的表达及提高IL-10分泌水平;而通脉口服液在10%浓度上能够明显抑制LPS诱导的系膜细胞IL-β1 分泌及其mRNA的表达,在6h时间点上促进LPS诱导的系膜细胞IL-10分泌及其mRNA的表达。结论:中药复方“通脉口服液”可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及LPS诱导的系膜细胞IL-β1 的产生,促进LPS诱导的系膜细胞IL-10的产生;肾小球系膜细胞是通脉口服液防治慢性肾炎,延缓肾小球硬化的重要靶细胞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复方补肾活血颗粒含药血清通过Trb3调节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BMSCs)成骨/成脂分化。方法 不同浓度复方补肾活血颗粒含药血清干预hBMSCs,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ALP活性、茜素红染色观察hBMSCs成骨分化,油红O染色鉴定脂肪分化。Western blot检测成骨/成脂标志物蛋白表达。Western blot和qPCR检测Trb3蛋白和基因表达。Trb3 siRNA转染hBMSCs后通过Western blot观察成骨成脂相关因子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复方补肾活血颗粒含药血清以浓度依赖性促进hBMSCs增殖。复方补肾活血颗粒含药血清增强hBMSCs中ALP活性及矿化结节,上调Runx2、Osterix蛋白表达并抑制PPARγ、FABP4蛋白表达和脂质积累。机制研究发现,复方补肾活血颗粒含药血清促进Trb3表达,当内源性Trb3敲低时,逆转了复方补肾活血颗粒含药血清促进成骨分化抑制脂肪分化的作用。结论 复方补肾活血颗粒含药血清通过Trb3以牺牲脂肪分化为代价,促进hBMSCs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16.
以炎症为主的肾炎,早期均伴有明显的系膜增殖,中性粒细胞(PMN)大量渗出,继之以系膜细胞(MC)及内皮细胞增殖,不可避免地导致肾小球疤痕形成和肾小球疾病的慢性化,而白细胞介素8(IL-8)正是在炎症的启动和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观察重组人类白细胞介素8(rhIL-8)在有或无PMN参与两种条件下,对培养的MC的增殖和分泌纤维连接蛋白(FN)的影响,以期探讨IL-8及其介导的炎症对系膜增殖的作用及机制。 一、材料与方法 1.病例选择:肾炎患者 24例,男 11例,女13例,年龄16-60岁,按病理学…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补肾活血含药血清对成骨细胞的经典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 探究补肾活血颗粒防治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0只健康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补肾活血组和生理盐水组, 每组10只, 分别给予补肾活血溶液和生理盐水进行灌胃1周, 按照药物含药血清制备方法得到补肾活血含药血清和生理盐水含药血清。采用体外分离乳鼠颅骨按照酶消法培养细胞, 通过瑞氏-姬姆萨(R-J)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及碱性磷酸酶(ALP)染色进行成骨细胞的鉴定, 鉴定成功后取第3代成骨细胞分为生理盐水含药血清组、正常培养基组及补肾活血含药血清组, 加入含15%相应的含药血清的培养基培养后检测成骨细胞的ALP含量及增殖率, 观察各组的矿化结节的情况, 采用RT-PCR检测β-catenin、Runx2、Osx mRNA的表达。结果:培养的细胞经过瑞氏-姬姆萨染色显示胞浆有蓝色颗粒, 细胞核呈紫褐色, 有的可见1~3个核仁, 呈现传代后的成骨细胞的形态, 且ALP染色可见胞浆内含紫红色颗粒, 表明培养的细胞是成骨细胞。补肾活血含药血清组细胞的ALP含量为(6.272±0.131)金氏单位/100 ml, 增殖率为(0.81±0.172)%,与生理盐水含药血清组比较能够明显增强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活性(P<0.01);补肾活血含药血清组细胞经过茜素红染色可见4个不同大小的橘红色结节, 最大1.0 cm×1.0 cm,能够明显的促进成骨细胞的矿化功能;RT-PCR检测发现β-catenin、Runx2及Osx mRNA表达量分别为(1.782±0.944)、(1.935±0.994)、(1.610±0.811),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明显的提高(P<0.01),但与正常培养基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补肾活血含药血清能够明显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增殖及矿化功能, 并且推测激活经典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可能是补肾活血颗粒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8.
酪氨酸蛋白激酶(JAK)/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STAT)是近年来发现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是一条细胞因子对免疫反应、血细胞生成、神经和胚胎发育调节及细胞增殖凋亡等多效性的传导通路。STAT蛋白是一种双功能信号分子,不仅能把细胞外信号传递到细胞内,而且直接参与细胞的基因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是血管增殖性疾病发展的核心环节,也是目前防治的难点,因而有关病理学分子机制是血管增殖性疾病的研究热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经皮药物电渗透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作者设计的复合渗透电场,并利用该电场试制的经皮药物电渗透仪的临床作用。方法将108只SD大鼠分为电渗透实验组和皮肤电实验组。通过皮肤极化、冲击能力、游离皮片渗透、皮瓣渗透和渗透定性测定,比较复合电场(PSPDC)、直流电场(DC)和脉冲电场(PDC)三者的效果。结果复合电场比直流电场和脉冲电场的渗透率明显增高;并能渗透大分子类药物,可避免口服或注射给药的副作用。结论复合电场既提高了经皮药物电渗透的效率,又减少了对皮肤的副作用,较经皮药物透入法更适用手外科及骨科领域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大鼠腹膜粘连动物模型,观察活血清下汤(由活血化瘀中药复方丹参+清解通下中药加味小承气汤两方组合而成)的多靶点治疗作用,探讨活血化瘀中药对清解通下中药的增效作用。方法:采用盲肠结扎加穿孔法制作大鼠腹膜粘连动物模型,对粘连组织的MMP-1和TMP-1进行检测。结果:应用活血清下汤可以显著降低TMP-1的表达水平,提高MMP-1的表达水平,较单用加味小承气汤或复方丹参方效果显著。结论:活血清下汤对防治腹膜粘连形成,比单用加味小承气汤或复方丹参效果更为显著。提示活血化瘀中药对清解通下中药存在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