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城市社区高血压双向转诊路径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所建立的适合我国城市社区人群的高血压双向转诊路径的效果、效益、可行性和可推广性。方法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和个人深入访谈法,对所建立的双向转诊路径进行评价。结果实施高血压双向转诊路径可以缩短患者的就诊时间、降低再就诊率、节约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治疗效果并使服务具有连续性。结论高血压双向转诊路径确实是一个具有成本效益的疾病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城市社区冠心病双向转诊路径应用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所建立的适合我国城市社区人群的冠心病双向转诊路径的效果、效益、可行性和可推广性。方法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和个人深入访谈法,对所建立的双向转诊路径进行评价。结果在一定的条件下,实施冠心病双向转诊路径是可行的。它的运行有利于缩短患者的就诊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和使医疗服务具有连续性。结论冠心病双向转诊路径确实是一个综合性的高效率的医疗管理照顾方法。  相似文献   

3.
城市社区四种慢性病双向转诊临床路径的医疗费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用非随机化对照临床试验方法评价城市社区常见四种慢性病双向转诊临床路径应用的医疗费用,结果提示双向转诊临床路径有利于节约2型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和冠心病患者的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4.
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专科诊疗路径应用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价所建立的适用于我国城市医院患者的2型糖尿病专科诊疗路径的效果、效益、可行性和可推广性。方法 采用历史对照方法和个人深入访谈,对所建立的专科诊疗路径进行评价。结果 实施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专科诊疗路径能减少患者的住院天数、降低医疗费用,同时提高了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结论 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专科诊疗路径作为一个疾病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成本效益。  相似文献   

5.
2型糖尿病患者双向转诊临床路径应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初步研究 2型糖尿病患者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三级医院专科之间双向转诊临床路径的应用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 用同期非随机对照试验对开发研制的 2型糖尿病患者双向转诊临床路径进行评价 ,比较就诊情况、转归情况、就诊时间、患者满意度、医疗费用等。对 2 2名 2型糖尿病患者 (试验组 )按照双向转诊临床路径从社区向复兴医院内分泌科病房转诊 ,并在出院后转回社区 ;对照组 2 7例 ,为直接到复兴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 2型糖尿病患者。结果 出院后试验组患者再次就诊率 2 1 4 % ,低于对照组的 5 9 1% (P <0 0 1) ;试验组糖化血红蛋白 7 3± 1 1,低于对照组的7 9± 0 8(P <0 0 5 ) ;试验组就诊时间 (6± 15 )h ,明显少于对照组 (P <0 0 1) ;患者满意度、医疗费用等试验组均明显好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三级医院专科之间实施 2型糖尿病患者的双向转诊有利于缩短患者的就诊时间、减少不必要的服务项目、节约医疗费用、提高治疗效果 ,并使服务具有连续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 2型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 (脑梗死) 和冠心病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三级医院专科之间双向转诊临床路径应用的院前时间。方法 选择非随机化对照临床试验来比较城市社区常见四种慢性病应用双向转诊临床路径者与未应用者的院前时间。结果 在符合各自统一的入院标准的情况下, 应用双向转诊路径者 (试验组 )的院前时间明显少于未应用双向转诊路径者 (对照组) (P<0. 05)。结论 在一定条件下,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三级医院专科之间实施 2型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和冠心病患者的双向转诊临床路径有利于节约这四种城市社区常见慢性病的院前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 开发设计适合我国城市社区人群2型糖尿病诊治的临床路径。方法 采用文献法、专家会议法、现场考察和预试验的方法,研制中国城市社区人群的2型糖尿病诊治的临床路径。结果 建立了2型糖尿病的社区照顾路径、酮症酸中毒专科诊疗路径、低血糖症患者专科诊疗路径、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专科双向转诊技术路径和管理路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专科诊疗路径。结论2型糖尿病诊治的临床路径是以循证医学为指导,在强调诊疗服务标准化的同时,突出了全科医学连续性照顾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社区照顾路径应用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所建立的适用于我国城市社区人群2型糖尿病社区照顾路径的效果、效益、可行性和可推广性。方法 采用同期非随机对照试验和个人深入访谈法,对所建立的社区照顾路径进行评价。结果 2型糖尿病社区照顾路径的实施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满意度、依从性和糖尿病健康知识的知晓度,同时也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结论 2型糖尿病的社区照顾路径在提高医院运行效率的同时,规范了医疗服务,是一种比较实用的疾病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杜光会  赵光斌  林敏  王轶 《四川医学》2012,(11):2053-2055
目的探索建立三甲综合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双向转诊新路径,提高双向转诊的有效性、及时性,提高社区转诊患者的满意度和转诊跟踪知晓度。方法以三甲综合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与市区9家设有住院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实施对象,以转诊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建立在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双向转诊创新路径的实施应用,并对社区与综合医院双向转诊应用的效果进行探讨。结果新路径的开发和应用为双向转诊的实施开辟了新的发展方向,为双向转诊的统计及转诊患者数据的采编、上报提供了第一手资料。结论双向转诊服务新路径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三甲综合医院双向转诊应用研究,可为进一步完善社区与三甲综合医院双向转诊提供规范性、可操作性强的支持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厦门市糖尿病“三师共管”模式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了解该模式的效果。 方法 2016年7月至8月从厦门市随机抽取5个社区的糖尿病患者,以“三师共管”满1年的糖尿病患者为干预组、同期常规慢病管理患者为对照组,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开展调查;测算项目成本和疾病经济负担,并以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率、餐后2 h血糖控制率、双向转诊下转率、社区首诊率、糖尿病知识达标率、自我管理达标率等为效果指标进行增量成本效果分析,以因干预而减轻的疾病经济负担为净效益进行增量成本效益分析。 结果 共调查800例糖尿病患者,获得有效问卷798份,有效回收率为99.75%,其中,干预组413例,对照组385例。干预1年后,干预组HbA1c、餐后2 h血糖控制达标率分别为74.8%、79.9%,相较于对照组的41.0%、66.0%均有明显上升(t值分别为86.63、19.14,P均<0.05),双向转诊意愿和社区首诊意愿上升、糖尿病知识和自我管理达标率也显著上升(t值分别为12.59、82.42、12.54、10.40,P均<0.05)。干预组人均疾病经济负担为5 569元/年,比对照组少1 412元/年。增量成本效果分析显示,HbA1c控制率增加1%的成本为15.04元/人年,餐后2 h血糖控制率增加1%的成本为36.47元/人年;双向转诊、社区首诊率以及糖尿病知识、自我管理达标率增加1%的成本分别为51.57、16.73、40.00和47.34元/人年。增量成本效益分析显示,增量成本效益比为2.78。 结论 与社区常规慢病管理相比,糖尿病“三师共管”模式的1年干预效果良好,并且具有较好的成本效果和成本效益。  相似文献   

11.
城市社区高血压临床路径的研制及双向转诊机制的建立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目的开发研制适合我国城市社区人群高血压的临床路径。方法采用文献法、专家会议法、现场考察和预试验的方法,研制中国城市社区人群的高血压临床路径。结果建立高血压的社区照顾路径、单纯高血压专科诊疗路径、高血压社区-专科双向转诊技术路径和社区-专科双向转诊管理路径。结论高血压的临床路径是以循证医学为指导,既强调了诊疗服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又突出了全科医学连续性照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城市社区冠心病临床路径的研制及双向转诊机制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开发研制适合我国城市社区人群冠心病的临床路径。方法采用文献法、专家会议法、现场考察和预试验的方法,研制中国城市社区人群的冠心病临床路径。结果建立了冠心病的社区照顾路径、冠心病的专科诊疗流程、急性心肌梗死专科诊疗路径、不稳定型心绞痛专科诊疗路径、冠心病社区一专科双向转诊技术路径和社区一专科双向转诊管理路径。结论冠心病的临床路径是以社区慢性病照顾为切入点,以循证医学为指导,突出以病人为中心和以照顾的连续性为方向的一组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社区糖尿病患者首诊就诊机构倾向选择及转诊原因,为落实好社区慢性病首诊,分级诊疗提供依据。 方法 比较上海浦东2家城郊结合社区糖尿病患者即固定签约就诊组和无序自由就诊组的医疗机构就诊选择倾向,转诊原因,通过对定量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χ2检验、构成比、百分率等分析;定性资料进行主题框架,SWOT方法访谈分析等对浦东城郊结合社区糖尿病患者开展调查。问卷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专家及社区调研组联合研究制定。 结果 纳入固定就诊组496人,自由就诊组464人,2组糖尿病患者在就诊医疗机构倾向选择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诊原因有医疗医技水平,药物不齐或化验检查缺失,就诊医疗机构距离远近,医疗服务质量包括服务态度,疾病自身需要进一步检查治疗,其他综合原因。2组比较,其中服务质量及其他综合原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 结论 建立固定签约就诊服务即有序就诊才能有效的、可持续的管理服务于签约患者。提高基层首诊、接诊能力,包括医技力量、药物信息、化验检查等平台共享,三级联动,政府支持等是落实好社区首诊,分级诊疗的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14.
成都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双向转诊现状调查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探讨成都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双向转诊的现状。方法回顾分析及问卷调查。结果2001~2004年共有68例次病人参与双向转诊,其中,社区医疗机构-区人民医院24例次(35.29%),区人民医院-三甲医院41例次(60.29%),三甲医院-区医院3例次(4.41%)。3种病种(慢支炎/肺气肿/肺心病、糖尿病及合并症、脑血管疾病)在不同层次医院中的日平均费用(元)为58.20、126.70、570.70和72.50、108.80、468.80及95.60、182.50、372.40。结论城市里的双向转诊可有效降低医疗费用,是合理利用卫生资源的重要措施,但仍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医联体模式下漯河市医患双方对双向转诊的认知情况、调查医患双方对双向转诊实施途径的看法和态度、了解医患双方对双向转诊实施决定权的看法,探讨双向转诊难以实施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为顺利实施双向转诊制度提供理论和政策依据.方法 本研究2019年7-12月进行调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该地区8所医疗...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社区照顾路径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所建立的适合我国城市社区人群的高血压社区照顾路径的效果、效益、可行性和可推广性。方法采用同期非随机对照试验和个人深入访谈法,对所建立的社区照顾路径进行评价。结果实施高血压社区照顾路径,提高社区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结论高血压社区照顾路径在提高医院运行效率的同时规范了医疗服务,是一套非常实用的疾病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