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阐述无复发生存率(FLF)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FDM)在肿瘤预后研究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方法:411例初次放射治疗的鼻咽癌病例资料纳入研究,以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为预后指标,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比较影响鼻咽癌生存、复发和远处转移的因素。结果:与生存有关的因素为性别,’92分期,N分期,颈部射线;放射治疗后鼻咽肿瘤残留与鼻咽复发存在密切关系,与远处转移密切相关的因素是N分期。结论:只有应用无复发生存率(FLF)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FDM)为指标,才能明确影响肿瘤复发的因素和转移的因素,这两个指标在评价治疗措施和肿瘤分期研究中均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上尿路同时性和异时性上皮肿瘤的组织学和临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上尿路上皮肿瘤的组织学和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对60例同时性和异时性上尿路上皮肿瘤,进行回顾性总结及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发肿瘤50例,多发10例,表浅型肿瘤18例(30.0%),浸润型42例(70.0%)。复发23例(38.3%),频率为0.76(0.15-1.71)次/年,平均间隔16.5个月。局部淋巴结转移3例,远处转移4例,其原发肿瘤均为浸润型。浸润型肿瘤或远处转移者预后较差,复发者中远期生存率较低。结论:尿路上皮肿瘤具有多发性和复发性的特点,应加强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方面的研究。建议首次膀胱镜检查应在初诊后的第4个月,第二次间隔8个月,以后每年一次,持续10年。每两次膀胱镜检查之间,行超声波检查。  相似文献   

3.
27例混合型肝癌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混合型肝癌的来源、临床特点、诊断、治疗与预后。方法:1988年2月至2003年3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手术切除的经病理证实为混合型肝癌的27例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诊断、治疗以及预后,选取性别、年龄、是否伴乙型肝炎病毒感染、AFP、肿瘤大小、是否有播散结节、是否伴肉眼癌栓、是否侵犯临近器官、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是否有远处转移等指标并复习相关文献资料以分析其特点:查取患者的随访资料,对有完整随访的病例利用SPSS13.0软件运用Kaplan 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27例混合型肝癌患者无一例术前被准确诊断。患者平均发病年龄49岁(27~76岁);男性居多(19例,70.4%);乙肝表面抗原阳性14例(63.6%);术前AFP阳性(〉25ng/ml)13例(48.1%);肿瘤直径≤5.0cm 3例(11.1%),5.1~10.0cm18例(66.7%),〉10.0cm 6例(22.2%);术中发现有播散结节8例(30.8%);术中发现肉眼癌栓4例(15.4%);肿瘤侵犯周围器官6例(22.2%);淋巴结转移5例(19.2%);远处转移2例(7.7%)。27例患者中16例有完整随访资料,16例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31.3%、18.8%、6.3%。结论:混合型肝癌术前诊断困难,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治疗以外科切除为主,明确诊断依靠病理学检查,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状腺滤泡状癌淋巴结微转移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对83例432枚常规病理检查阴性的颈淋巴结,选择细胞角蛋白(CK-19)单克隆抗体.应用免疫组化SP法进行检测,并与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83例中16例(19.3%)58枚淋巴结有做转移,微转移存不同性别及年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不同肿瘤大小(P〈0.01)、侵袭范围(P〈0.05)及组织学分化程度(P〈0.05)之间差异显著,同时,N1比N0易发生微转移(P〈0.01).在16例微转移阳性的病人中9例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而67例阴性病人中仅6例(P〈0.001)。[结论]甲状腺滤泡状癌淋巴结微转移与肿瘤大小、侵袭范围及组织学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微转移的检测对术后辅助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CXCR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84例正常乳腺组织及84例乳腺癌组织、43例区域淋巴结转移癌组织标本(依据组织类型及临床病理特性分组),取自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手术切除的病理存档蜡块,应用免疫组化方法(二步法)分别检测3组标本CXCR4的表达情况。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对生存率采用时序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乳腺组织、乳腺癌组织、区域淋巴结转移癌组织CXCR4阳性率分别为11.9%、53.6%、74.4%;转移组织CXCR4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原发肿瘤。乳腺癌组织CXCR4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HER-2表达、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ER表达、PR表达、组织学类型及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发生远处转移组CXCR4表达水平(74.1%)高于未发生远处转移组(43.9%,P〈O.01)。CXCR4阳性表达组5年生存率66.7%(30/45)明显低于阴性表达组87.2%(84/89,P〈0.05)。结论CXCR4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有关,有助于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6.
宫颈癌微转移检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转移是指用常规检查方法如影像学、常规病理检查方法难以发现的播散并存活于血循环、淋巴结、骨髓及其他组织器官中的肿瘤细胞。在一些实体瘤的研究中,人们已发现微转移的检出率与患者的预后有密切关系,并可早期诊断肿瘤的复发和远处转移。宫颈癌微转移的检测主要采用免疫组化及PCR技术检测淋巴结、外周血和活检标本中人乳头瘤病毒(HPV)、细胞角蛋白(CK)以及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的表达。部分研究显示宫颈癌微转移的检测有助于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小肠肿瘤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肠肿瘤临床特点、病理类型和早期诊断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2004年31例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小肠良性肿瘤4例均为平滑肌瘤;恶性肿瘤27例,其中平滑肌肉瘤12例(44.4%),淋巴肉瘤10例(37%),腺癌3例(11.1%),类癌2例(7.4%)。临床上无特异性症状及可靠的诊断方法,内窥镜和全消化道钡餐造影是主要诊断手段。53.2%的恶性病例在手术时已有远处转移,仅11例(35.5%)行根治性切除。根治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为45.1%。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小肠恶性肿瘤患者生存率的关键,对无远处转移者应争取行根治术。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 40%以上非小细胞肺癌(NSCLC)确诊即为Ⅳ期,可发生肺内或/和远处转移。不同转移部位对生存期的影响目前报道不多。本研究拟探讨NSCLC患者肺内转移与单一远处血行转移以及肺内转移并其它多部位转移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生存期差异,从而探讨NSCLC肺内转移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1995年10月至2003年12月在我院经病理活检及全面分期检查确诊为Ⅳ期NSCLC、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425例患者.其中仅肺内转移而无其它部位转移者(单一肺内转移)81例,单一远处血行转移98例,肺内转移并其它部位转移68例。通过Kaplan-Meier曲线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三组生存期差异.单因素分析肺内转移的预后因素。结果 81例肺内转移者中位生存期(MST)及1、2、3年生存率(SR)分别为:13个月(95%CI11~15),57%、21%、7%;N1/N2者MST22个月,N3者10个月(P=0.0011);同侧、对侧及双侧肺内转移者MST及年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肺内转移MST及年SR与单一脑或骨转移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单一肺内转移生存期长于肺并其它部位转移(MST9个月.1、2、3年SR分别为40%、9.4%、1.5%)(P=0.021)。单因素分析:年龄、病理亚型、分化程度、化疗疗效对单一肺内转移的NSCLC生存期无影响(P〉0.05),性别及淋巴结转移(N1/N2比N3)与生存相关(P=0.018,P=0.001);将年龄分层进行分析,淋巴结转移(N1/N2比N3)为此组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2)。在肺并其它部位转移者,转移数目(2vs≥3)系独立预后因素(=0.013)。结论 NSCLC单一肺内转移者生存期与单一脑、骨等远处转移者无显著差异.但长于肺并其它部位转移者。淋巴结转移状况(N1+2比N3)及远处转移数目(2比≥3)分别影响单一肺内转移及肺并其它部位转移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食管癌术后锁骨上和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分析食管癌术后锁骨上和(或)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食管癌术后锁骨上和(或)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病例资料。32例行单纯局部放射治疗,37例行局部放疗后辅助化疗。中位肿瘤剂量为6063cGy,30次,44天。中位化疗周期为2个。结果:所有患者的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66.4%,31.1%和11.1%。死亡54例,其中远处转移者38例,占70.4%。单纯放疗的患者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45.2%、15.1%和3.8%;行局部放疗后加化疗的患者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85.7%,40.4%和17.6%,两者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食管癌术后锁骨上和(或)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疗效差,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远处转移,综合治疗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无复发生存率和无转移生存率在肿瘤研究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无复发生存率和无转移生存率在肿瘤研究中的作用洪明晃方积乾在肿瘤(主要是恶性肿瘤)的预后研究和防治措施的评价中,生存率是常用和较好的指标。生存率的观察终点是死亡,但引起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主要是肿瘤的复发和(远处)转移,两者的发病因素和治疗方法是...  相似文献   

11.
结肠癌淋巴结微转移免疫组化检测及其预后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结肠癌淋巴结微转移免疫组化检出率及淋巴结微转移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方法 应用抗细胞角蛋白(CK) 和癌胚抗原(CEA) 单克隆抗体,对68 例结肠癌(Dukes′B期) 根治术后经病理常规检查为转移阴性的584 枚淋巴结进行免疫组化(ABC法)检测,结合随访资料进行临床预后分析。 结果 68 例转移阴性的584枚淋巴结中,13 例(19-1 % ,1368)29 枚(5-0 % ,29584)淋巴结中发现微小转移的癌细胞,其中11 例5 年内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死亡。55 例免疫组化检测阴性的患者仅3 例复发。免疫组化诊断微转移阳性和阴性组5 年复发率分别是86-6% (1113) 和5-5% (355)。两组病人差异非常显著( P< 0-001)。 结论 应用肿瘤特异性抗体检测常规病理检查阴性的淋巴结有助于发现微小转移的癌细胞,对估计临床预后,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其致死的主要原因是肿瘤局部或区域的复发和远处转移。具有转移潜能的肿瘤细胞在术前或术时已脱离原发灶,以极少的数量转移到淋巴结、骨髓、血液或远处器官中,常规的检测手段却不能发现,称为肿瘤的微转移(micrometastasis)。肿瘤细胞血循环微转移是肿瘤远处器官转移的重要起始步骤。及时诊断肿瘤血循环微转移有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现就恶性肿瘤血循环微转移检测方法及目前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细胞角蛋白片断抗原(CYFRA21-1)3种肿瘤标志物血清及脑脊液中含量在肺癌脑膜转移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选择最理想的脑脊液肿瘤标志物组合.方法:采用Roche E17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35例肺癌脑膜转移患者、35例脑部良性肿瘤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3种肿瘤标志物的含量。脑膜转移患者根据神经系统检查、脑脊液细胞学和核磁共振检查确诊。结果:肺癌脑膜转移患者的血清和脑脊液中3种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明显高于脑良性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膜转移患者脑脊液中肿瘤标志物水平高于血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照实验室标准值确定血清肿瘤标志物阳性标准,CEA〉5μg/I,NSE〉15.2μg/L,CYFRA21-1〉3.3μg/L。根据受试者工作曲线确定满足正确诊断指数最大值的临界点为脑脊液检测阳性判定标准,CEA〉4.7μg/L,NSE〉14.6μg/L,CYFRA21-1〉5.5μg/L,CEA,NSF和CYFRA21-1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4%,91.4%;51.4%,94.3%和82.9%,97.1%脑脊液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组合中,三项指标任意1项阳性的诊断敏感性100%,三项指标同时阳性的诊断特异性100%。结论:脑脊液中3种肿瘤标志物水平对于肺癌脑膜转移的诊断,尤其对于那些细胞学和核磁共振检查难以确诊的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联合检测为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根治性调强适形放疗(IMRT)治疗初治鼻咽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74例鼻咽癌患者均接受全程IMRT照射,给予鼻咽大体肿瘤体积(GTVnx)处方剂量69.9Gy/30f,颈部转移淋巴结(GTVnd)69.9Gy/30f,临床靶体积1(CTV1)60Gy/30f,临床靶体积2(CTV2)54Gy/30f。按照RTOG/EORTC标准评价急性反应和晚期放射损伤;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39个月(13~80个月)。全组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97.3%、93.8%、88.2%和77.2%,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3.2%、91.1%、91.1%和84.1%,局部区域控制率分别为98.6%、91.0%、86.8%和80.6%。不同临床分期和T分期患者的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N分期患者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在治疗失败的12例患者中,局部和区域失败分别占治疗失败病例的50.0%和16.7%,远处转移占58.3%。74例患者中3例出现3级口干,1例出现放射性颞叶损伤,4例出现3级张口困难,全组未发现颅神经损伤病例。结论 采用GTV照射剂量69.9Gy/30f IMRT治疗初诊时无远处转移的鼻咽癌远期疗效较好,毒副反应少,N分期是其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左明  庄文 《肿瘤预防与治疗》2009,22(4):457-460,438
结直肠癌(CR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是除远处转移外最重要的预后因素,有淋巴结转移的Ⅲ期患者约30%在根治术后5年内复发,而常规病理检查无淋巴结转移的Ⅰ、Ⅱ期患者也有约5%~35%的机会仍会复发和/或转移,可能是这些患者有未被检出的“残留”肿瘤微转移或肿瘤具有侵袭性的生物学行为。常规病理检查对CRC淋巴结有无转移的判断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16.
Shikama等对日本新宿大学医学院治疗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局部复发率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确定哪些病人在乳房切除术后需要给予胸壁照射。1984年~1994年期间 105例腋淋巴结转移数4个或有1个晚期原发肿瘤(T3~4Nany)的乳腺癌病人在乳房切除术后接受了放疗。 随访时间中位数47(4~155)个月。结果显示,全组病人5年总生存率为89%,5年无瘤生存率为66%,远处转移率为34%(24例)。远处转移是最常见的首次复发部位,其次为胸壁复发。该组胸壁复发率为14%(10例)。胸壁复发与脉管(淋…  相似文献   

17.
122例鼻咽癌单纯根治性调强放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单纯根治性调强放疗初治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方法122例患者中,Ⅰ期11例,Ⅱ期34例,Ⅲ期62例,Ⅳa期15例。调强放疗计划与实施由PEACOCK系统完成。鼻咽大体肿瘤体积(GTVnx)处方剂量68Gy分30次;颈部转移淋巴结(GTVnd)60—66Gy分30次;临床靶体积1(CTV1)60Gy分30次;临床靶体积2(CTV2)54Gy分30次。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和局部或区域控制率计算,Logrank检验组间差异。结果中位随访时间20个月(6~46个月)。全组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5.2%、91.4%、85.1%,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1.9%、88.6%和85.6%,局部和区域控制率分别为96.5%、93.2%、93.2%。T晚期(T3+T4期)与T早期(T1+T2期)的局部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9,P=0.148)。颈淋巴结阳性与阴性的区域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80,P=0.094),但其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8,P=0.004)。在治疗失败的17例中,局部和区域失败各占17.6%,远处转移占70.6%。结论单纯根治性调强适形放疗提高了初治特别是T晚期和颈淋巴结阳性鼻咽癌患者的局部和区域控制。治疗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是远处转移,其发生率与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外周血Tg mRNA的检测及诊断甲状腺癌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检测外周血中甲状腺球蛋白mRNA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55例患者(39例甲状腺癌,7例甲状腺良性肿瘤,9例非甲状腺肿瘤)进行循环血中甲状腺球蛋白mRNA检测,39例甲状腺癌中34例乳头状癌,2例滤泡癌,3例髓样癌。结果:39例中12例发现Tg mRNA(31%),其中11例为乳头状癌,1例滤泡癌,7例甲状良性肿瘤和9例非甲状腺肿瘤未发现Tg mRNA 。40%颈淋巴结转移和100%远处转移的病例Tg mRNA阳性,而无转移的病例无论原发肿瘤切除与否Tg mRNA均阴性。结论:外周血中Tg mRNA可作为甲状腺癌的肿瘤标志物,特别对颈部或远处转移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影响I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的因素。方法 91例NSCLC行根治术,术后病理分期为I期患者,取肺门和隆突下淋巴结进行混合性细胞角蛋白(MCK,AE1/AE3)免疫组化标记(SP法),检测微转移的表达并随访5年,分析微转移和其他临床病理特征对长期生存的影响。结果 I期NSCLC肺门和纵隔淋巴结微转移检出率为49 %,总5年生存率为70.3 %,中位生存时间 48.5个月,复发转移率32 %,平均复发转移时间36.6个月。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病理分期、淋巴结微转移阳性四个因素与复发转移有关(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肿瘤分化、分期和微转移是影响生存率的主要因素(P<0.05),其相对危险度分别为5.497、11.196和5.233。结论 I期NSCLC淋巴结存在微转移,肿瘤分化、分期和微转移是影响生存率的主要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无远处转移下咽癌患者调强放疗(IMRT)的疗效,并观察IMRT后患者的喉咽功能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4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35例无远处转移下咽癌,均采用IMRT,原发灶大体肿瘤靶区(GTV)及颈部转移淋巴结GTV2的放疗处方剂量为66~70Gy。4例行单纯放疗,31例行放化联合治疗。随访患者的复发、生存(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及喉咽功能情况。结果 随访5~59个月(中位16个月),9例局部区域复发,3例远处转移。全组2年局部区域控制率、2年无病生存率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71.9%、66.1%和55.6%。13例死亡患者中有7例死于局部区域复发,3例死于远处转移。12例生存超过2年的患者中91.7%喉咽功能保留较好。结论 IMRT可提高下咽癌患者的局部区域控制率,且能较好保留喉咽功能,但局部区域复发仍是其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