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补肾化瘀方对宫腔粘连家兔子宫内膜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相关Smad蛋白在子宫内膜再生过程中的影响。方法:将10只家兔随机分为空白组、补佳乐组、补肾化瘀方高剂量组、补肾化瘀方中剂量组、补肾化瘀方低剂量组,每组各2只,各组对应连续灌胃7d后取心脏血,离心获取血清。对宫腔镜下取得的宫腔粘连兔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细胞培养并分离间质细胞,分别加入各组血清的培养液培养后采用免疫组化检测TGF-β1、Smad3、Smad7蛋白的表达。结果:补佳乐组、补肾化瘀方高剂量组、补肾化瘀方中剂量组、补肾化瘀方低剂量组TGF-β1、Smad3、Smad7蛋白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补肾化瘀方低剂量组Smad7蛋白表达,补肾化瘀方中剂量组TGF-β1、Smad3蛋白表达,补肾化瘀方高剂量组TGF-β1、Smad3、Smad7蛋白表达与补佳乐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肾化瘀方可能通过抑制宫腔粘连子宫内膜TGF-β1、Smad3蛋白的表达,上调Smad7蛋白的表达,从而降低子宫内膜细胞纤维化的发生,防止宫腔粘连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补肾活血防粘汤对中、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IUA)后患者宫腔粘连组织中TGF-β1、CTGF表达的影响,探讨补肾活血防粘汤防治中、重度IUA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90例接受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西药组及治疗组,对照组行TCRA后立即宫腔内留置Foley导管并注入2mL手术防粘连液;西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补佳乐、黄体酮胶囊行人工周期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口服中药补肾活血防粘连汤,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复查宫腔镜,取各组患者宫腔内膜组织行HE染色,免疫组化法检测TGF-β1、CTGF的表达量。结果:对照组TGF-β1、CTGF的表达量明显高于西药组和治疗组(P0.05),而治疗组中TGF-β1、CTGF的表达量明显低于西药组(P0.05)和对照组(P0.01)。结论:补肾活血防粘汤可有效预防TCRA后宫腔再次粘连,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来下调CTGF表达,延缓纤维化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3.
蒋敏  赵宏利  杨汉铭 《新中医》2018,50(7):22-25
目的:观察盆舒颗粒对宫腔黏连模型大鼠子宫内膜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信号传导蛋白(Smad3)的影响。方法:将50只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治疗组、TGF-β1抗体干预组、TGF-β1抗体干预+中药治疗组,每组10只,采用自制刮宫勺刮伤大鼠子宫内膜制作宫腔黏连模型,各组分别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在干预第15天摘取双侧子宫,观察各组大鼠宫腔组织损伤病变情况,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子宫组织中TGF-β1,Smad3含量。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95%可信区间无重叠,说明有显著性差异;模型组与中药治疗组、TGF-β1抗体干预组、TGF-β1抗体干预+中药治疗组95%可信区间均无重叠,说明有显著性差异;中药治疗组与TGF-β1抗体干预组、TGF-β1抗体干预+中药治疗组95%可信区间重叠,说明无显著性差异。TGF-β1抗体干预+中药治疗组疗效最好。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TGF-β1、Smad3表达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治疗组、TGF-β1抗体干预组、TGF-β1抗体干预+中药治疗组大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TGF-β1、Smad3表达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治疗组、TGF-β1抗体干预组、TGF-β1抗体干预+中药治疗组3组大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TGF-β1、Smad3表达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舒颗粒、TGF-β1抗体能改善宫腔黏连模型大鼠子宫病理变化,降低TGF-β1、Smad3表达,具有潜在防治宫腔黏连的作用,二者联合使用作用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李姣  林洁  易星星  邱冉冉 《中医药导报》2021,27(11):7-11,17
目的:观察补肾化瘀方对宫腔粘连(IUA)大鼠子宫内膜纤维化的改善作用,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采取机械+感染双重损伤法建立IUA大鼠模型,将造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补肾化瘀方组、补肾化瘀方+SRI-011381组、SRI-011381组,每组15只.另取15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药物治疗21d后,观察大鼠子宫形态,HE染色观察子宫组织病理变化,计数子宫内膜腺体数量,Masson染色观察纤维化情况,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qRT-PCR检测子宫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mRNA、Smad3 mRNA、Smad4 mRNA和Smad7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TGF-β1、Smad3、Smad4、Smad7、p-Smad3、p-Smad4、p-Smad7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子宫组织增粗,腺体数量减少,纤维化面积增加,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升高,TGF-β1 mRNA、Smad3 mRNA、Smad4 mRNA表达及Smad3、Smad4磷酸化增加,Smad7 mRNA表达及磷酸化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肾化瘀方组大鼠子宫腺体数量增加,纤维化面积减少,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降低,TGF-β1 mRNA、Smad3 mRNA、Smad4 mRNA表达及Smad3、Smad4磷酸化减少,Smad7 mRNA表达及磷酸化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RI-011381可抑制补肾化瘀方的作用,促进纤维化,进一步激活TGF-β1/Smad通路(P<0.05).结论:补肾化瘀方对IUA大鼠子宫内膜纤维化有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TGF-β1/Smad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筋骨痛消丸对骨关节炎(OA)大鼠关节软骨和巨噬细胞炎症模型中组织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木瓜蛋白酶关节腔注射法,建立SD大鼠骨关节炎模型,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塞来昔布组及筋骨痛消丸低、中、高剂量治疗组。连续灌胃给药4周,并于4周末处死大鼠,免疫组化检查各组大鼠关节软骨TGF-β1的表达情况。利用LPS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并采用筋骨痛消丸进行干预,分别在mRNA及蛋白水平上观察TGF-β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OA模型组大鼠TGF-β1表达明显提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筋骨痛消丸高剂量组TGF-β1表达明显降低(P<0.05)。在巨噬细胞炎症模型中,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在mRNA及蛋白水平TGF-β1均明显提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筋骨痛消丸低、中、高剂量组呈现剂量依赖地降低TGF-β1的mRNA及蛋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中药对薄型子宫内膜大鼠子宫内膜干细胞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取处于动情期的雌性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补佳乐组以及补肾活血中药高、中、低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建立肾虚血瘀薄型子宫内膜模型。正常对照组灌服蒸馏水,模型组建立模型后灌服蒸馏水,补佳乐组建立模型后灌服补佳乐0.3 mg/(kg·d),补肾活血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建立模型后分别灌服补肾活血中药8.64、4.32、2.16 mg/kg。经过3个动情周期后,处死大鼠,取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活化β-catenin蛋白的表达、RT-PRC检测Oct4基因表达以及Wertern blot法检测ABCG2蛋白的表达。结果 1)活化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模型组较对照组极显著降低(P0.001),给药后各组β-catenin不同程度增加,低剂量组较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剂量组、高剂量组、补佳乐组与模型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2)Oct4基因的表达:模型组较对照组极显著降低(P0.001),给药后各组OCT4表达量不同程度增加,其中低剂量、中剂量与模型组无显著性差异,高剂量与模型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补佳乐组与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3)ABCG2蛋白的表达:模型组较对照组极显著降低(P0.001),给药后各组ABCG2表达量不同程度增加,其中低剂量与模型组无显著性差异,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剂量、补佳乐组与模型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补肾活血中药可以不同程度的增加β-catenin蛋白、OCT4基因及ABCG2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中成药》2017,(9)
目的探索补肾活血方(紫石英、补骨脂、菟丝子等)对免疫性卵巢早衰(POF)小鼠卵泡壁颗粒细胞转化生长因子(TGF)-β1、TGF-βRII、Smad2/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Balb/c雌性小鼠皮下多点注射小鼠透明带3建立免疫性POF模型,POF小鼠分成模型组,阳性组(戊酸雌二醇)和补肾活血方低、中、高剂量组。干预30 d后,卵巢组织作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免疫组化法与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卵泡壁颗粒细胞和卵巢组织TGF-β1、TGF-βRII、Smad2/3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补肾活血方各剂量组、阳性组卵巢成熟卵泡数目明显增多,闭锁卵泡数目减少。卵泡壁颗粒细胞和卵巢组织TGF-β1、TGF-βRII、Smad2/3蛋白表达在补肾活血方各剂量组、阳性组中明显高于在模型组中(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能通过上调颗粒细胞TGF-β1、TGF-βRII、Smad2/3的蛋白表达改善卵巢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复发性自然流产(RSA)的疗效及免疫调节机制。方法:选择肾虚血瘀型RSA妊娠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中药组(21例)、西药组(20例)、中西药组(21例)。中药组采用自拟补肾活血方治疗,西药组采用地屈孕酮治疗,中西药组采用两者联合治疗。同时选正常妊娠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不予任何药物治疗。观察各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百分率,ELISA法检测血清IL-10、TGF-β1水平。结果:中西药组临床综合疗效优于其余两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和西药组疗效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百分率、血清IL-10及TGF-β1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与中药组、西药组相比,中西药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百分率、血清IL-10及TGF-β1水平升高(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间比较,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联合地屈孕酮治疗肾虚血瘀型RSA临床疗效确切,从整体上调节免疫耐受状态,使妊娠得以维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周期治疗联合西药对宫腔粘连术后患者中医证候的改善情况及对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动脉血流的影响,探讨补肾活血周期治疗联合西药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及对宫腔粘连术后子宫内膜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宫腔粘连术后患者,按随机单盲法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中药组用中药补肾活血周期治疗联合西药雌孕激素人工周期治疗,对照组单纯用西药人工周期治疗,用药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的改善情况,超声下观察对子宫内膜、子宫动脉血流的影响以及在宫腔镜下观察粘连程度的改善情况。结果:二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粘连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组间比较,中药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中药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增加,子宫内膜血流参数PI、RI均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中药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搏动指数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阻力指数R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周期治疗联合西药可降低患者的粘连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改善子宫内膜厚度,增加子宫内膜血流,其机制可能与促进子宫内膜修复,改善子宫血流灌注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补肾活血方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stem cells,BMSCs)移植治疗薄型子宫内膜模型大鼠子宫内膜血管内皮细胞标志蛋白CD34、子宫内膜容受性标志物整合素αvβ3、白细胞抑制因子(LIF)表达的影响.方法 从6~8周龄雄性SD大鼠股骨骨髓中分离提取BMSCs,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将其纯化,实验选用纯度较高的第3代细胞,分别采用尾静脉(IV)和宫腔注射(IU)的方法移植到雌性SD大鼠体内;给予雌性SD大鼠宫腔灌注95%无水乙醇及灌胃羟基脲加尾静脉注射高分子右旋糖苷,建立肾虚血瘀薄型子宫内膜模型;将实验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BMSCs+ IV组、BMSCs+ IU组、BMSCs+ IV+中药组、BMSCs+ IU+中药组;各干预组分别给予BMSCs静脉或宫腔移植并联合中药干预后经过大鼠3个动情周期,处死取材.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检测子宫内膜中CD34、整合素αvβ3及LIF的表达情况.结果 BMSCs+ IV组、BMSCs+ IU组、BMSCs+ IV+中药组、BMSCs+ IU+中药组均能一定程度地增加子宫内膜CD34、整合素αvβ3、LIF的表达(P<0.05);在免疫组化检测整合素αvβ3表达方面,BMSCs+ IV组与BMSCs+I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MSCs+ IV+中药组与BMSCs+ IV组,BMSCs+ IU+中药组与BMSCs+ IU组在免疫组化检测整合素αvβ3表达及Western blot检测整合素αvβ3、LIF表达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尾静脉注射BMSCs增加整合素αvβ3表达优于宫腔注射BMSCs,加用补肾活血方后能更好地增加整合素αvβ3和LIF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宫颈粘连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及子宫内膜中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的变化,探讨中药补肾活血周期治疗在宫腔镜术后再粘连预防中的作用机制。方法:100例宫腔粘连患者,按随机单盲法分为中药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2组均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解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adhensions,TCRA)。术后中药组用中药补肾活血周期联合西药人工周期治疗,对照组单纯用西药人工周期治疗,用药3个月,再次进行宫腔镜检查。采用ELISA法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及子宫内膜中TIMP-1的表达。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粘连评分均下降(P0.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及子宫内膜中TIMP-1表达均降低(P0.05),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补肾活血周期治疗能有效预防宫腔粘连术后再粘连,其机制与抑制TIMP-1的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肝纤维化是对致使肝脏慢性损伤的一种伤口愈合反应,其病理特征是细胞外基质(ECM)合成和降解失衡,导致ECM在肝内过度沉积。如果不加以干预,可能会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肝星状细胞(HSC)的激活是导致肝纤维化的中心事件,活化的HSC会转分化为产生ECM蛋白的肌成纤维细胞。促纤维化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HSC的活化起到诱导作用,TGF-β1/Smads信号通路是重要的促肝纤维化途径之一。非编码RNA(ncRNA)是指基因在转录过程中不编码蛋白质的RNA,在基因转录后环节起着重要调控作用。大量研究表明,肝纤维化发生与ncRNA的异常表达有紧密联系,ncRNA能通过调控TGF-β1信号转导参与HSC活化,进而影响肝纤维化进程。微小RNA(miRNA)介导TGF-β1/Smads信号通路既可以促进肝纤维化,也可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不仅结合靶基因促进肝纤维化的发展,还通过充当竞争性内源性RNA结合miRNA促进TGF-β1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糖心乐(TXT)对链脲佐菌素(STZ)实验性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 SD大鼠腹腔注射STZ建立糖尿病模型,成模后分组,造模后八周分别给予TXT大剂量、TXT小剂量、达美康灌胃治疗,模型对照组灌生理盐水。连续四周,免疫组化法检测TGF-β1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中TGF-β1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TXL大剂量组和达美康组大鼠心肌组织中TGF-β1明显降低(P<0.01);TXL大剂量组和达美康组对大鼠心肌组织中TGF-β1的影响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TXT对DM大鼠有一定的降血糖的作用,能明显改善DCMP早期心肌重构,机制可能与下调TGF-β1在心肌中的表达,减缓心肌组织纤维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鳖甲煎丸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Hep G2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探讨其抑制肝癌细胞EMT的作用机制。方法:以Hep G2细胞为研究对象,将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10μg·L-1TGF-β1),鳖甲煎丸低(10μg·L-1TGF-β1+0.55 g·kg-1鳖甲煎丸)、中(10μg·L-1TGF-β1+1.1 g·kg-1鳖甲煎丸)、高(10μg·L-1TGF-β1+2.2 g·kg-1鳖甲煎丸)组,索拉非尼组(10μg·L-1TGF-β1+0.03 g·kg-1索拉非尼)。用10μg·L-1TGF-β1诱导Hep G2细胞发生EMT,构建EMT模型。分别给予相应的含药血清处理后,采用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分别采用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情况,采用免疫荧光、蛋白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EMT,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TGF-β1刺激4 d后,细胞呈梭形改变,细胞之间变得松散,间隙增宽,伸出触角,同时E-钙黏素(E-cadherin)蛋白表达降低(P<0.05),N-钙黏素(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蛋白表达升高(P<0.05),说明TGF-β1刺激4 d成功构建了Hep G2细胞的EMT模型组。与模型组比较,用相应含药血清处理48 h,各用药组均能抑制已发生EMT作用的Hep G2细胞增殖,其中以鳖甲煎丸低、高剂量组最为显著(P<0.01)。与模型组比较,鳖甲煎丸中剂量组E-cadherin蛋白表达升高(P<0.05),磷酸化(p)-p65,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空白组比较,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迁移实验表明TGF-β1增强了Hep G2细胞的迁移能力(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鳖甲煎丸低、中、高剂量组和索拉非尼组抑制Hep G2细胞迁移能力(P<0.05,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促进p65,Snail入核表达;与模型组比较,鳖甲煎丸低、中、高剂量组和索拉非尼组抑制p65和Snail入核表达。结论:鳖甲煎丸可能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来抑制TGF-β1诱导Hep G2细胞的EMT进程、增殖和迁移,从而发挥抗肝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补肾活血周期治疗联合西药对于宫腔粘连术后子宫内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8例行宫腔粘连术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单一组与联合组,每组44例。西药组仅使用西药人工周期治疗,联合组使用中药补肾活血周期治疗联合西药雌孕激素人工周期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子宫内膜厚度、血流参数。结果:经治疗后,联合组的子宫内膜明显比单一组厚(P0.05),而联合组的PI与RI水平也显著低于单一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单一组(P0.05)。结论:补肾活血周期治疗联合西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周期疗法联合西药治疗宫腔粘连分解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子宫内膜环境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宫腔粘连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戊酸雌二醇片、黄体酮胶囊周期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肾活血周期疗法中药,两组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流状态,并判定月经恢复疗效及宫腔粘连疗效。结果实验组月经恢复、宫腔粘连总有效率分别为84%、88%,对照组分别为70%、76%,实验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增加,子宫内膜血流参数PI、RI均明显降低,子宫内膜穿支血流分级Ⅲ级患者数明显增加(P0.05)。治疗后实验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子宫内膜穿支血流分级Ⅲ级患者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活血周期疗法联合西药能改善宫腔粘连术后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增加子宫内膜血流,有利于月经恢复,预防宫腔再次粘连。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活血消异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盆腔粘连大鼠TGF-β/Smads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将造模大鼠自体子宫内膜移植于肠系膜上建立EMs盆腔粘连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简称C组),术后第1天中药给药组(简称D1组),术后第3天中药给药组(简称D2组),术后第5天中药给药组(简称D3组),术后第1天西药给药组(简称E1组),术后第3天西药给药组(简称E2组),术后第5天西药给药组(简称E3组)。中药组予活血消异方灌胃,西药组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肌肉注射。连续给药28天后,开腹进行盆腔粘连评分,再分别取造模大鼠粘连腹膜组织、空白组(简称A组)和假手术组(简称B组)正常腹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反转录酶-聚合酶链锁反应(RT-PCR)检测腹膜组织中TGF-β1、TGF-β3、Smad3、Smad7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与B组比较,C组盆腔粘连评分显著升高(P0.05),与C组比较,D1、D2、D3、E1、E2、E3组盆腔粘连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D1、D2组盆腔粘连评分显著低于D3组(P0.05);E1组显著低于E2、E3组(P0.05);C组大鼠TGF-β1、TGFβ3、Smad3、Smad7 mRNA及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B组(P0.05);D1、D2、D3、E1、E2、E3组TGF-β1、Smad3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C组(P0.05),TGF-β3mRNA和蛋白表达均高于C组(P0.05),Smad7 mRNA和蛋白表达均与C组相当(P0.05);D1、D2、D3组间TGF-β1、TGF-β3mRNA和蛋白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1、E2、E3组间TGF-β3mRNA和蛋白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Ms可导致大鼠严重、广泛的盆腔粘连;活血消异方能过调控TGF-β/Smads信号传导通路相关因子的表达,改善EMs盆腔粘连程度,且中药干预越早,改善盆腔粘连程度疗效越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对二甲基亚硝胺(DNM)诱导大鼠肝纤维化后Ⅳ型胶原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表达的影响,以了解其对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采用二甲基亚硝胺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观察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肝组织Ⅳ型胶原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表达水平及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补肾柔肝方对肝纤维化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治疗组羟脯氨酸含量要显著低于模型组,同时能使肝组织Ⅳ型胶原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表达水平下调.结论:补肾柔肝方可用于治疗肝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下调TGF-β1表达,抑制Ⅳ型胶原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温肾健脾清化汤辅助治疗脾肾气虚型慢性肾脏病(CKD)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纤维连接蛋白(FN)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脾肾气虚型CKD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各48例。常规组采用对症治疗及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服温肾健脾清化汤治疗,均持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6个月后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中医症候积分、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ro)]、血清肾纤维化指标(TGF-β1、FN),并统计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常规组(P<0.05); 试验组总有效率89.58%高于常规组72.92%(P<0.05); 治疗6个月后两组SCr、24 h UPro低于治疗前,eGFR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SCr、24 h UPro低于常规组,eGFR高于治疗前(P<0.05); 治疗6个月后两组TGF-β1、FN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常规组(P<0.0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肾健脾清化汤辅助治疗脾肾气虚型CKD临床疗效显著,能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肾功能及肾纤维化指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肾小球硬化大鼠蛋白尿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相关性以及活血补肾复方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单侧肾切除加注射阿霉素造模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西药对照组、中药防治组和中药治疗组。动态观察24h尿蛋白量,检测血浆和肾组织中TGF-β1的含量。结果:蛋白尿在肾小球硬化大鼠模型中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随着肾小球硬化的进展,血清TGF-β1水平表现为升高趋势;活血补肾复方能够降低肾小球硬化初期尿蛋白量。结论:大鼠肾小球硬化模型组尿蛋白持续升高,血清和肾组织中TGF-β1含量持续升高,活血补肾复方能够降低肾小球硬化大鼠初期(1~8周)蛋白尿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