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过氧化酶染色法是最常用的细胞化学染色法之一,成为FAB或MIC白血病分型诊断必不可少的方法.国内有关过氧化酶染色方法 甚多,大体有如下缺点:1、试剂较难购买、保存时间短、结果 不稳定;2、酶定位不准确、有明显扩散;3、阴阳对比度较差,背景不清晰;4、酶敏感度不高,不能使早期原始细胞在无颗粒时,仅有溶酶体形成中显示较强阳性反应;5、原法染色时问长;6、需要较长复染.鉴于上述缺点,本法经过从固定液方法 选用改为双重固定剂按最合适比例混合,克服酶定位不准,酶易扩散的缺点,使细胞形态结构完整;其二从培养液加助溶剂及酶激活剂(如乙酸、硫酸锌)可使无颗粒仅有溶酶体初生成中显示较强活性;又加入稳定PNH氢氧化钠及醋酸钠,使PH永恒保持在6.0±0.05;同时醋酸钠又能使过氧化酶活性反应彻底,生成不溶燃料,联苯胺兰稳定.加入沙黄O可染核,这样不需要再用瑞氏和姬氏复染,使整个过氧化酶染色过程仅用50秒钟完成,较国内其它方法 缩短25--35倍,达到简易快速;酶定位准确、不扩散;结果 稳定,重复性好;酶反应最佳条件,敏感度均高;试剂配制简单保存时间长,成为国内最好最理想过氧化酶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 Holgate等(1983)发表了一种新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免疫金-银染色法(Immunogold-Silver Staining method,简称IGSS法)。据认为此法的敏感度可达标准的免疫酶技术PAP法(peroxidaseantiperoxidasc method)的200倍。本法省时,经济,不接触致癌性试剂,方法简便,背景染色浅。组织块经常规固定剂处理,石蜡包埋,染色后可用HE等一般染色法复染。此法与PAP法合併使用,可做双标记免疫染色。免疫金-银染色法能更好地稳定地显示组织中的抗原,并适用于标记活细  相似文献   

3.
在临床检验中,常以联苯胺作为粒细胞过氧化酶(POX)的染色试剂,用来鉴别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但是联苯胺有较强的致癌活性和致突变作用,对使用者很不安全。本文介绍,将四甲基联苯胺(TMB)过氧化酶染色及端氏染色改为同步染色,应用于临床既安全又简单方便,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基础理论     
,仪曰M直接染色镇检与过氧化酶法检测精液中白细胞的比较与评价/高学勇一//男性学杂志一1997,11(2)一103一l以 鉴于精液中白细胞含量是诊断生殖系统炎症及男性不育的重要指标,而目前临床检测精液白细胞的显微镜下直接观察计数法受精液中圆形细胞的影响,使结果极不可靠。采用直接染色镜检与过氧化酶法对男性不育患者中白细胞含量进行对比研究。直接染色镜检结果,白细胞增高者料例,白细胞正常者19例;过氧化酶染色法检测结果,白细胞增高者27例,白细胞正常者36例,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作者认为,过氧化酶染色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直…  相似文献   

5.
丑莉莉 《当代医学》2010,16(34):136-136,88
目的探讨已退色疟原虫血片复染的最佳方法。方法采用五种染色方法,用不同浓度的染液,不同的缓冲液及染色时间,进行对比实验。结果疟原虫血片标本用传统的单一染色法复染,效果均不佳。瑞氏与吉氏复合染色法,虫体结构清晰着色均匀。结论瑞氏与吉氏复合染色法复染退色疟原虫血片可满足教学重复利用。  相似文献   

6.
革兰氏染色法 (G染色法 )是由丹麦细菌学家革兰于1884年发明的 ,至今已有 10 0多年的历史 ,其意义在于通过革兰氏染色法可以将细菌分为两大类 :一类被染成紫色 ,为革兰氏阳性菌 (G+ ) ;一类被染成红色 ,为革兰氏阴性菌(G-)。但笔者通过多年的反复试验证明 ,传统的染色方法 ,效果不够理想。G-菌往往由于脱色时间不够 ,复染时染液浓度过稀且复染时间过短 ,复染时不被着色而造成假阳性。因此对革兰氏染色法进行了改进 ,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菌种和试剂 金黄色葡萄球菌 (批号 2 6 0 0 1)、大肠埃希氏菌 (批号 …  相似文献   

7.
过氧化酶染色是鉴别白血病细胞类型的有效方法。目前常规应用联苯胺试药,由于联苯胺为一致癌性公害物质,故在某些国家已被禁止使用。为了寻找新的染色方法,近年来国内外已有一些报道。1985年Pereira介绍以利什曼(Leishman′s)染色,在pH6.8磷酸盐缓冲液中加入微量碘化钾,因碘化钾可与血液细胞过氧化酶反应,细胞浆内出现粗大的黑色颗粒。为此我们进行了实验与应用,认为本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不需特殊试药以及染色结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Wright-Giemsa(瑞-吉氏)混合染色法有简便快速,并兼顾瑞氏与吉氏两种染色法的优点.各种不同细胞被染色后,核、浆、颗粒清晰可辨.血片、髓片、原虫、红斑狼疮细胞等均有同样着色快速的特点,是一种较理想的常规染色方法. 1 试剂与方法 1.1 试剂配制瑞氏粉1.0g及吉氏粉1.0g,加适量甘油研磨,  相似文献   

9.
细菌是一类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因菌体小半透明,要想更清楚地观察其大小和形态,需经染色和显微镜放大后才能看到。常用的细菌染色法有单染法和复染法。复染法是用两种以上的染料染色,可将细菌染成不同颜色,除可观察细菌的形态外还能鉴别细菌。主要有革兰染色法、抗酸染色法、特殊染色法.笔者为了克服传统染色方法存在的不足,将革兰染色法、抗酸染色法、荚膜染色法、  相似文献   

10.
脑神经细胞染色方法甚多,如硫堇、甲苯胺蓝、美蓝、焦油紫、核酸菁蓝等,其中以P·Mayer氏硫堇法,Nissl氏甲苯胺蓝法,Bielschowsky——pal氏焦油紫法和pischinger氏缓冲美蓝法,至今仍为脑神经学研究工作者沿用.上述神经细胞染色法程序虽不复杂,但稍有不当往往难获满意结果,且染色保存性不稳定,极易褪色,尤以硫堇、美蓝、甲苯胺蓝最为突出.焦油紫和棓酸菁蓝的保存性虽较好,但这两种试剂目前在我国尚靠进口供应,价格贵且不易购得,不便于进行大量脑连续切片作脑神经细胞染色观察研究工作.1985年以来我们为制  相似文献   

11.
脱落细胞及穿刺细胞学涂片,采用瑞氏染色法查找病理细胞,常因多种原因造成染色不佳现象,如偏碱(酸)或染色过深等。遇此情况一般采用退色、复染处理,但这种处理较为繁琐且效果不佳。我们试用磷酸盐缓冲液浸泡处理,经反复试验,效果满意,现  相似文献   

12.
神经纤维染色法较多,常用的镀银染色法使其他组织成份也有不同程度的变色,影响观察,色调亦不鲜艳。我们采用 Masson 三色染色进行复染,提高氨银液的 pH 值,不但能明显地分辨出  相似文献   

13.
嗜碱性粒细胞是血液及骨髓液中较少的一类血细胞,该类细胞的过氧化酶染色(POX)定性在教材及操作规程中存在争议,故针对此问题,特将对正常及病态嗜碱性粒细胞的过氧化酶常用染色方法嗜碱性粒细胞结果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用含酸或不含酸固定液固定不同时间禁食或摄食的小鼠回肠,并以不同的方法染色,光镜观察表明禁食或摄食对潘氏细胞的颗粒形态无明显影响;含酸固定液使颗粒溶解,不含酸固定液则能较好地保存颗粒:细胞的颗粒易被酸性染料着色.  相似文献   

15.
一种改良瑞氏-姬姆萨染色液的染色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文通过对干燥血片或骨髓涂片的细胞进行3种染色法对比,旨在说明以BaSO厂家生产瑞氏-姬姆萨染色液第一液替代传统瑞氏-姬姆萨染色第一液的染色法染色,效果良好,且快速方便,值得推广。方法分别用3种染色法对干燥血片或骨髓涂片进行染色,然后对着色细胞的胞浆、浆中颗粒、核染色质的着色效果及染色时间进行对比。结果传统瑞氏法对胞浆颗粒着色强,但对胞核着色差,染色时间较长,且往往把片子染成偏酸或偏碱;传统瑞氏-姬姆萨染色液染出的细胞颜色偏红,不利于幼稚细胞的鉴别;而以改良BaSO替代液染色法染出来的效果,无论胞浆、浆中颗粒、核染色质着色都能达到满意的效果。结论以BaSO改良瑞-姬染色法的染色效果好,且染色时间短,染液易得到,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过氧化物酶染色是鉴别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类型的重要细胞化学方法。其染色方法有 Washburn法、改良 Pereira法等。我科采用碘化钾 -亚甲蓝 -过氧化物酶染色方法 ,在此基础上我们对 1 0 3例白血病患者涂片进行了 Giemsa复染 ,并对是否用  相似文献   

17.
在电镜超薄切片染色中,柠檬酸铅的污染是最使人烦恼的事。因柠檬酸铅染色液具有高硷性(pH 约12.0),它很容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铅沉淀。由于沉淀使标本上出现了铅颗粒,铅颗粒遮盖了标本的组织结构;同时也与细胞的颗粒成分相混淆。因此为了使染色达到满意的结果,在柠檬酸铅染液的保存和使用过程中,应尽量减少与空气的接触。现在一般使用溶量瓶保存柠檬酸铅染液,染色时用吸管吸出。这样虽然比一般保存染液的细口瓶接触空气的面积要小,但是可随着染液的用量总有少量空气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四种染色方法制作白血病细胞血涂片标本的效果。[方法]Wright氏染色法:染色时间分别为10、15、20 min;Giemsa氏染色法:染色时间分别10、15、20 min;Wright氏-Giemsa氏混合染色法,染色时间分别10、15、20 min;Wright氏-Giemsa氏分步联合染色法,染色时间分别10、15、20 min。[结果]Wright氏-Giemsa氏分步联合染色法对前三种染色法起互补作用,其染色法制作的标本兼有前三种方法的优点,即对细胞核着色程度适中,细胞核结构和色泽清晰艳丽,对细胞核结构的识别较佳;可以使细胞质颗粒着色较好,色泽纯正,易于观察辨认。[结论]Wright氏-Giemsa氏分步联合染色法制作的标本,染色效果最佳,易于观察辨认,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由于细菌芽胞的膜厚、结构致密,故不易染色。数十年前已有许多学者创立了各种细菌芽胞染色法,如 Dorner 氏法、Wirtz 和Conklin 二氏法以及复红美兰芽胞染色法。但上述各种染色法均需加热染色,再经脱色和复染才能使芽胞与菌体呈两种不同颜色,方法均较繁杂。作者研究了一种既不必加热,  相似文献   

20.
血细胞高碘酸-雪夫氏(periodic acid-Schiff,PAS)染色法是常用的血细胞化学染色方法之一,对于一些疾病的鉴别诊断有着重要作用.目前国内一些文献介绍的PAS染色法,不仅基质液Schiff试剂配制程序繁琐,并且染色时间较长,给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我们报告一种Schiff试剂配制程序简单而且染色时间较短的血细胞PAS染色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