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浙八味”中药材及其土壤中有害重金属污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邹耀华  吴加伦 《中成药》2011,33(10):1826-1828
目的调查研究浙八味中药材及其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情况。方法土壤样品用盐酸-硝酸(3∶1)消化,中药材样品用硝酸消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检测。结果土壤按照中药材GAP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有少数土壤镉超标,中药材中浙贝母、白芍、白术、温郁金等药材镉均有超标,温郁金铅略有超标。结论目前"浙八味"土壤及中药材除镉及铅有超标外,无其它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2.
中药材重金属污染现状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5,自引:9,他引:15  
目的:分析中药材重金属含量及污染现状。方法:以相关文献中提供的铜、铅、砷、镉、汞的含量数据为基础,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以《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为标准,判断各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超标情况。结果:中药材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铜、铅、砷、镉、汞超标率分别为21.0%,12.0%,9.7%,28.5%,6.9%;单样本同一批次药材中存在2种、3种、4种重金属同时超标的现象,平均超标率分别为4.6%,1.5%,0.7%;36种常见中药材中桔梗、细辛、黄连等药材重金属含量较高,枸杞子、两头尖、西洋参、枳壳中5种重金属含量均没有超标;不同产地药材重金属污染的种类及程度均存在一定的差别;栽培药材铜和铅的含量高于野生药材,砷的含量则是野生高于栽培。结论:作者较详细、系统的报道了中药材重金属污染现状,为进一步深入开展中药材重金属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9种市售药材中重金属含量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9种市售药材中重金属含量,为建立药材中重金属专用检测方法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和原子荧光光谱仪测定36批次药材中铜、镉、汞、铅的含量,比较不同市场药材中重金属含量差异。结果:各药材中铜含量排序为金银花青蒿、木通、丹参、白芥子、栀子厚朴天麻茯苓;镉排序为金银花、青蒿、白芥子、栀子木通、厚朴天麻丹参、茯苓;汞排序为金银花栀子青蒿厚朴白芥子、天麻、茯苓、丹参、木通;铅排序为厚朴白芥子、栀子、金银花、青蒿、木通天麻、丹参茯苓。在36批药材中,铜元素全部合格;1批金银花药材中汞元素超标,超标率25%;3批药材中铅元素超标,厚朴、白芥子中铅元素超标率分别为50%和25%;镉元素有7批药材均超标,青蒿、金银花超标率75%,栀子25%。不同市场购买的药材中重金属含量差异并不显著。结论:调查的4种重金属元素中镉元素污染较严重,应加强重视。金银花在9种药材中重金属污染最严重,可作为后续重金属相关研究的首要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4.
湖北恩施州地道药材GAP种植基地的辐射面积超过7万亩。恩施州符合GAP标准的药材产量已达到518万公斤,产值接近1.4亿元。通过科技项目带动,全州地道药材的种植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正在向GAP规范迈进。现在,恩施州药材质量有了保障,知名度得到提高,已树立起了品牌优势。一大批药农实现了脱贫致富。近两年来,恩施州承担湖北省省级以上地道药材GAP试验示范基地建设9个,品种11个。州内外参与恩施州地道药材GAP建设的大型企业已有20多家,他们投入较大资金,给恩施GAP基地建设的稳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恩施GAP种植基地逾7万亩@文…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不同产地甘草重金属铅、镉、铬、镍的含量,比较不同粉碎方式的甘草样品中重金属铅、镉、铬、镍的含量差异,探讨超微粉碎过程是否对重金属含量有影响。方法:采用微波消解法进行样品前处理,石墨炉原子吸收法(GFAAS)检测甘肃、宁夏、内蒙3个不同产地甘草中粗粉及超微粉中微量重金属铅、镉、铬、镍的含量。结果:产自不同地区的甘草铅、镉、铬、镍含量差异不明显,样品中铅、镉、铬、镍元素的含量分别为2.62~9.34mg/kg、0.03~0.60mg/kg、0.01~5.39mg/kg、0.106~2.04mg/kg,粗粉与超微粉甘草铅镉含量差异不大,但超微后的甘草铬及镍含量明显高于粗粉甘草。结论:超微粉粹对甘草药材铅、镉含量的影响不大,对甘草药材铬和镍的含量影响较大,超微粉碎过程可能会引入铬和镍元素,因此,中药材超微粉碎过程中需密切关注铬和镍含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测定15份不同来源沉香药材中铜、铅、砷、汞、镉、铬、锰、钴、镍、锌、锡、钡、钛、硒等1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并对其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 沉香药材粉末经微波消解后,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测定各样品中上述14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 7份市售沉香样品中有4份样品中铅元素或镉元素超过国家药典委员会规定的最低限量要求。7份通体结香沉香和1份接菌法沉香样品中5种有害重金属元素含量都满足国家药典委员会规定的限量标准要求。结论: 目前沉香药材市场鱼龙混杂,有害重金属含量超标现象严重,其用药安全性堪忧。  相似文献   

7.
广藿香种植土壤和药材中有机氯农药及重金属残留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对海南3个种植广藿香基地土壤及其药材中的有机氯农药与重金属残留量进行分析评价,为广藿香安全规范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GC法测定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用ICP法测定铅、镉、铜、铬、汞、砷含量。结果:海南广藿香种植土壤和药材中的有机氯农药与重金属残留,因栽培类型和地点的不同而存在一些差异,但所有土壤中的有机氯农药与重金属残留量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GB15618)二级标准最高限量;药材中的残留量亦均符合《药用植物及制剂外经贸绿色行业标准》。结论:海南广藿香种植基地土壤和药材符合中药材GAP标准。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各主产区菊花药材农药残留与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污染情况,从安全性方面提出质量控制建议。方法采用固相萃取-气相串联质谱(SPE-GC/MS/MS)法对全国六大产区34批菊花药材中国家禁限用、常用农药残留量进行检测;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对其重金属及有害元素进行检测。结果各批次菊花均检出了农药残留,包括13种国家禁限用农药及28种常用农药。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按照《中国药典》规定,7批菊花样品的镉超标;按照每日最大服用量和膳食结构制定最大残留限量标准,1批镉超标,1批铅超标。结论菊花药材从农药残留方面评价使用存在风险;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标准制定应重点考察镉、铅元素。  相似文献   

9.
中药房常用饮片重金属含量测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怡和  祁雄  朱莹  章日初 《中成药》2003,25(5):405-407
目的:测定10种中药饮片中5种重金属的含量。方法:参照《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按照《中国食品卫生理化检验手册》1997版检测,用石墨炉原子吸收仪等仪器测定铅、镉;用原子吸收仪检测镍;用测汞仪检测汞;砷斑法检测砷。结果:35个样本中有18个样本重金属含量超标,10种中药饮片中有7种重金属含量超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不同产地的杠板归药材中铅、镉、汞、砷、铜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并据此评价其质量。方法:样品经湿法消解后,用原子荧光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进行检测;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处理。结果:杠板归药材中镉、汞元素含量超标,超标率分别为镉73.33%、汞6.67%。结论:不同产地的杠板归药材中铅、砷、铜的含量符合相关标准,而有些产地的镉和汞的含量均有超标现象。  相似文献   

11.
通过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从11个省份收集到12种共525批中药材,依据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关于Pb,Cd,As,Hg,Cu 5种重金属元素和各种中药材指标性成分测定方法,分别对525批中药材样品的重金属元素和指标性成分含量进行检测,运用SPSS 22.0软件分析不同部位中药材重金属含量相关性和单一中药材指标性成分与重金属元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根类及根茎类中药材中Pb,As,Cu,Cd这4种金属元素之间相互呈显著正相关,全草类中药材中Pb,As,Cu,Hg这4种金属元素之间相互呈显著正相关,而以女贞子为例的果实类中药材和以侧柏叶为例的叶类中药材中只有3种金属元素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Cu和Pb之间存在负相关,说明根及根茎类中药材和全草类中药材中重金属元素的协同效应要高于果实类和叶类中药材。丹参的指标性成分丹参酮类与重金属As,Hg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推测与丹参中丹参酮类成分和As离子生成配合物有关,具体的金属配合物发挥作用的机制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定不同来源的穿山龙、地榆、莪术、藁本、麻黄根、山豆根、威灵仙、土木香、薤白、紫菀10种药材中砷(As),钡(Ba),镉(Cd),铬(Cr),铜(Cu),汞(Hg),镍(Ni),铅(Pb)8种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含量,建立相应的基础数据库,以便对上述元素外暴露水平进行安全性评估。方法:采用微波消解法对样品进行前处理,以钪(Sc),锗(Ge),铟(In),铋(Bi)为内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10种药材进行重金属含量测定。结果:样品中所测8种元素的含量大多数在限定范围内。不同品种元素含量各有差异,威灵仙和紫菀大部分元素含量高于其他药材品种。除汞和镉与其他元素之间几乎无相关性外,铬、镍、砷、铜、铅、钡6种元素相互之间大部分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药材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含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如产地、环境、土壤等,需要对其加强监管控制和严格规范,以保证中药材质量的品质及用药安全;该数据库的建立可为中药安全性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药材重金属污染的原因和治理方法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药材重金属污染是药材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作者在对部分川产药材的研究中发现,重金属污染现象较为普遍,不同药材超标程度不同。近年国际上治理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方法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使其固定、降低其在环境中的迁移性和可利用性,从而不被植物吸收;其二是从土壤中去除重金属。在中药材GAP基地建设中,可研究借鉴这些方法,运用于生产,达到中药材、优质、安全、质量可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姜黄属中药重金属元素与道地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廖婉  高天慧  林美斯  张保献  傅超美 《中草药》2018,49(12):2833-2839
目的研究姜黄属中药重金属元素与道地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ICP-MS技术测定不同道地产区、不同基原的莪术、姜黄和郁金共20批次药材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差异以及研究传统水煎法对重金属元素的影响,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研究药材中重金属元素含量与道地性的关系以及在煎煮过程中微量元素由饮片到汤液的分布变化。结果聚类分析数据显示,同一产地的药材可较好地聚为一类,具有相同基原、不同入药部位的3种药材能明显的区分开。对于同一药材、不同基原的莪术药材、蓬莪术与广西莪术虽然产地不同,但具有更相似的特征,对于重金属元素的富集也更为相似。不同产地、不同基原饮片中各重金属元素含量差异为CuPbCdAsHg;元素溶出率显示,中药材重金属在传统水煎过程中不易溶出,且经过煎煮各元素含量发生较大改变,溶出的元素含量存在AsPbHgCuCd的趋势,表明Cu元素虽然在原饮片中含量远大于其他元素,但溶出率低。结论不同产地姜黄属药材重金属元素含量存在明显差异,与药材品种和产地分布呈一定规律性。表明产地环境对其重金属元素富集具有显著影响,且不同品种对重金属元素选择性富集能力不同。重金属元素在煎煮过程中由饮片到汤液的分布变化显示饮片中重金属含量与患者口服的汤液中重金属元素含量不一定呈正相关,各元素溶出率都较低,揭示了中药入传统汤剂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并可为重金属限量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测定不同产地不同种类的重楼药材中的重金属含量,为重楼种植地区的选择和其重金属元素限量标准提供参考。方法:从云南省10个产地收集8种共39份重楼药材样品,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重楼药材中的重金属砷(As),铜(Cu),汞(Hg),镉(Cd),铅(Pb),铬(Cr)的含量,采用聚类分析,统计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不同产地和种类对重金属含量累积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六种重金属含量均符合《中医药-中药材重金属限量》ISO国际标准;按《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限量值标准,As,Cd,Pb的超标率为15. 4%,5. 1%,2. 6%,Cu,Hg均符合相关要求。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可将样品按产地分为大理和昭通两类,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产地对重金属含量的影响极显著,不同品种间差异较小。结论:该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各产区种植重楼的重金属含量基本符合相关标准,重楼药材的重金属含量差异主要表现为地域差异,为规范化种植重楼药材和其重金属含量限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进一步完善特定药材的质量评价标准,同时弥补其潜在的安全风险评价空缺,以大宗常用中药材苦参为例,深入了解重金属在原药材中的污染水平及其在不同类型制剂中的残留情况,并对服用该药材的潜在危害进行健康风险评估,该研究对评价及提高中药质量及安全方面给出了一定的实验基础及借鉴价值。方法 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法测定了不同产地苦参中铬(Cr)、镍(Ni)、铅(Pb)、镉(Cd)、汞(Hg)、砷(As)、铜(Cu)及锌(Zn)8类有害元素的含量;基于苦参不同提取工艺及人体外消化模型,分别模拟苦参的水提液与醇提液制剂及原粉等3种主要的入药模式,测定其中重金属的转移率,同时使用人体日暴露量及靶标危害系数法(THQ)分别对苦参的重金属健康风险等级进行评估,最终给出特定类型苦参药材中各重金属的最大残留限量推荐值。结果 在国际重金属限量标准对比下,12 批苦参中6批 As 超标,1 批 Cd 超标,不合格率为 66.76%。然而,水提取工艺对Ni,Cu,As,Zn,Hg及Pb元素具有较高的脱除能力,且醇提工艺可特异性的脱除Cd元素。三种入药方式下THQ总值均低于各项重金属的THQ标准值,而苦参重金属MRL理论值与中国药典MRL值存在较大差异。结论 通过研究不同产地苦参中重金属的残留情况及其在不同入药方式下的转移利率发现:苦参药材经提取后,由重金属导致的健康风险等级降低,因此针对不同类型药材中重金属的最大限量值的制定有待进一步修改,本研究为特定类型药材的风险等级评估提供了实验基础与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不同产地羌活药材中的重金属及砷盐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对四川、青海和甘肃主产区羌活药材的重金属及砷盐含量进行分析评价,为制定羌活药材重金属含量质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各主产区19个点57个样的羌活和宽叶羌活药材样品中铜、镉、铅、砷、铬含量(ICP-AES)及汞含量(冷原子吸收法)进行分析。结果:汞未检出;铅在羌活中含量极低,在宽叶羌活中仅个别产地检出较高;铜含量较高,在羌活中为21~73 mg.kg-1,在宽叶羌活中为26~73 mg.kg-1;砷在宽叶羌活中含量较高;镉在羌活中为0~0.29 mg.kg-1,在宽叶羌活中为0~0.32 mg.kg-1;铬在羌活中为0.48~8.36 mg.kg-1,在宽叶羌活中为1.44~8.02 mg.kg-1,不同产地间有较大差异。结论:羌活药材基本上达到了《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相应的重金属及砷盐限量标准,但铜的含量超标,故应选择土壤和环境中铜含量低的土地进行羌活的规范化种植。  相似文献   

18.
若干中草药中25种元素在不同浸取液中的分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通过测定不同浸取液中 2 5种元素含量 ,探讨这些元素在中草药中的存在形态。方法 :对同一产地的 5种不同中草药密蒙花Buddleja officinalis、白鲜皮Dictamnus dasycarpus、肉豆蔻Myristica fragrans、合欢Albizia julibrissin、旋覆花Inula japonica进行水提、二氯甲烷浸取、残渣消化 ,分别得到水溶相、脂溶相、不溶相 ;参照药典方法对我国 9个不同产地的商陆Phytolacca acinosa进行了 0 %乙醇、50%乙醇、75%乙醇和 95%乙醇的浸取处理 ;使用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 )测定上述三相及各个乙醇浸取液中铍、镉、铈、铬、铜、镝、铕、铒、钆、锗、钬、镧、镥、钼、钕、铅、镨、钐、锶、铽、铊、铥、钇、镱和锌共 25种元素的含量。结果 :实验表明 ,用不同溶剂浸取中草药时微量元素的浸取率有较大差异 ,并以有机态与无机态形式共存。在优化实验条件下 ,ICP-MS能够同时测定中草药中的25种元素 ,其方法检出限为 0.003~0.71μg·L-1。中草药中元素的加标回收率为 88%~119% ,相对标准偏差为1.7%~13.3%。结论 :上述结果对于在中成药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地浸取人体必须元素、除去有毒元素、促进中药出口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