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白细胞激活及炎症反应在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白细胞激活及炎症反应在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中的作用。方法 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 白细胞激活及炎症反应参与静脉壁和瓣膜重塑,导致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及静脉曲张的形成。结论 白细胞激活及由此引起的炎症反应在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病因与病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venousinsufficiency,CVI)是血管外科常见病,在美国有10%~35%的发病率。因持续性的静脉高压,可导致浅静脉曲张、静脉性跛行、肢体水肿、胀痛感、皮肤湿疹、脂质硬化乃至溃疡等。  相似文献   

3.
多发性硬化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炎症性脱髓鞘疾病。一氧化氮、离子通道、细胞因子及睾酮在多发性硬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多发性硬化所致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可能与这些因素有关,同时多发性硬化引起的周围神经损伤也参与了ED。通过对这些物质、神经及其功能的深入研究,可为ED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是引起性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部分神经系统疾病可影响大脑皮层和脊髓等对性活动的支配,从而影响男性的勃起和射精。本文对常见的3种神经系统疾病引起性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一、多发性硬化与男性性功能障碍(一)概述部分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病变为主要特点的神经系统疾病,病变主要累及脑和脊髓的中枢神经系统,易发人群为20~40岁的年轻人,男性发病少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1.5-10~([1])。据统计全球约有200多万多发性硬化患者,  相似文献   

5.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IVCS)是下肢静脉高压原因之一,和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容易混淆,诊断需依赖血管造影等辅助检查,采用介入手段逐渐成为治疗的趋势。IVCS常见于左侧,临床表现为下肢静脉高压,如肿胀、静脉曲张、色素沉着、湿疹样改变、甚至发生静脉性跛行和经久不愈的溃疡,容易和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相混淆,也是左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潜在原因。本文就IVCS的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外科治疗的现状与争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mnic venous insuffciencv,CVI)是常见的血管外科疾病,多种静脉疾病均可导致静脉功能不全,按其病因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先天性;按解剖范围可分为浅、深和交通静脉3个系统。下肢CVI的外科治疗主要用于原发性CVI和部分继发性CVI的病例。虽深静脉瓣膜重建术对纠正深静脉反流确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7.
内镜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术治疗静脉性溃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肢交通静脉功能不全在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CVI)肢体皮肤改变,特别是静脉性溃疡发病中的作用早已为人们所注意,早在19世纪60年代,Gay就认识到下肢静脉性溃疡中存在交通静脉功能不全现象。目前虽尚存在一些争沦,但大多数学者仍持认可态度。功能正常的交通静脉由于瓣膜的作用,可保证由下肢浅静脉系统向深静脉系统的单向回流;而当其功能不全时,下肢深静脉的血流就会通过功能不全的交通静脉逆流入浅静脉,引起小腿浅静脉淤血、  相似文献   

8.
正下肢静脉曲张只是一种临床表现,其病理基础包括回流障碍性和倒流性疾病,前者包含血栓栓塞、血管粘连狭窄或闭塞、肿大的淋巴结或肿瘤压迫静脉、先天性解剖异常或炎症致静脉狭窄等;后者主要是下肢深、浅静脉瓣膜关闭不全所致血液反流,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静脉功能不全。原发性倒流性疾病发病率高于继发性。一般来说,倒流性疾病发病率高于回流障碍性疾病,目前,由于对血栓性疾病认识的提高和高精度仪器的应用以及生存环境的改变,回流障碍性疾病的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股部小切口修复深静脉瓣膜联合血管内电凝曲张的大隐静脉和浅静脉,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7例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患者,在硬膜外麻醉下取股部小切口,行第一对股浅静脉瓣膜外修复;同时选用40W输出功率的电刀,对迂曲扩张的大隐静脉或浅静脉进行血管内电凝。结果:患者于手术5~10h后下床活动,7d天拆线,股部小切口愈合良好,无淋巴瘘等并发症发生。随访1~5年,超声检查电凝后的大隐静脉和曲张浅静脉均已闭合,无曲张静脉复发。2年内临床治愈率为100%;3年后2例股静脉瓣膜修复处轻度反流,临床治愈率96.36%。结论:股部小切口修复瓣膜功能联合血管内电凝曲张静脉,是一种较好的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手术方法,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慢性脑脊髓静脉瓣膜机能不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接受腔内治疗的慢性脑脊髓静脉瓣膜机能不全的患者资料。结果 44例中,38例单纯接受PTA,6例接受PTA联合支架植入术。手术成功率为100%(44/44)。术后随访3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头晕障碍量表评分由腔内治疗前(31.14±8.69)分降至腔内治疗后(12.23±9.52)分(t=13.378,P0.01)。结论腔内治疗CCSVI短期安全、有效,但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泡沫硬化疗法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 CVI) 因其简单、易行、经济、可重复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广大医务人员及患者的重视.我们应用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38例,近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是继发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远期并发症,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肢沉重不适、胀痛、水肿、溃疡等。由于PTS静脉壁纤维化不可逆,且常伴有管腔闭塞导致难愈溃疡形成,治疗方法十分有限且效果不确切。以往观点认为血栓形成后,随病程进展其静脉阻塞扩张和血栓机化再通导致静脉瓣功能受损,产生的静脉高压是引起PTS的主要发病机制。近年来发现静脉瘀滞环境下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无菌性炎症性血栓形成被异常激活,可启动凝血级联反应产生瀑布效应加剧血栓形成。在静脉血栓溶解阶段,巨噬细胞可通过分泌各类炎症因子促进血栓内新生血管形成等加速血栓溶解,亦可以影响静脉管壁降低顺应性,引起管腔纤维化并重塑不良导致PTS发生。本文主要聚焦血栓性炎症在静脉血栓形成、溶解和静脉壁纤维化不同阶段的作用,并围绕炎性标志物和相关抗炎靶点药物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下肢静脉性疾病外科治疗再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静脉性疾病是血管外科最常见的病群,多见于下肢,令治疗者最棘手的问题是其复发。随着对静脉性疾病病理生理和血流动力学的深入研究、治疗设备的更新和治疗理念的改变,下肢静脉性疾病外科治疗的发展前景也充满着希望和挑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的下肢交通支静脉能够传递深静脉的压力至皮肤,与下肢静脉疾病的症状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早在1940年Linton就采用手术结扎功能不全的交通支静脉来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取得较好疗效。但Linton手术为纵行开放性手术,需切开深筋膜后结扎筋膜下的交通支静…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和总结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VI)术后复发原因及诊治经验。方法对1995年8月至2005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60例(66侧)CVI术后复发病人行下肢静脉顺行造影、双功多普勒彩超检查,明确复发原因,针对深、浅、交通静脉功能不全施行相应手术。结果复发原因中交通静脉功能不全占95.45%(63/66),隐静脉主干及部分属支残留占72.72%(48/66),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占43.94%(29/66)。下肢静脉顺行造影在静脉通畅性诊断准确率为100%;下肢静脉顺行造影和双功彩超在深静脉瓣膜功能检测及隐静脉主干、属支残留的诊断符合率为87.5%、79.16%;双功彩超对交通静脉的漏诊率(5.11%)明显低于静脉造影(28.31%)。再次手术术后按临床表现严重程度评分(VCSS)为(1.9±1.3)分,明显低于术前(7.0±4.2)分,P<0.01。结论交通静脉功能不全、浅静脉主干及属支残留是CVI术后复发的重要原因,再次手术应全面纠正深、浅、交通静脉功能不全,双功彩超对CVI术后复发病例的病因及定位诊断,尤其是隐-股静脉交界处的病因分析和交通静脉精确定位,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下肢静脉曲张是人们熟知的外科常见病,在公元前1500年已有文字记载。随着下肢静脉系统解剖学知识的积累,尤其是关于下肢静脉及其瓣膜结构与功能、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深入研究,检测技术的不断改进,最终形成了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 of the lower exfremifies,CVI)的概念。现今,CVI作为一组病症的总称,包含了先天性、原发性及继发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造成下肢静脉血液逆流和(或)回流障碍,引起下肢静脉系统与微循环高压及相应的临床表现:浅静脉曲张、浮肿、色素沉着等皮肤改变,静脉性溃疡。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属于CVI范畴。本文就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治疗变更、今后临床研究两个方面,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对52例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患者采用股静脉瓣全瓣环缩术,同时处理深静脉、浅静脉和交通静脉几个系统的病理缺陷。本手术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倒流性淤血问题,疗效满意。术后造影证实基本或完全解除股静脉的血液返流现象。本术式不进入血管腔内操作,术后发生血栓机遇较小,简单易行,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17.
��֫�����Ծ�������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下肢溃疡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外科疾病 ,其发病率在人群中约为 0 4% 1 3%。在下肢溃疡病人中 ,70 %的病人罹患有静脉性疾病。其中不乏在静脉性溃疡反复发作后迁延不愈的难治性溃疡 ,成为外科临床中较为棘手的问题。1 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病因1.1 下肢静脉功能不全诸多的下肢静脉疾病 ,如静脉流出道阻塞、血栓形成和深、浅静脉或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等 ,都与下肢静脉性溃疡的形成有关 ,但致病的重要环节则长期存在争议。直到2 0世纪 80年代后 ,才有更多的研究和临床文献报道涉及深静脉或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与下肢静脉性溃疡的关系 ,并形成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腿深筋膜下内镜交通支离断术(离断术)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合并小腿交通支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离断术治疗18例(20条肢体)合并小腿交通支功能不全的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临床资料。结果:共发现69条交通支;功能不全者62支,功能正常者7支。手术离断65支,遗漏4支,除色素沉着外,手术后临床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降低(P<0.01),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随访,溃疡愈合率为88.9%,愈合后无溃疡复发。结论:小腱深筋膜下的内镜交通支离断术是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合并小腿交通支功能不全的手术方法,尤其适合静脉性溃疡的患者。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是血管外科中最常见的疾病,包括先天性、原发性和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我们对2000年至2005年收治的326例原发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病人进行了综合性外科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CVI)是国人常见的血管外科疾病。人们最早认识的是以大隐静脉曲张为代表的浅静脉功能不全。20世纪初Homans就提出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手术方式“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至今仍为治疗该病的经典手术方式。尽管100年来对此手术方式有所改良或改进,但手术的基本原则并未改变,即消除曲张浅静脉(不管用什么方式)以打断浅静脉返流,达到降低静脉高压的目的。然而,人们也发现许多接受了浅静脉手术的病例,其静脉功能不全仍未能纠正。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充分认识并证实了深静脉返流和功能不全在CVI发病中的作用,从而对深静脉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