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根据现有临床资料,分析、了解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相关因素,及再次手术治疗的生存率、预后相关因素等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06~2004-07我院收治37例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病例资料.结果 37例中,会阴部复发8例,吻合口处复发12例,盆腔、腹腔种植复发17例.本组病例均再次手术治疗,其中根治性切除率54%(20/37),姑息性切除率46%(17/37).结论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切除足够肠管、彻底切除淋巴结及所在肠系膜和术中无瘤操作,是减少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的主要措施.对复发病例应该根据复发部位、病期早晚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局部复发的直肠癌能否根治性切除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因素,能再次行根治性手术的局部复发直肠癌预后好.我们主张对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的患者,如条件允许应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直肠癌根治术后的病人局部复发,临床上并非少见,本文对20例直肠癌行腹会阴直肠癌根治术后5~7个月,局部癌肿复发的病人进行再手术切除复发病灶及邻近器官进行探讨,为直肠癌术后复发再次手术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谭友阳  谭辉  裴海平   《中国医学工程》2006,14(6):638-640
目的分析和总结16例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再手术的临床资料。方法该院1998年1月~2004年6月收治直肠癌局部复发后再次手术治疗16例,对患者的第1次手术情况、再次手术探查结果、再手术方法的选择、术后并发症及其预后等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接受再手术的患者中,首次手术与复发后再次手术的平均间隔时间为(28.4±3.6)个月,其中12例完成了根治性肿瘤再次切除,4例施行姑息性手术治疗。5例患者(31.3%)出现了各类术后并发症共计9项,其中泌尿系统的损伤共4例,无住院死亡病例。随访16例患者中死亡9例(43.8%),平均生存期为(27.6±3.2)个月。4例接受姑息性再手术的患者术后生存期为(10.2±4.1)个月,12例接受根治性再手术的病例术后生存期为(30.3±3.8)个月,显著高于复发后接受姑息性手术的患者。结论经过严格的术前检查和选择的直肠癌局部复发病例,进行积极的再手术治疗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根治性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影响预后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1070例根治性直肠癌手术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因素。结果实施直肠癌根治性手术后,有9.91%患者出现局部复发。首次手术到复发持续时间为5~52个月,再次手术根治切除42例,姑息切除34例,探查12例,未手术者18例,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再次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4%,3年生存率30.78%,5年生存率16.68%。结论局部复发的直肠癌是否完成根治性手术治疗对于患者预后效果具有明显的影响,因此直肠癌根治术后如出现局部复发且满足手术治疗条件应尽快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根治性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影响预后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1070例根治性直肠癌手术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因素。结果实施直肠癌根治性手术后,有9.91%患者出现局部复发。首次手术到复发持续时间为5~52个月,再次手术根治切除42例,姑息切除34例,探查12例,未手术者18例,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再次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4%,3年生存率30.78%,5年生存率16.68%。结论局部复发的直肠癌是否完成根治性手术治疗对于患者预后效果具有明显的影响,因此直肠癌根治术后如出现局部复发且满足手术治疗条件应尽快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再手术及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7例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病例的临床资料 ,2 7例根据病情采取根治性再手术 1 6例 ,姑息性再手术 1 1例 ,并结合围手术期放化疗等综合治疗。结果 :根治性再手术 5年生存率为5 5 % ,姑息性再手术中位生存期 1 4个月。结论 :对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病例应积极采取再手术治疗 ,仍可达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位保肛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98例行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病患资料,并分析保肛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所有的病患均采用吻合器行肠吻合。结果:术后患者出现局部复发10例,局部复发率为10.2%。其中1个月内复发1例,1~2个月内复发2例,2~3个月内复发6例。术后3个月内存活84例,存活率为85.7%。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狭窄2例,均经肠道造瘘术治疗后痊愈。结论:低位直肠癌行保肛手术可以明显的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保肛手术可以作为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78例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癌切除手术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78例在腹腔镜辅助下完成根治性切除。平均手术时间2.3 h,平均失血80ml,术后肠梗阻5例,1例术后13 d再次手术,1例术后6周时进行肠梗阻手术。吻合口瘘2例,平均术后住院9 d,术后随访3~27个月,无复发和其他并发症。结论在谨慎选择病例的情况下,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操作安全、创伤小,可达到根治性切除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根治性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保功 《当代医学》2011,17(8):52-53
目的探讨根治性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预后。方法选择1999年2月~2006年2月共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123例,其中45例术后局部复发,分析临床资料及其预后。结果在123例患者中,局部复发45例,占53.50%,局部复发患者行根治性手术预后较好,姑息性手术及对症治疗预后差(P〈O.001)。结论直肠癌术后复发病灶的根治再切除可使患者生存显著获益,对根治性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患者条件允许尽可能行根治性切除术。  相似文献   

10.
朱宏图   《中国医学工程》2013,(7):100-100,102
目的分析根治性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预后。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2年11月收治的30例进行根治性直肠癌手术后局部复发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30例根治性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患者中有15例(50%)吻合口复发,8例(27%)会阴部复发,7例(23%)盆腔复发。治疗方法:根治性切除21例,姑息性切除9例,随访3年,根治性切除与姑息性切除患者的生存率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治性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患者进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经肛门取出标本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手术的体会。方法:分析经肛门取出标本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1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术后5~8 d出院。随访3月~24个月,均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经肛门取出标本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创伤小、愈合快,可达到肿瘤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COX回归模型分析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284例行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术后5年复发转移情况,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无瘤生存时间,并使用COX回归模型分析评估直肠癌根治术后5年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 284例患者在直肠癌根治...  相似文献   

13.
甘志明  马琛  汪晓东  李立 《四川医学》2013,(9):1303-1305
目的 探讨经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肛管癌的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中心结直肠外科专业组接受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并符合本研究条件的超低位直肠/肛管癌患者共205例.结果 20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肿瘤距肛距离0~5cm,平均(2.37±1.91)cm.排气时间1~11d,平均(3.93±1.24)d;排便时间1~17d,平均(5.20±1.86)d;下床活动时间1~7d,平均(2.22±1.53)d;住院时间7~114d,平均(16.18±10.26)d.术后发生吻合口瘘8例(3.9%);切口感染2例(1.0%),肛周感染15例(7.3%).205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24个月,随访结果中出现复发的患者共9例(3.4%).随访获得的死亡患者总数为11例,死亡率为5.4%.吻合口狭窄3例(1.4%).结论 ISR治疗超低位直肠/肛管癌患者能够取得良好的近远期疗效,具有良好的保肛和根治效果,是安全可行的.且对于距肛距离≤2cm的直肠癌患者,只要癌肿未侵及外括约肌,ISR仍是有效保肛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直肠癌手术远端肠管长度的安全范围。方法 对82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样本进行多个指标的临床病理学研究。结果 显示肿瘤局部复发远端肠壁内扩散不是主要的,而侧方扩散相对重要。结论 导致直肠癌复发的因素较多,不宜过分强调远端扩散。对距肛门5cm左右的低位直肠癌如能争取到肿瘤下方(1.5-2cm)安全区和肛周3cm的清除范围,保留肛门的直肠前切除应属可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结肠J型袋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本院2003-01~2004-01间行根治性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40例,根据吻合方式分为两组:结肠J型袋组19例;直接吻合组16例;分别于术后1个月、3个月及12个月,对手术并发症及排便功能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两组均无死亡及术后出血病例。直肠吻合组发现直肠吻合口漏2例;结肠J型袋组和直接吻合组发现吻合口狭窄的3例,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复发率和生存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肠J型袋组术后3个月和12个月每日大便次数较直接吻合组显著减少(P〈0.05),排便紧迫感改善明显(P〈0.05)。结论:直肠癌行低位前切除术选择结肠J型袋,不增加手术并发症,且在术后一年内,可以改善患者的排便功能。  相似文献   

16.
庄文  朱红  肖乾虎 《四川医学》2004,25(4):385-386
目的 探讨经腹会阴直肠癌手术(Miles)后并发肠梗阻再手术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我院近15年来因直肠下段癌行经腹会阴术后并发肠梗阻再手术1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9例肠梗阻原因:盆底腹膜裂疝11例;乙状结肠造瘘肠管与侧腹壁问隙疝3例;粘连性肠梗阻3例;乙状结肠造瘘肠管扭曲及回缩坏死狭窄2例。全组4例发生肠绞窄。手术分别行内疝复位及绞窄肠段切除吻合、重新再次缝合关闭腹内裂隙、肠粘连松解、以及松解游离乙状结肠造瘘肠管重新再行乙状结肠造瘘。术后均痊愈出院。结论 Miles术后并发肠梗阻需再手术病例均为术中、术后处理不当所致。一经诊断应早期手术。其重点在于预防。  相似文献   

17.
统计近10年来26例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癌复发的诊治,结合文献复习,对其复发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直肠癌前切除术时的要求:①肿瘤远侧肠管切除距肿瘤边缘的长度,分化差的癌应在5cm以上,分化高的癌应在3cm以上;②术中注意无瘤术操作;③对于中下段癌Dukes B期以后者,要有充分的侧方切除范围.  相似文献   

18.
复发性胃癌患者再手术的治疗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复发性胃癌再手术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6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的85例复发性胃癌再次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及生存资料.结果 本组85例中,复发局限于残胃46例,复发时间<2年58例.全组再手术切除45例,其中根治性切除34例,姑息性残胃切除11例,联合行脏器切除19例.根治性残胃切除术后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6%、57%和21%,中位生存期56个月;姑息性手术及其他综合治疗者的生存时间为6~26个月,中位生存期16个月;未切除患者均于半年内死亡.结论 术后定期复查有助于复发性胃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复发性胃癌以残胃复发多见,具有较高切除率,应积极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李邓松  刘金炎  庄丹 《吉林医学》2013,34(14):2639-2640
目的:探讨经肛门内外括约肌间径路行内括约肌切除术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并评估肿瘤根治效果和术后控便功能。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成功完成保肛手术的肿瘤下缘距肛缘<5 cm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通过采用经肛门内外括约肌间径路切除超低位直肠癌(A组)36例,通过双吻合器行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42例(B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及术后控便功能情况。结果:采用经肛门内外括约肌间径路切除超低位直肠癌(A组)的术后复发率比通过双吻合器行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近期(1年内)和远期(>1年)的控便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肛门内外括约肌间径路行内括约肌切除术完成超低位直肠癌切除是一种可选择的保肛术式,具有安全性高、根治效果好的特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葛春刚  贺平波  胡志杰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1):145-146,14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行直肠癌前切除术(LAR)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腹腔镜下LAR的临床资料,与同期传统手术方法行直肠癌前切除术25例进行对比。结果本组均在全麻下完成腹腔镜下LAR.并且达到TME标准,术后患者肛门功能不同程度地得到保留,随访1年未发现明显转移癌灶及局部复发灶。腹壁切口长度、肿瘤下缘距肛缘的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腹腔引流量、住院时间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但手术时间明显延长。结论腹腔镜下行LAR有明显优势,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保肛率增加,对于部分超低位直肠癌行前切除术,仍可不同程度地保留肛门功能,同样可达到直肠癌根治要求及TME标准,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