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大学新生存在学习、人际、生活、环境等入学适应问题,这些问题是由从熟悉环境到陌生环境等环境改变所引起的。高校应充分认识大学生入学适应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大学新生的适应教育和环境建设,并充分发挥各种社会支持的作用,带领学生融入新环境,更好地解决大学新生入学适应问题。  相似文献   

2.
朝晖 《青春期健康》2012,(11):86-87
新生入学适应不良告别九、十月,大学开学也已经两个月时间了,这些刚刚考上大学的新生们,带着或喜悦、或无奈的种种心情跨入校门,进入大学生活,开始人生发展的新起点。从轻松与自由的假期,马上投入紧张的学习中,身体与心理上的不适应在新生中普遍存在。当前,不少大学新生在入学后由于在生活环境、学习要求、人际关系、管理制度等方面都与中学生活有极大差异,经过短暂的生活体验,在新鲜感逐渐消褪后,各种各样的适  相似文献   

3.
探讨大学新生应对效能在心理应激与适应之间的中介效应,为大学新生心理应激的应对和适应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和应对效能量表,对从南通大学随机抽取的277名大学新生心理应激、适应和应对效能进行评估,同时采用被试者纵向研究设计,每间隔8周测量1次,共施测3次,数据分析评估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结果 追踪期间,大学新生心理应激、适应状况的时间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80,3.13,P值均<0.01),应对效能时间效应无统计学意义(F=0.09,P>0.05);大学新生心理应激水平不断提升,学期中段时达到峰值并持续到学期末(P值均<0.01);大学新生适应呈“V”型趋势,首测、中测、后测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大学新生应对效能3次施测均低于中国大学生常模(t值分别为-11.86,-11.90,-12.26,P值均<0.01).首测、中测、后测心理应激与适应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2,-0.31,-0.32,P值均<0.05);应对效能与适应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6,0.41,0.45,P值均<0.01);心理应激与应对效能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3,-0.31,-0.33,P值均<0.05).应对效能在心理应激与适应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结论 应对效能在心理应激和适应之间起中介作用,可以有效缓解或抵消心理应激对适应产生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姜曼玉  徐丽梅 《中国校医》2013,27(2):149-150
大学的适应期就是指大学新生入学到基本适应大学生活的一段时期。这段时期要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转变,要建立新的人生理想与目标。特别是大学医学新生他们要面对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重重考验,能否顺利度过这个适应期,对他们的大学生活将产生较大影响。1医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主要问题1.1学习的适应医学生学习是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不同于别的学科大学生学习,既有一定的专业性、目的性和探索性,又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主要问题有:(1)学习动机不足,容易造成学习目的不明确,难以保持高度的学习自觉性。(2)学习动机过强,成就动机过强,奖励动机过强。(3)专业思想不巩固,精力投入不够,对本专业的知识要求认识不足,不知道怎样建立专业知识结构,培养专业技能,存在盲目性。(4)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安徽省某医学院校本科一年级新生心理健康水平与生活应激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安徽省某医学院校本科一年级1 152名新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多因素Logistic分析,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应激之间的关系.结果 该医学院本科新生中有52.7%(596/1 132)的新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有19.0%(215/1132)的新生可能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独生子女和单亲家庭的学生心理问题较为严重,而挫折、压力和情绪反应是严重心理问题的危险因素,且挫折、压力与情绪反应的产生存在相关性.结论 该医学院校本科新生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应针对大学新生进行心理筛查,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尽早提供心理咨询及危机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善医科大学新生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干预实验的方法、内容和效果,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心理测验量表评价被试的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在对560名新生进行基线问卷测查的基础上,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对223名学生进行了"学校生活技能"干预,对照组为其余337人。干预实验以班为单位进行,每周2学时,共进行5次。干预实验结束后,采用基线测查时所用相同心理测验问卷进行复测。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的社会适应和人际关系测验总得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值均<0.05),且干预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干预前、后2组学生的应对方式总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校生活技能干预对改善医科大学新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关系状况有一定的效果,但对应对方式的改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研高考结果等因素对大学新生家长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影响,供对同类家长进行心理干预时参考。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和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表(PCL-C)对二A院校241名新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PCL-C筛查阳性率为0.83%,总分为38~49分者占2.5%;秩和检验得出考分是否≤预期20分、预期考上二本与一本、录取满意与否、离孩生活适应与不适、工作稳定与不稳、大专以上与中专以下、健康与患病、居住城乡、收入禹低、无与有资助或其他挫折等组,前者比后者总分低,Z值为-2.00~-3.39,P<0.05;Spearman相关分析得出离孩生活适应、录取满意度、预期考分落差、夫妻关系、工作稳定度、健康状况、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与总分呈负相关,r为-0.13~-0.22,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工作稳定度、录取满意度、离孩生活适应度、预期考分落差(B=-0.03~-1.58,t=-2.00~-2.69,P<0.05)对家长PTSD症状的负向预测作用显著。结论高考结果及生活压力对考生家长心理造成较大影响,有引发PTSD的可能,应当重视。  相似文献   

8.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与适应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在适应大学的生活和学习上仍存在问题,这一点在大学新生中表现尤为突出。因此,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该研究试图通过对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与适应之间关系的探讨,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提供更广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温娟娟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4):542-544,548
了解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的心理选修课团体辅导对高职新生适应状况的干预效果,为探索高职新生适应状态的有效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实验组和对照组前后测实验设计,以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测评工具.整群抽取河南职业技术学院8个班级,分成实验组(186人)和对照组(169人),采用自然教学实验法对实验组进行8周的心理选修课程整体教学干预实验,每周1次,每次2课时,每课时50 min;对照组只接受常规的新生适应教育.结果 干预后,除学习适应外,人际关系、校园生活、择业、情绪、自我、满意度总体适应得分实验组均高于干预前(t=-5.29 ~-3.14,P值均<0.01);在人际关系、择业、情绪和满意度和总体适应方面,实验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17,2.14,3.86,2.60,3.08,2.14~3.86,P值均<0.05).干预后,实验组自我评估报告最大的收获是积极应对大学生活(89.78%),其次为形成积极的自我观(86.55%)和积极建立新的人际关系(85.46%).结论 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心理选修课团体辅导对提高高职新生适应水平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于伟霞  孙鑫  夏海龙  张锋 《中国校医》2013,27(7):488-489,491
目的了解大学本科90后新生入学后的适应状况,为有效开展新生入学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运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对699名本科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女生在人际关系适应、学习适应、校园生活适应、择业适应及总体适应上显著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中学习理科的男女生在适应总体及其各个维度(除满意度外)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农村与城镇生源学生在人际关系适应、校园生活适应、择业适应及总体适应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入学适应指导教育应有一定的针对性,可以根据不同类别新生的特点来帮助他们适应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11.
宋爽  田玲玲  李世平  付金生  刘建新 《中国校医》2015,29(4):241-243,245
目的 以石家庄市某医科大学为例,探讨医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情况,以及生活事件对医学新生心理健康情况的影响。方法 从石市某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新生中随机抽取472人,使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90项症状校核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被试进行调查。结果 (1)抽样调查显示,医学新生中54.8%存在心理问题,9.4%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SCL-90各项因子分除焦虑、恐怖两因子外,均显著低于全国青年常模;各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3个大学生常模。(2)负性生活事件对医学新生产生中度影响率为66.8%,医学新生最常遇到的负性生活事件因子类型为学习压力因子,各负性事件因子刺激量和SCL-90各分量表因子分间存在相关关系,pearson系数为0.206~0.539。(3)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预测SCL-90总均分,进入回归方程的因子有:人际关系因子,特殊因子,学习压力因子,健康适应因子,回归方程的调整R2为0.349。结论 医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良好,负性生活事件可较好的预测本人群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适应状况,以便有效地进行新生适应性辅导。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对广东省6所高校1978名大学新生进行抽样测查,有效样本1945份。结果大学新生适应性主要由学习适应、人际适应、专业适应、经济适应、想家适应、情绪适应等六大因素构成;大学男女新生除了学习和专业两个适应因素无显著差异外,在人际交往、经济压力、想家和情绪4个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除了学习适应和想家适应这两个因素上无显著差异外,人际适应、专业适应、经济适应和情绪适应等因素均有差异,独生子女在这6个因素上的适应总分都好于非独生子女。结论具有适应不良倾向的大学新生约占新生总人数的18.6%,增强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赵林 《中国校医》2012,26(10):724-726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因素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对1 487个大学新生采用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不同家庭氛围的学生SCL-90各因子均分及总分原始分(恐怖均分)水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和谐家庭氛围的学生得分明显低于其他各类家庭氛围的学生。不同家庭结构、家庭收入与生源地的学生在总分原始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部分因子均分上,离异家庭、贫困家庭与农村家庭的学生得分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家庭环境因素对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家庭氛围的影响比家庭结构、家庭收入和生源地的影响更大,和谐的家庭氛围对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近视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方法 在2013级大学新生中选取无其他疾病的近视新生(近视组)681名和无近视的健康新生(对照组)690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 结果 近视组SCL-90因子数除强迫因子外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生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得分均高于男生,男生在敌对因子上得分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P<0.05).农村近视新生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和精神病性方面高于城市近视新生,而城市近视新生在躯体化上高于农村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近视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引起学校相关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弹性与应对方式和学校适应的关系,为提高警察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对入学3个月后的四川警察学院424名新生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心理弹性量表(CD-RISC)、新生学校适应量表(SACQ)进行调查。结果在积极应对的得分上,是否担任学生干部的警院大学新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心理弹性而言,不同性别、是否担任学生干部的警院大学新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学校适应的得分上,不同性别、不同专业、是否担任学生干部的警院大学新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积极应对与心理弹性总分及各因子、学校适应均呈正相关,消极应对与心理弹性总分及各因子、学校适应均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心理弹性在应对方式对学校适应中起到中介效应。应对方式是警院大学新生学校适应的重要外部影响因素,培养警院大学新生心理弹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军校大学新生体能训练成绩与其心理弹性和应对方式的关系进行研究,为预防军校大学生心理疾病、维护其心理健康、制定科学有效的军事体能训练计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WCQ)对1795名军校大学新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 (1)军校大学新生的体能训练成绩整体呈正态分布;(2)不同体能训练成绩军校大学新生在心理弹性水平和应对方式上表现出显著差异,其中体能训练成绩优秀组在心理弹性和积极应对方式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其他组,在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上低于其他组。结论体能训练成绩的优劣与军校大学新生的心理弹性和应对方式有一定联系,体能训练成绩好的学生心理弹性好,更多地采用积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社会支持与学习适应的关系,为在实际工作中促进新生的学习适应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抽取南通市2所综合性院校2014年秋季入学的新生,于入学3个月左右开展现场问卷调查。结果共获取有效问卷1070份;总体上女生学习适应水平高于男生,医科专业高于其他专业;多元线性回归显示:新生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学习适应越好,偏回归系数为0.277(P0.01);社会支持与学习适应的5个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此外,放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及不良心理健康状况对新生学习适应有负向影响。结论提高大学新生的社会支持水平,改善心理健康状况,有助于促进该群体的学习适应。  相似文献   

18.
大学新生生活质量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大学一年级是应激事件高发时期,新生面临着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适应问题,其心理、生理和社会适应性等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容易出现各种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不良等问题.本研究选用世界卫生组织研制的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青少年生活事件、自编家庭情况问卷等工具从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等方面评价大学新生的健康状况,并对其生活质量的主要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新生心理资本与生活满意度的现状及其关系。方法 2018年9月,采用青少年心理资本量表和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对山东省某医科大学1 028名大一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科大学新生生活满意度总得分为4.99±0.68,不同学习压力、家庭结构、身体健康状况、家庭经济状况的大学新生生活满意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理资本总得分为100.66±15.88,不同学习压力、身体健康状况的大学生心理资本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除自信与环境满意度呈负相关外(r=-0.088,P0.01),大学新生心理资本得分及各维度与生活满意度得分及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r=0.091~0.726,P0.0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理资本(F=983.879,P0.01,调整R~2=0.489)及各维度(F=272.858,P0.01,调整R~2=0.514)对生活满意度均有正向预测作用。结论医学院校新生心理资本对其生活满意度具有积极影响,提高心理资本有助于提升其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高校新生的心理适应现状,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对某高校4 866名大学新生进行现场调查。结果新生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的7个维度标准分及总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史类、大城市及独生子女新生总体适应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生适应能力在总体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男生在校园生活、自我适应方面明显优于女生;文史类学生在人际关系、学习适应、校园生活、择业上都好于理工类学生;农村来源大学生在适应维度上仅仅学习适应好于城市学生。结论在校新生心理适应水平总体良好,群体间存在一定差异;应关注特殊群体,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