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细胞凋亡过程中,线粒体起着主开关作用,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线粒体跨膜电位耗损,细胞色素C和凋亡诱导因子释放到胞质中,通过两条途径分别导致细胞凋亡,Bcl-2家族蛋白以线粒体为靶位调控凋亡。线粒体K_(ATP)通道开放可以预防线粒体跨膜电位耗损而减少细胞凋亡,从而揭示了线粒体K_(ATP)通道开放产生心肌保护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线粒体KATP通道被认为是心肌和脑缺血预适应和药物性预适应的效应器,线粒体膜电位耗散和继发的通透性转换孔道(PTP)的开放是细胞凋亡的上游途径.线粒体KATP通道开放可以预防线粒体膜电位的耗散.以线粒体为靶位的新型抗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的器官保护方法将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线粒体KATP通道被认为是心肌和脑缺血预适应和药物性预适应的效应器,线粒体膜电位耗散和继发的通透性转换孔道(PTP)的开放是细胞凋亡的上游途径。线粒体KATP通道开放可以预防线粒体膜电位的耗散。以线粒体为靶位的新型抗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的器官保护方法将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线粒体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本质是细胞凋亡,线粒体在调控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发生物质代谢改变,线粒体Ca^2 超载,氧自由基产生过多,这些引起心肌细胞凋亡的过程均涉及线粒体。线粒体最明显的变化是通透性增加,膜电位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IL-6对体外培养骨髓基质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骨髓基质细胞凋亡的机理。方法取1月龄SD大鼠的骨髓基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bax、bcl-2蛋白免疫组化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细胞周期变化及线粒体跨膜电位改变、RT—PCR法检测凋亡细胞bax、bcl-2 mRNA表达等指标进行观察。结果IL-6组细胞G1期、凋亡率和线粒体膜电位改变均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Bcl-2 mRNA表达呈逐渐下降趋势,BaxmRNA表达呈逐渐升高趋势。Bcl-2/Bax: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结论IL-6使大量细胞停留在G1期,阻滞细胞进入S期,使DNA合成受阻;IL-6促进凋亡的作用是通过1促进bax从胞浆中移至线粒体膜上而使bax在与bcl-2形成的异二聚体中占据优势来促进线粒体上的PT孔道开放,使内膜离子通道改变,线粒体内膜电位下降或丧失,导致Cyto c等蛋白的释放来调节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人肝癌细胞系Bel-7402细胞凋亡及与线粒体跨膜电位的关系。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As2O3作用于肝癌细胞后,观察As2O3对肝癌细胞生长状态的影响;通过噻唑蓝(MTT)比色法观察其对Bel-7402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共聚焦显微镜及流式细胞术观察经Annexin V-FITC/PI双染后的细胞早期凋亡;通过共聚焦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跨膜电位(MMP)的改变情况;并通过底物染色法反映Caspase-3的活性。结果不同浓度的As2O3作用于肝癌细胞后有明显的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经Annexin V-FITC/PI双染后,可观察到Bel-7402细胞的早期凋亡现象,2μmol/L As2O3作用24h细胞凋亡率为9.89%,作用48h细胞凋亡率为48.53%,而4μmol/L As2O3作用24h细胞凋亡率为18.27%,作用48h细胞凋亡率为67.52%;经As2O3药物作用后,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水平下降,且与药物作用时间和药物浓度有关(P〈0.05);同时Caspase-3活性被激活。结论As2O3可明显抑制肝癌细胞Bel-7402的生长,并使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西罗莫司(SRL)在体外诱导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的凋亡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SRL(5、10、20、30、40和50nmol/L)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培养24、48和72h时的细胞凋亡情况;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时的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法观察BEL-7402细胞中Caspase-3、Bcl-2、Bcl-xl和Bax基因的表达变化;采用Caspase-3试剂盒检测Caspase-3酶的活性;JCl染色法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ψbm)。结果SRL可诱导BEL-7402细胞凋亡,并与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正相关。SRL作用BEL-7402细胞后48h,在Hoechst33258荧光染色图片上可见核浓缩及核碎裂等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凋亡过程中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及Caspase-3酶原蛋白激活,伴有Bcl-2、Bcl-xl蛋白表达的降低和Bax蛋白上调。结论SRL能使抗凋亡蛋白Bcl-2、gcl-xl表达降低,促凋亡蛋白Bax表达上调,线粒体膜电位下降,激活Caspase-3酶原蛋白,从而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细胞色素C在ATP耗竭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线粒体细胞色素C的释放在ATP耗竭导致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应用代谢抑制剂暂时性阻断细胞内ATP的生成,诱导细胞凋亡。利用JC-1测定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以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色素C在细胞内的分布。荧光肽法测定Caspase3的活性。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DNA碎解。结果 肾小管上皮细胞内ATP耗竭时,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降低,细胞浆内细胞色素C的含量增多,Caspase3活性增强。细胞内ATP再恢复时,细胞色素C的释放和Caspase3活性继续增加,并出现DNA的碎解。结论 肾小管上皮细胞ATP耗竭时,线粒体细胞色素C的释放在介导Caspase依赖的细胞凋亡通路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线粒体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本质是细胞凋亡,线粒体在调控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发生物质代谢改变,线粒体Ca2+超载,氧自由基产生过多,这些引起心肌细胞凋亡的过程均涉及线粒体。线粒体最明显的变化是通透性增加,膜电位下降。  相似文献   

10.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诱导人胃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PUFAs)对SGC-7901人胃癌细胞系凋亡的影响并探究其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细胞形态学、DNA电泳和流式细胞技术对细胞生长与凋亡进行观察和分析,利用荧光探针rhodamine123检测线粒体跨膜电位,酶联免疫吸附法分析线粒体和胞质中细胞色素C的分布,气相色谱分析线粒体膜磷脂构成。结果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能显著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诱发细胞凋亡,并呈现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关系。40μg/mlEPA和DHA作用细胞24h后,线粒体跨膜电位显著降低(P<0.001),线粒体膜间细胞色素C大量释入胞质,EPA和DHA在线粒体膜磷脂构成中的比例迅速升高(P<0.001),而花生四烯酸(20:4ω-6,AA)占总磷脂的比例明显降低,由对照组的30.8%分别下降为20.9%和18.6%。结论ω-3PUFAs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线粒体膜构成和功能的改变可能是ω-3PUFAs诱导凋亡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1.
线粒体在雷帕霉素诱导肝癌细胞Bel-7402凋亡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体外对肝癌细胞Bel-7402的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并探讨线粒体在诱导凋亡机理中的作用。方法以5、10、20、30、40和50nmol/L不同浓度的RAPA作用于体外培养的Bel-7402细胞,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时的形态学变化;JC-1染色法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的变化。结果RAPA可显著地抑制Bel-7402的生长,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并呈现出明显的量-效与时-效关系,50nmol/LRAPA作用72h,引起的细胞抑制率和凋亡率明显高于其他浓度药物组(P〈0.01)。RAPA作用Bel-7402细胞48h后,在Hoechst33258荧光染色图片上可见细胞核浓缩、细胞核碎裂等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凋亡过程中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结论RAPA能抑制Bel-7402细胞的生长,诱导细胞凋亡发生,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在凋亡过程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HCV NS5A反式激活基因NS5ATP9对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NS5ATP9基因表达质粒、NS5ATP9干扰RNA质粒及各自的对照空质粒转染到HepG2细胞中,48h后换无血清培养基培养24h诱导细胞凋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转染后NS5ATP9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采用Annexin V/7-AAD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JC-1检测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检测Bax蛋白表达,综合观察NS5ATP9对HepG2细胞血清饥饿诱导凋亡的影响。结果 Annexin V/7-AAD检测结果显示,和对照组细胞相比NS5ATP9过表达组早期凋亡和总凋亡率显著减少(P0.05);而NS5ATP9干扰RNA组细胞的早期凋亡、晚期凋亡和总凋亡率均显著增加(P0.05)。JC-1检测结果显示,和对照组相比NS5ATP9过表达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保持正常形式的比例增加,而出现去极化电位形式的比例显著减少(P0.05);而NS5ATP9干扰RNA组线粒体膜电位保持正常形式的比例显著减少(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NS5ATP9干扰RNA组促凋亡分子Bax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NS5ATP9过表达组Bax表达量则有下降趋势。结论 NS5ATP9基因抑制血清饥饿诱导的HepG2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线粒体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13.
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组织器官损伤之一,细胞凋亡在肝脏I/R损伤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I/R导致线粒体通透性改变,由此引起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和促凋亡蛋白的释放等一系列变化,在细胞凋亡中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茶多酚特异性诱导胰腺癌细胞死亡的线粒体机制。方法 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茶多酚处理后胰腺癌细胞的形态学变化。三磷酸腺苷生物发光法检测茶多酚作用下胰腺癌细胞ATP含量的变化,MitoCapture法检测茶多酚作用下胰腺癌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探讨细胞ATP含量与胰腺癌细胞凋亡与坏死之间的关系。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茶多酚作用后胰腺癌细胞胞液中细胞色素C,caspase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 随着茶多酚浓度增高和不同浓度下作用时间延长,电镜下胰腺癌细胞线粒体肿胀,部分细胞呈坏死样改变,细胞ATP含量降低,MitoCapture阳性细胞百分数增加。ATP含量与BxPC-3细胞细胞MitoCapture阳性细胞呈负相关(r=-0.808,P〈0.01)。细胞色素C和procaspase-9释放到胞液中,胞液中可检测出活化的caspase-9,和caspase-3。结论茶多酚具有特异性诱导胰腺癌细胞死亡的功能,机制与细胞ATP含量降低,线粒体膜电位破坏,通透性增高,细胞色素C和procaspase-9释放,活化caspase-3启动胰腺癌细胞细胞凋亡过程,当ATP含量极度降低时部分胰腺癌细胞细胞出现坏死。  相似文献   

1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0):1892-1897
[目的]探讨线粒体途径在羧甲基壳聚糖(carboxymethylated chitosan,CMCS)保护过氧化氢(H_2O_2)诱导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SCs)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SCs,S-100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将SCs分为空白对照组、H_2O_2诱导组、H_2O_2加CMCS处理组。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比率,罗丹明(Rhodamine123)荧光染色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水平,Western blot检测SCs内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表达水平。[结果]本实验培养细胞经S-100荧光染色鉴定阳性率达95%以上,H_2O_2诱导SCs凋亡,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增加细胞色素C释放;而在加入CMCS后SCs凋亡比例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增加,细胞色素C释放减少。[结论]CMCS通过抑制线粒体细胞凋亡途径保护H_2O_2诱导SCs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明确甘氨酸对缺血缺氧致心肌细胞凋亡过程的影响.方法 建立SD乳鼠心肌细胞缺血缺氧模型,分为单纯缺血缺氧组和甘氨酸处理组(培养液中加入终浓度5 mmoL/L甘氨酸,其余处理同单纯缺血缺氧组).以SD乳鼠正常心肌细胞作为对照组.3组细胞培养6 h后,检测凋亡情况、线粒体跨膜电位及分布情况、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开放情况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活性变化.结果 (1)细胞凋亡程度:对照组和甘氨酸处理组荧光强度均明显低于单纯缺血缺氧组(P<0.01).(2)线粒体跨膜电位:对照组心肌细胞荧光强度为73±4,单纯缺血缺氧组荧光强度(32±7)明显较弱(P<0.01),甘氨酸处理组荧光强度(52±4)强于单纯缺血缺氧组(P<0.01).(3)mPTP开放情况:对照组心肌细胞线粒体荧光强度(90±7)较强,甘氨酸处理组荧光强度(62±8)明显强于单纯缺血缺氧组(27±4,P<0.01).(4)caspase-3活性:对照组和甘氨酸处理组均显著低于单纯缺血缺氧组(P<0.01).结论 甘氨酸对缺血缺氧心肌细胞具有抗凋亡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变线粒体膜电位、减少mPTP开放、减轻钙超载、降低caspase-3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细胞凋亡的线粒体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细胞凋亡分为凋亡的信号启动、调控与执行、特征性结构改变3个阶段,线粒体在第二阶段发挥重要作用,cytC、bcl-2s、Ca^2 、ROS有轴浆转运系统等线粒体因素参与了调控细胞凋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Li L  Ma T  Hu WQ  Han L  Wang Z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6):1243-1246
目的 研究线粒体在脓毒症淋巴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雌性、6~8周、C57BL/6小鼠建立盲肠结扎穿孔(CLP)的脓毒症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LP组.分离脾淋巴细胞,采用Annexin V-FITC/PI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脾淋巴细胞的凋亡变化;罗丹明123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分离脾淋巴细胞线粒体和胞质组分,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色素C在线粒体、胞质中的含量变化.结果 CLP组脾淋巴细胞的凋亡率为(17.3±2.2)%,较对照组的(3.5±0.5)%明显增高(P<0.05);CLP组线粒体膜电位无降低的细胞占(76.2±1.6)%,较对照组的(99.6±0.4)%明显减少(P<0.05);CLP组脾淋巴细胞线粒体和胞质内的细胞色素C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脓毒症时,线粒体及其信号传导通路在淋巴细胞凋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荧光探针在淋巴细胞中的不同分布形式,研究淋巴细胞在凋亡过程中细胞核形态和线粒体形态的变化。方法:用淋巴细胞分离液体外分离健康成年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以5μmol/L地塞米松分别刺激淋巴细胞4h和24h,并设正常对照组。JC-1染色细胞线粒体膜,Hoechst33258染色细胞核,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核及线粒体膜的形态学改变。结果: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胞核完整,细胞核呈淡紫色,线粒体呈红色短棒状。地塞米松可诱导淋巴细胞发生凋亡,在凋亡早期(作用时间4h)细胞核完整,呈淡紫色,部分线粒体崩解呈绿色弥散状。在凋亡末期(作用时间24h)细胞核碎裂,呈亮紫色,线粒体完全溶解,呈绿色弥散状。结论:淋巴细胞在地塞米松的作用下发生凋亡,凋亡的淋巴细胞细胞核碎裂、线粒体溶解,线粒体膜电位下降。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淋巴细胞凋亡,观察效果直观,方便实用。  相似文献   

20.
细胞凋亡的线粒体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凋亡分为凋亡的信号启动、调控与执行、特征性结构改变3个阶段,线粒体在第二阶段发挥重要作用.cytC、 bcl-2s、Ca2+、ROS及轴浆转运系统等线粒体因素参与了调控细胞凋亡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