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隐神经大隐静脉筋膜蒂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隐神经大隐静脉筋膜蒂皮瓣临床应用的可靠性. 方法 1996年6月~2002年10月,对18例膝、小腿及远端的皮肤缺损创面,根据不同缺损部位分别采用以隐神经大隐静脉筋膜远端蒂皮瓣(11例),近端蒂皮瓣(4例)及交腿皮瓣(3例)移位修复.皮瓣范围4 cm×5 cm~9 cm×20 cm. 结果 17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远端蒂皮瓣因静脉回流障碍致远端1/5坏死.随访6~24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 结论隐神经大隐静脉筋膜蒂皮瓣设计灵活多样,切取简便快捷,血供可靠,不牺牲主干血管,是一种修复下肢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理想皮瓣,但皮瓣成活面积与胫后动脉皮穿支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小腿后侧逆行筋膜蒂皮瓣于蒂部结扎小隐静脉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小腿后侧逆行筋膜蒂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骨外露或骨折术后钢板外露,术后易合并静脉回流障碍导致远端坏死或皮肤坏死。近二年我们采用在小腿后侧筋膜蒂皮瓣蒂部游离并结扎小隐静脉方法,术后皮瓣肿胀明显减轻,无水疱发生,皮瓣青紫明显改善,大大提高了皮瓣的成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四肢筋膜蒂皮瓣手术方法进行改良及总结,进一步提高疗效.方法 应用筋膜蒂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48例.其中小腿中下段胫前皮肤缺损16例,足跟部皮肢缺损10例,踝关节皮肤缺损15例,膝关节周围皮肤缺损2例.骶尾部巨大褥疮1例,手腕背部皮肤缺损4例.创面范围4.5 cm×3.0 cm~19.0cm×12.0cm,根据创面不同采取四肢不同部位筋膜蒂皮瓣修复创面,其中前臂内侧皮神经、贵要静脉筋膜蒂皮瓣4例,前臂外侧皮神经、头静脉筋膜蒂皮瓣1例,顺行带隐神经、大隐静脉的筋膜蒂皮瓣3例,右大腿股后皮神经筋膜蒂皮瓣1例,带腓肠神经、小隐静脉逆行筋膜蒂皮瓣22例,带隐神经、大隐静脉筋膜蒂皮瓣7例.皮瓣范围6.0 cm×4.0 cm~18.0 cm×13.0cm.供区创面29例直接缝合,19例取大腿或下腹部全厚皮片6.0 cm×3.0 cm~13.0 cm×6.0 cm植皮修复. 结果 术后15例皮瓣肿胀、淤血,经远端小切口放血3~5d,其中12例皮瓣成活,创面Ⅰ期愈合;3例远端皮缘部分坏死,经再次手术清创植皮后成活.余患者皮瓣均成活,创面愈合.供区创面Ⅰ期愈合,植皮成活.48例患者均获随访1~24个月,平均9.5个月.皮瓣色泽正常,质地柔软,外形和功能满意. 结论 四肢筋膜蒂皮瓣是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治疗方法.通过手术方法的改良,可使皮瓣成活率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改良第一掌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远端软组织缺损的成活优良率和感觉重建的疗效.方法 2004年3月至2007年10月,应用第一掌背动脉(the first dorsal metacarpal artery,FDMCA)皮瓣修复拇指近(末)节掌侧软组织缺损65例,获得完整随访资料者49例.男37例,女12例;年龄18~65岁,平均32岁.分别采用改良(31例)及常规筋膜蒂切取法(18例)治疗.改良方法与传统方法不同之处在于蒂部除包含FDMCA及该血管周围1 mm的肌袖外,还携带第一背侧骨间肌两肌腹间沟内的组织及宽1.5~2.0 cm的深筋膜及骨间肌肌膜为蒂.并将筋膜蒂中的神经束切断与拇指掌侧指神经残端以8-0线吻合.对两组皮瓣出现远端坏死、血管危象的频率及感觉恢复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20个月~3年,平均2年.49块皮瓣中46块完全成活.用常规方法切取的皮瓣18例中5例术后出现血管危象,最终3块皮瓣远端部分坏死.31例改良FDMCA皮瓣成活良好,感觉恢复满意,且定位于拇指;18例神经转位皮瓣均有不同程度的混合感觉(33%)或异位感觉(62%),仅1例皮瓣感觉完全定位于拇指.结论 改良筋膜蒂切取法的FDMCA皮瓣成活优良率明显提高.将皮瓣内携带的桡神经浅支与受区拇指掌侧指神经吻合可使皮瓣感觉定位于拇指,但尚不能证明其对皮瓣两点分辨觉及实体感觉恢复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采用腓浅动脉岛状筋膜蒂皮瓣治疗小腿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腓浅动脉岛状皮瓣治疗35例.术后根据皮瓣成活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随访31例,时间7周~7年,平均8.9个月.术后皮瓣完全成活30侧.1侧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结论] 采用腓浅动脉岛状筋膜蒂皮瓣治疗小腿皮肤缺损,该皮瓣血供可靠,切取方便,不牺牲主干血管,基本可满足小腿前外侧创伤修复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静脉动脉化掌背动脉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33指软组织缺损患者通过指固有动脉断端与皮瓣的静脉吻合,指固有神经断端与掌背筋膜蒂皮瓣的皮神经接合,形成带感觉的静脉动脉化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创面。结果26例33指皮瓣全部成活,伤口一期愈合,皮瓣供区植皮成活,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8个月,手指功能和外观恢复满意,皮瓣质地良好,手指饱满,无压痛,感觉恢复良好,两点辨别觉4-9mm。结论静脉动脉化掌背动脉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改良逆行指背筋膜蒂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采用改良指背筋膜蒂皮瓣逆行移何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以及预防降低静脉危象发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2月-2007年3月,收治手指软组织缺损19例22指.男14例17指,女5例5指.年龄2~62岁,中位年龄26岁.切割伤8例,挤压伤6例,撕脱伤4例,热压伤1例.其中拇指3指,示指7指,中指6指,环指4指,小指2指.软组织缺损范围为1.5 cm×0.8 cm~5.5 cm×1.5 cm.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11 h,平均7 h.术中采用以各指优势动脉侧指横纹末端连线为轴线,皮瓣偏向指背侧,呈"b、d"样,切取大小为1.8 cm×1.0 cm~6.0 cm×2.0 cm逆行指背筋膜蒂皮瓣修复缺损.供区植皮打包固定.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无静脉危象及明显肿胀发生,切口均Ⅰ期愈合.供区植皮全部成活.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1个月.术后皮瓣色泽、质地与伤指皮肤相近,指腹饱满.两点辨别觉为8~11 mm.患指指间关节活动正常.结论 经逆行指背筋膜蒂皮瓣设汁及切取方法的改良修复于指软组织缺损,可有效减少术后静脉危象的发生,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保留腓肠神经的血管筋膜蒂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用保留腓肠神经、吻合小隐静脉的逆行血管筋膜蒂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改善皮瓣术后足外侧皮肤感觉麻木及静脉回流障碍的缺陷。[方法]切取皮瓣时,近端不切断腓肠神经,沿神经外膜游离出腓肠神经,保护其伴行血管不受损。同时向皮瓣近端切取小隐静脉适当长度,皮瓣翻转后,与小隐静脉或大隐静脉端侧或端端吻合。[结果]4例皮瓣成活。术后2例皮肤主客观感觉正常。1例皮肤的刺痛小范围轻微减退,1例外踝皮肤感觉消失,经6~16个月随访,皮肤主客观刺痛觉接近正常。[结论]保留腓肠神经、吻合小隐静脉的逆行岛状筋膜蒂皮瓣,可以改善皮瓣的静脉回流障碍及神经相应支配区的皮肤感觉障碍。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四肢筋膜蒂皮瓣手术方法进行改良及总结,进一步提高疗效。方法1999年2月~2005年12月,应用筋膜蒂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58例。男39例,女19例;年龄10~68岁,平均30岁。21例小腿中下段胫前皮肤缺损,12例足跟部皮肤缺损,16例踝关节皮肤缺损,3例膝关节周围皮肤缺损,1例骶尾部巨大褥疮,5例手腕背部皮肤缺损。创面范围5cm×3cm~18cm×12cm。根据创面不同采取四肢不同部位筋膜蒂皮瓣修复创面,其中4例前臂内侧皮神经、贵要静脉筋膜蒂皮瓣,1例前臂外侧皮神经、头静脉筋膜蒂皮瓣,3例顺行带隐神经、大隐静脉的筋膜蒂皮瓣,1例左大腿股后皮神经筋膜蒂皮瓣,32例带腓肠神经、小隐静脉逆行筋膜蒂皮瓣,17例带隐神经、大隐静脉筋膜蒂皮瓣。皮瓣范围6cm×4cm~18cm×13cm。供区创面39例直接缝合,19例取大腿或下腹部全厚皮片6cm×3cm~13cm×6cm植皮修复。结果术后16例皮瓣肿胀、淤血,经远端小切口切开放血3~5d,其中12例皮瓣成活,创面期愈合;4例远端皮缘部分坏死,经再次手术清创植皮后成活。余患者皮瓣均成活,创面期愈合。供区创面期愈合,植皮成活。58例患者均获随访1~20个月,平均8个月。皮瓣色泽正常,质地柔软,外形和功能满意。结论四肢筋膜蒂皮瓣是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治疗方法,通过手术方法的改良,可使皮瓣成活率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指背神经筋膜蒂逆行皮瓣蒂部不同处理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9例39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设计指背神经筋膜蒂皮瓣逆行转移修复皮肤缺损,术中根据皮瓣血运情况,采用不同的蒂部处理方法转移皮瓣。蒂部创面直接缝合8例。蒂部带皮蒂10例,蒂部创面全厚皮片植皮21例.其中包括蒂部创面直接缝合及带皮蒂皮瓣发生血运障碍后,采用蒂部皮片植皮分别为4例和5例。结果39例皮瓣均成活。4例皮瓣其中蒂部创面直接闭合2例,蒂部单纯带皮蒂2例,术后发生静脉危象,明显肿胀并出现水疱,经抽吸水疱减张及小切口放血后皮瓣转为红润。术后随访5~8个月,皮瓣外形、手指功能均较满意。结论根据术中皮瓣血运情况.采用不同蒂部处理方式的指背神经筋膜蒂逆行皮瓣修复指端缺损.能明显降低皮瓣肿胀及血管危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