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7 毫秒
1.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邪伤阳"的理论和临证依据,分析历代温煦卫阳方剂,结合病案阐明温煦卫阳法在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转阴治疗中的重要作用。笔者认为"疫病损伤卫阳"是新冠肺炎患者核酸检测难以转阴的病机,提出补益卫气、鼓舞卫阳、祛风透邪是治疗大法,有助于新型冠状病毒患者核酸检测转阴。  相似文献   

2.
宋佳  汤巧玲 《新中医》2019,51(3):42-44
滋阴治法自古有之,然丹溪学派与温补学派尤为侧重,丹溪学派基于"阳有余阴不足"之论,提出滋阴降火大法,形成以四物汤加知母、黄柏为核心方剂的治疗思路;温补学派在命门学说的探讨中,在"阴阳一体"思想的指导下,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临床尤为重视真阴不足之证,并形成了以六味丸为核心方剂的治疗思路。无论是阴虚的内涵、病机,还是滋阴的治法,温补学派在丹溪学派的基础上均有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3.
<正>火神派的潜阳封髓丹是近年常用于治疗"虚阳上浮"诸病的重要方剂,方由附子、砂仁、龟甲、黄柏、甘草组成,具有纳气归肾、引火归原、补益三焦、折伏虚火功效,主治阳虚导致阴盛于下,孤阳僭浮于上的诸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益气温阳法治疗癌性发热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中晚期恶性肿瘤发热病人应用益气温阳方剂进行治疗,每日1剂。结果:癌性发热病人服用益气温阳类方剂后,发热症状大都很快缓解。结论:癌性发热病因病机复杂,多属阳气亏虚,临床采用益气温阳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正>阴阳学说与中医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金元时期滋阴学派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与温补学派的"阳非有余,真阴不足"看似针锋相对,实则阐述角度不同。本文将从学术流派代表人物思想渊源及所制代表方剂两个方面对这两种观点进行解释与融通。  相似文献   

6.
《新方八阵》补真阴与补真阳用药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方剂计量学研究中的关联性分析法对《新方八阵》中补真阴、补真阳药物的应用与其他医家进行比较,印证了景岳重视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思想,为方剂比较研究中关联指数与关联性分析的具体化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中医方剂大辞典》含生脉散(即人参、麦冬、五味子)类方剂进行组方规律分析,为临床用药及新药研发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包含人参、麦冬、五味子的有关方剂,录入中医辅助平台建立数据库,并对其中用药规律、主治疾病进行分析。结果:数据库中共记录有关方剂415首,核心药物组合25个,常与生脉散配伍的中药25味,从中选取血药"当归",气药"黄芪",阴药"山茱萸",阳药"附子"进行药物组合分析,显示生脉散类方虽变化复杂,但总体仍以益气养阴为主,随着配伍方药变化,治疗特点各异。结论:《中医方剂大辞典》中生脉散类方配伍方药广泛,治疗特点明确,多具补益功效;组方规律反应出生脉散类方在治疗不同疾病时的组方特点,对现代临床应用具有指导意义,为生脉散类方现代传承及产品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阳微阴弦"病机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为减轻心肌再灌注损伤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整理分析胸痹"阳微阴弦"相关条文及经典方剂,查阅中外文献,明确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结合现代医学和药理学研究,从"本虚""标实"两个方面阐述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因病机。结果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属于中医学"胸痹"范畴,"阳微阴弦"正中其病机,可指导冠心病术前"未病先防"、术后"瘥后防复",有效弥补再灌注治疗的不足。结论胸痹"阳微阴弦"的病机理论为确立"扶正祛邪"法提供了理论基础,现将其扩大到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同样适用,临床应发挥传统医学治疗优势,分阶段辨证论治,寻因求本,以期"阴平阳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治疗肾虚方剂中高频应用的中药和药性特点及其在治疗肾虚方剂中的配伍规律,为中医治疗肾虚提供有益参考。方法:利用"中国中医药检索系统""中国知网""药智数据"三个数据库收集治疗肾虚的方剂建立数据库,采用Excel统计方剂主要来源,药物频次及核心药对,再通过Matlab进行仿真,运用融合宽度挖掘和深度挖掘的关联规则算法(WD-Get Rules)对该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设定置信度≥0.5,支持度≥0.1。结果:数据库中的192首方剂全部来源于《圣济总录》和《普济方》等88本医药书籍;方剂中涉及中药共343味,其中用药频次≥3次的中药有123味;性味多以"温""平""寒""甘""辛"为主,归经以归"肾""脾"经居多;用药频次≥20次的药对共有28对;挖掘出方剂中的强关联规则共15条。结论:茯苓、熟地黄、山药、杜仲等是治疗肾虚的常用中药,其中茯苓因具有平补阴阳兼能健脾渗湿之功效,故能与多个中药形成核心药对。中药之间通过配伍从滋肾阴、温肾阳、补肾气、益肾精、脾肾同治、滋阴助阳和活血补肾等多个角度发挥治疗肾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芪附汤为中医"益气温阳"和"回阳救逆"的主要方剂,我们曾观察到芪附注射液具有明显提高动物耐缺氧的能力,对急性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亦有显著的保护和对抗作用。本文拟进一步研究芪附注射液对麻醉犬急性心肌缺血、左室功能和血液动力学的影响,为阐明其作用机理及临床治疗提供必要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权红 《北京中医药》2005,24(4):206-207
方和谦在概括总结<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篇>补法九方的基础上,以补气血重在补脾、滋阴阳重在益肾为原则,自拟"滋补汤"作为补虚扶正的基本方剂.临证化裁治疗干燥综合征、糖尿病足、眼肌无力、肠易激惹综合征、坐骨神经痛等多种疑难杂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以《景岳全书》为依据,探讨张景岳从虚证论治眩晕的思想。张景岳从"阳非有余,阴常不足"的阴阳观出发,提出"无虚不作眩"的观点,并说明眩晕与中风、头痛的不同,创立左归丸、右归饮等一系列著名的补虚方剂,对眩晕以及其他疾病的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由肾气丸及补阳还五汤谈气、阳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仲景八味肾气丸与清代名医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两方的方名均值得思考.前者方中有桂枝、附子,本为通阳之品,却名"肾气";而后者方中主药黄芪为益气之属,却名为"补阳" .若将两方方名中"气"、阳"互换,似乎才"药"、"名"相对.然古圣在方剂命名时用心匪浅,岂能有误?  相似文献   

14.
抗疲劳防治亚健康方剂整理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学等方法,以寻找抗疲劳防治亚健康方剂为中心,以补益养生方剂为切入点,从近百本中医古籍、10万余首方剂中筛选出1079首方剂,对其按气、血、阴、阳及五脏进行了分类,每类又分为首选方及次选方。从气、血、阴、阳角度观察,补气、补阳为抗疲劳防治亚健康的主要途径;从五脏角度看,培补先后天之本为抗疲劳防治亚健康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总结中医学对运动性疲劳病因病机的认识及临床研究现状,认为脾胃气弱、肾气不足为主要病因病机。并对《中医方剂大辞典》收录治疗疲劳方剂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处方用药及配伍规律。共筛选方剂95首,涉及中药166味,方中益气温阳类中药出现频数最高;治疗方剂常用组合为益气温阳药配伍,演化得到核心组合6个,新处方3首。  相似文献   

16.
蒙医对疾病的防治方法与"阴病治阳"的理论较为契合,在理法方药及外治法方面多侧重温阳散寒,用药重视补脾肺肾阳气,其温性药物占常用药物的42%,44%的常用方剂中含有温阳药对,并善于将温阳药用于各种类型疾病的治疗。蒙医温阳外治法得到较大发展,脏疗法特色鲜明,大辛大热药物的应用较丰富。由此看出,蒙医符合《黄帝内经》中对北方传统医学理法方药偏性的描述,"阴病治阳"的应用研究及特色医疗服务,在未来可成为蒙医发展的较好方向。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金匮要略>治疗风湿病的方剂.以祛邪为主的方荆:以祛风湿为主的方剂主要有麻黄加术汤等;以祛寒温为主的方剂主要有乌头汤等;以祛风痰为主的方剂主要有藜芦甘草汤;以祛热邪为主的方剂主要有白虎加桂枝汤等;以祛风邪为主的方剂主要有阳旦汤等.以扶正为主的方剂:以扶正祛邪为主的方剂主要有薯蓣丸等;以扶正为主的方剂主要有小建中汤等.<金匮要略>针对胸痹、心痛的方剂:主要有栝萎薤白白酒汤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临床实践出发探讨了中老年人牙痛的病因病机。认为肾气不足,肾阳虚,虚阳上浮是中老年人牙痛的另一个重要病理机制。金匮肾气汤善于“阴中求阳”,是治疗中老年人牙痛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金匮要略》治疗风湿病的方剂。以祛邪为主的方剂:以祛风湿为主的方剂主要有麻黄加术汤等;以祛寒湿为主的方剂主要有乌头汤等;以祛风痰为主的方剂主要有藜芦甘草汤;以祛热邪为主的方剂主要有白虎加桂枝汤等;以祛风邪为主的方剂主要有阳旦汤等。以扶正为主的方剂:以扶正祛邪为主的方剂主要有薯蓣丸等;以扶正为主的方剂主要有小建中汤等。《金匮要略》针对胸痹、心痛的方剂:主要有栝蒌薤白白酒汤等。  相似文献   

20.
以明末清初著名医家喻昌的代表作《医门法律》痰饮门为研究内容,重点探讨其论治用药特点。喻氏治疗法则及用方遵《金匮要略》及前人所论,又较多发明。指出痰饮病机"未有不从胃起之者",治疗重在理脾、通调水道,认为痰饮"遏抑四藏三府之阳",则应急以通其阳,并倡吐法治痰,在所用方剂中尤其重视半夏的应用,至今仍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