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丹溪学派是中国传统医学源流中的优秀因子,其中的身体医疗价值观念亦促动了江南地域中医学派的提升与发扬。文章从身体医疗史的方药观出发,首先分析方药理念与丹溪学派"阳有余而阴不足"观念的契合,其次考探丹溪学派医者对方药观的推崇方式,再次阐释明代江南士人的身体阴虚生命观念。力求探索出本草方药医疗与天地思维和合的转向旨趣,同时也期冀探解丹溪学派"阳有余而阴不足"及其相关疗法实质是向《黄帝内经》"阴阳同体"身体理念的回归,由此彰显丹溪学派身体医疗史的核心理念在于疾病观、方药观、生命观的和合汇融与文化承传。  相似文献   

2.
ChronologicalTableofMajorEventsofZhuDanxi'sSchool丹溪学派的先驱罗知伤是河间的再传弟子,其学旁参于李导、张从正。丹溪受三家之学于罗知作,取其长而去其短,更参以江南地士卑湿,湿热相大为病甚多的地理特点,人多情欲过极能伤气血的社会风气,提出阳有余阴不足、相火之论上在来病的气血疾郁火的辩证论治方面有独到造诣,卓然而成一代大家。其门人众多,名医辈出,私淑者遍布江南,形成探索、研究、发挥、传播丹溪学说之风,历300‘W而不衰。丹溪学说影响了有明一代的中国医学,明清时代各个医学流派之源都可溯及丹溪。本文对丹…  相似文献   

3.
盛增秀 《浙江中医杂志》2012,47(11):781-783
元代浙籍医家朱丹溪,是养阴学派的倡导者和代表人物,其学术成就卓著,影响深远.本文从四大方面对该学派作了探讨:一是丹溪学派形成的背景.主要从宋元时期程朱理学、《和剂局方》所产生的流弊、地区方域和金元时期医学界百家争鸣学派纷呈等四点对丹溪学说的影响加以论述;二是丹溪学派的主要学术思想.指出阳有余阴不足论、相火论、气血痰郁四伤学说、湿热观和治未病思想是该学派的核心和主旨性的学术观点,并着力予以阐发;三是简介了丹溪学派的主要人物;四是丹溪学派对后世医学发展的影响.从丹溪学说在海内外广泛应用和传播的角度,着重评介该学派对国内新安医学,以及日本汉医和朝鲜传统医学的形成和发展的促进作用.该文内容精要、重点突出、研讨深刻,对传承和弘扬丹溪学派的学术思想和诊治经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丹溪滋阴学说尊刘完素"火热论"、易理及自然法象等,以滋阴保精为治病之要,观临床阳痿之因机证方,尤从丹溪滋阴学说。通过文献梳理,总结滋阴学说在阳痿治疗中的应用原理与方法,提出以下观点:阳痿发病多系肾中阴精之盛衰,分肾阴不足致相火妄动及阴损及阳致命门火衰。前者以二地鳖甲煎滋阴降火,后者以还少丹填精益阴,温补肾阳。以滋阴学说指导阳痿治疗,另当以清心淡泊、节欲保精、惜养真阳为要。  相似文献   

5.
温补学派学术思想撮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补学派学术思想撮要黑龙江省拜泉县中医院肖福德黑龙江省拜泉县医院肖清芳黑龙江省拜泉镇卫生院张成学黑龙江中医学院常存库温补学派是明代崛起的。它以薛己为开山,以张介宾为中坚,以李中摔、赵献可为股后,此即为历史上著名的"温补四家"。他们一反元代丹溪滋阴之论...  相似文献   

6.
丹溪滋阴思想对中医学理论的发展和创新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意义。自朱丹溪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和“妄动相火煎熬真阴”的命题,滋阴思想的主要内涵,从最初丹溪提倡淡食静心以“养阴”之养生说和补养精血思路,经门人弟子阐扬发挥,丰富了阴虚及火旺的病机认识,临床针对气血精津及肾阴的不同滋阴治法得到梳理和拓展;到明代温补学说纠正降火滋阴、力主肾中真阴真阳说,明代其他医家补充发展脾阴、肺阴及救燥、潜阳等阴虚证治,至清代温病学派立法救津存阴,中医界经历了对人体“阴不足”这一命题认识角度的变化,对“阴虚”和“阴虚火旺”等概念的认识和治法也不断深化、细化,滋阴学说在争鸣中渐趋完善。  相似文献   

7.
<正>阴阳学说与中医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金元时期滋阴学派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与温补学派的"阳非有余,真阴不足"看似针锋相对,实则阐述角度不同。本文将从学术流派代表人物思想渊源及所制代表方剂两个方面对这两种观点进行解释与融通。  相似文献   

8.
后世三大学派攻邪学派、丹溪学派、温病学派继承和发展了河间学派刘完素创立的"火热论"学术思想。正是在这种薪火相传和融汇新知的过程中实现了中医自身的跨越发展,不仅形成了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鼎足而立的局面,而且为明清温病学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四库全书提要》曰:"儒之门户分于宋,医之门户分于金元。"  相似文献   

9.
丹溪学派以"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论为其主要学术思想,治疗上主张以养阴为宗旨;温病学派是以研究"外感温热病"为中心的学术流派,"顾阴"是防治温热病的重要方法;两者均以养护阴津为首要的治疗法则,适用于对燥证治疗。本文试从两种学派的理论特点、诊疗特色方面浅谈其对燥证治疗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丹溪创“阳有余、阴不足”论被后世推崇为滋阴学派;景岳则提出“阳非有余,阴常不足”之说,被后世推崇为温补学派。丹溪之“阳有余、阴不足”说,是采用“天人相应”“取类比象”的方法来说明的,如他比喻自然界,天大地小;日恒圆而月常缺,来说明阳有余阴不足。他又从人体上观察,以“七损八益”为根据来说明阴之“难成”,人从有生以来必待男子十六岁而精通,女子十四岁而经行,说明要经过十四至十六年才达到“阴气始成”,同时指出“年过四十阴气自半”“男子六十四岁而精绝,女子四十九岁而经断……止供得  相似文献   

11.
日本医学是在引进学习中医学的基础上建立并发展起来的,16世纪以后,中国医学各流派对日本医学产生了巨大影响.文章将伤寒学派、河间学派、攻邪学派、丹溪学派、易水学派、温补学派、温病学派等对日本医学的影响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日本医学烛在引进学习中医学的基础上建立并发展起来的,16世纪以后,中国医学各流派对日本医学产生了巨大影响,文章将伤寒学派,河间学派,攻邪学派, 丹溪学派,易水学派,温补学派,温病学派等对日本医学的影响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温补学派在中医学史上独树一帜,其特色的用药对后世用药有巨大的影响。在当时寒凉药滥用等其它的因素下,以薛已为代表的医家在继承历代名家的经验下,汲百家之所长,精研温补方论,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笔者搜集温补学派的代表医著作,分别从病因病机、治则、用药特色来论述对便秘的认识,并希望能从他们的用药方中,筛选出一首或两首温补方子,一可发掘中医的瑰宝,一可造福便秘的患者。  相似文献   

14.
朱震亨,字彦修,生活于金元时期(公元1281~1358年),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其乡梓有小河名丹溪,后尊称之为"丹溪翁",是滋阴学派创始人,以"阳有余阴不足论"和"相火论"为其理论核心,自成一家.在临床上又有着极为丰富的经验,故后人有"杂病用丹溪"之说.清代程钟龄归纳其治验,在<医学心悟>中指出:"杂病主治四字者,气、血、痰、郁也,丹溪妙".可见其影响之大.其在血证方面的论治也颇有特色,为进一步弘扬他的学术思想,本文就他对血证的认识及证治特点探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补肾是辨证论治中的重要治疗法则,它涉及各个系统的虚损性疾病,然其理论来源则以阴阳互根为依据。兹结合临床实践,阐述中医温补学派在补肾领域巾的学术思想。朱丹溪认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张景岳则曰:“阳非有余,阴常不足”。对于“阴常不足”,具有共同的语言,谈起“阳常有余”,却有分歧的看法,谁是谁非,众说纷纭。滋阴论者推崇丹溪说,温补学派偏好景岳理论。根据丹溪和景岳的学说,阴是以虚为主,即所谓“阴常不足”。《内经》说:“阳以阴为  相似文献   

16.
祖国医学温补学派中,张景岳著述甚丰,影响尤大,诚不槐为温补学派中之佼佼者。其所著《大宝论》、《阳不足再辨》等篇,阐述了“阳非有余”之论,力辟丹溪“阳常有余……”之非。篇幅虽然不大,却很能代表他重视温补的学术思想,今摘论中主要精神扼要介绍如次。张氏认为人之生命系于阴阳,阴阳以化言则为形与气,以用言则为水与火,以属性言则  相似文献   

17.
丹溪弟子众多,通过师徒授受,学派流传,其学风行全国,历有明一代三百年而不衰。此起其先的河间、易水学派而言,丹溪学派有其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8.
牟雄  何良清 《四川中医》2011,(10):39-40
以"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为着眼点,临床重辨证,善于滋阴降火治疗阴不足补之以味的丹溪学术特色。通过分析总结丹溪的学术特色,从相关理论,并从理论基础、临床意义两个方面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19.
丹溪学派通过其医著被《东医宝鉴》引用而对朝鲜医学产生了既深且广的影响。研究发现,《东医宝鉴》引用丹溪学派医著有14种2900多次,遍及内景、外形、杂病、汤液、针灸各篇。具体引用情况包括引文与原文内容相同,多为中医理论;引文与原文内容基本相同;剪裁编辑,调整次序;删除、补充内容,后三者多为临床诊治;佚文;间接引用朱丹溪或丹溪学派医著。朱丹溪提出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创用的大补阴丸、越鞠丸等核心学说和主要经验,已经被17世纪的朝鲜医学所接纳,并呈现出本土化朝向。  相似文献   

20.
张玉辉  杜松 《四川中医》2011,(12):26-28
朱丹溪(公元1281~1356),名震亨,字彦修,义乌(今浙江义乌市)赤岸人,滋阴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同时期的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被誉为"金元四大医家",在中医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丹溪以《内经》理论为基础,以天地之大小、日月之实缺类比人体阴阳的消长变化,提出了"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论断,重在强调保护阴气的重要性。丹溪治病养生均从扶阴抑阳角度出发,确立"滋阴降火"养生治病原则,本文从养老、茹淡、节欲、慈幼等方面阐述朱丹溪的养生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