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赛肤润预防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液体敷料赛肤润在预防快速输注20%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104例经外周静脉留置针快速滴注20%甘露醇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在穿刺点上方沿静脉走向局部喷涂赛肤润并均匀抹开,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2组分别输注相同剂量、相同频次甘露醇,观察并记录2组静脉炎的发生情况及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时间。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在发生静脉炎级别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赛肤润预防快速输注20%甘露醇所致静脉炎效果良好,且操作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精密过滤输液器输注甘露醇对外周静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2种甘露醇输注途径对外周静脉的影响.方法 将136例滴注甘露醇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70例及对照组66例,实验组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输注,对照组使用普通输液器输注,应用疼痛标尺进行分级后行χ2检验,应用INS静脉炎分级标准对2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情况进行分级后行χ2检验.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疼痛及静脉炎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可减轻甘露醇静脉滴注所产生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锁骨下深静脉置管预防长春瑞滨化疗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将30例接受长春瑞滨化疗的中晚期住院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5例.观察组采用锁骨下深静脉置管,对照组则用传统外周浅静脉穿刺建立静脉通路.2组均采用q1w方案,给药方法 相同,观察2周期.结果 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0%,对照组为66.66%,2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 锁骨下深静脉置管能较好地预防长春瑞滨化疗所致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甘露醇和申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对照组40例、甘露醇治疗组40例和申捷治疗组40例。常规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预防、控制脑水肿、抗凝、营养脑细胞等)。甘露醇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20%甘露醇注射液200 mL静滴,2次/d,5 d为1疗程。申捷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申捷40 mg溶于0.9%的生理盐水静滴,1次/d,5 d为1疗程。各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根据评分行疗效评定。结果 2个治疗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2个治疗组对肾功能、电解质的影响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甘露醇与申捷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相当,但并发症前者多于后者。  相似文献   

5.
甘露醇致外周静脉炎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院神经内科2006-01~2006-07共接收脑卒中患者157例,其中静滴20%甘露醇146例,引发静脉炎89例,占60.96%。作者针对甘露醇所致外周静脉炎的原因,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提出相应对策,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显著降低了外周静脉炎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46例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25%硫酸镁、高渗糖、利多卡因、地塞米松联合持续湿敷,预防胺碘酮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方法 52例使用静脉留置针泵入胺碘酮的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于泵入胺碘酮时在穿刺点上方置一块浸有高渗糖、利多卡因、地塞米松和25%硫酸镁 (各一支) 混和液的纱布,并保持湿润;对照组按常规方法不作任何处理.结果 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为92.3%,其中Ⅱ、Ⅲ度占86.9%,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38.5%,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25%硫酸镁、高渗糖、利多卡因、地塞米松联合持续湿敷能有效降低胺碘酮致静脉炎的发生率,减轻静脉炎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紫外线照射治疗急性药物性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将2010—2013年共162例药物性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8例和对照74例,观察组采用紫外线照射方法,对照组采用硫酸镁加50%葡萄糖混合湿敷的治疗方法。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19%,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外线照射治疗急性药物性静脉炎能在短时间内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扩大与甘露醇注射液治疗的关系。方法选择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于入院即开始给予250mL甘露醇注射液静滴,q12h;B组入院12h后开始给予250mL甘露醇注射液静滴,q12h;C组入院12h后开始给予125mL甘露醇注射液静滴,q12h。对比治疗前和治疗48h后CT检查结果,比较血肿扩大情况。结果 3组血肿扩大发生率分别为37.5%(15例)、22.5%(9例)和7.5%(3例)。相比入院立即给予甘露醇注射液(A组),入院12h后开始给予(B组)能够明显减少血肿扩大的发生(P<0.05),但降低甘露醇的给药剂量(C组)并不能明显减少血肿扩大的发生(P>0.05)。结论甘露醇注射液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有影响,入院12h后可减少血肿扩大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甘露醇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 2 0 %甘露醇注射液 12 5ml ,加压快速静滴 ,每日 2次 ,共 15天 ,治疗急性脑梗死 46例。另设对照组 3 8例单纯应用营养脑细胞及扩张脑血管药物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 5 ) ,且安全可靠。结论 :2 0 %甘露醇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0.
脑复康对麻醉犬颅内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观察脑复康对颅内压的影响。方法54只健康犬分为7组:①静滴脑复康组(10只);②静滴甘露醇组(10只);③静滴硝酸甘油组(10只);④先静滴脑复康,后静滴硝酸甘油组(6只);⑤先静滴甘露醇,后静滴硝酸甘油组(6只);⑥先静滴硝酸甘油,后静滴脑复康组(6只);⑦先静滴硝酸甘油,后静滴甘露醇组(6只)。观察每组动物颅内压,血压,心率、呼吸及右颈总动脉和椎动脉血流量的变化。结果①静滴脑复康及甘露醇均可引起犬正常颅内压的明显下降(P〈0.05),但前者以静滴后10min,后者以用药后20min时颅内压下降最为显著,同时两者对椎动脉和颈总动脉的血流量及对心率、呼吸、血压均无明显影响(P〉0.05)。②静滴硝酸甘油在引起犬颅内压明显升高(P〈0.01)的同时,亦可引起动物血压的明显下降(P〈0.05)及心率稍加快,但颈总动脉和椎动脉血流量只有轻微下降。③先给脑复康和甘露醇可有效地预防硝酸甘油引起的颅内压升高,与仅用硝酸甘油组比,相差明显(P〈0.01);此外,甘露醇对硝酸甘油引起的血压下降也有一定的预防效果。④脑复康和甘露醇均可明显地降低由硝酸甘油升高的颅内压(P〈0.05)。结论脑复康对硝酸甘油引起的颅内压升高有明显的治疗和预防作用;其效果与甘露醇相当。  相似文献   

11.
吡拉西坦注射液降低颅内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吡拉西坦注射液降低颅内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颅脑损伤、脑出血非手术治疗病人66例,随机(掷硬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观察组静脉快速输注20%吡拉西坦注射液,对照组静脉快速输注20%甘露醇。所有患者均采用持续颅内压监护或定时腰椎穿刺测颅内压,并同时观察其可能出现的各种副作用。结果观察组显效4例,有效14例,进步14例,无效1例;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13例,进步16例,无效1例。两组总有效率均为97.0%,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期间观察组未观察到与所用药品有关的副作用,对照组出现肾功能不全2例,高钠、高氯、高渗血症2例。结论吡拉西坦注射液脱水、降颅内压效果明显,安全可靠,无任何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甘露醇加地塞米松治疗精神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60例精神性眩晕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短期使用甘露醇加地塞米松;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观察1周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与观察组相比,第1 天、第3天2组的显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5天2组的显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露醇加地塞米松治疗精神性眩晕可迅速改善病人的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TCD监测颅内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甘露醇对急性大脑半球大面积梗死患者脑血流量和脑灌注压的影响。方法选取经颅脑CT和MRI确诊为大脑半球大面积梗死的4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A、B组,每组20例,A组患者在入院后15 min内快速静滴20%的甘露醇125 mL,B组患者在入院后15 min内快速静滴20%的甘露醇250 mL。利用TCD进行相关指标评价。结果 A组患者治疗30 min后Vm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I较治疗前下降;B组患者在治疗30 min后Vm较治疗前升高,PI较治疗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Vm升高幅度明显大于B组,PI下降幅度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125 mL甘露醇静滴对急性大脑半球大面积梗死患者脑血流量的改善效果优于250 mL甘露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与纳洛酮合用治疗心肺复苏成功后脑复苏的价值。方法将57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及治疗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山莨菪碱1mg/(kg.d)静滴,纳洛酮2.0mg静注,6次/d。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CPR后第3d,治疗组神志开始恢复,显效13例,有效9例,无效7例,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山莨菪碱与纳洛酮合用,能缩短CPR成功后昏迷时间,提高脑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甘露醇联合甘油果糖治疗脑出血的效果,分析其安全性。方法 2014-02—2015-05我院9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给予甘油果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甘露醇,记录并分析治疗后2组血肿体积、神经功能评分、治疗状况及并发症状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肿体积、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10.1±1.7)mL、(10.6±1.9)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7.9±2.1)mL、(16.2±2.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5.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肾功能损害及电解质紊乱发生率分别为6.7%、6.7%,对照组分别为8.9%、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露醇联合甘油果糖用于脑出血的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血肿和神经功能缺损状况,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与甘露醇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分析和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与甘露醇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5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混合组和甘露醇组,混合组给予甘油果糖和呋塞米,甘露醇组给予20%甘露醇治疗15天.结果 治疗后甘露醇组的迟发性脑水肿明显重于混合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后迟发性水肿的发生可能与脑出血后甘露醇的大量、长时程应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背景:关于水胶体敷料防治由甘露醇引起静脉炎的方法报道较多,但大多均为临床疗效观察,缺乏微观证据支持。 目的:拟以水胶体敷料防治兔静脉炎的实验,揭示与认识水胶体敷料防治静脉炎的作用机制。 设计、时间及地点:前瞻性随机对照实验,于2005-01/2006-01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 材料:水胶体敷料选择康惠尔增强型透明贴,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将16只基线资料一致的健康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模型组和康惠尔组,每组8只。 方法:采用20%甘露醇溶液静脉滴注,诱导实验性静脉炎。模型组每次输入甘露醇后不给予任何治疗措施;康惠尔组每次输液结束后5 min之内给予康惠尔增强型透明贴贴敷至下次输液时取下。 主要观察指标:于末次输液后24 h取标本对各组兔耳缘静脉进行病理组织检查,检测模型组和康惠尔组兔耳缘静脉损伤时细胞内黏附分子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量。 结果:模型组和康惠尔组细胞内黏附分子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而康惠尔组细胞内黏附分子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 结论:康惠尔增强型透明贴防治兔浅静脉炎的作用与其抑制血管损伤时细胞内黏附分子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升高有关。 关键词:水胶体敷料;静脉炎;兔;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8.
康容注射注液降低颅内压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探讨康容注射液降低颅内压的效果。方法颅脑损伤引起的颅内压增高病人62例,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静脉快速输注20%康容注射液,对照组静脉快速输注20%甘露醇。所有病人均进行连续的颅内压监护,并同时观察其可能出现各种副作用。结果实验组显效4例,有效12例,进步13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2例,有效13例,进步13例,无效3例。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5%(29/31)和90.3%(28/31),相差无显著性(P>0.05)。在用药期间和用药后两组均没有观察到与所用药品有关的副作用。结论康容注射液具有与甘露醇相同的降颅内压效果,且无明显副作用,在临床上可用于降低各种原因引起的颅内压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挫裂伤后颅内进展性出血性损伤(PHI)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两年收治的213例脑挫裂伤患者,入院时均无或仅有较小颅内血肿,均首先采用保守治疗。治疗组106例脑挫裂伤患者早期用速尿脱水,7h内不用甘露醇;对照组107例早期用甘露醇脱水,其他止血、护脑等基本治疗两组相似。72h内动态复查头颅CT,观察颅内进展性出血的发生率及手术率,伤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出现颅内PHI36例(34.0%),对照组为62例(57.9%);治疗组需开颅清除血肿者12例(11.3%),对照组为27例(25.2%);GOS评价预后,治疗组恢复良好者73例(68.9%),对照组53例(49.5%),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脑挫裂伤后早期应用速尿脱水,不用甘露醇,能减少颅内PHI的发生率及因此而需手术患者的比例,降低脑挫裂伤患者的残死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合并甘露醇治疗对急性重症脑血管病脑保护作用的效果。方法选取商丘市中医院2013-04—2014-07住院接受治疗的重症脑血管病患者中112例作为研究对象,经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采用甘露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联合治疗,比较2组颅内压、GC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颅内压恢复正常均在第3~4天,对照组均在第5~6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脑血管病患者采用地塞米松联合甘露醇治疗,能够有效提高GCS评分,改善其症状,加快临床恢复,提高预后效果,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