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调肝导浊中药对家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脂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华  陆一竹  陈静  范英昌 《中草药》2002,33(4):336-338
目的 观察调肝导浊中药对家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AS)血ApoB含量、动脉硬化指数(AI)及体外培养大鼠肝细胞膜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的影响,探讨调肝导浊中药防治AS的作用机制。方法 高胆固醇饮食饲喂家兔造成AS模型,并体外培养大鼠肝细胞,原位杂交检测肝细胞膜LDL受体mRNA表达。观察药物对ApoB含量、AI及LDL受体的影响。结果 (1)调肝导浊中药可有效降低血清ApoB含量,降低AI,与模型组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2)调肝导浊中药对LDL受体途径具有良好调节作用。结论 调肝导浊中药对于AS的防治作用与其对脂蛋白及载脂蛋白的调节作用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调肝导浊中药对家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 (As)血Apo含量及AI的影响 ,探讨调肝导浊中药防治AS的作用机制。方法 :高胆固醇饮食饲喂家兔造成AS模型 ,同时加喂中药 ,取血测定TC、HDL C、ApoAI、ApoB含量。结果 :调肝导浊中药可有效降低AI,并对Apo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结论 :调肝导浊中药通过有效调整脂代谢 ,而防治AS病变。  相似文献   

3.
调肝导浊中药防治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并探讨调肝导浊中药防治AS病变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高胆固醇饮食饲喂家兔10周,取血检测脂质含量,取主动脉测量斑块面积,免疫组化染色计数PDGF阳性表达.结果调肝导浊中药可有效降低动脉硬化指数,减小AS斑块面积,并抑制PDGF表达.结论调肝导浊中药具有良好防治AS形成及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高脂血清对体外培养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一氧化氮及钙离子含量的影响与中药调控作用。方法:运用体外培养技术,培养大鼠主动脉平滑细胞,以加高脂血清和加中药等不同培养基进行分组培养,取细胞及培养液进行指标检测。结果:调肝导浊中药可降低胞内钙离子含量,可增加细胞培养液中一氧化氯含量。结论:调肝导浊中药制刑具有良好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柏丽  陆一竹  范英昌 《中草药》2002,33(8):726-728
目的:探讨调肝导浊中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AS)的机制。方法:运用高脂血症小鼠模型和体外培养技术以不同培养基培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和大鼠肝细胞,检测血清和细胞培养液中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结果:调肝导浊中药可明显降低血清和细胞培养液中OX-LDL的含量并抑制OX-LDL生成。结论:调肝导浊中药通过降低、阻止OX-LDL形成而防止和延缓AS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调肝导浊中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机理。方法:运用体外培养技术,以加高脂血清和中药等不同培养基培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检测细胞培养液中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等指标。结果:调肝导浊中药可明显增加细胞培养液中 NO、NOS 的含量,并可抑制 OX-LDL 生成。结论:该中药通过对 NO、NOS、OX-LDL 含量的调节,阻止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调肝导浊中药对家兔实验性AS模型抗过氧化损伤的影响 ,探讨调肝导浊中药防治AS的机制。方法 :高胆固醇饮食饲喂家兔10周造成AS模型 ,给药6周结束实验 ,取肝脏匀浆测定MDA ,SOD变化。此外 ,体外培养大鼠肝细胞 ,用ELISA法测定培养液中OX -LDL含量。结果 :调肝导浊中药可使肝脏MDA含量降低 ,SOD活性升高 ;并有效降低肝细胞培养液中OX -LDL含量。结论 :调肝导浊中药具有明显抗过氧化损伤的功效 ,从而有效抑制AS形成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高脂血清对小鼠血脂蛋白氧化修饰反应及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调肝导浊中药防治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以高脂饮食和中药灌喂小鼠12天,取血用 ELISA 法检测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含量,用 Trizol 法提取总 RNA,RT-PCR 技术检测 M-CSFmRNA 表达。结果:调肝导浊中药对 M-CSF mRNA 表达有良好的正向调控作用,并抑制 OX-LDL 的生成。结论:调肝导浊中药可有效阻断 AS 形成、发展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调肝导浊中药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AS)家兔模型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A链(PDGF-A)及其受体(PDGFR—α)表达的影响,以阐明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胆固醇饮食饲喂家兔,并在饲喂过程中依分组进行不同处理。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取主动脉,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DGF—A、PDGFR—α的表达。[结果]AS模型组家兔主动脉PDGF—A、PDGFR—α阳性表达增强,而调肝导浊中药可有效降低其表达。[结论]调肝导浊中药可有效抑制高胆固醇饮食诱导的PDGF—A、PDGFR—α表达增强,从而阻止AS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调肝导浊中药调脂及抗氧化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调肝导浊中药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AS)家兔模型肝脏脂质代谢及抗氧化损伤的影响,以阐明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胆固醇饮食饲喂家兔,并在饲喂过程中依分组进行不同处理。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取肝脏,检测肝脏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结果:AS模型组家兔肝脏TC,TG,MDA含量明显升高,SOD活性则显著降低;而调肝导浊中药可有效抑制此作用。结论:调肝导浊中药可有效抑制高胆固醇饮食诱导的脂质含量升高及氧化损伤,从而阻止AS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六白菖砂汤治疗脾肾阳虚型强直性脊柱炎的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2年12月,河南省中医院骨科门诊共收治35例脾肾阳虚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均给予口服六白菖砂汤加减配合中成药治疗,并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35例患者,显效18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3%。结论:六白菖砂汤加减治疗脾肾阳虚型强直性脊柱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八珍汤联合生物制剂依那西普在中重度贫血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1例中重度贫血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为中西药组,20例中重度贫血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为西药组,并同期选取25例不伴贫血的强直性脊柱炎为对照组,中西药组给予八珍汤联合依那西普治疗,西药组和对照组给予依那西普治疗,按期随访比较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变化。结果:①依那西普治疗2、4周,对照组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中西药组、西药组(P<0.05),8周后3组评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中西药组贫血情况在治疗第2周后出现明显好转,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周后2组在贫血指标上无统计学差异;③3组在依那西普治疗12周内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别。结论:依那西普治疗中重度贫血的强直性脊柱炎起效较慢,随着贫血的纠正会出现"追赶效应",治疗中患者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八珍汤同期联合使用可以促进贫血患者的恢复,提高依那西普疗效。  相似文献   

13.
中草药AS9501和AS9503体外抗HBV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该实验对AS9501和AS9503两单味中草药抗HBV作用进行评价。方法:利用2.2.15细胞、终点稀释PCR和MTT实验等技术。结果:AS9501水溶煎剂对2.2.15细胞内和上清中HBV DNA50%抑制浓度(EC50)分别是0.63mg/ml和0.38mg/ml,其对50%细胞毒性浓度(CC50)为36.46mg/ml,故选择性抑制指数(SI)分别为57.87和95.95,这提示AS9501对2.2.15细胞中HBV复制有明显抑制作用;另一单味中草药AS9503对2.2.15细胞内和上清HBVDNA的EC50分别为5mg/ml和0.63mg/ml,对2.2.15细胞的CC50为80.76mg/ml,故SI依次为16.15和129.22,这显示AS9503可能仅对细胞上清中HBVDNA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上述结果不仅证实该实验能敏感评价不同药物作用效果,而且亦显示出中草药抗HBV作用研究有很大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雷火灸联合双磷酸盐对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督寒证患者病情活动的影响及对患者功能活动的改善情况,观察其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督寒证患者91例,随机分成观察组31例,对照Ⅰ组30例,对照Ⅱ组30例。观察组用雷火灸联合99锝-亚甲基二磷酸盐(99 Tc-methylene diphosphate,99 Tc-MDP,商品名云克)治疗,对照Ⅰ组使用普通艾灸联合99锝-亚甲基二磷酸盐治疗,对照Ⅱ组单用99锝-亚甲基二磷酸盐治疗。3组均以15 d为1个疗程,连续两个疗程后评价各项指标。观察血沉、C反应蛋白、中医证候评分、脊柱疼痛(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功能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function inden,BASFI)、疾病活动性指数(actioities disease index,BASDI)等。结果:对照I组有效率为76.67%,对照Ⅱ组有效率为53.33%,观察组有效率为96.77%,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P0.05)。3组患者脊柱疼痛(VAS评分)、功能指数(BASFI)、脊柱炎症(BASD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雷火灸联合99锝-亚甲基二磷酸盐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督寒证,对改善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症状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六白菖砂汤对强直性脊柱炎(AS)中医辨证肾阳亏虚的治疗作用。方法:将符合条件的4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用六白菖砂汤组方为主进行治疗,比较治疗3个月后患者疼痛总体评分、实验室指标等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4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疼痛总体评分及实验室指标自身对照均有明显下降(P<0.01或P<0.05)。结论:六白菖砂汤对AS患者中医辨证肾阳亏虚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袁恒勇 《中医临床研究》2012,4(13):81+83-81,83
目的:观察分期辨证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分期辨证治疗。结果:显效28例(占60.9%),有效15例(占32.6%),无效3例(占6.5%),总有效率为93.5%。结论:分期辨证的方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蠲痹通瘀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4例AS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应用针刺治疗,治疗组32例应用针刺联合蠲痹通瘀汤治疗。2组均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评分、Bath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BASDAI)评分及主要症状量化分级评分变化,比较2组治疗中安全性。结果 2组治疗后BASFI评分、BASDAI评分及主要症状量化分级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BASFI评分、BASDAI评分及主要症状量化分级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2组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肌酐(Cr)及尿素氮(BU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ALT、AST、Cr及BU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蠲痹通瘀汤在改善AS患者主要症状,降低BASFI评分及BASDAI评分方面优于针刺组,且对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搜风祛痰法中药复方稳斑汤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AS)不稳定斑块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 ApoE基因敲除小鼠高质饮食喂养13周后,待其形成成熟的AS斑块,随机分为模型组、稳斑汤低剂量组、稳斑汤中剂量组、稳斑汤高剂量组、西药组、空白对照组.各组相应处理13周后,取主动脉组织HE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病理学观察,然后采用免疫组化和RT-PCR技术检测HSP70的表达水平.结果 治疗组主动脉组织中HSP70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或P<0.01),稳斑汤高剂量组HSP70表达水平与西药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搜风祛痰中药复方稳斑汤可通过影响HSP70以稳定易损斑块,其机制可能与HSP70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9.
走罐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爱萍 《天津中医药》2008,25(5):380-381
[目的]观察走罐对强直性脊柱炎治疗效果.[方法]强直性脊柱炎患者33例,根据患者耐受程度分为2组,治疗组18例,应用西药加走罐治疗;对照组15例,单纯西药治疗.共治疗4周.观察疼痛视觉量表、晨僵时间、指地距、枕墙距、Scholber试验等指标,进行评估.[结果]应用走罐治疗较单纯西药治疗在晨僵时间、指地距改善上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走罐治疗对缓解强直性脊柱炎症状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预防性应用银杏叶提取物对家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血管壁神经酰胺量和泡沫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银杏叶提取物抗AS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24只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高胆固醇组、银杏叶提取物组。分别给予普通饲料(正常对照组)和高胆固醇饮食(其它2组)喂养;银杏叶提取物组另预防性给予银杏叶提出物;实验结束后,运用图象分析法测定主动脉内膜脂质斑块面积百分比;用高效薄层层析扫描分析血管组织神经酰胺的变化;用Tunel法检测血管组织泡沫细胞的凋亡指数。结果:银杏叶提取物可明显缩小主动脉内膜脂质斑块面积,降低动脉组织神经酰胺浓度,减少血管壁泡沫细胞凋亡的数量。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AS作用,神经酰胺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泡沫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