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管鳞癌的放疗与鼻咽、富颈等处的鳞癌比较,远没有达到后者的效果,因此改进和完善食管鳞癌放疗照射技术仍具有肯定意义。本文用胶片法测量~(60)C_o300°旋转照射中胸段食管癌的剂量分布,与常规三野照射相比较,结合胸部CT中各器官位置分析,结果显示:中胸段食管癌旋转照射具有食管剂量高、剂量分  相似文献   

2.
适形放疗是使高剂量放射线在三维方向上的分布形状与肿瘤立体形态一致 ,使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照射量显著减少 ,从而提高治疗效果的立体照射技术。像常规放疗一样 ,头部适形放疗有的也需要分次照射 ,而保证从肿瘤定位到每次重复照射时体位的精确重复是实施适形放疗的根本措施[1] 。采用热塑面罩固定 ,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 ,可减少体位变动误差 ,提高摆位的重复性和治疗精度。我院从 1999年 8月~ 2 0 0 0年 6月 ,共治疗脑部肿瘤 32例 ,现将治疗过程中头部的固定方法及重复性验证的方法及结果介绍如下。1 资料与设备1.1 临床资料  32例均为头…  相似文献   

3.
张江洲 《实用癌症杂志》2010,25(4):433-434,440
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是指在三维适形照射的基础上对照射野截面内诸点输出剂量进行调整,经过旋转照射使射线剂量在体内空间分布与病变一致,形成高剂量区。调强放射治疗作为1种新的放疗技术具有靶区高剂量三维适形的优点。剂量学已表明和三维适形治疗胃癌相比,调强放疗具有可行性和治疗获益,临床中调强放疗治疗胃癌的经验证实了此剂量学分析,一系列报道指出了调强放疗对正常组织毒性更低。全世界范围内,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中,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术后胸壁照射技术剂量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狄小云  徐敏  王健  陈维军 《实用癌症杂志》2002,17(5):502-504,514
目的:对乳腺癌术后胸壁放射治疗几种常用照射技术的剂量分布特点进行研究。方法:对乳腺癌手术后患者和做了标记的测量体模,按放疗体位做CT扫描,CT影像经网络送入三维TPS,在TPS上设计4种照射方案,并在人体模上进行模拟照射(参考剂量1Gy),用热释光剂量仪进行实际测量。结果:实验结果表明除电子弧形旋转照射外,其它3种照射技术的胸壁剂量都较均匀(胸壁平均剂量>0.90Gy)。电子线弧形旋转照射 和X线双切线影+内乳区电子线野技术由于在内乳区设野保证了内乳区有充足的剂量(内乳点剂量>0.90Gy),但是后者在2个野交界处易形成剂量冷热点。单纯X线切线野和适形野技术在内乳区可产生欠剂量情况,体积剂量直方图显示电子线旋转照射技术肺部受高剂量照体积最小,适形野技术也使肺部受高剂量照射体积明显减小。在体表加盖1.0-1.5cm的组织等效填充物后,4种照射技术的皮肤剂量可提高到0.90Gy以上。结论:乳腺癌胸壁照射技术有不同的剂量分布特点,在临床应用时应视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本文试图通过超分割放疗并联合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案以提高中晚期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化疗间隙穿插放疗。根据不同细胞组织类型 ,采用不同的化疗方案 ,放疗每日 2次 ,每次间隔 8个小时 ,每周 10次的超分割放疗方案 ,在不延长放射疗程的情况下 ,使原发灶组织总量照到 70Gy ,有锁骨上转移者 ,锁骨上区照射70Gy ,“预防性”照射 5 0Gy ,有脑转移者全脑照射 40Gy ,然后缩野至转移灶再照射 2 0Gy ,转移灶的总剂量达到 6 0Gy。结果  6 9例中CR 6 1例 ( 88% ) ,PR 2例 ,NR 6例 ,生存期 8.5~ 5 5个月 ,中位生存期 19.5个月。结论 超分割放疗方法在不延长疗程的前提下 ,提高了总照射剂量 ,同时配合全身联合化疗 ,对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肺癌治疗是可行的 ,有推荐价值。  相似文献   

6.
鼻咽癌肺转移不同治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鼻咽低分化癌肺转移患者的治疗结果,寻求较为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对60例鼻咽癌肺转移的患者进行肺转移发生情况、治疗方式、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及不同治疗方式对预后影响的分析。肺转移治疗方式包括单纯化疗;局部小野照射;全肺照射 局部小野补量;全肺照射 局部小野放疗 化疗。化疗方案主要为顺铂 氟尿嘧啶 平阳霉素,全肺照射单次剂量100~150cGv,总剂量18~21Gy;肺转移灶补量至50~60Gy,均为未校正剂量。结果鼻咽癌肺转移多为肺内多发转移,占肺转移的81.7%。45%患者在整个病程中合并其他脏器转移。肺转移后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35.0%、30.2%。放疗对肺转移病灶的近期疗效明显好于化疗(P=0.033)。全肺照射 局部小野补量放疗后给予辅助化疗的综合治疗明显好于其他治疗方式(P=0.002)。结论放疗是鼻咽癌肺转移病灶的有效治疗手段。对鼻咽局部无复发、肺内单发转移灶、不合并有其他脏器转移者,可先试行局部小野照射。对鼻咽局部无复发、肺内多发转移灶、不合并有其他脏器转移者,可行全肺照射 局部小野补量,然后给予全身化疗。对合并有其他脏器转移的,建议全身化疗。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麻省总医院1950~1980年间,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后、局部复发再放疗的51例病人的治疗情况。 鼻咽癌初程放疗采用大剂量分隔治疗如腔内治疗,原发灶很少出现复发,对于早期病变的局部控制率超过80%。 鼻咽癌局部复发病变用4MV~X多野照射,根据病变范围,选用旋转照射加腔内治疗,或两侧野加旋转照射。38例再放疗60Cy或更高剂量,有7例生存10年或10年以上,其中3例超过20年,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45%和39%,13例低于60Cy的,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放疗切线野与腋锁野照射的摆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放疗的切线野与腋锁野衔接所涉及的问题,即避免相邻野的剂量重叠或靶区遗漏,减少正常组织的放射损伤。方法 采用^60Co治疗机乳腺治疗半野挡块装置,将治疗床和机架旋转某一角度分别照射切线蜉和腋锁野。结果 此方法从理论上可解决切线野与腋锁野的衔接问题,并可改善衔接区域剂量分布的不均匀性。结论 半野切线照射技术较好地解决了照射野间剂量重叠或遗漏问题。  相似文献   

9.
放射治疗是高危乳腺癌根治术后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胸壁和锁骨上区是最重要的术后辅助放疗部位。目前有多种胸壁照射方式,由于胸廓特殊的几何形状,传统的照射方法难以达到合理的剂量分布。电子束旋转照射技术利用电子束的剂量分布特点,根据胸壁的形状和靶区的深度选择不同的能量,能使靶区达到理想的剂量分布,同时降低心、肺晚期放射损伤,在胸壁照射中具有较大的优势及其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就乳腺癌根治术后胸壁电子束旋转照射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食管癌常规三野照射(2DRT)和三维适形放疗(3DCRT)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中,以及三维适形照射4种不同设野方法的计划中靶区剂量及正常组织受量。方法:选取10例在我院治疗的食管癌患者的定位CT,由主治医师画出各自靶区,然后设计GTV和PTV。分别按常规三野照射,三维适形照射的4种不同的布野计划分别进行剂量计算。比较下列参数:①靶区剂量选择<95%剂量的体积百分比。②正常组织(选择心脏,左右肺门及双肺)在各计划中最高剂量(Dmax),最低剂量(Dmin),平均剂量(Dmean),90%、80%、30%及10%等剂量线包括的百分体积(V90、V80、V30及V10),脊髓仅选择最高受量。结果:①常规三野照射和适形放疗的比较:PTV各项指标于两者无显著性差异;脊髓有明显差异;左肺受量经t检验,Dmin、Dmean及V30值均有明显的差异。心脏、右肺门及右肺组织的各项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别。②食管癌三维适形照射4种不同的布野的比较:PTV的剂量覆盖4种计划中无显著性差异。双肺受量t检验显示在V30及V10等指标上计划1、2较3和4有明显减少,提示在双肺低剂量区照射,受累体积方面前2种设野方法较优,类似的趋势也见于左侧肺门的受量上。心脏的受量、右肺门的剂量参数未见明确差异,剂量体积分布以旋转照射略差。结论:①食管癌三野常规照射与三野适形照射比较,三野适形放疗利于保护左肺组织和脊髓。②食管癌三维适形照射4种不同的布野靶区的正常组织受量不同,故布野选择应按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和分析近距离后装敷贴治疗皮肤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方法 外照射用 6~ 9Mev电子线照射 ,每次 2Gy ,每周照射 5次 ,术后剂量 2 5~ 3 0Gy ,单纯放疗的剂量 3 0~ 5 0Gy。后装敷贴治疗用 5mm的蜡块作为补偿块 ,以皮下 0 5cm为参考点 ,给予参考点剂量术后 2 5~ 3 0Gy ,单纯放疗 3 0~ 5 0Gy每次剂量 7~ 10Gy。结果 术后外照射 1、2、3年的有效率分别为 91 2 %、88 8%、82 2 % ,后装敷贴治疗分别为 98 4%、93 4%、90 2 %。单纯外照射 1、2、3年的有效率分别为 5 0 0 %、3 7 5 %、2 5 5 % ,而后装敷贴治疗分别为 80 0 %、60 0 %、46 7%。结论 后装敷贴治疗皮肤疤痕疙瘩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旋转调强( intensity-modulated arc radiotherapy,IMAT)与固定野动态调强( dynamic 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dIMRT)在T2期鼻咽癌放射治疗计划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随机选取10例已经接受固定野动态调强放射治疗的T2期鼻咽癌病例,将这10例放疗计划改为旋转调强方式,重新进行计划优化,比较两种计划的等剂量分布、靶区和危机器官的剂量参数、机器跳数以及治疗时间等。结果:两种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D98、D95以及D2等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IMAT计划的脑干Dmax和D1cc、脊髓Dmax、右腮腺Dmean、右颞颌关节Dmax以及左中耳Dmean和Dmax均明显小于dIMRT计划的受量(P〈0.05);同时IMAT计划的左右晶体Dmax、左右视神经Dmax和视交叉Dmax均明显大于dIMRT计划的受量(P〈0.05)。 IMAT计划正常组织受照剂量为5Gy的总体积明显大于dIMRT计划(P〈0.05),而受照剂量在20Gy和30Gy的总体积明显小于dIMRT计划(P〈0.05)。 IMAT比dIMRT计划的单次照射总机器跳数平均减少了47.0%,单次照射时间平均减少48.2%。结论:对于T2期鼻咽癌,两种计划的剂量分布均满足临床要求,在靶区剂量分布没有统计学差异的情况下,IMAT技术能显著降低机器跳数,大大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系统评价前列腺癌术后不同照射方式的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分布差别,明确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在前列腺癌术后放疗中的优势。方法:选取2007年前列腺癌术后放疗患者10例,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对常规四野、四野适形和六野适形3种不同放射治疗技术设计治疗计划,比较各方法靶区和正常组织受照射剂量差异。结果:3种治疗计划均能满足靶区剂量要求,六野和四野适形放疗计划靶区剂量明显优于常规放射治疗(P<0.05)。四野和六野适形放疗较常规放疗直肠、膀胱剂量明显降低(P<0.05)。六野适形的股骨头剂量较四野适形和常规放疗明显降低(P<0.05),提示六野适形对保护股骨头具有优势。结论:前列腺癌术后放疗的常规设野方法基本能满足靶区剂量学要求,但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明显高于3-DCRT。3-DCRT的主要优势在于减少正常组织的受照射剂量,使靶区剂量分布更合理。六野适形放疗除降低股骨头剂量外,靶区、膀胱和直肠剂量与四野适形放疗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中枢神经系统放射治疗更加合理、实用的新技术。方法:应用放疗计划系统针对成人和儿童患者分别制定四种不同照射方法的放疗计划,并比较各放疗计划的剂量分布指标。结果:经对比观察分析,几种计划方法在成人和儿童患者各有优缺点。结论: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采用CT模拟定位、放疗计划系统、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技术为基础的多种全中枢系统照射技术方法,结合计划验证和图像引导技术指导治疗计划实施,都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较强的准确性、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旋转照射剂量测量仪(AreCHECK)在螺旋断层放疗(HT)计划剂量验证中的应用,寻求一种用于临床上的剂量验证方法。方法:采用AreCHECK对36例患者螺旋断层放疗(HT)计划进行剂量验证,用SNCPatients软件进行剂量分布1值分析,评估计划的剂量验证结果及实施的可行性。结果:36例患者HT计划剂量验证结果表明,采用Gamma法(3mm/3%)分析,叮≤1像素点平均通过率为99.7%±0.6%,γ通过率都大于95%。结论:ArcCHECK作为螺旋断层放疗计划的剂量验证稳定,可用于HT计划剂量分布验证。  相似文献   

16.
鼻咽癌面颈联合野放疗对唾液腺功能影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放射性核素99mTcO4-动态显像唾液腺定量测定鼻咽癌面颈联合野放疗前、中、后唾液腺功能的变化并探讨与放疗剂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2 0 0 3年 2月 1日~ 2 0 0 3年 10月 3 1日 ,分别对 2 0例鼻咽癌面颈联合野放疗患者于放疗前、放疗至 10、3 6~ 40、70Gy时进行99mTcO4-动态显像定量测定其唾液腺(腮腺、颌下腺 )摄锝率 (UR)、泌锝率 (ER)变化 ,同时观察其口干程度进行临床分级。结果 :2 0例鼻咽癌面颈联合野放疗剂量为 10和3 6~ 40Gy时 ,其泌锝率明显低于放疗前 ,P <0 0 5 ,在放疗 70Gy时降到最低 ,P <0 0 1。与临床观察到的口干严重程度一致 ,而其摄锝率在 3 6~ 40Gy照射以前变化不明显 ,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鼻咽癌面颈联合野照射患者放疗前无明显唾液腺功能障碍 ,随着放疗剂量的增加 ,唾液腺功能明显下降 ,其ER较UR下降明显 ,在确保患者放疗疗效的同时 ,应尽可能提高放疗技术 ,减少唾液腺照射剂量和放疗体积 ,保护唾液腺功能 ,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食管癌二程放疗的疗效。方法 收集 1988年 1月至 1997年 12月收治的食管癌再程放疗患者 13 4例 ,均无锁骨上淋巴结、纵隔淋巴结和腹腔淋巴结转移 ,无其他脏器的转移 ,均经病理证实为鳞癌 ,采用模拟机定位 ,60 Co常规外照射 ,DT 5 6~ 66Gy ,中位剂量 60Gy。结果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3 2 41%、17 5 1%、2 5 0 % ,仍健在 10例 ,统计分析显示 ,对生存有影响的因素有性别、复发间隔时间、再程放疗剂量 ,P值分别为 0 0 0 44、0 0 0 0 0、0 0 12 0。结论 食管癌再程放疗仍有很好的姑息治疗效果 ,特别是女性、复发间隔时间在 1年以上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改变食管癌放疗的时间剂量来探讨其远期疗效。方法  90例食管癌被随机分成二组行6 0 Co照射 ,45例采用常规方法分次照射 ,另 45例采用大剂量分次照射。结果 常规方法分次照射组 3年、5年和 10年生存率分别为 35 6%、2 4 4%、15 6% ;大剂量分次照射组 3年、5年和 10年生存率分别为 40 %、2 6 7%、15 6%。结论 常规剂量分次照射和大剂量分次照射的远期疗效相近 ,局控低和局部复发仍为二组放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铱~(192)高剂量率后装加外照射治疗宫颈癌105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铱192 高剂量率后装加外照射治疗宫颈癌的疗效 ,并发症等。方法 前瞻性治疗 ,全盆腔外照射DT 2 5~ 3 0Gy/3周后 ,再行腔内铱192 后装治疗和盆腔四野垂直照射 :腔内每周 1次 ,A点剂量每次 5~ 7Gy ,总剂量3 0~ 3 5Gy ,盆腔四野照射 ,宫旁剂量 15~ 2 0Gy/1.5~ 2周。 结果 CR PR 10 0 % ,3年生存率Ⅱ期 89.5 % ,Ⅲ期 80 .4% ,全组 83 .8%。结论 本疗法疗效可靠 ,放射性直肠炎、膀胱炎发生率与传统方法相似 ,放射性阴道损伤略高 ,放疗中、放疗后坚持阴道冲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
模拟IMRT模式的生物效应研究初探   总被引:25,自引:13,他引:12  
目的模拟临床调强适形放疗的照射模式对人大肠癌细胞系HT-29进行生物效应变化的初步研究。方法采用指数生长期的HT-29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于接种后12h内进行不同模式和剂量的照射。分成3个照射组:(1)急速照射组(包括0、1、2、3、5、7、10Gy共7个剂量点),剂量点的照射完成时间为0~5min,剂量率为6Gy/min;(2)IMRT照射模式组(包括15min完成照射组及30min完成照射组),剂量率同上,每组所含照射剂量点同急速照射组,其中15min和30min照射组指各剂量点完成照射时间分别是15min和30min。采用成克隆分析法计算存活分数,运用多靶单击数学模型拟合曲线,求出Do、Dq等参数值。结果急速照射组、15min照射组和30min照射组的Dq值分别为1.54、1.74和1.72Gy;Do值分别为0.82、0.89和1.00Gy;SF2分别为0.448、0.548和0.558。结论IM-RT模式下随分次照射时间的延长,相对剂量率降低,从而导致生物效应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