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观察变速变阻力运动训练对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后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重建术后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ACL损伤后自体腘绳肌腱重建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加用变速变阻力运动训练.治疗12及24周时分别测定患肢股四头肌和腘绳肌峰力距(PT)并给予Lysholm膝关节功能量表评定(LKSS).结果:术后第24周,2组患者患肢股四头肌和腘绳肌PT、LKSS评分均较术后第12周明显提高,且研究组PT、LKSS评分提高幅度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于ACL损伤重建术后患者,变速变阻力运动训练较常规康复治疗更有利于其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下肢康复机器人结合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1月某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6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下肢肌力、平衡功能及下肢运动功能。结果两组治疗前腘绳肌、股四头肌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腘绳肌、股四头肌评分与FMA、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下肢康复机器人结合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提升其下肢肌力,利于恢复平衡功能与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速离心收缩肌力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评价单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患者患侧和健侧膝关节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的向心收缩和离心收缩肌力的变化,重点研究膝OA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离心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应用BiodexSystem-3型等速测试系统对42例单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患侧和健侧的股四头肌及腘绳肌的向心和离心收缩功能测试。结果患侧和健侧股四头肌及健侧腘绳肌向心收缩时,当速度增加,峰力矩值显著减小;离心收缩时,随着角速度增加峰力矩未见下降;相同速度下,患侧和健侧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离心收缩肌力明显大于向心收缩;膝OA患者存在股四头肌向心收缩和离心收缩肌力的下降(P<0.05),肌力缺失百分比>10%,以及腘绳肌低速向心肌力下降(P<0.05),肌力缺失百分比为14.33%。膝OA股四头肌的离心/向心肌力比值(E/C比值)低于腘绳肌,随运动速度增加,股四头肌的E/C比值明显增大。患侧股四头肌60°/s角速度下的E/C比值较健侧有显著增高(P<0.05)。结论膝OA患者股四头肌存在向心和离心收缩功能异常,提示膝OA患者的肌肉功能测试应增加离心测试,并注意加强膝OA患者股四头肌的离心收缩训练。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等速肌力训练对腰髓不完全损伤患者进行运动训练的意义。方法:60例腰髓不完全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常规康复+等速肌力训练)和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每组各30例。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徒手肌力评定(MMT)、等速肌力测试(峰力矩,PT)、峰力矩/体重比(PT/BW)、脊髓损伤步行指数(WISCIⅡ)、6min步行测试(6MWT)、10m步行时间(10MWT)及脊髓独立性评定(SCIMⅢ)。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所有下肢运动功能评定指标治疗后均较入选时改善(P0.01)。治疗组股四头肌峰力矩体重比(QF-PT/BW)、腘绳肌峰力矩体重比(H-PT/BW)、股四头肌峰力矩(QF-PT)、腘绳肌峰力矩(H-PT)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股四头肌徒手肌力分级(QF-MMT)、腘绳肌徒手肌力分级(H-MMT)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3个月后:WISCIⅡ、SCIMⅢ、10MWT和6MWT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等速肌力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可显著提高腰段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的下肢肌力、肌耐力、步行能力和功能独立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血流限制训练(blood flow restriction training,BFRT)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NMES)在膝关节镜术后股四头肌伸肌滞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在庐山康复疗养中心行膝关节镜手术治疗的患者共计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NMES,观察组行常规康复治疗+NMES+BFRT。比较两组患者大腿周径、滞后关节活动度变化、股四头肌等速肌力、康复效果。结果 治疗后4、6周,观察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SS)评分(78.90±3.17)分、(89.20±5.12)分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69.63±4.69)分、(79.93±3.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6周,观察组关节活动度滞后角度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治疗后4、6周,观察组股四头肌等速肌力峰力矩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1);治疗后6周,观察组大腿周径较对照组有明显提升(P&l...  相似文献   

6.
腘绳肌练习对脑卒中后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钱开林  王彤  张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11):830-831,849
目的:观察针对性腘绳肌练习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3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8例)。治疗组除了给予常规康复治疗(①中级偏瘫医疗体操;②神经肌肉促进技术;③步态分解练习;④ADL训练),还给予针对性胭绳肌练习(①腘绳肌最大向心性等张屈膝末端等长抗阻练习;②腘绳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只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时间60天。比较治疗前后等速肌力测试中各项数值。结果:治疗组指数的改变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腘绳肌练习对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膝关节不稳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腿部肌群等速向心肌力训练对提高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水平的作用。方法: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00例(168膝)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85膝),进行推髌骨、股四头肌训练及楔形垫行走训练等常规康复治疗;等速组50例(83膝),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患腿肌群等速运动训练。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时接受等速肌力测试及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作为康复疗效判定标准。结果:经过8周的系统康复治疗,等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屈、伸肌峰力矩(PT)、总功量(TW)、平均功率(AP)和伸屈肌单次最大作功量(MRTW)均较前有改善,等速组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两组的患者的Lysholm评分均较前有改善,等速组Lysholm评分较对照组进步明显(P<0.01)。结论:等速向心肌力训练明显提高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部肌群力量,改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采取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2年12月麻城市人民医院骨外科收治的72例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行保守治疗,观察组行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 WOMAC)、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评分与徒手肌力评定法分级标准中Kendall百分比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法(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HSS)总分、ADL评分、患侧股四头及腘绳肌肌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WOMAC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7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71,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表面肌电测试联合等速肌力评估用于不完全腰髓损伤患者康复治疗的精准量化评估。方法:60例腰髓不完全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康复+等速肌力训练)和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每组各30例。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对2组患者进行膝关节肌群徒手肌力评定(MMT)、等速肌力测试[峰力矩(PT)、峰力矩/体重比(PT/BW)、等速耐力比(RO)]和表面肌电测试,包括股直肌和股二头肌的肌电积分值(iEMG)和平均功率频率(MPF)。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腘绳肌峰力矩体重比(H-PT/BW)、股四头肌峰力矩体重比(Q-PT/BW)、股二头肌肌电积分值(BF-iEMG)、股直肌肌电积分值(RF-iEMG)、腘绳肌耐力比(H-RO)、股四头肌耐力比(Q-RO)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1,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1)。2组股二头肌平均功率频率(BFMPF)和股直肌平均功率频率(RF-MPF)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股四头肌徒手肌力分级(H-MMT)、腘绳肌徒手肌力分级(Q-MMT)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表面肌电测试联合等速肌力评估较传统的徒手肌力测试能精准量化不完全腰髓损伤患者康复治疗后下肢肌力和肌耐力的改变,可以作为这类患者的康复评估方法的补充。  相似文献   

10.
钱开林  张勤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2):3081-3082
目的:观察腘绳肌练习对改善脑卒中患者膝关节过伸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疗效。方法:3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8例)。治疗组除了给予常规康复治疗(中级偏瘫医疗体操;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步态分解练习;ADL训练),还给予针对性腘绳肌练习(腘绳肌最大向心性等张一膝关节末端等长抗阻练习;腘绳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只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时间60d。比较治疗前后LKSS膝关节功能评定、上田敏12级评定、Barthel指数等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各项指数的改变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lt;0.01)。结论:腘绳肌练习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膝关节不稳有明显疗效,并能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肌力训练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 )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8例老年KO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9例,观察组给予肌力训练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电针治疗。于治疗前后分别采用 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膝关节功能,采用膝关节伸直位最大负荷量评价股四头肌肌力,采用静态平衡功能检测评价姿势稳定性。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除支撑外,其余各项Lysholm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 P<0.05);对照组跛行、交锁、膝软、疼痛、爬楼梯及Lysholm总分亦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交锁、膝软、疼痛、肿胀、爬楼梯、下蹲及Lysholm总分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2组患者膝关节伸直位最大负荷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最大负荷量增加明显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2组患者睁眼及闭眼状态下静态平衡功能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以观察组患者动揺轨迹长、矩形面积、外周面积及单位面积轨迹长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力训练治疗能有效改善老年KOA患者膝关节及患肢肌肉功能,增强姿势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背景:双膝重度骨性关节炎患者,选择双膝同期全膝关节置换或选择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在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面存在争议。目的:比较双膝重度骨性关节炎患者,双膝同期关节置换和单膝关节置换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将拟行全膝关节置换的双膝重度骨关节炎患者60例(90膝)分为2组:单膝组(30例,30膝)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双膝组(30例,60膝)行双膝同期全膝关节置换。结果与结论:2组患者在感染、肺栓塞、死亡率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双膝组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置换后失血量及输血量均高于单膝组(P〈0.05)。置换后1年随访时,2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股四头肌肌力、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双膝组患者目测类比评分显著低于单膝组(P 〈0.05),提示双侧同期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心血管并发症方面的风险略高,对存在心血管系统疾病合并症的患者,应尽量避免行双侧同期全膝关节置换。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对老年膝骨关节炎的短期治疗效果。方法30例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在接受健康教育指导的基础上,进行10次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经脉冲超声波导入、6次推拿手法治疗和每日1~2次的股四头肌肌力增强训练,并在治疗前、后完成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10 m步行速度测试、5次起坐时间测试和下肢等速肌力测试。结果3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步行能力、起坐能力、下肢肌力均有改善(P<0.05或P<0.001)。结论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经脉冲超声波导入、推拿手法治疗联合股四头肌肌力增强训练对于膝骨关节炎具有较好的短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曹曼林  李韵  白跃宏 《中国康复》2010,25(3):200-201
目的:观察物理因子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临床效果。方法:72例膝关节OA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6例,均给予短波治疗。观察组患者增加膝关节等长收缩训练、渐进抗阻训练等。治疗前后采用疼痛目测类比法(VAS)和膝关节功能评分评定膝关节疼痛程度及功能。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0.01),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膝关节功能评分,观察组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膝关节OA患者在治疗中增加运动疗法能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针刺配合中国灸穴位贴敷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燕  贾萍 《华西医学》2009,24(3):685-687
目的:比较针刺配合中国灸穴位贴敷与单纯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膝骨关节炎诊断的病员随机分为针刺加中国灸治疗组和单纯针刺对照组,两组均取穴血海、梁丘、犊鼻、膝眼、鹤顶、阳陵泉治疗,治疗组每天加用中国灸穴位贴敷治疗。10次一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30例中显效20例,好转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30例中显效9例,好转1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两组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剌配合中国灸穴位贴敷治疗膝骨关节疗效优于单纯针刺。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以持续主被动活动联合为理论基础,通过模拟人体运动,刺激机体的自然复原力,发挥组织代偿作用。目的:动态观察并了解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在膝关节活动受限患者功能锻炼中的康复作用。方法:将20例术后早期膝关节活动受限患者随机等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行肢体功能锻炼,对照组采用被动训练装置CPM机行功能锻炼,治疗间隙2组均采用心理疏导、低频脉冲电疗和红外线等物理治疗。结果与结论:治疗2个月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膝关节后屈、前伸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同时实验组股四头肌肌力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2个月后的后续治疗,实验组患者膝关节后屈、前伸活动度有了进一步的改善(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无明显改善。说明早期采用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或CPM机配合心理疏导、低频脉冲电疗和红外线等治疗均能明显提高膝关节活动受限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同时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具有恢复患者股四头肌肌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背景:研究推拿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表面置换后康复的疗效、探求推拿康复治疗的机制。目的:观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表面置换后早期推拿综合康复的临床疗效,为优选康复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将66例接受全膝关节表面置换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以1:1的比例分为对照组和推拿组,每组33例,置换后对照组行持续被动运动训练,推拿组行持续被动运动结合推拿康复。通过HSS评分、SF-36健康问卷评分观察推拿综合康复方法对患者疗效的影响。结果与结论:置换后3个月HSS评分组问比较:功能(P=0.020)、肌力(P=0.002)、稳定性(P=O.011)和总分(P=O.019),均显著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置换后3个月SF-36评分组间比较:精神健康(P=0.003)、总体健康(P=0.008)评分均显著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O.05)。说明推拿早期干预可促进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表面置换后的功能恢复、改善了置换后膝关节的肌力、增加了膝关节稳定性、提高了精神健康和总体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锻炼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膝骨关节炎患者60例,应用计算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理疗、针灸、熏洗、按摩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核心稳定性锻炼。治疗前后采用 Lysholm 膝关节评分量表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 VAS 分别为(8.31±1.16)、(3.37±0.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6.30,P=0.00);对照组治疗前后 VAS 分别为(8.26±1.22)、(5.06±0.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2.19,P=0.00);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6.98,P =0.00)。治疗组治疗前后 Lysholm 膝关节量表评分分别为(32.92±4.21)、(60.19±4.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0.44,P =0.00);对照组治疗前后 Lysholm 膝关节量表评分分别为(34.82±5.58)、(53.49±3.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4.82,P =0.00);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7.16,P =0.00)。结论核心稳定性锻炼能进一步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双醋瑞因联合玻璃酸钠治疗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对照研究方案设计,65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应用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为对照组,69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在玻璃酸钠基础治疗的同时合用双醋瑞因6个月作为联合治疗组,通过VAS评分、WOMAC评分、ESR和CRP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后3个月3个时段四个时间断面的病情改变作为疗效判断指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的关节触痛、20米步行痛评分、WOMAC评分、ESR和CRP有明显改善(P〈0.001);在治疗后的3个月,各个观察指标联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X^2=5.256,P〈0.05);在治疗后的第2、3个月和治疗后的后3个月两个时段,应用NSAIDs的患者例数上,联合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22;X^2=10.428,P=0.001),在治疗初的1个月内两组无差异(X^2=0.137,P=0.711),并且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双醋瑞因和玻璃酸钠二者对骨关节炎治疗都有临床疗效;在对OA采用玻璃酸钠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合用和维持治疗,临床疗效更持久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医学训练式治疗(MTT)对膝关节损伤后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膝关节损伤后功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进行系统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加用MTT治疗。治疗前后评估患者肌力、疼痛程度及步行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PT、TW、AP及6min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提高较对照组更显著(均P〈0.01);2组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降低较对照组更显著(P〈0.01)。结论:MTT能有效地改善膝关节损伤功能障碍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