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风药抗肿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对肿瘤的研究已形成了扶正培本、清热解毒及活血化瘀等几大流派,并且在实验室研究及临床研究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而“风药抗肿瘤理论”从一个全新视角阐述中药抗肿瘤作用.本文对近年来有关风药抗肿瘤的相关研究作一综合分析,总结风药抗肿瘤作用机制及优势,并且提出目前风药抗肿瘤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瑶药是瑶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极具地域特色的民族用药体系.对瑶药抗肿瘤的研究进展加以归纳,介绍具有一定抗肿瘤作用的瑶药,为药学工作者提供参考,以期瑶药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能更加深入,从而发挥天然药物抗肿瘤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肿瘤细胞对多种化疗药物产生交叉耐药性称为多药耐药,是造成肿瘤耐药、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本文对多药耐药肿瘤细胞如何影响药物的细胞内处置过程及其细胞药代动力学行为进行综述,介绍细胞药代动力学的方法学,并提出提高抗肿瘤药物靶细胞活性的策略。现有的基于血浆药物浓度的经典药代动力学研究,在有效预测体内抗肿瘤药效方面尚有所不足,有必要深入开展抗肿瘤药物的细胞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动物药,又称虫类药,是中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具有资源广、活性强、疗效高、毒性小等特点,是植物药、矿物药不可比拟的。动物药药理活性广泛,尤其在抗肿瘤方面疗效显著。通过检索近十年来有关动物药药理活性的文献,并对其进行整理、分类与总结,综述动物类中药的抗肿瘤药理活性研究概况,以期为抗肿瘤动物类中药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归纳总结PAC-1抗肿瘤活性、作用机制、毒性、结构修饰及药代等研究成果,为抗肿瘤药PAC-1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现查阅近年来相关抗肿瘤药PAC-1的文献,针对PAC-1的类似物、体内和体外药效学、抗癌机制、毒理学及药动学等进行综述.结果显示体外研究PAC-1能够选择性地抑制肿瘤细胞活性,通过直接激活procaspase-3诱导细胞凋亡;体内研究PAC-1抗肿瘤作用明确,对肺癌NCI-H226皮下移植模型,灌胃给药50 mg· kg-抑瘤率达到53%,100 mg· kg-1抑瘤率达到77%.PAC-1在体内和体外均具有较强的抑瘤活性,但也存在生物利用度低和神经毒性的缺点,可以通过结构改造以进一步提高活性与生物利用度,降低可能的毒性,为下一代procaspase-3活化物的设计和发现提供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研究超滤膜对刺五加水煎液分离药效部位及抗肿瘤的活性。采用含药血清方法处理培养的小鼠肿瘤细胞HT29,U937和A549,观察肿瘤抑制作用同给药量和给药时间的关系。结果显示,5~80g/kg含药血清对各肿瘤株细胞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且与剂量成正相关。药物血清在不同时间对各肿瘤株细胞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与药物剂量成正相关。提示超滤膜分离的刺五加水煎液药效部位在体外有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7.
古今临床应用表明中药黄药子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对多种癌肿临床疗效确切。通过查阅相关研究资料,对黄药子抗肿瘤作用进行汇总,作一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和合理应用黄药子、开发利用抗肿瘤中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解决传统制备炭药存在"太过"和"不及"等问题,规范炭药炮制工艺,提高炭药质量,保证炭药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方法:在遵循古法炮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炮制通则及《广东省炮制规范》,运用烘法制备炭药。结果:当归片的制备工艺是250℃烘8min,黄芩片250℃烘10min,黄莲片250℃烘10min,槐角段250℃烘10min,荆芥段280℃烘5min,荷叶丝250℃烘8min,丹皮丝250℃烘5min,卷柏段300℃烘3min,艾叶丝300℃烘3min,地榆片300℃烘10min,熟地片300℃烘6min。结论:优选出的制备炭药炮制工艺合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医院抗肿瘤辅助药护理现状进行分析,初步构建抗肿瘤辅助药护理管理模式,提高医院临床用药安全。方法:对医院抗肿瘤辅助药临床使用现状进行分析,初步构建抗肿瘤辅助药护理管理模式,内容包括制度初步构建、工作流程设计、工作人员的培训及患者和家属的宣教活动等。然后根据统计的各药物用量排名,采用循证医学证据等方法评估抗肿瘤辅助用药情况。针对抗肿瘤辅助药不合理使用情况,完善护理管理模式。自2018年2月正式实施。统计实施前后一年医院抗肿瘤辅助药的销售金额占全部辅助药物的销售金额的比例以及护理不良事件。结果:抗肿瘤辅助药护理管理模式应用后,医院使用抗肿瘤辅助药患者例次为905,共计4 015支药物。管理实施前抗肿瘤辅助药的销售金额占全部辅助治疗药物的19.1%,管理实施后占13.2%。此外,管理实施后19支抗肿瘤辅助药的销售金额由实施前的32.2%降至20.0%,辅助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已得到有效控制。统计护理不良事件与医疗纠纷,已由实施前的2.1%降至0.3%,差异显著(P0.05)。结论:抗肿瘤辅助药护理管理模式的初步构建对临床辅助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现象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提高临床药物的合理应用,保证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确保患者生命健康的同时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0.
中药是中医临床用药的实践产物,由于中药化学成分和人体的复杂性,导致功效物质基础及其机制研究面临困境。对半夏、厚朴单味药材化学成分、抗肿瘤功效物质基础及相关机制进行总结分析,找出存在问题,并提出代谢组学结合网络药理学研究半夏-厚朴药对的思路与方法,以期更好地阐释半夏-厚朴药对抗肿瘤功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揭示药对配伍规律的科学内涵,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复方配伍规律提供理论基础和思路建议。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中药含药血清抗肿瘤研究进展,分别从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协同细胞毒化疗等方面进行分析,并简要说明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药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多药耐药(MDR)系指肿瘤细胞对某一种抗肿瘤药物出现耐药性的同时,对其他多种结构不同、作用靶位不同的抗肿瘤药物也有耐药性。随着肿瘤化疗药物的广泛应用,肿瘤的耐药性问题越来越突出,已成为治疗肿瘤的主要障碍之一。现将目前对多药耐药机制和中药逆转多药耐药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浅谈切药     
切药是中药材加工炮制中的一道不可缺少的工序,它是将经修治和润软后的药材,切成一定规格的片型,通常称“生片”。目前有忽视切药这道工序的现象,同时使用机械切药后,切出的片型很不理想,这给中药材质量带来了不利因素,因此,切药这道工序(片型、规格)就成为当前要研究的课题。切药,始于汉代、在此以前是口咬碎,然后煎煮,这在战国药史上有文献可考。始见于《灵枢经寿夭刚柔》篇:“皆(口父)咀,渍酒中”。李杲说:“(口父)咀,古制也。古无铁刃,以口咬细,令如麻豆,煎之”。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写道“附子破、生姜切”。破和切,就是用刀切药。明李时珍在《本  相似文献   

14.
朱芬兰  贾黎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5):851-851,853
目的介绍黄药子化学成分、药理、临床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研究资料并进行汇总、综述。结果至目前为止,已发现的化学成分主要有甾体皂苷、二萜内酯、黄酮类、多糖、微量元素等;药理研究表明黄药子具有抗甲状腺肿、抗肿瘤、抗病毒、抗炎等作用;临床上黄药子主要用于治疗甲状腺腺瘤、亚急性甲状腺炎、恶性肿瘤、宫颈炎、银屑病等症。结论应深入研究,争取能从黄药子中寻找出既具有抗肿瘤作用,毒性又小、安全性好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电针结合卡马西平片治疗,对照组单纯服用卡马西平片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7.6%和75.0%,组间比较P<0.05.结论:电针配合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有显著的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前针药结合理论研究还没有形成一个成熟完整的体系,古代文献研究还很局限;临床运用较为广泛,但研究的针对性不强;实验研究还不够深入.应加强针药结合的理论研究,尤其要重视从古籍中挖掘前人的宝贵经验,临床运用应针对不同病种,总结针药结合的临床病谱,优化临床运用方案;深入针药结合的作用机制研究,借助现代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寻求针药结合的科学基础;总结针药结合的运用规律及作用原理,并将基础研究的成果快速科学地转化到临床运用中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整理苗族医学抗肿瘤药物的文献,研究其用药规律。方法:以《中华本草·苗药卷》为资料来源,拟定相关检索词,于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Pub Med中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建库起至2018年5月1日。纳入具有直接抗肿瘤作用药物的文献,建立抗肿瘤苗药数据库并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抗肿瘤苗药154味,涉及植物类140味、动物类10味、矿物类4味;药性分布中以冷性药为主,共116味,占75. 3%;药味分布中前3位为苦、辣、甜,共175味,占74. 8%;归经主要分布在热经,共116味,占68. 6%;毒性分布中以无毒药物居多,共134味,占87. 0%。结论:在苗族医学中,肿瘤以热病为主,多用冷药疗之,通过清热解毒、行气散结、益气扶正之品以标本兼顾而治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辩证治疗梅核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梅核气辩证分为肝郁气滞型和脾虚痰阻型两类,采用针刺配合道遥散或半夏厚朴汤进行治疗.结果:临床按此方法治疗梅核气,效果明显,大大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结论:针药结合的方法辩证治疗梅核气,疗效良好,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血液微透析技术测定阿魏酸口服给药后药代动力学参数.方法:采用浓差法(增量法和减量法)考察探针回收率的日内稳定性及灌流速度、阿魏酸质量浓度、温度对探针回收率的影响,通过零净流量法测定阿魏酸体外回收率,并将结果与浓差法所测回收率进行比较.采用血液微透析法进行体内药动学研究,HPLC测定透析液中阿魏酸含量.结果:探针回收率日内稳定性良好;体外回收率与阿魏酸质量浓度无关,与灌流速度成指数型负相关;温度越高,回收率越高;利用零净通量法能准确地测定透析介质中阿魏酸含量及回收率;增量法、减量法及零净通量法测定的回收率一致.在2.5 μL·min-1流速下,体内平均回收率(28.69±1.95)%,口服给药后阿魏酸9.33 min达峰值,消除半衰期12.52 min.结论:微透析取样技术可用于阿魏酸的药动学研究,减量法可作为体内微透析研究中阿魏酸回收率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针药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分针药结合治疗组和西医常规对照组,针药结合治疗组所有患者均在西医常规治疗口服白芍总苷胶囊0.6/次,3次/d,并羟氯喹片0.1,2次/d的基础上加用毫针针刺和中药汤剂内服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白芍总苷胶囊0.6/次,3次/d,并羟氯喹片0.1,2次/d,口服,15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