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锡纯临证药对析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锡纯临证药对析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陈静,辛恩庆佳木斯市中医院于艳双近代名医张锡纯,在祖国医学理论与临证方面均有建树、尤其对中药药性方面多有发明,并喜用药对,现将其常用的药对浅析如下,以探张氏用药经验。1赭石配牛膝,引血下行降胃冲张氏认为中风病机为“血...  相似文献   

2.
近代名医张锡纯擅用山茱萸,《医学衷中参西录》立方涉及山茱萸达200余首,认为“山茱萸味酸性敛,大能收敛元气,振作精神,固涩滑脱……通利九窍,流通血脉……”。故张氏以山茱萸治疗急证,经验颇丰,临证应用有桴鼓之效。兹就本题浅析如下。1敛元固津,救治虚脱张...  相似文献   

3.
近代名医张锡纯善用山萸肉,以为山萸肉“不独补肝也”,其酸而能敛,补而能通,振奋精神,大敛元气,为扶危救脱之大药,现浅析如下,以探张氏用药之妙。【敛元固脱】张氏认为,脱证乃真阴耗竭,阳无所附,元气无根,神无所依而成。而肝属木,木之条上达,木之根下达,实气海元气外达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通路,故他说:“凡人元气之脱,皆脱在肝”。在治疗上,他强调:“此时宜重用敛肝之品,使肝不疏泄,即能杜塞元气将脱之路。”以山萸肉补肝敛肝,“大能收敛元气,振奋精神”,故被视为治疗脱证的主药,伍以龙骨、牡蛎平肝潜阳,令上…  相似文献   

4.
李旺  张淑萍 《陕西中医》2006,27(1):99-99
现仅从张氏临证应用鸡内金之经验以窥张氏善学且勇于创新之一斑。  相似文献   

5.
张锡纯治咳喘临证药对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名医张锡纯 ,在祖国医学理论与临证方面别具一格。其论治咳喘病提出大气下陷致喘学说 ,力主升补 ;认为虚喘治疗当责肝肾 ,并创立调理脾胃法以平喘。在遣方用药上也多有发明 ,并喜用药对 ,现将其治疗咳喘病常用的药对浅析如下。1 赭石配人参 ,纳气归肾以平喘张氏治疗虚实喘逆迫促、痰涎壅盛之证 ,常以赭石配伍人参 ,如参赭镇逆汤。认为赭石能镇逆气 ,且其饶有重坠之力 ,于气分实分无损 ,况气虚者又佐以人参 ,尤为万全之策也。赭石可使人参补益之力下行至涌泉 ,而上焦之逆气浮火 ,皆随之顺流而下 ,更可使下焦真元之气得人参之峻补而顿旺 …  相似文献   

6.
张乃修(公元1843~1905年),字聿青,晚清江苏名医。张氏承家学,宗仲景,旁参刘完素、朱丹溪、李东垣、薛生白诸家。居无锡数十年,晚年移居上海,医名远播,从游者众。其临证经验,由门人蒐辑成《张聿青医案》(以下简称《医案》),全书二十卷,以内伤杂病为主,旁及时病、妇人病、五官诸疾,卷末附有论著若干篇。论病处方,变化万端,充分体现了张氏学识之渊博,医术之精邃,经验之宏富。爰就张氏的临证经验,浅析如次。  相似文献   

7.
张锡纯系近代中西医汇通大家 ,他博极群书 ,笃于实践 ,遵古训而不泥古 ,每能发前人之所未发。兹就张氏《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运用赭石的经验略以探述。张氏认为“赭石 ,色赤 ,性微凉 ,能生血兼能凉血 ,而其质重坠 ,又善镇逆气 ,降痰涎 ,止呕吐 ,通燥结 ,用之得当 ,能建奇效。”临床上运用赭石 ,随心应手 ,每起沉疴。1 呕 吐 :张氏认为 :“从来呕吐之证 ,多因胃气冲气并而上逆。”“治此证非重用赭石不能奏效也。”故见呕吐 ,无论寒热虚实 ,必投以赭石 ,取其重坠降逆之性 ,每获良效。如治胆火上冲 ,胃气上逆之呕吐的镇逆汤 ,以赭石配半夏 ,…  相似文献   

8.
景岳优生优育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张景岳的优生优育思想进行了探讨。张氏探妊娠之生理病理规律,重基址与时机,强调调护,体现中医治未病思想,治疗上主张审证求因、因人而治、辨药性,临证处方勿伤胎元之气。  相似文献   

9.
马小青 《陕西中医》1997,18(9):420-421
对张氏治痢的学术特色从用药精巧,颇多新义,不落常套;病证结合,创立新方;化裁经方,救下痢之重证险证,从三方面论述。  相似文献   

10.
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认为代赭石”能生血兼能凉血,而其质重坠,又善镇逆气,降痰涎,止呕吐,通燥结,用之得当,能建奇效”,在临证配伍中颇多新义,现阐述如下。1 配半夏半夏,张氏认为;“禀秋金收降之性,故力能下达为降胃安冲之主药。”与赭石相伍有降胃气止血之功。在张氏所订吐衄方中,如寒降汤、温降汤、清降汤皆用之。在寒降汤中张氏效法仲景泻心汤,方中“重用赭石,以代大黄降逆之力,屡次用之,亦可随手奏效。”配伍半夏以治吐血,他说:“盖吐血之证,多由于胃气挟冲气上逆,衄血之证,多由于胃气冲气上逆,并迫肺气亦上逆。《内经》厥论篇曰:‘阳  相似文献   

11.
张锡纯是近代著名医家,主张衷中参西,汇通中西医学,对临床医学有很深的造诣,屡起沉疴危证。张氏精研药性,用药出神入化。本文就张氏对石膏的药性、临床配伍应用、煎服法、用量及禁忌等作一总结,学习其治学临证之思想精粹,以指导临床,弘大国粹。  相似文献   

12.
近代名医张锡纯,勤于实践,博学多闻,虽非治伤寒之大家,然对于仲景学说精心研读,推崇备至,理论遵仲景之旨,治法多所创见,临证灵活变通,颇启后学。兹就其治伤寒之学之特色,浅析于后。1推崇仲景,首发伤寒要义张氏治伤寒之学,既非名家,亦无专著。其对《伤寒论》的研究和临证心得,主  相似文献   

13.
张锡纯,字寿甫,河北盐山人,《医学衷中参西录》为其代表作。张氏认为,凡为良医者,必重药研而清练药性,且亲身尝试药物,发前人所未发,常习用单味大剂生药验之临证,谓:“择对证之药,重用一味”,“恒能挽回极重之病,且得以验药于实际”,亦即通过反复筛选,求其确效。因此.其论药多言之确凿,河非虚语。恒以单味大剂解燃眉之急,复危重之康。尤以善用生山药、生山英、生黄茂、生石膏、生勤石和桂技尖等品救治急危重证,而享誉医林。兹择其要者述之,以飨同道。1.阳越阴竭,独重山药张氏指出,山药系救急大药。其性“能滋阴又能…  相似文献   

14.
张文风  粟栗  苏鑫 《四川中医》2009,(12):59-59
脱证是一种急危重症,张氏认为其产生根源为元气亏虚,并认为肝在脱证的发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张氏以脱证产生的机理和病理过程中气机的运行趋势作为划分标准,将其分为上脱、下脱、外脱三类,并选用山茱萸与不同的药物配伍,遵循上脱重镇、下脱升提、外脱收敛固涩,重症用重药的基本原则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对当今临证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5.
张锡纯大气下陷证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培桢  张广兰 《陕西中医》2001,22(3):164-165
就张锡纯关于大气下陷的论述,从大气之概念、大气之生成与作用、大气下陷之 病因病机、大气下陷之证治诸方面进行了探讨。认为张氏对大气下陷证,在理论 上有建树,并创制出有效方药,对于临床有重要指导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水鸡声新识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篇》中论述到"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水鸡声作为张氏所描述的肺系疾病中的一个特定症状,历代医家对此注释较多。本文从评析历代医家注解及实际生活出发提出,水鸡声之"水鸡"乃古代之玩具,非活物也。启示同道从新的角度研究经典。  相似文献   

17.
李恩庆  陈超  李洁华  唐颖 《新中医》1999,31(2):54-54
近代名医张锡纯注重临床实践,在制方用药方面多有创见,喜用赭石,治愈疑难重症颇多,并总结出赭石的六大作用,视之为“救颠扶危之大药”,对后世影响深远,现浅析如下。1赭石配人参,纳气归肾平喘逆张氏治疗虚实喘逆迫促、痰涎壅盛之证,常以赭石配伍人参,如参...  相似文献   

18.
明末著名医学家张景岳素以善用熟地而传闻于医林。近日细读《景岳全书》,唯感张氏临证处方中,当归一药的运用实亦广泛,选药配伍极为精当、慎密,切合临床,颇可启迪后学。纵览新方186张,张氏运用当归之方竟达59首,几乎占所制方剂总数的三分之一。其重  相似文献   

19.
谢健  赵淳 《中国中医急症》2000,9(4):172-173
多年来 ,在研读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后 ,发现张氏对代赭石研究较深、运用较广 ,尤其是对一些急症如吐衄、中风、喘证、癫狂、痫风等 ,均以代赭石为主药 ,疗效颇佳。兹浅介如下。1 治吐衄张氏治吐衄 ,制寒降汤、清降汤等十余方。张氏云 ,治吐血、衄血 ,“以寒凉重坠之药 ,降其胃气则血止矣。或以温补开通之药 ,降其胃气 ,则血止矣”。方中皆重用赭石 ,疗效颇佳。张氏认为“盖胃腑以腐熟水谷 ,传送饮食为职 ,其中气化 ,原以息息下行为顺。乃有时不下行而上逆 ,胃中之血亦恒随之上逆。其上逆之极 ,可将胃壁之膜排挤破裂 ,而成呕血之证 ;…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张景岳的优生优育思想进行了探讨。张氏探妊娠之生理病理规律 ,重基址与时机 ,强调调护 ,体现中医治未病思想 ,治疗上主张审证求因、因人而治 ,辨药性 ,临证处方勿伤胎元之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