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脾论治精神药物所致肥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肥胖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对120例服用抗精神病药所致肥胖者采用以调理脾胃为主的中药治疗。结果 经1-2个月治疗,总有效率78.3%,其中显效率31.7%,人均体重下降1.8公斤/月。结论 抗精神病药导致肥胖可试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2.
溴吡斯的明治疗抗精神病药所致便秘谢帆王定省便秘是抗精神病药常见的副反应。过去多用番泻叶、酚酞、麻仁丸、开塞露等刺激性或润滑性导泻药治疗,但此类药物会干扰正常肠道活动,不宜长期使用。现试用外周拟胆碱药溴吡斯的明治疗,报告如下。治疗对象系1995年6~9...  相似文献   

3.
抗精神病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常有诸多不良反应。其中便秘就是常见副作用,为此造成病员的违和不适,或则降低服药依从性。如何解除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便秘,提高病员的生活质量,是精神科临床医师必须重视的工作。作者试以新型胃肠动力药普瑞博思(西沙比利Perpulsid)治疗精神药物所致的便秘,并与传统通便药物酚酞相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生津方与生脉饮治疗药源性口干疗效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精神科临床,大多数抗精神病药及抗抑郁药因其同时所含抗胆碱能作用,使用药者出现口干唇燥现象,曾有人采用中药、西药或中西医结合方法试予拮抗,但效果均不甚稳定。在临床上,我们以生津清热中药制成专用方,治疗精神药物所致口干,取得了较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5.
氯丙嗪所致剥脱性大疱性皮炎二例报告重庆市第一精神病医院(630036)朱兴义抗精神病药物引起药物性皮炎甚为常见,现报告二例氯丙嗪所致剥脱性大疱性皮炎的病例如下。例1,男,22岁,住院号1249。首次住院诊断精神分裂症。以氯丙嗪配合中药治疗,氯丙嗪剂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验证奎的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 对37例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人用奎的平治疗8周。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评定副反应。结果 37例病人中,奎的平治疗总有效率为81.1%,显效率为56.8%。奎的平的副反应有头晕、口干、便秘等。结论 奎的平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抗精神病药物,且副反应小,病人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7.
中医中药在精神药物不良反应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人们发现中医中药可用于治疗精神药物的不良反应,现就中医中药在这方面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1 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肥胖 周龙标等应用以健脾祛湿为主的中药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肥胖120例,具体方剂组成:柴胡、半夏、茯苓、白术、丹皮、泽泻、山楂、枳壳、大腹皮、薏仁,若临床见有郁热内积者加大黄、黄柏;肾虚气怯者加仙茅、补骨脂、杞子;气滞血瘀者加莪术、川芎、丹参。人组病例西药剂量一般不变,同时加服上述中药,每日2剂,30天为一疗程,一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若效果不显可续服一疗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用利培酮替换传统抗精神病药及氯氮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146例用传统抗精神病药或氯氮平治疗的精神分裂症病人换用利培酮治疗,用PANSS、TESS、SDSS作为评估工具做自身对照,对换药前后的疗效、副反应、社会功能状况进行比较。结果所有病人都安全地换用了利培酮治疗。换用利培酮后PANSS总分、阴性症状评分进一步改善,嗜睡、EPS、口干、便秘等副反应显著减少;社会功能缺陷在用利培酮治疗12周后明显改善。结论利培酮替换传统抗精神病药及氯氮平,可以提高疗效,减少副反应,改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9.
本文目的是探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恶性综合征(NMS)的临床特征,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抗精神病药物所致NMS是一种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几乎所有的抗精神病药物均可引起。与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相比,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NMS发生率更低、病情更轻、死亡率更低。不同种类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NMS临床特点各异。对于老年人及应用抗抑郁药物者发生的NMS尤应引起重视,因为这些因素可增加死亡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对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糖脂代谢紊乱的相关管理及治疗,是近几年来临床医生一直关注的问题。抗精神病药物可导致肠道菌群失调,使得机体出现糖脂代谢紊乱,而益生菌能够维持肠道菌群稳态。现对使用益生菌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糖脂代谢紊乱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治疗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糖脂代谢紊乱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临床药物使用情况。方法 对我院196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临床使用抗焦虑及镇静催眠药、抗精神病药物、心境稳定剂、维生素类药物的分布,频度及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在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治疗中,抗精神病药物以奋乃静的使用频率最高,占72.26%,心境稳定剂以卡马西平使用频率最高,占89.66%。本组资料中,药物副作用发生频率为35.20%,以锥体外系副反应居首位。结论 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常用苯二氮革类替代,同时合并中、小剂量的抗精神病药或心境稳定剂,还要补充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更要注意药物引起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抗精神病药和抗抑郁药具有较强的抗胆碱能作用,特别是二药合用时的抗胆碱能作用更强,易出现不同程度口干、视物模糊、心动过速及便秘、尿潴留等。常给患带来极大痛苦,造成紧张心理,降低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现将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抗精神病药所致静坐不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前瞻性地研究13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口服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静坐不能,发现静坐不能发生率为18.9%,分析讨论了静坐不能出现的时间,与性别、年龄、抗精神病药剂量的关系以及治疗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奥卡西平治疗兴奋躁动精神分裂症、分裂样精神病辅助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中精神分裂症、分裂样精神病诊断标准,并以兴奋躁动为主要表现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39)和对照组(n=41),研究组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阿立哌唑或齐拉西酮其中之一)联合奥卡西平,对照组单一使用抗精神病药物,观察6周。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和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兴奋因子,不良反应量表(TESS)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6周分别评估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6周后,研究组有效28例(71.8%),对照组有效26例(65.0%),2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2,P=0.028)。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分别脱落2例和4例。研究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镇静(11例)、便秘(10例)、头晕(7例)、心动过速(7例)等,对照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便秘(14例)、口干(12例)、心动过速(12例)、锥体外系不良反应(7例)等。结论奥卡西平能有效辅助治疗精神分裂症、分裂样精神病的兴奋状态。  相似文献   

15.
冬眠灵是最常见的抗精神病药物 ,其快速高效的抗精神病作用及广谱的受体亲和力得到充分的肯定而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作用多种神经递质 ,故治疗同时可出现诸多的不良反应。刘炳文等对 14 891例冬眠灵治疗病人的不良反应分析〔1〕,常见有流涎、心动过速、嗜睡、性功能障碍、肝肾损害、便秘、乏力、口干、遗尿、恶心和呕吐等。多在用药 1周后出现。本文对近年来抗组胺类药物治疗冬眠灵致流涎的临床应用进行了回顾 ,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1 异丙嗪口服冬眠灵 10 0mg·d-1治疗 40例女性患者 (精神分裂症 3 8例 ,躁狂症 2例 ) ,均出现流涎…  相似文献   

16.
国产硫普罗宁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肝损害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硫普罗宁对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肝损害等不良反应预防和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采用随机对照实验方法,将适应症急分为两组:实验组142例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同时口服硫普罗宁400mg/d;对照组145例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同时口服安慰剂,疗程8周。结果,两组精神疾病疗效相同,实验组肝损害发生率总计为23.94%,第4、6、8周分别为6.34%、7.10%、4.96%,恶心呕吐及白细胞降低分别为2.11%、1.41%;对照组肝损害发生率总计为53.10%,第4、6、8周分别为15.49%、17.61%、12.68%,恶心呕吐及白细胞降低分别为8.28%、6.21%,实验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提示,精神疾病患在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同时联用硫普罗宁对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肝损害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又不影响抗精神病药物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谵妄(以下简称药源性谵妄)在临床上并不罕见,但文献报道不多,我们收集1992年至1996年间42例药源性谵妄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资料1病人来源于我院1992年至1996年住院病人,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13061例,其...  相似文献   

18.
赛庚啶治疗抗精神病药所致静坐不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赛庚啶治疗抗精神病药所致静坐不能【英】WeissD…BrJPsychiatry,-1995,167(10),-483~486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静坐不能的发生率约为23~75%,传统治疗药物包括抗胆碱药、多巴胺激动剂、苯二氮草类药物和β-肾上腺素阻滞剂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研究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体重增加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将83例抗精神病药物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n=42例)和未干预组(n=41例),对干预组实施护理干预。结果 未干预组体重增加差异显著高于干预组(P〈0.05)。结论 护理干预对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体重增加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抗精神病药物对乙肝病毒感染患者肝功能影响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许多研究认为抗精神病药物可导致肝损害,但还不清楚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同时乙肝病毒感染对肝功能的影响,及抗精神病药物是否会加重肝损害。方法本文对照研究了抗精神病药物对乙肝病毒感染(HBV)、未感染和曾感染但已恢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肝功能的影响。结果我们发现三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19%、23%和20%)无显著性差异,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肝损害与是否存在乙肝病毒感染无关。结论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肝损害除变态反应外可能还有直接细胞毒效应,抗精神病药物与乙肝病毒对肝功能的损害并无叠加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