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医院利用病种管理实施绩效经营的实践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利用病种管理实施绩效经营的效果,探讨可行方案. 方法 利用某院2002-2006年病案首页数据及统计报表数据,对利用病种管理实施绩效经营的现状进行分析. 结果 单病种及其他病种人数占有比例较大,但增长幅度不大,专科病及疑难病种病人数占有比例较低,但增长幅度非常大.所有病人病种费用中,专科病人费用增长最快.非手术病人费用受人均药品费、人均治疗费、人均化验检查费影响较大,手术病人费用受人均药品费、人均治疗费、人均化验检查费、人均手术费影响较大,均呈正相关关系. 结论 利用病种管理实施绩效经营还需大胆探索最佳途径,从而真正体现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提高医疗质量的本质上来.  相似文献   

2.
九十年代我国医院医疗费用的走势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对90年代以来我国综合医院每个病人 (门诊和住院 )医疗费用的增长情况及医疗费用构成的分析 ,指出医疗费用增长过快、药费比重过大的趋势 ,进而分析影响医疗费用增长过快的原因有价格指数上涨、医院补偿机制的不完善和医疗制度的弊端等 ,并提出加强医院管理等四项对策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肿瘤患者住院费用构成,为合理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7~2010年医保恶性肿瘤患者出院病历5 215份,将患者一般情况、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等录入Excel表格,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结果 2007~2010年恶性肿瘤患者逐年增加;随着年份增加,平均住院日减少,但次均住院费用增加;药品费用是住院费用的主要来源(49.88%),其次是治疗费(含材料费)(30.83%)。结论相关部门应采取综合措施以控制肿瘤患者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如强化医务人员医保意识、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强化病种费用管理、加强预防保健等。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南通市肿瘤医院2013年如皋、如东两地相同病种的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病人费用进行统计,对比不同结算方式对费用控制的效果,充分了解农村居民重大疾病救治按病种限价这一支付方式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支付方式改革,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提供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某高校各附属医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病种费用,找出不同医院费用差异的来源及影响因素。方法以7所三级综合医院2014-2016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箱线图比较病种费用的差异,并采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费用的影响因素。结果 7家样本医院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病种病例共19556例,人均总费用中位数为13899.82(11752.67,17545.89)元,不同医院之间病种费用的差异较大;差异主要来自药品费、耗材费等;男性、年龄大、住院时间长、有合并症或伴随病、有附加手术、死亡病例、年份均为费用增长的危险因素。结论医院要在费用控制和诊疗模式等方面加以改进,加强病种标准化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同时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6.
张璞 《中国医院统计》2012,19(4):269-272
目的了解我院近6年来30种常见病平均医疗费用的波动情况,分析各种费用变化的原因,为完善医疗制度和制定合理的临床路径,降低医疗费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我院2006--2011年《政府办医院部分病种住院医疗费用》报表,用结构相对指标和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对常见疾病平均医疗费用进行构成比和动态情况分析。结果医疗费用持续上涨的问题已在近年得到初步遏制,药费构成比最高,一方面说明药品仍是医院目前收入的主要来源,另一方面也说明在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时,应控制药品费用的比例。结论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优化医院内部流程,缩短平均住院日;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实行按病种限价付费,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7.
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为抓手,狠抓医疗质量管理,严格控制医疗费用,努力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水平,有效地控制了病人门诊及住院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编按]  相似文献   

8.
借鉴澳大利亚经验控制我国医疗费用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医疗费用增长过快,分析其原因与医药经销体制、设备管理体制、法律、保险、风俗等因素有关。对比澳大利亚相关方面,提出控制中国医疗费用增长的措施:完善医疗服务补偿机制、加强药品市场管理、合理配备卫生资源、采用DRGs支付方式、健全法制及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某院人均医疗费用的增长情况,从医院的角度探讨如何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 方法 对该院近10年的人均医疗费用进行描述性分析,并与广州市同期社会经济指标及同级医院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该院近10年人均医疗费用基本上呈增长趋势,近5年人均医疗费用增长基本上高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和同级医院的平均水平.近2年,该院门诊人均医疗费用增长过快,超过了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 结论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按病种分值付费对恶性肿瘤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方法提取厦门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4年~2017年医保年度的涉及恶性肿瘤病例数据,通过描述性统计与双重差分法对相关医疗管理指标及病种结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统计期间,恶性肿瘤相关疾病住院费用复合增长率(CAGR)为17.44%,本地医保住院人数、住院人次、人均住院次数高于其他患者;次均费用、次均耗材费净效应无统计学意义,平均住院天数、次均药品费用下降,个人负担费用增加;分值分段中>100的人次占比最大,为54.17%,0~100分值段CAGR最高,占77.52%,居中的300~400分值段呈负增长(CAGR-9.40%);涉及恶性肿瘤的病例结算病种700种中仅104个病种按恶性肿瘤病种结算,其中97种人次占比低于1%;本地医保全部病种结算费用为该病种平均值的75.87%.结论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有利于增强医院自主管理意识,有利于减轻参保人员个人负担水平;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控制恶性肿瘤相关疾病住院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影响有限;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加强了定点医院诊疗行为的选择性,存在诱导住院、分解住院、改变诊断排序的可能性;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病种分值计算方法应进一步优化,建议借鉴疾病诊断相关分组办法测算的标准费用作为分值计算依据,减少病种数量,并为推行DRGs收付费做好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医保与非医保住院病人单病种住院费用的比较,探索医疗保险供、需、保三方及相关政策对单病种住院费用的影响,分析基本医疗保险的整体效率及经济效益,为控制医保住院费用过快增长提出相关对策,为实施单病种付费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广东省湛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06年5月至2008年6月83 607例出院病人的病案首页资料及住院费用资料,选取住院构成前10位的病种进行研究,最终选择其中基本医疗保险按病种支付费用的7个病种进行分析,采用参数检验与非参数检验的方法,对医保与非医保病人的单病种住院费用及医保支付标准进行比较结果 医保组与非医保组次均住院费用的横向比较发现,同一年度、同一病种,医保组病人的次均住院费用普遍高于非医保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病种医保组与非医保组次均住院费用的纵向比较发现,2组病人单病种次均住院费用均有逐年上涨的趋势,但医保组住院费用增长幅度有逐渐减小的趋势;各病种次均住院费用与基本医疗保险按病种支付定额标准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基本医疗保险刺激了医疗需求,减缓了医疗费用的上涨趋势,对医院的经营管理影响较大,医院应加强各病种的成本核算,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优化服务流程,规范诊疗行为,提高服务效率,努力控制成本.  相似文献   

12.
循环系统病例DRGs组合支付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诊断相关组(DRGs)支付标准的合理性,为制定DRGs支付标准提供参考.方法 以某三级甲等医院2003年至2005年入院的循环系统病例的DRGs分组结果为依据,选择两个有代表性的组合,在剔除不必要的医疗服务费用基础上,制定各DRGs组合支付标准.结果 按照不必要医疗费用所占比例,心绞痛、无特级护理和一级护理组,例均不必要医疗费用为758.00元;冠状动脉造影及(或)单个支架植入术、主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组,例均不必要医疗费用为2 814.03元;两组不必要医疗费用占总住院费用的6.20%.结论 采用去除不合理费用后的平均费用作为组合支付标准,可以促使医院自觉约束不必要医疗服务行为,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支出.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医院管理》2004,(5):47-50
目的:通过对不同付费方式住院患者医疗费用与疾病构成进行分析,为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供依据,为评价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与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效果提供基线数据。方法:从医院信息系统内调取2012-2015年住院患者费用与疾病数据。疾病数据按ICD-10国际疾病标准进行分类统计。结果:2012-2015年各年度不同付费方式住院患者人均费用、人均药费、人均检查费、人均化验费与人均材料费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肿瘤与呼吸系统疾病均位列不同付费方式住院患者疾病构成顺位前五位;结论:加强合理用药、合理用材的监督力度,促进分级诊疗工作实施,从而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合理配置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深圳市医疗费用预测模型为例,为控制医疗费用过度增长,促进医疗保险基金稳定运行提供依据。方法利用SPSS18.0和Excel2003软件建立ARIMA模型和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深圳市2011年7月~2013年6月各项医疗费用的变化趋势。结果至2012年10月,深圳市总医疗费用将超过缴费金额,医疗保险基金将面临风险,其中门诊基金、门诊药费和门诊诊疗费的月均增长率分别为1.94%、2.34%和2.27%,门诊费用尤其是门诊药费的快速增k,可能是导致医疗保险基金失衡的最主要原因;住院基金、住院药费和住院诊疗费的月均增长率分州为1.62%、1.25%和1.55%,尚不存在医疗保险基金风险。结论ARIMA模型对于医疗费用的动态分析及预测不大为一种适用方法;针对门诊费用快速增长引起的医疗保险基金失衡问题,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医疗保险基金峨管力发,建立基金预警平台系统,保证基金安全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医疗服务支付方式对医疗费用的影响。[方法]文献综述法。[结果]数据表明我国医疗费用不断上涨,文献综述显示不同医疗支付方式对医疗费用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不同的医疗服务使用不同的支付方式,才能有效地控制医疗费用。[建议]单一支付方式不能有效地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多种支付方式综合应用,才能把医疗费用的增长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又能激励定点医疗机构提高服务效率,促使医疗保险与医疗服务健康协调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具有合并症麻疹住院病例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为麻疹的DRGs研究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2012-2018年南通市某三级甲等传染病医院的麻疹住院病例,非参数秩和检验方法分析其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和各项医疗费用的差异,线性相关方法分析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的关系。结果:不同年龄组和不同合并症类型的麻疹合并症患者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和各项医疗费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及各项医疗费用间存在线性相关。结论:加强对不合理用药和过度化验检查的监管与控制,尽早控制麻疹的合并症,减少住院天数,可有效减低麻疹患者医疗服务费、检查费、药费和耗材费,进而降低麻疹的住院总费用,为单病种管理、DRGs和医疗付费制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我国单病种付费的效果,探索完善单病种付费的方法以及向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过渡的条件。方法遵循系统综述流程,检索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制定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总结目前单病种付费实施的效果及问题。结果单病种付费的控费效果显著,表现为住院日、药品费用的大幅下降,但也存在付费标准科学性不高、适用范围小、限制医疗卫生技术的发展等问题。结论开发单病种临床路径智能管理系统以完善单病种付费,同时探索由单病种付费向DRG的过渡。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研究法,从人群覆盖、筹资政策、给付项目、保障待遇、基金管理和定点管理六个方面,分析单一保险人和多元保险人的含义、特征和优缺点。我国全民医保一体化的方向是实行单一保险人模式,有助于实现公平可及的全民医保覆盖、有效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但也可能面临着医疗品质下降的风险。对此建议我国在全民医保一体化改革中实行强制参保,建立以扩充保费基数为基础的多元筹资体系,实施总额控制下的多元复合式支付方式。  相似文献   

19.
医疗保险费用分析及管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影响医保患者医疗费用的主要因素,为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和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改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6—2009年三级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费用,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人均住院费用呈逐年上涨趋势。次均费用与药品比例、材料呈正相关(决定系数分别为0.914和0.909,P=0.044和0.046),P〈0.05。结论合理降低药费比例和耗材比例是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关键。应加快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改革,制定科学的诊疗规范、临床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