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婴儿接种卡介苗后异常反应的发生与婴儿年龄的关系及其处理方法。方法 对60例异常反应婴儿进行分析,并将31例腋下淋巴结肿大的婴儿按处理方法不同分为3组:热敷组、切开排脓组及手术切除组。结果 热敷组处理效果最好;切开排脓换药次数多而且时间长;手术切除如不彻底,易复发。结论 卡介苗接种后异常反应的发生与婴儿年龄大小关系不明显;接种后出现局部皮肤异常者宜采用清创、利福平粉外敷;腋下淋巴结肿大者宜及早采用热敷。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卡介苗接种后并发同侧腋窝淋巴结炎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接种卡介苗并发同侧腋窝淋巴结炎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一例接种卡介苗并发同侧腋窝淋巴结炎病例进行调查分析与处理.结果 认为是一种是一种与免疫接种有关的异常反应.结论 卡介苗接种后并发同侧腋窝淋巴结炎是预防接种卡介苗(bacillus of calmette guerin,BCG)所引起的结核性淋巴结炎,比较少见.文献报道仅l%可引起腋下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约l‰发生破溃.可能与婴儿免疫力低下有关^ [1].  相似文献   

3.
正笔者对接种卡介苗后引起淋巴结炎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接种卡介苗引起腋下淋巴结炎主要与疫苗未充分摇匀、注射过深或注入皮下、超量接种、被接种者的身体状况与年龄等有关。提出了要做好宣教工作,讲解卡介苗相关知识,接种后关注接种部位是否有化脓等情况,还要高度关注是否发生淋巴结肿大的现象;同时也应提高卡介苗接种人员的接种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接种卡介苗后腋下淋巴结炎发生原因、特点及其对策,为减少卡介苗接种的不良反应提供经验。方法选取进行卡介苗接种的2213例婴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中发生淋巴结反应患儿的临床特点。结果发生淋巴结反应4例,占比0.18%,其中2例肤色正常,质硬,无粘连和触痛,边缘清楚;1例肤色暗红,肿块有波动感;1例肿块破裂,见脓液,积极治疗后均痊愈,随访3月,无任何后遗症出现。结论合格来源的卡介苗疫苗和执行严格规范化的接种操作是减少接种后淋巴结反应的重要措施,对于异常反应要及时治疗和护理,以保证患儿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引发淋巴结炎和发热反应的原因及对策,为减少卡介苗的不良反应提供经验。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5月我院接诊的行卡介苗接种后引发淋巴结炎的新生患儿16例、发热患儿42例病历资料,对患儿的临床特点﹑不良反应的原因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卡介苗接种后发生腋下淋巴结炎或发热反应的临床表现为患儿出现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超过1cm或发生脓疡破溃,体温≥37.5℃,主要与疫苗接种剂量过大、接种部位过深或过浅、被接种婴幼儿的年龄及身体状态、在注射前药液未被充分溶解或摇晃不均匀等有关。结论加强接种卡介苗医护人员培训,提高接种人员的接种技术,严格控制接种剂量,正确掌握接种方法及部位,防止接种部位过深或过浅,对患儿接种卡介苗引发淋巴结炎和发热的不良反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患儿的痛苦,确保患儿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6.
婴儿卡介苗接种后异常反应处理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婴儿接种卡介苗后异常反应的发生与婴儿年龄的关系及其处理方法。方法对60例异常反应婴儿进行分析,并将31例腋下巴结肿大的婴儿按处理方法不同分为3组:热敷组、切开排脓组及手术切除组。结果热敷组处理效果最好,切开排脓换药次数多而且时间长;手术切除如不彻底,易复发。  相似文献   

7.
卡介苗接种致结核性淋巴结炎51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卡介苗接种致结核性淋巴结炎临床特点,提高儿科医生识别此病临床诊断能力。方法:根据临床诊断标准、结核菌素试验(PPD)、影像学检查法、外周淋巴结病理活检或细胞学检查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卡介苗接种侧腋下淋巴结肿大者15例(占29%)。卡疤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并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者19例(占37%)。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并卡疤侧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者17例(占33%)。PPD试验43例呈+++阳性反应,8例呈++++阳性反应。17例淋巴结病理活检,8例显示结核肉芽肿病变,9例显示干酪样坏死病变。34例淋巴结穿刺,细胞学检查显示有郎罕斯细胞浸润。结论:卡介苗接种时应充分溶解摇匀菌液,避免过量过深注射,一旦发生结核性淋巴结炎,〉2cm以上需抗痨治疗,〉4cm以上应寻求外科切除治疗。  相似文献   

8.
卡介苗致结核性淋巴结炎治疗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黎  李丹  邓建军 《西部医学》2008,20(4):871-872
目的探讨接种卡介苗所致结核性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治疗及护理。方法对26例接种卡介苗后出现的结核性淋巴结炎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及护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3例干酪型淋巴结炎患儿经口服异烟肼后肿大淋巴结逐渐消退,2例脓肿型患儿予以三联抗结核治疗及加强局部治疗后临床治愈出院,1例窦道型患儿肿大包块及窦道经久不愈,长期治疗后患儿肝功能及一般情况逐渐变差,自动出院后死亡。结论卡介苗性干酪型淋巴结炎患者预后好,脓肿型和窦道型患者抗结核治疗时间长,局部护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卡介苗接种后异常反应的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新生儿卡介苗接种后异常反应.结果 新生儿卡介苗接种异常反应一般为接种局部脓肿、溃疡,长期不愈,淋巴结肿大、脓疡破溃等.结论 局部溃疡可涂抹龙胆紫;肿大、破溃的淋巴结可分别采用热敷、抽液和换药的方法,同时口服异烟肼.  相似文献   

10.
婴幼儿卡介苗性腋窝淋巴结炎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目的 探讨婴幼儿接种卡介苗后引发的局部淋巴结炎的外科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33例因接种卡介苗后出现同侧腋窝(和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并经病理证实为结核性淋巴结炎的病例,本组均手术切除患侧腋窝(和锁骨上)所有肿大的淋巴结,破溃流脓者须切除溃烂之皮肤。术野彻底清洗后,放置一条8号的硅胶管,另戳口引出,妥善固定,外接5mL注射器或负压吸引球,I期间断缝合皮肤。术后用异烟肼溶液(50 mg/2mL)从预留的硅胶管注入腋窝,1次/d,8~10天拆除缝线。结果 术后3 d内负压引流管每天可引出5-15mL的渗液。33例切口均甲级愈合,无淋巴液瘘发生,均痊愈出院。住院期间和出院后,本组病例均未给予口服或注射抗结核药物。随访3个月至5年,未发现局部淋巴结复发,亦未发现有肺结核等全身结核的临床表现。结论 手术切除联合局部抗结核药物非常适合因接种卡介苗引发的婴幼儿腋窝淋巴结结核的治疗,疗程短,并发症少,治疗效果满意,愈后不复发,同时还可避免因服用抗结核药引发的肝肾功能损害,即使对于已经破溃形成窦道的患儿,切口也可以做到甲级愈合,临床上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卡介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对卡介苗接种后的常见不良反应进行总结分析,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结果:卡介苗接种后形成"卡疤"正常免疫反应过程,持续约2个月。无需作特别处理,只要局部保持清洁,防止继发感染。如接种剂量过大,或误种皮下或肌肉.可引起接种部位和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脓疡、破溃。淋巴结肿大可用热敷,脓疡、破溃要注射器抽脓,越要时扩刨引流,同时加服异烟肼、利福平抗结核治疗。结论:为减少接种后反应的发生,应加强卡介苗接种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工作责任心的培养,熟练掌握卡介苗的接种方法,避免卡介苗注射过量或注入皮下。如果发现异常反应,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缩短疗程。以便减轻患儿的痛苦,确保儿童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小儿接种卡介苗后局部淋巴结核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50例卡介苗后淋巴结核的临床资料和手术治疗情况.结果 左侧腋窝或(并)左侧锁骨上淋巴结核患儿141例在左侧上臂外侧见到卡疤,右侧腋窝或右侧锁骨上.淋巴结核9例患儿在右侧上臂见到卡疤;150例均行手术治疗,全部病例均治愈.结论 婴幼儿在接种卡介苗部位同侧腋窝或锁骨上出现实性包块或寒性脓疡要首先考虑淋巴结核,手术完整切除局部淋巴结核是治疗卡介苗后淋巴结核的最佳疗法.  相似文献   

13.
如何正确处理卡介苗接种后的异常反应 ,是卡介苗接种后经常遇到的问题。现分析我所近 3年来婴幼儿卡介苗接种异常反应的处理情况。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  1998~ 2 0 0 0年来本所就诊卡介苗接种异常反应 4 7例。男 2 9例 ,女 18例 ,年龄 1~ 17个月 ,平均 5个月。来自农村 2 8例 ,城区 19例。二、异常反应情况 局部溃疡 5例 ,淋巴结肿大 32例(2 1例为腋中 ,11例为腋前淋巴结 )。脓疡 5例 ,破溃 5例。三、处理与结果 根据不同的异常反应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其中接种局部溃疡 5例 ,仅涂抹龙胆紫治愈 ;淋巴结肿大的 32例用热敷、口服异烟肼…  相似文献   

14.
张晓莉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8):222-223
目的:探讨卡介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及护理。方法:对卡介苗接种后的常见不良反应进行总结分析,并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结果:卡介苗接种后形成"卡疤"正常免疫反应过程,持续约2个月,无需作特别处理,只要局部保持清洁,防止继发感染。如接种剂量过大,或误种皮下或肌肉,可引起接种部位和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脓疡、破溃。淋巴结肿大可用热敷,脓疡、破溃要注射器抽脓,必要时扩创引流,同时加服异烟肼、利福平抗结核治疗。结论:为减少接种后反应的发生,应加强卡介苗接种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工作责任心的培养,熟练掌握卡介苗的接种方法,避免卡介苗注射过量或注入皮下。如果发现异常反应,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缩短疗程,以便减轻患儿的痛苦,确保儿童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婴幼儿卡介苗性淋巴结结核的外科治疗方式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2013年经本院手术治疗的婴幼儿卡介苗接种反应性淋巴结结核63例,总结其临床特点、手术方式、疗效及预后。结果63例经确诊的患儿根据局部症状分别采用脓肿切开引流术、病灶清除一期缝合手术,愈合时间分别为19d,8d,随访6个月~3年,复发率为4.8%,0%.结论婴幼儿卡介苗性淋巴结结核较少见,且容易漏诊、误诊,早发现、早诊断,病灶清除一期缝合手术可缩短病程,减少复发及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彩色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人民医院超声科经临床诊断的89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声像图特点。结果:89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抗感染治疗后复查淋巴结明显缩小或消失。结论:彩色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是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诊断与疗效观察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王友群 《海南医学》2013,24(3):417-418
目的 探讨卡介苗接种后各类反应的有效应对措施,指导海南垦区的免疫规划工作.方法 针对卡介苗接种后可能出现的各种反应,总结分析和归纳所采取的各种有效的应对措施.结果 卡介苗接种后出现正常反应不需特殊处理.发生腋下淋巴结肿大或接种部位脓疡、破溃等情况时要采取热敷、抽脓等方法进行对症治疗.发生超量接种、皮下或肌肉注射等误种事件时要及时在误种部位使用雷米封注射液做环型封闭,同时加服足6个月的雷米封片剂.经以上方法处理后的8名超量受种者经回访证实其效果良好.结论 应加强接种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工作责任心的培养,正确掌握卡介苗规范的接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接种卡介苗可以提高机体特异性免疫力 ,对预防小儿病有重要意义。我院规定健康的新生儿出生 2 4小时后 ,就应及时接种卡介苗。从 1990~ 2 0 0 0年新生儿接种卡介苗 6 0 0 0多人。发现了淋巴结肿大 3例 ,发生率 0 .0 5 %。现将其临床特点、治疗预防论述如下。1 临床资料1990~ 2 0 0 0年新生儿卡介苗接种共 6 0 0 0多人。发现 3例淋巴结异常反应 ,均为足月新生儿 ,体重 >3.0kg ,无结核病接触史。于生出 2 4小时后接种卡介苗 ,接种方法均系在左侧上臂三角肌外侧缘皮内注射 0 .1ml卡介苗。菌苗统一由市防疫站供应。临床特点 :3例异常淋巴…  相似文献   

19.
吴鹏  鲁莹 《吉林医学》2011,(19):3976-3976
婴幼儿左腋下无痛性肿物并不少见,如淋巴管囊肿、血管瘤、皮脂腺囊肿、各种实质性肿瘤等,而临床上以卡介苗反应性淋巴结炎或称卡介苗反应性淋巴结结核最为多见。其临床表现、累及范围、治疗和预后均有其特点,与成人淋巴结结核不尽相同。本文就我院2006年2月~2007年6月间收治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婴幼儿接种卡介苗后发生卡介苗性淋巴结结核的超声表现。方法对53例临床确诊的卡介苗性淋巴结结核的患儿进行病变淋巴结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病变淋巴结的纵径/横径(L/S)值、内部回声、彩色多普勒表现。结果婴幼儿卡介苗性淋巴结结核,其声像图特点是:L/S≤1.5居多,病变早期由于渗出使内部回声降低,分布均匀,随着病变的发展,干酪坏死、钙化后其回声呈聚集或散在液化区,或出现强回声光点、光团,可伴声影,部分淋巴结可融合成团。彩色多普勒周边见星点状血流信号为多。结论分析超声检查的淋巴结L/S值、内部回声、彩色多普勒表现,结合卡介苗接种史,对婴幼儿卡介苗接种后淋巴结结核的诊断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