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航空生理训练简称航训,是通过地面模拟飞行作业环境中各种不良因素对人体的影响,提高飞行人员完成军事飞行任务所必须具备的生理、心理代偿能力的特殊训练,对于保障飞行安全,降低战斗、非战斗性减员,增强航空兵部队战斗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  相似文献   

2.
军事飞行人员所从事的飞行活动是现代社会中最复杂的劳动类型之一,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使他们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存在许多可能影响身心健康的因素,如训练任务重、安全压力大、人际交往少和职业认同不高等,由此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敌对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若得不到及时的处理,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重者还可能成为飞行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目前许多国家的空军把心理训练也纳入军事训练当中,作为军事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据资料显示,每年心理训练的时间和内容占整个军事、政治训练的比例,美军达到14%,英军为13%,前苏军为12.8%,法军为9%,日军为7.8%.但传统的心理训练存在耗时长、见效慢、人员要求较高等问题,不符合飞行部队的现状.因此迫切需要寻找一种受众面广、耗时少、见效快的心理训练方式.  相似文献   

3.
肾结石是飞行人员的一种常见疾病,因肾结石在飞行中可能导致肾绞痛等威胁飞行安全的状况,所以成为影响飞行训练、导致飞行员停飞的重要疾病之一[1]。郭宏[2]等人都报道过飞行员疗养期间无明显诱因突发肾绞痛;我院2013年也出现过1例飞行员疗养期间突发肾绞痛。因此,及时发现、治疗飞行人员肾结石、以及开展肾结石的健康教育与指导,使飞行人员认识到防治肾结石的意义及方法,对促进飞行人员身体健康、保障飞行安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血压是选拔飞行员必检项目 ,目前的基础飞行学员在转入航校时检测血压的正常标准 ,执行的是 1 996年制定的飞行学员转校体格检查标准 ,对血压超标者 ,在体检期间嘱其充分休息后再复查 2次的结果定为最后结论。笔者对基础飞行学员在转校体检时因血压超标的淘汰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现报道如下。1 调查对象  调查 1 90 0名基础飞行学员 ,其中男性 186 3名 ,女性 37名 ,年龄 1 9~ 2 0岁。入校时身体健康 ,飞行合格。2 调查结果  在调查的 1 90 0名飞行学员中 ,因各种疾病淘汰 30 8人 ,其中血压超标在各种疾病中占第二位 ,为 57人 ,占疾…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事故后飞行人员心理状况进行实证量化研究,形成一套迅速、有效地针对事故后飞行人员的心理评估的专项技术。方法对580名飞行员实施流行病学调查、创伤后应激反应症状自评以及心理健康评估。结果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筛查出事故亲身经历以及自评影响251例;根据心理特质将飞行人员聚为三类;PTSD-SS阳性51例,经过临床医师确诊34例,其中有28例属于反应过激型的飞行人员,符合率为82.4%。结论心理测验评估结果与临床诊断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通过三个层次的筛查与验证性研究,形成对事故后飞行人员心理状况的评估的专项技术,对飞行作战训练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飞行事故后飞行员的心理应激状况与心理控制源的关系.方法 采用事件影响量表(IFS-R)、焦虑自评量表(SAS)、自评抑郁量表(SDS)和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IPC)对两起飞行事故发生后所在单位的82名军事飞行人员进行测评,评估两次飞行事故后飞行员的心理应激状况,并分析其心理控制源与负性心理反应的关系.结果 飞行事故发生后所在单位飞行员中有34人(41.46%)自诉出现生理性不适,以睡眠障碍为主要存在症状.在心理状况方面,有24人(29.27%)表现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阳性;3人(3.65 %)SAS得分超过69,表现为重度焦虑;6人(7.31%)SDS得分超过69分,表现为重度抑郁.第二次飞行事故所引发的焦虑、抑郁、急性应激等负性心理比第一次更加严重(P<0.01).急性应激反应、焦虑、抑郁均与有势力的他人和机遇呈正相关,与内控性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 心理控制源是影响飞行员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外控性与机遇性是导致飞行员在事故后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诱因.该群体应成为飞行事故后心理危机干预的重点关注对象.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分析飞行人员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ertigo,BPPV)的临床特点,总结其航空医学鉴定原则。方法收集我院2000—2012年因BPPV住院的7例飞行人员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诊疗经过及航空医学鉴定情况。结果7例均为原发性BPPV,其中后半规管BPPV5例,外半规管BPPV2例,病程最短者1周,最长者反复发作1年以上。均为在地面发作,没有飞行中发病情况。7例变位试验均为阳性,听力检查均正常。前庭双温试验6例正常,1例提示右侧半规管功能下降。3例在发病后2周内自愈,4例经过耳石复位治疗。短期(1周)疗效评价为:痊愈5例,有效1例,无效1例。长期(3个月)疗效评价为:痊愈6例,有效1例。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后给予3。6个月的地面观察,5例飞行合格,1例因心理原因停飞,1例因长期前庭功能异常停飞。结论因空中失能的风险及复发风险均较小,BPPV是周围性眩晕中可以完全康复并有望恢复飞行的疾病,但恢复飞行之前必须进行全面的前庭评价,根据病情特点、前庭功能恢复情况并结合飞行机种、飞行职务等进行医学鉴定。恢复飞行后需密切复查,了解疾病动态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飞行学员个性特征与飞行成绩的关系。方法:对民航某飞行学院91级飞行学员进行EPQ问卷测评以及与智测、飞行成绩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飞行学员与正常人群在人格特征上表现为低P、低N、高L;这种人格特征与智测结果、飞行成绩有明显联系。结论:把EPQ问卷作为飞行学员选拔的心理检测工具是有意义的,并指出飞行训练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技能训练上,应中强其训练。  相似文献   

9.
<正>普通感冒虽是小病,但部分飞行学员因急于完成飞行训练,感冒后带病执行任务,在飞行过程中易造成气压损伤性中耳炎。气压损伤性中耳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压变化、感冒等,加强健康宣教工作,积极采取措施可以减少带病飞行潜在危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航空心理训练中对飞行人员实施生物反馈放松训练的效果。方法分别采用渐进性肌肉放松、呼吸调整放松、意向放松和音乐放松等四种方法进行反馈训练,对训练中心率、压力指数和PNN50生理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训练前、中和后期各生理指标变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四种训练方法之间生理指标变化无差异(P〉0.05);低年龄组心率变化在训练前和训练中、训练后与中间和高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飞行人员生物反馈放松训练效果明显,不同放松方法的训练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训练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年龄组训练效果好于中间和高年龄组。  相似文献   

11.
1 心理评定的目的飞行人员心理评定是航空卫生保障的一项重要内容,目的是在心理防护、心理保健中通过心理测量的手段,检测、评价飞行人员心理个性、心理健康状况,帮助飞行人员充分认识自己、掌握自己、发展自己的心理潜能,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备战训练为打赢的改革背景下,对特勤疗养中心体能训练科进行转型发展,建立军队飞行人员基础-进阶-职业相关三段式体适能评估与训练体系.方法 就军队飞行人员体适能大数据在科学化体适能评估和体能训练中的意义进行分析,利用体适能大数据指导体能训练,发展医体研结合体能训练方法.结果 航空生理训练、军事体能训练和医学心理训练是军队飞行人员在特勤疗养中心进行专项医学训练的重要组成,其中体能训练对于增强飞行人员体能以及发展飞行环境必备的体适能具有重要意义.结论 基础-进阶-职业相关三段式体适能评估与训练体系作为训练路径的初步探索,能达到促进飞行人员作战能力恢复和增强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3.
飞行人员由于工作环境特殊 ,身体受气压变化影响较大 ,特别是鼻窦囊肿在飞行中可引起头痛等症状 ,影响飞行及安全飞行。笔者曾遇 3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例 1:患者男性 ,34岁 ,为某训练基地歼击机飞行员 ,飞行时间 130 0h ,于 1998年 10月的一次飞行训练中突感头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确定飞行人员在心理旋转能力测验中是否出现练习效应,并确定出消除心理旋转能力测验练习效应影响的最少练习遍数. 方法: 分别选择不同年龄段的飞行学员、飞行员、飞行教员77人,在指定时间段进行心理旋转测验,收集测验成绩的数据. 结果: ① 心理旋转测验中飞行学员、飞行员、飞行教员的正确反应率分别为98.7%, 96.4%, 93.6%;② 不同年龄阶段的飞行人员测验成绩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③ 飞行人员在测验中出现明显的练习效应,经LSD-t检验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 结论: 练习效应是影响飞行人员心理旋转测验成绩变化的因素之一;为了消除正式测验时出现的练习效应而对测验成绩的影响,建议正式测验时的练习遍数不得少于12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飞行人员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点及航空医学鉴定原则。方法 收集我院2001-2013年因支气管哮喘住院的9例飞行人员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诊疗经过及航空医学鉴定。结果 患者病史1个月~6年,2例有支气管哮喘家族史,4例合并过敏性鼻炎,1例合并过敏性皮炎。8例有在飞行中发作史。入院时9例均为慢性持续期;病情严重程度1级2人,2级5人,3级2人。7例诊断为支气管哮喘,2例诊断为咳嗽变异型哮喘。治疗后疾病控制水平分级:5例完全控制,4例部分控制。5例飞行合格,4例飞行不合格。结论 患支气管哮喘飞行人员的航空医学鉴定需要根据疾病严重程度、治疗效果并结合飞行机种、飞行职务进行评价。获得特许资格的飞行人员,允许使用经过批准的药物。特许飞行后要进行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6.
应激是指机体在受到内外环境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刺激所出现的全身性非特异性适应反应[1]。部队飞行训练是一种高应激活动,健康飞行人员来院疗养时常表现出程度不同的应激状态。这种应激状态常可导致不良的心理、生理反应。特别是在消极情绪状态下,可出现意识范围狭窄、判断力减弱,失去理智和自制力,  相似文献   

17.
军人心理调适操的编制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近年来,部队心理学工作者提出、制定了多种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措施与方案,对提高军人心理素质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我们在工作中体会到,军人作为一个群体,整体心理训练的效果比个体心理训练的效果好,因为在群体心理训练过程中,个体间情绪容易相互感染,行为因相互暗示而易达到一致性。我们按照易学、实用、易推广的原则,编制了军人心理调适操,该套心理操动作连贯、舒畅,快慢节奏合理,充分考虑并结合了人的情绪、行为、生理等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目前,空军部队中,有一部分飞行人员,因工作需要,分散在机关,院校、科研院所等非飞行训练单位.由于种种客观因素,对此类飞行人员的健康教育及卫生保障等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而这些环节恰恰又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加强零散飞行人员的健康教育和卫生保障,对保障飞行安全,延长飞行年限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战争中 ,直升机越来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 ,对其飞行人员的整体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解直升机飞行人员的心理状况 ,我们对某直升机飞行团 1 1 5名飞行人员进行了心理卫生状况调查 ,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某直升机团飞行人员 1 1 5名 ,其中飞行驾驶员 80名、空中机务 3 5名 ,均为男性 ,年龄2 7.4± 3 .91 ,已婚 43人。1 .2 方法 采用 SCL-90症状测评量表 ,用统一指导法让飞行人员根据最近 1周内的实际情况做出自我评定 ,时间 3 0 min。2 结  果在 1 1 5名飞行员中 ,总分 >1 60以上者 1…  相似文献   

20.
喻陆  罗惠蓝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4,4(11):967-969,F003
目的 研究模拟飞行器离心机训练对原代培养的兔主动脉内皮细胞新的第二信使内源性一氧化碳(CO)及其合成酶血红素氧化酶-1(HO-1)的作用。方法 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斑点杂交、放免法及生物化学等多项指标观察模拟飞行离心机训练对培养主动脉内皮细胞中新的第二信使CO及其合成酶HO-1的作用。结果 模拟飞行离心机训练能刺激培养主动脉内皮细胞HO-1的表达及CO含量的增高,也能刺激主动脉内皮细胞ET-1mRNA表达增高。但加入氯化高铁血红素后,HO-1mRNA的表达增高,产生更多的CO及cGMP,从而导致ET-1mRNA表达减低。结论 增强HO-1mRNA的表达及CO含量能降低由模拟飞行离心机训练诱导的作用最强的血管收缩肽ET-1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