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二级NICU在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neonatal emergency transport system, NETS)中的桥梁作用。 【方法】 以随州市妇幼保健院二级NICU为中心收集2005年5月-2010年4月主动转运危重新生儿和同期被动接诊的新生儿信息,对NETS作用效果的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主动转运逐年增加,被动接诊逐年减少;主动转运的病残率低于被动转运;主动转运疾病的转归好于被动接诊。 【结论】 在中部地区地市设置二级NICU,对保证危重新生儿转运救治成功以及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和神经系统病残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建立地区性主动型新生儿转运系统(NETS)及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在提高新生儿救治水平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实施NETS,将2004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入住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NICU的新生儿分为通过NETS转运至NICU、院外非NETS收住NICU、本院产科转入NICU共3组,分析新生儿死亡率、死亡原因及其差异.结果 2004-2011年共住院新生儿8 168例,死亡138例,新生儿死亡率为1.69%,按时间段分为转运前期(2004-2007年)和转运后期(2008-2011年),前、后4年死亡率分别为1.76%和1.64%,经比较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NETS转运至NICU的新生儿死亡率为4.90%,比院外非NETS收住NICU新生儿的死亡率(9.64%)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460,P=0.000);与本院产科转入NICU新生儿死亡率(4.7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4年通过NETS转运至NICU的新生儿死亡率(4.26%)比前4年死亡率(9.88%)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69,P=0.027).转运后期院外非NETS收住NICU的新生儿死亡率为9.84%、本院产科转入NICU新生儿死亡率为3.87%,与转运前期的9.46%和5.96%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死亡原因主要为早产,各组间无差异.结论 NICU提高了新生儿急救管理水平,NETS能够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建立高危新生儿转运系统(NETS)的临床意义。方法建立NETS并与市、县、镇30多家医院形成转运网络,包括现场抢救、途中监护,将高危新生儿转运至笔者所在医院NICU治疗。结果1999年5月至2008年5月转运高危新生儿1951例,途中无1例死亡,治愈好转出院1890例,放弃26例,死亡35例。结论建立高危新生儿转运系统,尽早转运、及时救治是降低城市及周边地区新生儿病死率、致残率及改善患儿预后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转运前参与区域内危重新生儿转运需做的各项准备。 【方法】 回顾2008-2010年,自北京市上地医院转运的危重新生儿的转运前准备以及诊断和预后。 【结果】 所有79名患儿均成功转运。 【结论】 区域性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可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改善危重新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生儿急救(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技术水平的日趋成熟,我院至2003年9月开展危重新生儿转运工作以来,极大地提高危重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降低围生新生儿死亡率。并且与市内多家基层医院产科建立转运网络关系,一年多来已转运危重新生儿116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实施危重新生儿转运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1999年初开始实施危重新生儿的转运工作.6年来.新生儿转运工作不断发展完善。2004年1月~2004年12月共转运危重新生儿87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上海市宝山区危重新生儿转运现况,探索危重新生儿转运网络建立的意义,为进一步提高区域新生儿疾病诊疗水平,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探索路径。方法建立上海市宝山区危重新生儿转运网络,制定转运标准,构建转运模式。对实施转运2009-2015年7年间的新生儿出生数、转运例数、死亡例数进行统计,分析转运率以及死亡率变化情况。对历年转运的新生儿疾病种类进行统计,分析疾病谱以及顺位变化。结果 7年间出生新生儿76 664人,转运新生儿3 821例,转运率4.98%。死亡111例,死亡率为1.45‰,2009-2015年新生儿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56,P0.05)。转运新生儿疾病谱主要是吸入性肺炎、早产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黄疸、新生儿窒息及其他疾病。转运疾病顺位发生明显变化,其中新生儿窒息构成比逐年下降,2009-2015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54,P0.05)。结论建立完善的新生儿转运网络,有助于提高区域新生儿疾病抢救水平,规范新生儿窒息复苏,降低新生儿窒息比例,但对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影响,尚需继续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 引入信息技术优化危重新生儿转运服务模式,降低转运过程中新生儿病死率。方法 建设基于5G技术的危重新生儿急救转运协同平台,实现与医院系统的数据实时交互对接。结果 采用协同转运平台转运的325例次患儿中,案例耗时均减少了4 min,实现了“上车即入院”的转运目标。结论 危重新生儿急救转运协同平台有效提高了危重新生儿的救治质量,提升了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与特区基层妇幼保健网的合作,优化区域性新生儿转运网络(neonatal transport network,NTN)和转运手段的可行性.[方法]通过与特区区级妇幼保健网络协作,拓展基层区域性转运系统(newborn emer-gency transport service,NETS)综合服务内涵.[结果]两个模式阶段中,全区活产婴儿数年均增加35.9%,新生儿窒息及主要并发症缺氧缺血性脑病、NTN转运病死率、新生儿病死率、新生儿死亡率、NTN年均转运新生儿数、NTN量占本院NICU量之比及其与同期全区活产婴儿数之比分别为18.8%、5.08%,1.6%、5.6%、5.13‰、532、42.3%、0.71%,13.62%、2.82%,0.9%、2.3%、3.58‰、213、28.9%、0.28%.[结论]加强与妇幼保健网络协作,拓展NETS服务内涵,提升了NTN质量,降低了新生儿病死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徐朝亮 《工企医刊》2008,21(3):68-69
新生儿转运工作是新生儿急救医疗工作的重要环节。基层医疗机构缺少诊断与治疗危重新生儿的必要设备和技术力量。要将危重儿转至NICU,即使在同一医院内科室内的转运都存在不可忽视的环节。好的转运工作在降低危重新生儿的死亡率及致残率上发挥很大的优势作用。故提醒基层医院在努力提高诊断及治疗水平的同时,亦要注意识别高危儿的能力与提高转运危重儿的质量。本地区多为单程转运,故就如何提高基层医院新生儿转运质量谈谈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1.
转运危重新生儿45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危重新生儿转运工作的运行结果,进一步完善危重新生儿转运网络. [方法]对陕西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NICU转运457例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转运危重新生儿主要疾病依次为: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窒息、呼吸系统疾病,转运时间与疾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存在一定的关系.转运时间越早其治愈率越高. [结论]规范的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减少伤残及改善患儿预后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转运在危重新生儿抢救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院1995年7月-12月底驼的164例危重新生儿进行临床分析,对新生儿转运的指征、时机以及转运中患儿的处理进行了讨论,我们认为在新生儿转运中应注意做好以下几点:(1)保持呼吸道通畅;(2)保暖;(3)氧疗;(4)建立静脉通道:(5)放置鼻胃管;(6)监护生命体征;(7)紧急情况处理。实践证明,新生儿转运在危重新生儿抢救了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邸向瑜  谭启明 《医疗装备》2011,24(11):40-41
目的:提高危重新生儿的救治水平,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方法:对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从2010年4月至2011年1月共转运危重新生儿80例转运过程的观察并进行远期效果评价。结果:本组病例转运路程40-70km,来回达2-3h,转运成功率97.5%,转运途中死亡率2.5%,转运后死亡率2.5%,治愈率92.5%,遗留后遗症率5%。结论:危重新生儿转运工作的实施充分利用NICU的专业人员和急救设备,提高了院前急救质量,降低了新生儿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区域性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的效果,完善规范转运流程。方法:对成功转运的195例危重新生儿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95例危重新生儿实施转运期间无1例死亡,转运途中需要吸氧98例,气管插管12例。195例中治愈好转184例,放弃治疗8例,住院死亡3例。结论:建立区域性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非常必要,成功转运应有先进的设备、训练有素的转运队伍和畅通的转运流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四川省宜宾市新生儿急救转运系统(NETS)的应用现状。 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通过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NETS转运至本院新生儿科的1 184例危重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这1 184例患儿采取NETS转运至新生儿科的时间,将其分别纳入2015年组(n=645)与2016年组(n=539)。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组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疾病种类(按照入院第一诊断结果进行分类),转诊医院、转诊距离和时间,住院治疗情况,住院时间和费用,以及转归情况。采用成组t检验,对2组患儿的转诊距离、转诊时间进行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对2组患儿给氧治疗时间、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时间、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进行比较。采用χ2检验,对2组患儿采取NETS转运时的日龄及转诊医院构成比、给氧治疗率、nCPAP治疗率、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率进行比较。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患儿监护人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2组采取NETS转运患儿的性别、出生胎龄及出生体重构成比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①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取NETS转运至本院新生儿科的危重新生儿共计1 184例,转运途中无1例死亡。②2016年组患儿采取NETS转运时的日龄≤24 h者所占比例为81.1%(437/1 184),显著高于2015年组的71.2%(459/1 18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76,P<0.001)。③采取NETS转运患儿的前3位疾病为:新生儿肺炎632例(53.4%,632/1 184);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22例(10.3%,122/1 184);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91例(7.7%,91/1 184)。④采取NETS转运的患儿来自54家医院,转诊距离为(45.8±28.4) km,转诊时间为(71.6±43.2) min。2015年组与2016年组患儿所在转诊医院级别构成比、不同级别医院转诊患儿例数、转诊距离及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采取NETS转运患儿接受给氧治疗者为393例(33.2%,393/1 184),接受nCPAP治疗者为158例(13.3%,158/1 184),接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者为182例(15.4%,182/1 184)。2组患儿给氧治疗率、nCPAP治疗率、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率、给氧治疗时间、nCPAP时间、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⑥采取NETS转运患儿的治愈好转率为93.7%(1 109/1 184);放弃治疗率为3.7%(44/1 184);进一步转诊至上级医院治疗者为31例(2.6%,31/1 184)。2组患儿治愈好转、转诊至上级医院治疗、放弃治疗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本院NETS应用状况良好,较好地解决了宜宾市及周边地区基层医院医疗设备落后和人员技术水平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李林  屠文娟  李红新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6):5157-5158
目的:进一步做好并推广危重新生儿转运工作。方法:对2005年5月~2006年9月成功转运的危重新生儿142例进行总结。结果:142例无1例在转运途中死亡;入NICU后经进一步抢救治疗,117例痊愈出院;4例转外科手术治疗;8例放弃治疗;13例自动出院;4例死亡。结论:新生儿转运系统的建立和完善能有效降低危重新生儿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危重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危重新生儿区域性网络转运486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焕娣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7):2145-2147
目的探讨危重新生儿网络转运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网络转运系统将基层医院的危重新生儿转运至条件较好的新生儿监护中心(NICU)治疗,使危重新生儿得到及时救护,对转运新生儿的例数、病种分布和抢救成功率进行分析。结果4年间NICU收治危重新生儿1375例,其中基层网络成员单位转运患儿486例(35.35%),转运途中死亡2例,转运成功484例(99.59%),抢救成功420例(86.78%),放弃40例(8.26%),死亡25例(5.17%)。结论建立完善的网络转运系统,掌握转运指征,恰当实施监护、治疗措施,是转运成功的关键,为抢救成功提供了保证,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和伤残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基层产院危重新生儿转运工作的意义.方法 对我院成功转运的709例危重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转运新生儿占同期分娩新生儿总数的7.15%.转运病种排列前五位的是:早产儿、新生儿黄疸、呼吸系统疾病、新生儿窒息和心脏病.结论 基层产院开展危重新生儿转运工作,能较好地解决其医疗设备及人员技术不足的难题,高效率地利用三级医院的人力和物力,有效地降低危重新生儿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转运网络管理在危重新生儿抢救中的作用,为建立降低区域内新生儿病死率、减少致残率及改善预后的危重新生儿转诊网络化管理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区域内危重新生儿的转会诊救治网络,选择朝阳区2016年10月-2017年9月危重新生儿救治网络转运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7年妇幼年朝阳区共分娩59 071例活产,共转运2 769例新生儿,占活产总数的46. 9‰。危重新生儿共1 570例,占活产数的26. 5‰。其中转至区级指定抢救医院新生儿776例,危重新生儿346例;转至市级指定抢救医院新生儿149例,危重新生儿121例。转运途中无1例死亡,转运成功率为100%。区级及市级救治医院的新生儿疾病顺位前3的分别是新生儿感染、早产、新生儿黄疸及早产、肠道疾病、新生儿窒息。结论提高各级助产机构救治水平及转运体系信息化程度,形成"助产机构—妇幼保健院—社区服务中心"为管理模式的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在危重新生儿转运中应用新生儿转运系统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我院采用新生儿转运系统进行危重患儿转运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进行总结。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准运,其中疾病顺序为重度窒息、缺血缺氧性脑病、肺透明膜病、胎粪吸入综合征,与传统双向转运相比,本次研究中的转运成功率明显较高,p〈0.05。结论:新生儿转运系统能够有效提高危重新生儿的转运成功率,减少新生儿的病死率,从而有效提高新生儿的出生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