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我国曾是全球寄生虫病流行和疾病负担最重的国家之一。新中国建立后,在党和政府领导下,经过60余年的积极防治,我国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受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生态变化、国际交流加强等因素的影响,寄生虫病防控面临新的挑战,输入性疟疾、血吸虫病、利什曼病、丝虫病和锥虫病等寄生虫病时有发生并日渐增多。随着 “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展开、国际交流的快速发展,更将会加大这类疾病的输入,并引起流行与传播的风险。本文在回顾我国寄生虫病防治经验与成效的基础上,梳理“一带一路”建设沿线相关国家和地区主要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分析当前在“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我国寄生虫病防控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并提出相应建议,为我国及时预防此类寄生虫病的发生和发展、制定有效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发现曼氏血吸虫中间宿主藁杆双脐螺进入广东深圳地区,目前已在深圳定殖并扩散至东莞、惠州等地区。鉴于输入性曼氏血吸虫病病例在我国时有报道,我国已经面临输入性曼氏血吸虫病在中国大陆传播的风险。随着我国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曼氏血吸虫病在中国大陆的传播风险将逐渐增大。为防止曼氏血吸虫在我国形成完整生活史并造成疾病传播,提升对曼氏血吸虫病的认识、加强提前防控的意识以及尽早发现、报告、处置输入性曼氏血吸虫病病例或病原携带者尤为重要。国内多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防控专家就输入性曼氏血吸虫病监测与防控对策达成共识,旨在提升我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关于输入性曼氏血吸虫病诊疗和防控意识与能力、降低甚至消除输入性曼氏血吸虫病在我国传播的风险,从根本上保障我国居民健康。  相似文献   

3.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发现曼氏血吸虫中间宿主藁杆双脐螺进入广东深圳地区,目前已在深圳定殖并扩散至东莞、惠州等地区。鉴于输入性曼氏血吸虫病病例在我国时有报道,我国已经面临输入性曼氏血吸虫病在中国大陆传播的风险。随着我国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曼氏血吸虫病在中国大陆的传播风险将逐渐增大。为防止曼氏血吸虫在我国形成完整生活史并造成疾病传播,提升对曼氏血吸虫病的认识、加强提前防控的意识以及尽早发现、报告、处置输入性曼氏血吸虫病病例或病原携带者尤为重要。国内多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防控专家就输入性曼氏血吸虫病监测与防控对策达成共识,旨在提升我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关于输入性曼氏血吸虫病诊疗和防控意识与能力、降低甚至消除输入性曼氏血吸虫病在我国传播的风险,从根本上保障我国居民健康。  相似文献   

4.
经过近70年的艰苦努力,我国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些重要寄生虫病已经达到或正在迈向消除。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实施和推进、国内外交流和对外投资的增加,我国外出务工、经商、留学、旅游、探亲以及参与国内外交流活动的人员日益增多,导致国内从流行区到非流行区、全球从国外到国内的输入性寄生虫病病例逐渐增多。输入性病例增多给我国寄生虫病消除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分析了我国疟疾、血吸虫病和利什曼病这3种重要输入性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及当前防控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并提出了相关应对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经过近70年的艰苦努力,我国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些重要寄生虫病已经达到或正在迈向消除。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实施和推进、国内外交流和对外投资的增加,我国外出务工、经商、留学、旅游、探亲以及参与国内外交流活动的人员日益增多,导致国内从流行区到非流行区、全球从国外到国内的输入性寄生虫病病例逐渐增多。输入性病例增多给我国寄生虫病消除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分析了我国疟疾、血吸虫病和利什曼病这3种重要输入性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及当前防控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并提出了相关应对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际贸易的全球化、我国经济与旅游业的发展、科技文化的交流及援助非洲项目的不断开展,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将有越来越多的技术和劳务人员及公民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非洲国家工作或旅游。目前寄生虫病(如疟疾、非洲血吸虫病、罗阿丝虫病与盘尾丝虫病、利什曼病、非洲锥虫病等)在上述国家仍严重流行,我国境外输入性寄生虫病呈增多的趋势。然而,我国的临床医生对境外输入性寄生虫病的临床表现多不熟悉,输入性寄生虫病常被漏诊与误诊;且国内的医学寄生虫学教材与教学内容中,对于国内没有而在国外严重流行的寄生虫病则较少涉及,因此,建议增加输入性寄生虫病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7.
蚊子是多种传染病的传播媒介,是全球公认的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以及合作国家和地区的不断增多,我国对外国际交流与合作也将进一步增加。在此背景下,境外输入传染病的风险也将增高,一些我国已得到有效控制或不常见蚊媒传染病,通过境外输入而引起我国继发传播与流行的风险也进一步增加,有可能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本文主要就当前主要蚊媒传染病的输入风险及防控对策进行述评,为我国出入境卫生检疫和输入性蚊媒传染病的防控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国家战略的推进,上海市发布了《上海市生态空间专项规划(2021—2035)》,以加强和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寄生虫病传播与流行受气候和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尽管上海市各种寄生虫病已处于极低流行水平,几乎无本土病例发生,但生态环境改变可能引发寄生虫病潜在传播风险。本文就上海市重点寄生虫病监测现状及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寄生虫病潜在传播风险和应对措施进行分析,并就生态城市建设中远期需探索的寄生虫病监测与控制技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提升我国寄生虫病防治工作能力和科研水平,探索寄生虫病防治新策略及适宜技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自2010年起陆续在各省设立了血吸虫病、疟疾、包虫病等寄生虫病防治科研基地。本文回顾了“十三五”时期寄生虫病防治科研基地建设进展,总结基地工作取得的成果及经验,分析基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并就今后工作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摘要] 血吸虫病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被WHO归类为被忽视的热带病。经过70年的努力,我国血吸虫病防控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血吸虫感染率和致残致死率显著下降。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中非合作深入推进,输入性血吸虫病病例时有报告,输入性血吸虫病在中国大陆的潜在传播风险值得关注。为了更好地巩固血吸虫病防控成果、提升对外部生物安全风险的检测能力,本文对血吸虫病病原学、免疫学与核酸等诊断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当前在我国多种食物源性寄生虫病发病率呈增长趋势。其中并殖吸虫病(肺吸虫病)致病虫种多,流行区分布广,病型复杂,罹患者众,易误诊漏诊,且易发生“再现”性感染,是世界上更是我国主要防治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之一。  相似文献   

12.
食源性寄生虫病包括肉源性、鱼源性、植物源性、水源性、软体动物源性及淡水甲壳动物源性寄生虫病等。本文主要就华支睾吸虫病、并殖吸虫病、猪带绦虫病、弓形虫病、旋毛虫病和广州管圆线虫病等6种我国主要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现状及防治进展作一综述,旨在提高对食源性寄生虫病的认识、为制定食源性寄生虫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多与饮食有关,不生食、不半生食是预防食源性寄生虫病发生的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寄生虫病曾在我国广泛流行,虽然经过近70年的积极防治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在新时期背景下,寄生虫病的防控仍然面临诸多挑战。风险预测模型可以准确的预测人群寄生虫病的流行趋势且能识别影响其传播的主要因素,对寄生虫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目前可用于预测寄生虫病传播风险的几种模型,对时间序列模型、回归模型、决策树、贝叶斯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灰色动态模型以及支持向量机的特点及适用性进行了介绍,以期为实际应用中模型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当前我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寄生虫病防治人员的寄生虫病检测理论和技能知识水平。方法 2015年9月组织全国31个省(市、区)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124名寄生虫病防治专业人员进行能力考核,构建考核人员基本信息和考试成绩数据库,了解考核对象寄生虫病检测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并分析不同性别、年龄、职称、单位级别和地区考核对象间的差异。结果 所有考核对象综合平均成绩为123.3分,及格人数占考核人数的57.3%。其中男性(48人)和女性(76人)平均分分别为125.9分和121.7分;30岁以下年龄组(57人)、30 ~ 40岁年龄组(61人)及40岁以上年龄组(6人)综合成绩平均分分别为119.6、128.1分和111.2分;初(94人)、中(28人)、高级(2人)职称人员综合成绩平均分分别为119.2、135.9分和140.5分。124名考核对象的笔试成绩平均为61.9分,及格人数占考核人数的62.9%;所有考核对象技能操作平均成绩为61.4分,及格人数占58.1%。结论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寄生虫病防治的考核人员理论考核成绩极差较大,寄生虫病检测基础理论和技能考核水平总体偏低,需对照防治中的薄弱环节和潜在风险,重视人才培养和技术储备,强化寄生虫病防治队伍建设,培养有较强理论和实践综合能力的寄生虫病防治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寄生虫病流行广泛的国家,部分寄生虫病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严重阻碍经济社会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我国寄生虫病防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少见或罕见寄生虫病时有发生,值得关注和重视。本文介绍了我国寄生虫病的种类及其分类情况,概述了我国常见寄生虫病的流行和防治情况,重点讨论和阐述了少见或罕见寄生虫病的概念、种类以及诊断等内容,以期为学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许炽熛 《传染病信息》2000,13(4):151-153
寄生虫病是我国最常见的疾病,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展了大规模的防治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已基本上控制了黑热病与丝虫病的流行,其他寄生虫病也已明显减少。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寄生虫病防治中也出现一些新问题值得我们注意。 1.以往少见的寄生虫病增多了: 广州管圆线虫病(angiostrongyliasis cantonensis)在东南亚及我国台湾省较多见,但在我国大陆仅有个案报告。近年来引进了一些巨螺如褐云玛瑙螺、瓶螺(也称福寿螺,俗称苹果蜗螺)饲养,并进入  相似文献   

17.
从寄生虫病咨询看加强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寄生虫病曾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一类疾病。经过几十年的努力 ,常见危害人体的“五大寄生虫病”(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黑热病、钩虫病 )发病率有了明显的降低。但由于社会变革、防治工作力度下降、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流动人口的增加 ,血吸虫病、疟疾等寄生虫病近年来都有回升。特别在农村 ,感染普遍、病原繁多的各种寄生虫病仍是严重危害农民健康的主要疾病。随着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一体化 ,交通、贸易、旅游业迅速发展 ,增加了病原扩散的机会 ,输入性的寄生虫病不断增多。人们饮食方式的改变和食品的多样化 ,使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发…  相似文献   

18.
血吸虫病监测现状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人畜共患螺传寄生虫病。血吸虫病流行于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76个国家和地区的广大农村,全世界有2亿人受其危害[1]。血吸虫病与其中间宿主钉螺的地理分布一致,有严格的地方性。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流行类型、流行程度上存在着较大差异。有计划、连续、系统地开展血吸虫病监测,不仅成为流行病学研究的内容,更是有效开展预防和控制血吸虫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文献无论是综合疾病监测还是单病种监测中有关血吸虫病的报道都极为少见。我国则在几十…  相似文献   

19.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是全国寄生虫病预防控制的专业机构,它承担着国家重大寄生虫病防治应急任务,其中包括健康教育宣传预防寄生虫病的科普知识。本所下设的人体寄生虫和媒介标本馆(简称人体寄生虫标本馆)2004年10月开馆以来,受到各级领导和同行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标本馆内容、设施几年来得以不断更新和充实。开馆3年来参观人数已达数千人,其中包括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瑞士、日本、韩国等国的学者,在校的大学生以及中、小学生。通过寄生虫虫体和病理标本、虫体实物、灯箱照片以及各类虫体生活史图片、多媒体等感性与直观的展示方式,使人们对主要寄生虫的形态特征和寄生虫的感染方式、传播途径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而学到了自我保护、预防感染寄生虫病的知识。人体寄生虫标本馆同时还为上海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提供大量拍摄寄生虫病防治专题片的素材。  相似文献   

20.
寄生虫病是行为性疾病。健康教育作为预防控制寄生虫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推动我国农村寄生虫病防治进 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寄生虫病健康教育的发展历程、 当前农村地区寄生虫病健康教育干预模式及其效果等进 行了综合评述, 系统总结了各类模式在寄生虫病防治中的作用和影响; 并就当前寄生虫病防治形势及防治目标对我国农 村地区健康教育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