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调肝方药对束缚应激大鼠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的调查作用。方法:以束缚制动作为应激原复制应激反应大鼠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模型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同时检测模型大鼠有关免疫功能的变化,并观察调肝方药的调节作用。结果:束缚应激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A)兴奋亢进(P<0.01或P<0.05);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降低(P<0.01),腹腔巨噬细胞(MΦ)释放H2O2功能下降(P<0.01)。而调肝方药能抑制HPAA的兴奋性,提高大鼠的免疫机能。结论:调肝方药对束缚应激所引起的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的紊乱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应激导致大鼠体重增长缓慢、摄食量下降与粪便代谢物变化的相关性。方法: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慢性束缚应激组。慢性束缚应激组大鼠每天给予束缚应激3 h,连续21 d;正常组大鼠正常饲养21 d,不予应激。观测2组大鼠旷场实验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行为学指标变化及糖水偏好率、血清D-木糖含量和小肠炭末推进率,采用~1H-NMR代谢组学技术检测大鼠粪样代谢物,Pearson相关分析探究应激大鼠体重、摄食量变化与上述观测指标的关系。结果:与正常组大鼠比较,慢性束缚应激组大鼠体重增长缓慢,摄食量显著下降(P0.01),5 min内在旷场内总移动距离和中央区移动距离均显著减少(P0.01),内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5 min内在开放臂停留时间显著缩短(P0.01)。束缚应激21 d大鼠血清D-木糖含量和糖水偏好率均较正常大鼠显著下降(P0.05)。小肠炭末推进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P0.05)。粪样代谢组学检测获得乙酸盐、丁酸盐、葡萄糖、丙酸盐、谷氨酸盐、核糖、庚二酸盐、乳酸盐、丙氨酸和戊酸盐10种差异代谢物,且慢性束缚应激组大鼠粪样中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大鼠(P0.05)。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应激21 d大鼠摄食量与差异代谢物乙酸盐和庚二酸盐呈显著负相关(P0.05),体重变化与上述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慢性束缚应激大鼠粪便小分子代谢产物乙酸盐和庚二酸盐与其摄食量存在一定相关性,但具体代谢通路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慢性应激对主动脉超微结构和主动脉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健康的24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只。适应性饲养1周后,实验组大鼠给予3周应激刺激制作慢性应激动物模型,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刺激正常饲养。两组大鼠同时处死,用透射电镜观察主动脉组织的超微结构;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VCAM-1的表达情况。结果:①实验组大鼠主动脉的超微结构改变,内皮细胞的线粒体明显肿胀,空泡变。而对照组大鼠的主动脉内皮细胞超微结构无此改变;②实验组大鼠主动脉组织的VCAM-1表达增强(平均灰度值为151.39±1.17),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平均灰度值为159.48±3.75,P<0.05)。结论:①慢性应激能造成大鼠主动脉超微结构的改变,内皮细胞线粒体结构退行性变和内皮细胞的炎症性变;②慢性应激能导致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VCAM-1的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电针及中枢迷走背核复合体 (DVC)微量注射血管活性肠肽 (Vasoactiveintestinalpeptide ,VIP)对胃粘膜损伤大鼠VIP的影响 ;探讨VIP参与电针对胃粘膜损伤大鼠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 6 0只 ,随机分为 6组 ,正常组(常规饲养 )、模型组 (大鼠束缚后放入 4℃冰箱中冷应激 3小时 )、电针模型组 (选取大鼠两侧足三里穴 ,频率为 2 0~ 12 0Hz的疏密波混频刺激 ,电流强度 2~ 3mA ,连续电针 30min ,每日一次 ,持续 10d ,然后造模。)、中枢模型组 (DVC注射VIP加束缚冷应激 )、中枢对照组Ⅰ (DVC注射VIP)和中枢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对慢性应激性高血压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排列表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慢性应激组,慢性应激+音乐组(简称音乐组)和对照组。慢性应激组和音乐组接受28d足底电击结合噪声的复合刺激(上午8∶00~10∶00、下午2∶00~4∶00)以构建慢性应激性高血压大鼠模型,音乐组在接受慢性应激刺激的同时每日进行音乐干预(2h·d-1,65dB),此期间对照组大鼠正常饲养。实验结束后1w,采用尾压法测量大鼠的收缩压,酶联免疫法测量血清中的糖皮质激素含量。结果:实验后,慢性应激组大鼠收缩压明显高于音乐组(P0.01)和对照组(P0.01),音乐组血压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酶联免疫法结果显示,慢性应激组大鼠血清糖皮质激素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和音乐组(P0.05),而音乐组和对照组大鼠血清中糖皮质激素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音乐疗法能有效预防慢性应激性高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复合应激对大鼠学习与记忆的作用,以及Ca2 /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钙调蛋白(CaM)mRNA、环腺苷酸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mRNA水平的变化及其在学习和记忆中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慢性复合应激组(16只)和对照组(16只)。慢性复合应激组动物给予6周的慢性复合应激刺激,制备慢性复合应激模型;Morris水迷宫和Y迷宫测试大鼠空间学习和记忆的行为表现;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检测大鼠海马CaMKⅡ、CaM mRNA和CREB mRNA水平的变化;观察分析CaMKⅡ在海马CA1和CA3区的分布和表达;电镜观察海马CA3区突触间隙的宽度和突触后致密物质(PSD)的厚度的变化。结果慢性复合应激6周后,应激组大鼠的学习与记忆能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应激组海马CA3区突触间隙的宽度为5.0580±1.4216,PSD的厚度为20.9547±2.5693。与对照组相比,海马CA1和CA3区辐射层和始层CaMKⅡ的免疫染色明显增强,特别是始层;CaMKⅡ、CaM mRNA及CREB mRNA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P<0.01)。结论慢性复合性应激后,大鼠的学习与记忆能力增强;海马CaMKⅡ、CaM mRNA和CREB mRNA水平增加可能是参与了慢性复合应激性学习记忆增强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应激时大鼠中枢神经元损伤与大脑结构、功能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30只青年雄性Wistar大鼠,体重在185g~255g之间,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15)和实验组(T组,n=15)。T组大鼠单只分笼喂养,连续21天给予不可预见性综合刺激;C组大鼠分5只/笼喂养,不给予任何刺激。第22天脑组织取材、切片并进行TUNEL染色测定;实验前后分别进行旷场分析、体重测定和头部磁共振检查。结果:实验后的T组与C组相比:体重减轻(P0.05);中央格停留时间延长(P0.01);水平穿越格数减少(P0.01);直立次数减少(P0.01);修饰次数减少(P0.01);粪便粒数增多(P0.01)。在T组及C组海马各区均可以观察到细胞核内有棕黄色颗粒的凋亡细胞。慢性应激后T组与C组比较,凋亡细胞所占比例及凋亡细胞计数明显增加,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无论与C组还是与实验前本组相比,实验后T组大鼠的侧脑室宽度显著增大,中脑导直径显著增大(P值均0.01)。结论:慢性不可预见性综合应激明显增加了大鼠海马各亚区神经元凋亡的数量,并使其头部的MR图像表现为脑萎缩。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加味保元汤对束缚应激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80只小鼠随机等分为加味保元汤 5g/kg体重、 10g/kg体重、15g/kg体重和应激组 ,用巨噬细胞体内吞噬法 ,测其吞噬率及吞噬指数。结果 :吞噬指数 :10g/kg体重组明显高于 15g/kg体重组 (P <0 0 5 ) ,10g/kg体重组与 5g/kg体重组比较虽P >0 0 5 ,但均值高于 5g/kg体重组 ;吞噬率 :10g/kg体重组最高。结论 :10g/kg体重剂量加味保元汤对束缚应激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保护作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大鼠慢加急性肝衰竭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 SD大鼠给予50%四氯化碳植物油溶液腹腔注射,每3天1次,连续6或10周.分别于6周和10周时将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腹腔注射2 g/kg体重D-氨基半乳糖、100 μg/kg体重脂多糖联合0.5 g/kg体重D-氨基半乳糖.通过观察大鼠饮食,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以及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形态改变来评价成模效果.结果 给予四氯化碳植物油溶液腹腔注射6或10周,分别可出现肝纤维化和肝硬化表现.在此基础上给予上述2种试剂急性攻击,可出现肝组织片状、大块或亚大块肝坏死.结论 四氯化碳腹腔注射诱导的慢性肝纤维化,肝硬化基础上分别给予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联合D-氨基半乳糖可诱导慢加急性肝衰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针刺足三里穴对束缚冷应激致胃动力紊乱大鼠血管活性肠肽 (VIP ,vasoactiveintesti nalpeptide)表达的影响 ,探讨针刺调整胃动力的可能途径和作用靶点。方法 Wistar大鼠分三组 ,浆膜法测定胃电数据 ,放免和免疫组化ABC法 ,结合图象分析 ,观察针刺足三里穴对束缚冷应激致胃动力紊乱大鼠VIP表达的影响。正常组 :正常喂养 ,观察正常胃电 ;模型组 :大鼠禁食 2 4h ,自由引水。实验时束缚于木板上 ,入 4℃冰箱应激 2h后取出 ,观察记录胃电 ;针刺组 :电针足三里穴 30min→造模→记录胃电。每组2 0只 (10只用于放免检测 ,10只用于免…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对慢性应激海马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模型组、电针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模型组大鼠连续接受21d各种不同的应激,平均每种应激使用2~3次。电针组模型建立后中止刺激,给予电针“三阴交”穴和“百会”穴.连续电针21d。对照组不给予刺激和电针。第42天将3组大鼠处死取脑。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区nNOS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nNOS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减少(P〈0.05),染色变淡;电针后海马nNOS阳性神经元的数量有所增加(P〈0.05)。结论电针可上调nNOS在大鼠海马内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幼年和成年期心理应激对成年支气管哮喘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方法:将32只Wistar幼年大鼠随机分为哮喘模型组(成年期制备哮喘模型)、成年应激哮喘组(成年时给予心理应激的哮喘大鼠)、幼年应激哮喘组(幼年时给予心理应激的哮喘大鼠)和正常对照组(n=8)。建立心理应激与哮喘大鼠模型,肺组织HE染色与白细胞亚群计数,放免法测定血清IL-4、皮质醇、肺泡灌洗液IgE及脑组织IL-1β含量。结果:束缚应激可加重哮喘动物气道炎症和多项免疫指标紊乱。幼年应激后幼年应激哮喘组血清皮质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哮喘造模结束后成年应激哮喘组大鼠中枢IL-1β和血清皮质醇含量升高,幼年应激哮喘组降低。结论:幼年与成年心理应激均加重了大鼠哮喘,但存在不同机制,HPA轴在这一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豆甙元(Daidzein)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神经肽Y(NPY)蛋白表达和非特异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方法:取健康成年SD大鼠40只,雄性,体质量(210±19)g,清洁级,用1%蔗糖水喂养4 d,使动物原来的饮水习惯发生改变。第5天开始24 h禁水,但不禁食,第6天给予1%蔗糖水4 h,测1%蔗糖水的偏嗜度。根据1%蔗糖水偏嗜度和体重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糖水偏嗜度和体重各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正常对照组(CG)、模型对照组(MG)、氟西汀对照组(FG,10.0 mg/kg)、大豆甙元组(DG,80.0 mg/kg)。造模同时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给药32 d。造模方法为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的应激模型加孤养。观察大鼠的行为改变,免疫蛋白印记(Western blot)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BNDF和NPY表达,观察淋巴细胞增值功能,脾脏指数,外周血白细胞数目及抗体分泌细胞功能。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慢性应急刺激大鼠体重、蔗糖消耗量及大鼠旷场试验得分显著降低,游泳不动时间延长,海马BNDF和NPY表达水平低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氟西汀治疗组和大豆甙元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大鼠体重、蔗糖消耗量、大鼠旷场试验得分以及海马BNDF和NPY表达水平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大豆甙元组大鼠外周血白细胞数目、抗体分泌细胞功能及淋巴细胞增殖力显著高于模型组。大豆甙元剂量脾脏指数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大豆甙元能显著拮抗慢性应激模型大鼠抑郁症状,大豆甙元可增加海马内BDNF和NPY蛋白的含量,并且有增强慢性应激模型大鼠体液免疫应答和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作用,大豆甙元拮抗慢性应激模型大鼠抑郁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大豆甙元治疗后海马中BDNF和NPY蛋白含量增加及免疫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长期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刺激大鼠动物模型,观察大鼠在应激后行为学的改变。方法:雄性SD大鼠20只,5周龄,饲养3周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实验组进行为期5周的随机应激刺激,建立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动物模型,对照组不施加任何刺激,正常饲养。两组大鼠每周都要进行体质量测量、矿场行为学测验以及糖水偏好测试,将两组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大鼠在体质量方面无明显差异,而矿场实验,实验组与对照组从第14天就开始出现显著差异(t=-2.420,P=0.016);糖水测验两组出现显著差异则出现在21天时(t=5.854,P=0.000)。结论:大鼠的行为活动在长期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刺激后明显改变,说明大鼠长期处在应激刺激下,正常的行为活动会出现障碍。  相似文献   

16.
甘草苷对抑郁模型大鼠体重及行为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甘草苷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体重及行为学的影响。方法:72只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氟西汀组,以及甘草苷3个剂量组,每组12只。采用慢性应激加孤养造模,应激持续5周,从第3周起进行药物干预。观察大鼠体重及行为学改变。结果:应激5周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重降低(429±45/494±37,P<0.01),糖水消耗量降低(8.3±3.3/14.4±2.7,P<0.01),强迫游泳的不动时间延长(96±10/37±9,P<0.01)。3周甘草苷灌胃后,大鼠体重仍低于正常对照组(444±45、442±22、423±28/494±37,P<0.01),但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甘草苷3个剂量组的糖水消耗量较模型组大鼠增加(11.4±4.0、14.1±3.5、14.0±2.5/8.3±3.3,P<0.05);强迫游泳不动时间较模型组大鼠也缩短(63±8、66±10、26±8、41±11/96±10,z=-2.02、-3.52、-3.03,P<0.05或P<0.01)。结论:除未发现对体重的影响外,3周灌胃甘草苷可以有效逆转抑郁模型大鼠上述的行为学改变,提示甘草苷具有抗抑郁样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献报道益气活血方剂对肝纤维化的逆转有明显的效果。本文采用猪血清免疫大鼠造成肝纤维化模型,给大鼠灌服益气活血方剂,观察动物肝组织切片中、胶原和LN的变化,探讨益气活血方剂对肝纤维化的逆转作用。取Wistar雄性大鼠64只,体重140~160g。新鲜猪血0.4%枸橼酸钠抗凝,离心10分钟制备血清(1500转/min),过滤除菌。大鼠腹腔注射猪血清,0.5ml/只、每周两次。造模动物分成3、5、7、9周组,治疗组动物是在造模5周后分成活血化瘀组和扶正组治疗至第10周,自然恢复组动物是在造模5周后自然恢复至第10周,以上各组动物均为8只。药物水煎剂各含生药3.…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肝星形细胞(HSC)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β(PDGFR-β)的变化与肝纤维化形成的关系,本实验采用Wistar雄性大鼠40只,体重140-160g,分成正常组、肝纤维化模型组。模型组采用大鼠腹腔注射猪血清(0.5ml/只,每周2次),按造模时间分成3、5、7、9周组,各组动物8只,  相似文献   

19.
p38蛋白激酶 (p38MAPK)是新近发现的与炎症、应激反应密切相关的蛋白激酶 ,参与了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的定位迁移和淋巴细胞的发育、分化、成熟和活化的全过程 ,提示p38MAPK可能与支气管哮喘的气道炎症机制相关。为探讨p38MAPK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我们选择了雄性SD大鼠 2 0只 ,体重 2 2 0± 4 0g ,2~ 3月龄。随机分成 3组 :A组为正常对照组 ,以生理盐水代替抗原进行注射和雾化吸入 ;B组为阳性对照组 ,给予鸡卵清蛋白 (OVA ,美国Sigma公司 )致敏和刺激复制哮喘模型 ;C组为地塞米松 (DEX)干预组 ,每天予以OVA雾化吸入前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慢性情绪应激对大鼠主动脉的损伤作用.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无应激组(NS)、生理应激组(PS)和情绪应激组(ES),每组各10只,并制作慢性情绪应激模型.于末次应激结束后采集血标本,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含量、ELISA法测定血清Ox-LDL、放免法测定TNF-α水平;HE染色观察大鼠主动脉形态学变化.结果 ①血清学指标显示,ES组大鼠较其他3组出现了明显的脂代谢紊乱(TC、LDL-C、Ox-LDL水平明显升高,HDL-C下降)、氧化应激损伤(血清SOD活力明显下降而MDA含量明显升高)和炎症反应(血清hs-CRP和TNF-α升高);②HE染色显示ES组主动脉出现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性病理改变.结论 慢性情绪应激可通过影响血脂、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促进大鼠主动脉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