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康复对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姐40例予以心理疏导、中药熏洗、蜡疗、CPM、电针、关节松动术治疗。对照组40例予以传统方法:早期制动,后期单纯康复训练。结果:早期康复能明显有效的改善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尤其对关节活动度有明显改善,与单纯康复训练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早期康复是治疗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牵摇松筋手法治疗膝关节O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诊断的患者162例,采用牵摇松筋手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疼痛、功能、关节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和关节稳定性变化。结果:治疗后疼痛、行走与站立功能、关节活动度等有明显的改善,但肌力、屈曲畸形及关节稳定性改善不显著。结论:牵摇松筋手法对改善膝关节OA的疼痛、功能和关节活动度疗效较好,对其肌力、屈曲畸形及关节稳定性疗效较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一次性被动活动法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中的疗效。方法:选择胫骨平台骨折钢板内固定患者44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主动活动组,B组为一次性被动活动组。对骨折愈合后的膝关节活动度(ROM)及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B组的膝关节功能评分和ROM明显优于A组(P<0.05),尤其表现在膝关节活动度的恢复方面。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术后一次性被动活动法功能锻炼对膝关节功能及关节活动度恢复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动气针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94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的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运用动气针法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施行单纯康复训练治疗,2周为1个疗程,治疗4周后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于肿胀情况,观察组治疗2周后开始有效(P 0.05),而对照组治疗4周后开始有效(P 0.05);对于ROM评分以及AKS膝关节功能评分的比较,2组治疗前后均有明显改善(P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疗效显著(P 0.05)。结论动气针法结合康复训练对于减轻骨折术后膝关节肿胀,增加关节活动度,提高AKS膝关节功能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介入对膝关节损伤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4例膝关节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术后均给予卧床休息、药物治疗、膝关节屈伸训练及股四头肌肌力训练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同时介入冰敷、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本体感觉训练等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术后1年HSS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HSS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介入可有效提高膝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胫骨平台骨折是膝关节创伤中常见的一种骨折之一,膝关节受内外翻撞击或坠落造成的的压缩暴力等均可导致胫骨平台骨折,由于胫骨平台骨折是典型的关节内骨折,大多需要手术治疗,其术后护理及功能训练将对膝关节功能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术后及早地进行康复训练成为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护理的关键,我科采用便捷式膝关节活动度康复训练支架(ROMT)进行术后康复,增加膝关节术后的活动程度及减轻患肢疼痛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配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功能障碍患者采用中药熏蒸配合关节松动术治疗,30天后采用HSS膝关节功能评估系统评分。结果:优良率92.5%,膝关节屈伸活动度0°~110°。结论:中药熏蒸配合关节松动术可显著改善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功能障碍,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康复疗法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主动康复组、被动康复组和系统康复组。主动康复组采用主动康复训练,被动康复组采用被动康复训练,系统康复组治疗则以主动康复训练联合CPM机的被动康复训练为主,在进行患者主动康复训练前,先使用CPM机进行锻炼。治疗后采用AKSS标准对康复疗效进行评估并比较三组疗效。结果: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早期功能康复临床疗效观察中,在改善膝评分方面,主动康复组与采用CPM的被动康复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但被动康复组在膝功能评分明显低于主动康复组,而集主动康复与CPM锻炼于一体的系统康复疗法可收获最佳的膝评分与功能恢复效果。结论:主动康复疗法与被动康复疗法各具所长,而系统康复疗法可综合二者优势,在改善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恢复膝关节屈伸膝肌群整体肌力等方面疗效显著,并可尽最大程度恢复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动态关节松动术对膝关节损伤后导致的关节僵硬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佛山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膝关节损伤后关节僵硬的患者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采用动态关节松动术,对照组采用Maitland关节松动术,8周后对两组治疗前后的膝关节活动度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膝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康复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膝关节屈曲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和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膝关节屈曲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动态关节松动术治疗膝关节损伤后关节僵硬优于Maitland关节松动术,且更适用于膝关节活动范围较大时改善关节终末范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关节松动手法后再进行载荷牵引对改善关节活动度的效应.方法:膝关节活动受限患者48例,随机分成3组各16例.松动组给予膝关节松动术;牵引组行膝关节屈曲位载荷牵引治疗;综合组则采用两种方法结合治疗.结果:治疗4周后,3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与松动组及牵引组比较,综合组活动度改善更显著(P〈0.01).结论:关节松动结合牵引能显著改善膝关节活动范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Kaltenborn关节松动术联合运动疗法治疗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15例,采用Kaltenborn关节松动术联合运动疗法,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周、4周、8周,采用膝关节活动度评价指标(ROM)、视觉模拟疼痛指数评估(VAS)及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表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周、4周、8周,观察指标ROM评分、VAS评分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altenborn关节松动术联合运动疗法,治疗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关节功能障碍有一定的疗效,可以改善活动度,减轻疼痛,恢复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髌骨骨折术后综合康复治疗方法,以最大限度恢复患者膝关节功能。方法: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对72例因髌骨骨折术后发生膝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通过主动功能锻炼、被动运动训练、中药外用及手法理筋、蜡疗、冰敷、本体感觉训练等综合康复方法治疗3个月,采用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和Bostman膝关节评分评价康复疗效。结果:术后3个月,72例患者经综合康复治疗后膝关节活动度显著增加与术后2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ostman膝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效果:优:68例,良:3例,差:1例,优良率:95.3%。结论: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对髌骨骨折聚髌器内固定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康复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医传统关节粘连松解程序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硬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中医传统关节粘连松解程序,对照组给予西医Maitland关节松动术,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运动疗法、中成药口服),1次/d,共治疗20次,以VAS疼痛评分、关节活动度、肌力、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等指标进行综合疗效评价。结果:58例患者完成治疗,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各指标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指标得到改善,治疗均有效;两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屈曲角度、关节活动范围、VAS,ADL及HSS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伸直受限角度及肌力对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传统关节粘连松解程序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硬在改善患者疼痛、关节活动度、HSS膝关节评分以及日常活动能力方面优于西医Maitland关节松动手术组,体现中医药治疗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CPM在膝关节镜术后康复中的效果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下肢关节康复器(CPM)进行功能锻炼以治疗膝关节镜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不同病例对照研究,对照组沿用传统的康复方法,而实验组早期使用CPM进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结果 随访1~3个月,实验组56例患者关节活动度均达正常,恢复正常生活时间为20~62d(平均28.6d),较之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结论 膝关节镜术后早期应用CPM进行功能锻炼在预后及康复时间上均有明显优势,有利于功能恢复,缩短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松动术结合肌力训练对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60例术后膝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接受常规治疗和松动术训练的同时,仅治疗组加以肌力训练,然后对入组与治疗后3个月的膝关节功能进行对比。结果①主动/被动关节活动度(AROM/PROM):2组患者均较治疗前提高,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P<0.05)。②手动肌力评定(MMT):2组患者均较治疗前提高,而治疗组较对照组高出1~2级。③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2组患者均较治疗前提高,而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P<0.01)。结论松动术结合肌力训练治疗膝关节功能障碍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蜡泥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膝周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等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配合蜡泥灸治疗,2组均治疗4周后观察患者膝关节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量表)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后VAS与WOMAC评分均有改善,治疗后治疗组疼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晨僵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蜡泥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在缓解疼痛、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方面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而在改善晨僵方面与单纯康复训练疗效无明显差异,使用蜡泥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合CPM机功能锻炼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5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采用自拟方熏洗合CPM机功能锻炼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32例予CPM机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治疗。结果:治疗后4周时治疗组膝关节功不负重主动屈曲活动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2周膝关节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拟方熏洗合CPM机功能锻炼能明显改善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膝关节完全性脱位后多向不稳的治疗体会.方法:采用关节镜及小切口联合手术重建膝ACL、PCL及内、外侧结构,配合术后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9例膝关节脱位后多向不稳.结果:疼痛指数、关节肿胀程度、关节活动度、关节稳定性、关节功能恢复观察,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结论:膝关节完全性脱位后多向不稳的早期手术、全面康复治疗对膝关节功能恢复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骨折患者实施早期康复训练与中医针灸联合模式的术后功能障碍康复效果。方法:选择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70例胫骨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行早期康复训练与中医针灸联合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前后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康复效果。结果:术后首周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71 %低于对照组的25.7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康复效果94.29 %高于对照组的74.2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骨折术后患者行早期康复训练与中医针灸联合模式可有效改善其术后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和分析采用手法配合中药熏蒸促进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02月-2015年01月我院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58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2例采用关节松动、中药熏蒸疗法,对照组26例采用患者主动运动加单纯膝关节功能训练器(CPM)锻炼,比较两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改善总有效率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功能康复采用关节松动术配合中药熏蒸能够促进膝关节软骨面生理功能的恢复,降低关节积液的生成,消除肿痛,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