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用T细胞膜表面Fc受体方法对34例不同病期的单纯性肾病患儿进行了57例次的周围血Tγ和Tμ细胞的测定,并对其中8例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发现肾病活动期存在着明显的T细胞亚群紊乱,主要表现为Tγ细胞和Tγ/Tμ值显著升高。这种紊乱与肾病的发病有一定联系。通过治疗前、中、后Tγ和Tμ细胞的变化认为强的松、环磷酰胺对Tγ细胞有选择性抑制作用,而对Tμ细胞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抗原特异性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对冠心病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用MTS/PMS比色分析法测定2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27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和22例对照组的T细胞对5μg/m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增殖反应及其中IFN-γ浓度,并检测C反应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的T细胞对oxLDL的增殖反应及其中IFN-γ浓度的影响.结果 AMI组和UAP组的T细胞对5μg/ml oxLDL的增殖反应均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和对照组(P<0.05);AMI组和UAP组的T细胞对5μg/ml oxLDL增殖反应中的IFN-γ浓度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10μg/ml C反应蛋白可使ACS组的T细胞对5μg/ml oxLDL的增殖反应及其中IFN-γ浓度明显升高(P<0.001).结论 抗原特异性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尤其是以分泌IFN-γ为主的1型辅助性T细胞(Th1)介导的免疫反应,在导致斑块的不稳定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而C反应蛋白可能通过调节对特异性抗原oxLDL的细胞免疫发挥其促炎作用.  相似文献   

3.
背景:目前体外研究表明,乳糜泻(CD)患者的T细胞抗原决定簇主要来自于肠道T细胞克隆。T细胞克隆能识别对T细胞有刺激作用的麸质多肽,但患者体内麸质多肽对其总体特异性T细胞免疫应答的作用无法量化。目的:确定H LA-DQ2CD患者体内公认的优势T细胞抗原决定簇对总体麸朊T细胞免疫应答的作用。患者:H LA-DQ2阳性CD患者和健康对照者。方法:研究对象每日摄入20g麸质,持续3d。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PBM C)γ干扰素(IFN-γ)水平,以此反映麸质激发前后多肽和麸质特异性T细胞的水平。结果:在59例CD患者中有50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有关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调节机理的研究进展非常迅速,根据人类T细胞表面有无IgG或IgMFc受体,将T细胞分为T_γ和T_μ亚群,前者具抑制功能,后者具辅助功能。为了更深入地开展T细胞亚群的临床研究,我们采用绵羊红细胞和用IgG或IgM致敏的牛红细胞作为指示细胞的双重玫瑰花结技术,研究了广州地区104名正常人外周血中的T_γ、T_μ细胞数值及其比值,以便研究T淋巴细胞免疫调节功能的依据之一。本组所测对象均为未献过血,无慢性疾患,近期内又无疾病史的健康人,男58人,女39人,年龄范围从2~62岁,分为儿童、青年中年及老年四个组。测得的T_γ细胞均值为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抗原特异性T细胞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抗原特异性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对冠心病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用MTS/PMS比色分析法测定2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27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和22例对照组的T细胞对5μg/m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5μg/ml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增殖反应,用ELISA法检测各组增殖反应中的干扰素-γ(IFN-γ)的浓度.结果 AMI组和UAP组T细胞对oxLDL增殖反应均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AMI组和UAP组T细胞对oxLDL增殖反应中IFN-γ浓度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AMI组和UAP组的T细胞对oxLDL增殖反应中的IFN-γ浓度明显高于对LDL增殖反应中的IFN-γ浓度(P<0.001).结论 抗原特异性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尤其是以分泌IFN-γ为主的1型辅助性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在导致斑块的不稳定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采用一步花环法及~(51)Cγ释放试验检测了73例癌肿患者和80例正常人外周血中T、Tγ和Tμ细胞以及ADCC。用膜荧光抗体法检测了B细胞。结果表明癌症患者的总淋巴细胞和T细胞绝对值及百分率均低下,Tγ细胞数明显增多,Tμ细胞值减少,Tμ/Tγ细胞比值低下;ADCC显著降低。癌肿患者的B细胞数无显著变化。最后对这些变化与临床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T淋巴细胞是不均一的群体。按其来源、功能、理化性质、染色特征和表面标志等可分为不同的亚群。Gupta和Moretta等根据T细胞群中部分具有IgM-Fc受体,部分具有IgG-Fc受体,把T细胞分为Tγ和Tμ细胞。并且证明这两群细胞在免疫反应中起着不同的作用。测定方法均按Gupta等报告的两步法,用E玫瑰花法分离纯化的T  相似文献   

8.
<正> 应用体内法和体外法测定新生儿免疫功能,国外已不乏资料报道。国内自1979年报道有关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的研究以来,应用植物血凝素(PHA)皮试测定新生儿细胞免疫功能及根据 T 淋巴细胞表面 IgGFc 受体和 IgMFc 受体不同测定新生儿脐血 T 细胞亚群的研究相继有所报道。但有关新生儿 PHA 皮试反应、E 玫瑰花结形成率、Tγ细胞、非 T(non—T)细  相似文献   

9.
<正> 近年来对乙型肝炎发病原理研究较多,多数学者认为细胞免疫在乙肝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而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在各型肝炎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为此我们应用酸性2-醋酸萘脂酶(ANAE)染色法,对109名乙肝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进行了检测,探讨各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变化,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0.
重型肝炎患者T细胞亚群变化及IL-18、INF-γ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重型肝炎患者T细胞亚群、白介素18(IL-18)、γ干扰素(INF-γ)表达水平,探讨其与重型肝炎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抽取重型肝炎18例、慢性肝炎13例、正常健康志愿者9例清晨空腹静脉血5mL,其中2mL抗凝快速送检T细胞亚群,另外3mL新鲜分离血清-80℃保存,整批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检测IL-18和IFN-γ水平。结果重型肝炎与慢性肝炎患者、正常人相比总CD3^+、CD4^+/CD3^+细胞水平、CD4^+/CD8^+下降,CD8^+/CD3^+细胞水平升高;IL-18、INF-γ水平升高,且二者显著相关。结论重型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细胞因子在重型肝炎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不同的 Fc 受体或特异性细胞表面抗原的基础上曾经鉴定了人类 T 细胞亚群。在这一研究中,我们使用了一系列与 T 细胞、单核细胞和 Ia 抗原起反应的单克隆抗体,以鉴别带有 IgG(T_γ)Fc 受体的 T 细胞亚群和带有IgM(T_μ)Fc 受体的 T 细胞亚群。结果表明,T_μ亚群含有诱导者(OKT 4~+)和细胞毒/抑制者(OKT 5~+)群,并与未组分 T 细胞群相似;而 T_γ亚型含有极少的 T 淋巴细胞(OK-T 3~+)且不富含用这些单克隆抗体鉴定的 T细胞亚型。当然,T_γ群包含大量具有单核细胞抗原(OKM1~+)的Ⅰα~-细胞。在与此相反的研究中,发现分离的 OKT 4~+和 OKT 5~+T 细胞亚型很少含有 T_γ细胞,而这两个亚型主要由 T_μ细胞组成。我们的结论是,在这些单克隆抗体和 Fc 受体所鉴定的 T 细胞亚型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很少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68例正常孕妇进行淋巴母细胞转化试验测定和76例正常孕妇各期进行T 细胞亚群(T_γ及 T_μ细胞)测定结果。1.妊娠各期(早、中、晚)PHA 淋巴母细胞转化试验与非孕妇对照有明显降低。2.正常妊娠的早、中、晚三期之间,PHA 淋巴母细胞转化试验无明显差异。3.正常妊娠期 T 淋巴细胞中带有 IgG Fc 受体的 EA_G 花环%(T_γ细胞)显著增加,而带有IgM Fc 受体的 EA_M花环%(T_μ细胞)则减少.4.正常妊娠各期 T 淋巴细胞总数较非孕妇增加.说明妊娠期细胞免疫受到生理调节的抑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猴免疫缺陷病毒(SIVmac239)多次直肠粘膜暴露对机体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建立小剂量多次直肠粘膜暴露模型,测定实验猴的血浆病毒载量了解病毒复制水平,测定外周CD4+T细胞绝对数了解疾病进展情况,测定T细胞亚群和外周单个核细胞IFN-γ分泌情况了解机体细胞免疫状况。结果小剂量SIVmac239病毒多次暴露能导致病毒通过直肠粘膜进入动物体内,诱导机体免疫系统出现变化,但未见SIVmac239典型感染。病毒多次直肠暴露诱导出特异性细胞免疫,但与普通病毒感染相比,水平较低。结论本研究明确了猴免疫缺陷病毒小剂量暴露对机体细胞免疫的作用,为HIV疫苗研究提供了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HIV-1感染者人群分泌γ干扰素(IFN-γ)的HIV-1特异性T细胞反应的特征.方法 对HIV-1感染者进行6个月和12个月随访,采用ELISPOT试验检测HIV-1特异性T细胞反应,采用流式细胞术计数CD4+ T细胞.结果 6个月随访,CD4+T细胞计数与病毒载量呈负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泌IFN-γ的HIV-1特异性T细胞反应最强的是Nef肽库;高强度特异性T细胞反应频度最高的是Nef(72%)肽库.12个月随访,CD4T细胞计数与病毒载量呈负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泌IFN-γ的HIV-1特异性T细胞反应最强的是Nef肽库;高强度特异性T细胞反应频度最高的是Nef(74.1%)肽库.结论 HIV-1 B亚型的所有蛋白均可以诱导产生分泌IFN-γ的HIV-1特异性T细胞反应.6个月和12个月两次随访的研究结果均表明,针对Nef、Gag表位的HIV-1特异性T细胞反应最强、频度最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特异性T细胞免疫应答。方法:利用酶联免疫斑点技术(Elispot)检测32例MG患者胸腺AchR特异反应性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和干扰素-γ(IFN-γ)分泌细胞数。结果:MG患者胸腺AchR特异反应性IL-4,IL-10和IFN-γ分泌细胞数均增高,其中胸腺增生组AChR特异反应性IL-4,IL-10和IFN-γ分泌细胞数明显高于胸腺瘤组。结论:MG胸腺Th1和Th2细胞存在免疫功能紊乱,胸腺AChR特异反应性IL-4,IL-10和IFN-γ分泌细胞数可作为判断胸腺Th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D8 T细胞分泌的Th1/Th2类细胞因子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作用。方法将具有完整分期(Ⅰ、Ⅱ、Ⅲ、Ⅳ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与正常对照组随机各抽取35例,对其CD8 T细胞及其分泌的Th1类细胞因子Interferon-γ(IFN-γ)、Interleukin-2(IL-2)和Th2类细胞因子IL-4的变化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查并进行Spearman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Ⅰ、Ⅱ、Ⅲ、Ⅳ期肺癌中CD8 T细胞表达IFN-γ占CD8 T细胞百分比分别为(61.71±11.41)%、(59.83±11.32)%、(46.28±9.54)%、(35.16±7.51)%和(28.57±5.82)%;IL-2百分比分别为(63.22±12.01)%、(65.28±12.52)%、(54.27±9.78)%、(46.81±7.86)%和(35.24±6.84)%;IL-4百分比分别为(30.59±4.84)%、(31.52±4.97)%、(42.28±6.38)%、(53.37±8.61)%和(67.58±10.88)%;与Ⅰ、Ⅱ期肺癌相比,Ⅲ、Ⅳ期肺癌CD8 T细胞表达Th1类细胞因子IFN-γ、IL-2占CD8 T细胞的百分比下降,表达Th2类细胞因子IL-4占CD8 T细胞的百分比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经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肺癌的分期与CD8 T细胞表达Th1类细胞因子IL-2、IFN-γ占CD8 T细胞的百分比呈负相关,秩相关系数分别为rS=-0.5124;rS=-0.4862;rS=-0.4327。而与CD8 T细胞表达Th2类细胞因子IL-4占CD8 T细胞的百分比呈正相关,秩相关系数分别为rS=0.5056。结论晚期肺癌患者Th1/Th2类细胞免疫功能失平衡,Th1类细胞免疫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了对82例 EHF 的 Tγ细胞动态变化规律的观察。结果表明:EHF 的Tγ的细胞绝对数,在病程演变过程中呈规律性的变化(表1、图1),发热期、低血压期显著高于正常人(p<0.05),少尿期开始下降,恢复期回到正常人水平,Tγ细胞动态变化规律与 EHF 病程演变过程密切相关,与该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外周血调节性T(Treg)细胞/Th17细胞平衡在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体内的变化。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皮肤性病科诊治的梅毒血清固定患者28例纳入观察组,同期选取健康人30例纳入对照组,利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外周血Treg细胞、Th17细胞、相关特异性转录因子Foxp3及ROR-γ表达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34.02±12.31)%]高于对照组[(21.86±8.24)%,P<0.05],观察组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3.08±2.17)%]低于对照组[(9.13±1.96)%,P<0.01];观察组CD4+T细胞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量[(2 946.35±995.63)]高于对照组(2 468.74±869.63,P<0.05),ROR-γ表达量(1 438.29±659.31)低于对照组(1 831.25±426.37,P<0.05)。结论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存在Treg细胞/Th17细胞失衡,这种机体细胞免疫抑制可能是导致梅毒患者产生血清固定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细胞免疫应答变化与支气管哮喘疾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5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人95例为对照组,记录研究对象辅助性T细胞1 (T helper cells 1,Th1)、Th2、Th17和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cell,Treg)比例,记录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IL-4、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IL-10、IL-17、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IL-2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测定研究对象血液中CD3+、CD4+、CD8+水平,并计算CD4+/CD8+。结果观察组Treg和Th1细胞占比低于对照组,Th2和Th17细胞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CD4+/CD8+、Th17/Treg和Th1/Th2比值较健康人群发生变化,支气管哮喘疾病的进展可能与这些细胞免疫应答的异常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健康人和结核患者外周血经不同刺激剂刺激后T细胞亚群产生γ干扰素(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方法:12名健康人和12例结核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佛波醇脂(PMA)+钙离子霉素(IM)、结核杆菌耐热抗原(Mtb-HAg)、植物血凝素(PHA)刺激,莫能霉素阻断,流式细胞仪检测产生IFN-γ和TNF-α的T细胞亚群比例。结果:PMA+IM刺激健康人外周血αβ T细胞产生IFN-γ的比例明显高于结核患者(P<0.01);PMA+IM、Mtb-HAg和PHA刺激健康人外周血γδ T细胞产生IFN-γ的比例高于结核患者(P<0.05~P<0.01)。PMA+IM和PHA刺激健康人外周血αβ T细胞产生TNF-α的比例均高于结核患者(P<0.05);PMA+IM和PHA刺激健康人外周血γδ T细胞产生TNF-α的比例均高于结核患者(P<0.05)。结论:经不同刺激剂刺激后,健康人γδ T细胞产生IFN-γ的比例高于结核患者γδ T细胞产生IFN-γ的比例。经PMA和PHA刺激后,健康人αβ T和γδ T细胞产生TNF-α的比例高于结核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