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9 毫秒
1.
目的:研究黄精多糖(polygona-polysaccharose,PSP)对糖尿病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黄精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应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造模成功后,黄精多糖低、中、高剂量组给予低(200 mg/kg)﹑中(400 mg/kg)﹑高(800 mg/kg)剂量黄精多糖溶液灌胃干预12周。每周称量大鼠空腹体质量;造模成功后2、4、6、8、10、12周测量各组大鼠基础进食量﹑饮水量﹑尿量。分别于造模前3 d、造模后3 d、造模成功后每两周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空腹血糖值(fasting blood glcose,FBG);第4、8、12周末心脏取血测量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 Alc)﹑C肽(C-peptide,C-P)﹑胰岛素(insulin,INS)、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值;于造模成功后4、8、12周处死大鼠取胰腺行HE染色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模型组进食量、饮水量、尿量、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MDA水平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基础体质量、血清胰岛素、C肽含量、血清SOD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黄精多糖低、中、高剂量组进食量、饮水量、尿量、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MDA水平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基础体质量、血清胰岛素、C肽含量、血清SOD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精多糖中、高剂量组胰腺组织明显形态完善,胰岛细胞明显增多。结论:黄精多糖能改善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症状,显著降低血糖、血清糖化血红蛋白浓度,明显提高组织胰岛素及C-肽表达量、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改善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妊娠期糖尿病大鼠胰岛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首先制备妊娠5 d SD大鼠,通过一次性ip链脲佐菌素(STZ)35 mg·kg~(-1)诱导妊娠期糖尿病大鼠模型,选取100只随机分为妊娠期糖尿病模型组,白藜芦醇(60,120,240 mg·kg~(-1))治疗组和盐酸二甲双胍阳性药组(200 mg·kg~(-1)),每组20只,另取12只妊娠5d SD大鼠作为正常妊娠组,20只同龄非妊娠雌性大鼠作为正常非妊娠组。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治疗第7,14天通过血糖仪检测空腹血糖、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胰岛素水平;治疗满2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丙二醛(MDA)和活性氧簇(ROS)含量;测定胰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MDA含量;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通过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TUNEL)染色观察胰岛细胞凋亡状况并计算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结果:与正常非妊娠组比较,正常妊娠组大鼠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血清中MDA和ROS含量、胰腺组织中SOD,GSH-Px,CAT活性及MDA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及胰岛细胞凋亡状况均无明显差异。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妊娠期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胰岛素水平显著降低、空腹血糖水平显著升高,血清中MDA和ROS含量显著升高,胰腺组织中SOD,GSH-Px,CAT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胰岛细胞凋亡现象突出、胰岛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妊娠期糖尿病模型组比较,白藜芦醇(60,120,240 mg·kg~(-1))治疗组大鼠血清中MDA,ROS含量及胰腺组织中MD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P0.01);白藜芦醇(120,240 mg·kg~(-1))治疗组大鼠胰岛素水平显著升高、血糖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胰腺组织中SOD,CAT活性显著升高(P0.05,P0.01),胰岛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1);白藜芦醇240 mg·kg~(-1)治疗组大鼠胰腺组织中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白藜芦醇各治疗组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和胰岛细胞凋亡状况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以白藜芦醇240 mg·kg~(-1)治疗组最为显著。结论:白藜芦醇能够有效提高胰岛素分泌水平、降低血糖、改善抗氧化酶活性、提高自由基清除能力、改善胰腺组织病变并抑制胰岛细胞凋亡,提示白藜芦醇对妊娠期糖尿病大鼠胰岛氧化应激损伤具有剂量依赖性的保护作用,并且该作用优于盐酸二甲双胍。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白虎加人参汤(BHJRST)、黄连解毒汤(HLJDT)、六味地黄丸(LWDHW)和交泰丸(JTW)对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致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药效作用。方法:4周龄SD大鼠高糖高脂饲料喂养5周后腹腔注射小剂量STZ(40 mg/kg)制备2型糖尿病模型,分为BHJRST、HLJDT组、LWDHW组和JTW组、模型组,并设正常组作对照,连续灌胃21 d。记录各组大鼠饮食量、体质量、空腹血糖(FBG)的动态变化,实验末检测血清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胰岛素(insulin,INS)的变化,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ISI),并观察胰岛组织病理与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体质量明显下降,饮水量、摄食量增加(P0.01),FBG和FFA、TG升高(P0.05),INS与ISI降低(P0.05),形态学显示胰岛及β细胞结构严重破坏。与模型组比较,JTW组FBG、FFA、TG水平明显降低(P0.05),ISI明显升高(P0.05),胰岛结构及β细胞形态改善;而LWDHW组饮水、进食量减少(P0.05),血清FFA明显降低(P0.05),ISI明显升高(P0.01),胰岛β细胞形态亦有所改善。结论:JTW、LWDHW对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具有明显保护作用,不同方剂对同一疾病可能存在不同的作用特点和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交泰丸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形态的影响。方法: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大鼠6周,腹腔注射低剂量链脲佐菌素(STZ)37mg/kg制作大鼠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给予交泰丸水煎剂灌胃治疗5周,动态观察其治疗后的饮水量、进食量、体重、空腹血糖(FBG)变化,于治疗5周后检测血清游离脂肪酸(FFA)、甘油三酯(TG)、血清胰岛素(INS)水平;并取胰腺在光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胰岛素阳性细胞。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交泰丸纽在用药1周末即出现FBG降低趋势,5周末有明显差异;3周后进食量明显减少;TG、FFA与模型组比较显著下降;组织形态学观察胰岛结构较完整,细胞数量相对增多,细胞内分泌颗粒较丰富,胰岛周边部导管上皮细胞样细胞增多,并向胰岛中央移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交泰丸组胰岛内胰岛素阳性细胞较多,染色较深。结论:交泰丸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结构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丹酚酸B对糖尿病血糖波动模型大鼠胰岛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丹酚酸B对糖尿病血糖波动模型大鼠胰岛细胞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饮食合并ip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错时给予胰岛素或葡萄糖建立糖尿病血糖波动模型,丹酚酸B各组分别给予丹酚B 160、80 mg/kg。血糖波动6周后,检测大鼠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和糖化血红蛋白(GHb)水平,并检测大鼠血清和胰腺组织总抗氧化能力(TA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HE染色法观察大鼠胰岛组织病理学改变,TUNEL染色法检测大鼠胰岛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胰腺组织胰十二指肠同源盒-1(PDX-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糖尿病大鼠FBG、GHb及血清和胰腺组织MD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FINS水平及血清和胰腺组织TAC、SOD活性显著下降(P0.01)。同时,糖尿病大鼠胰岛数量减少,胰岛体积缩小,胰岛细胞凋亡明显增多(P0.01),胰腺组织PDX-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给予丹酚酸B 6周后,大鼠FINS水平,血清及胰腺组织中TAC、SOD活性均明显升高,而FBG、GHb、血清及胰腺组织中MDA水平明显下降(P0.05、0.01)。丹酚酸B明显改善大鼠胰岛病理学改变,减少胰岛细胞凋亡,增加PDX-1蛋白表达水平(P0.05、0.01)。结论丹酚酸B可明显减轻糖尿病血糖波动模型大鼠胰岛病变,改善胰岛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氧化应激、上调PDX-1蛋白表达水平,进而抑制胰岛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自发性2型糖尿病GK大鼠为研究对象,应用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技术,旨在探讨参芪复方调节胰岛细胞功能的分子机制,为中医药防治2型糖尿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GK大鼠每日给予高脂饲料喂养,连续4周,随机从GK大鼠中选取大鼠检测随机血糖,验证2型糖尿病模型成功。实验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参芪复方组(1.44 g?kg~(-1)),西格列汀组(16 mg·kg~(-1)),于灌胃前、灌胃4周、灌胃8周测早上8:00各组大鼠尾尖血糖;灌胃8周后,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大鼠血清胰岛素(INS)水平;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荧光法定量检测并观察胰岛β细胞凋亡情况;运用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技术对各组大鼠胰腺组织进行差异基因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关键差异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灌胃前、灌胃4周、灌胃8周,GK大鼠各组血糖显著升高(P0.01);灌胃4,8周,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干预组大鼠血糖均显著较低(P0.01)。灌胃8周,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INS水平显著较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参芪复方组具有INS水平更高的趋势,西格列汀组INS水平显著较高(P0.01)。灌胃8周,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胰岛β细胞凋亡数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参芪复方组、西格列汀组大鼠胰岛β细胞凋亡数均明显较低(P0.05,P0.01)。基因芯片及Real-time PCR检测均显示磷脂酰肌醇3-激酶受体1(PIK3R1)在参芪复方组/模型组中表达上调,在西格列汀组/模型组、模型组/空白组中表达下调;蛋白激酶B1(Akt1)在参芪复方组/模型组、西格列汀组/模型组中表达上调,在模型组/空白组中表达下调。结论:参芪复方可减少胰岛β细胞凋亡,增加胰岛素分泌,上调基因PIK3R1,Akt1的表达,推测具有养阴益气活血功效的参芪复方可能通过上调基因PIK3R1,Akt1的表达,抑制胰岛β细胞凋亡,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调节胰岛素分泌,从而防治2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益气养阴活血方对2型糖尿病(T2DM)胰岛素抵抗(IR)大鼠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饮食4周后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津力达组及益气养阴活血方低、中、高剂量组,并设正常对照组,连续灌胃给药4周。检测比较各组空腹血糖(FBG)、血清胰岛素(INS)、糖化血清蛋白(GS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益气养阴活血方各剂量组FBG、INS、GSP、TC、TG、HDL-C水平均降低,ISI上升,HOMA-IR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益气养阴活血方能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的糖脂代谢紊乱,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滋阴益气、息风活血通络法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雪旺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降糖舒络方)高、中、低剂量组,采用STZ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以实验大鼠精化血红蛋白、血清胰岛素、坐骨神经雪旺细胞凋亡及介导细胞凋亡的caspase-3和调控细胞凋亡的基因蛋白Bcl-2、Bax的表达为观察指标,以达美康加弥可保为对照进行观察.结果 模型组大鼠坐骨神经雪旺细胞凋亡、caspase-3、Bax基因蛋白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增强,Bcl-2明显下降.中药组和西药组对雪旺细胞凋亡、caspase-3、Bax和Bcl-2基因蛋白的影响与模型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中药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对雪旺细胞凋亡、caspase-3、Bax和Bcl-2的影响优于西药组.中药组间比较以大剂量组疗效为佳.结论 滋阴益气、息风活血通络法可以改善糖尿病大鼠血清胰岛素水平,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抑制雪旺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与抑制caspase-3活性和Bax蛋白表达及促进Bcl-2蚩白表达有关,并且对各观察指标的影响基本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活血解毒方对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活血解毒方高、低剂量组。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65mg/kg造模,放免法检测血清C肽,HE染色观察胰岛,免疫组化法观察胰岛素的表达,TUNEL法检测胰岛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胰岛中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糖升高(P<0.05),血清C肽含量降低(P<0.01),胰岛萎缩,胰岛内胰岛素表达减少(P<0.05),凋亡增加(P<0.05),NF-κB表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活血解毒方低剂量组血糖降低(P<0.05),活血解毒方高、低剂量组大鼠C肽含量升高(P<0.01),胰岛内胰岛素表达增加(P<0.01,P<0.05),凋亡减少(P<0.01),NF-κB表达减少(P<0.01)。结论:活血解毒方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及胰岛中NF-κB的表达保护β细胞,促进C肽分泌。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木瓜苦桑片对高脂高糖联合低剂量链脲佐菌素诱导的Ⅱ型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和胰腺组织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给予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链脲佐菌素(45 mg·kg~(-1))给药1次,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285 mg·kg~(-1)),木瓜苦桑片高、中、低剂量组(2 600,1 300,650 mg·kg~(-1)),另设正常组,每组10只,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4周,记录每只大鼠24 h的尿量、饮水量、摄食量,分别测定血糖值(FBG),胰岛素(INS),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酸激酶(CK),肌酐(Cr)和尿素氮(BUN)水平,取胰腺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组织结构。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大鼠摄食量,饮水量,尿量,FBG,INS,MDA,NO,LDL-C,TC,TG,AST,ALT,BUN,Cr,CK水平均明显升高,CAT,SOD,HDL-C水平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摄食量,饮水量,尿量,FBG,INS,MDA,NO,LDL-C,TC,TG,AST,ALT,BUN,Cr,CK水平均明显降低,CAT,SOD,HDLC水平升高(P0.05,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胰岛细胞数目减少,排列紊乱,颜色深,细胞间质和细胞间界限不清晰;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胰岛细胞数目增多,排列整齐,细胞形态恢复规则。结论:木瓜苦桑片有明显降血糖及血脂作用,可增强机体抗氧化损伤的能力,对肝肾功能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可维持胰岛正常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体内外实验观察固本畅枢法对肥胖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及胰岛β细胞MIN6凋亡的干预作用。方法:体内实验:高脂高糖喂养+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一次性腹腔注射复制肥胖糖尿病大鼠模型,连续灌胃给药4周,观察大鼠饮水、摄食、尿量及一般情况,检测模型大鼠的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C)水平,观察胰腺、肝脏、肌肉、脂肪组织病理,采用TUNEL-DAPI共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胰腺β细胞凋亡情况,了解细胞凋亡形态学特征;体外实验:培养小鼠胰岛β细胞MIN6,采用流式细胞术定量分析MIN6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体内实验:固本畅枢法能减少糖尿病模型大鼠的饮水、摄食、尿量(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能降低FBG、FINS、TC、TG,升高HDL水平(P<0.0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修复胰腺、肝脏、肌肉、脂肪组织病理结构,使其形态更规则;能改善模型组大鼠胰腺β细胞凋亡时的细胞形态(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体外实验:固本畅枢法能减少模型组MIN6细胞的凋亡细胞数量。结论:固本畅枢法改善糖脂代谢紊乱,其作用机制与修复组织病理、抑制胰岛β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紫心甘薯总黄酮(PSPF)的降糖及其抗氧化作用。方法 采用链脲佐菌素(STZ,65 mg·kg-1)腹腔注射诱导形成糖尿病大鼠模型,实验组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PSPF高剂量组(240 mg·kg-1),中剂量组(120 mg·kg-1),低剂量组(60 mg·kg-1),阳性对照组(二甲双胍,90 mg·kg-1),PSPF灌胃4周,每天测量体重、饮食和饮水量,初期、中期、后期测量空腹血糖(FBG),最后取血测定糖化血清蛋白(GSP)、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的变化并测量餐后2 h血糖(2 h BG)。结果 PSPF灌胃4周后,糖尿病大鼠“三多一少”症状明显改善,与模型组相比,高、中灌胃组均有效降低FBG、GSP、2 h BG、MDA,提高大鼠血清中的T-SOD、GSH含量(P<0.01);低剂量灌胃组均可明显改善FBG、GSP(P<0.05)、MDA、T-SOD含量(P<0.01);血糖与抗氧化指标统计学分析相关性显著(P<0.05)。结论 PSPF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异常,提高大鼠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3.
刘圣  唐丽琴  陈象青  陈礼明  张善堂  魏瑜 《中草药》2008,39(7):1044-1048
目的 探讨复方黄连胶囊(CRCC)对大鼠糖尿病肾病(DN)及血液流变学异常的干预作用.方法 以链脲佐菌素(STZ)复制早期DN大鼠模型,动物分为对照组、模型组、3个CRCC(1.09、2.18、4.36 g/kg)治疗组、消渴丸治疗组,30 d后检测空腹血糖(FBG)、尿素氮(BUN)、肌酐(Scr)、胰岛素(INS)、尿蛋白(Upro)及血液流变学;光镜和电镜观察肾组织形态学和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CRCC治疗组糖尿病大鼠FBG、BUN、Scr及Upro水平降低,INS升高;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AI)、红细胞刚性指数(IR)和纤维蛋白原的量(fib)降低,红细胞压积(HCT)和红细胞变形指数(IED)无变化;肾组织形态学异常和超微结构病变改善.结论 CRCC对早期DN大鼠微血管病变具有明显的干预作用.延缓慢性病理进展,但不能阻断DN,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液流变学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早期2型糖尿病(T2DM)大鼠糖脂代谢及胃动力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高脂高糖饲料加多次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制备T2DM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干预组、T2DM对照组、T2DM干预组,正常干预组和T2DM干预组给予葛根素400 mg/(kg?d)灌胃,正常对照组和T2DM对照组每日灌胃等量PBS缓冲液。药物干预5周。核素法测定各组大鼠胃半排时间、排空速率,测定空腹血糖(FBG)、糖化血清蛋白(GSP)、游离脂肪酸(FF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胰岛素(INS)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2DM对照组FBG、GSP、FFA、TC和TG水平升高,INS下降,胃半排时间缩短、排空速率加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T2DM对照组比较,T2DM干预组TG、GSP和FFA浓度降低,胃半排时间延长、排空速率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FBG与胃半排时间相关。结论葛根素可以改善早期T2DM大鼠的TG、GSP、FFA及胃动力异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芪蛭降糖片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的心脏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0 mg·kg^-1)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芪蛭降糖片组(780 mg·kg^-1)、盐酸二甲双胍片组(200 mg·kg^-1)和格列本脲片组(1.5 mg·kg^-1);灌胃体积为10 mL·kg^-1,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3个月。检测大鼠的空腹血糖值、饮水量、饮食量、尿量、体质量,以及心电图、血压变化情况。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芪蛭降糖片对糖尿病性心脏病的作用机制;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心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脏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脏组织I型胶原蛋白(Collagen I)与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TIMP-2)的表达。结果①网络药理学分析表明,芪蛭降糖片主要通过黄芪异黄烷甙、西托糖苷、黄精皂苷、槲皮素、水蛭素、京尼平苷等主要成分,作用于ADRA1D、INSR、ADRA1A、PTGS2、EDNRA等关键靶点,主要调节胰岛素抵抗、环磷酸鸟苷-环磷酸鸟苷依赖蛋白激酶G(cGMP-PKG)、NF-κB等信号通路,以及通过一氧化氮生物合成、G蛋白偶联受体通路、血管收缩等过程阻止心脏损伤。②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在第10、40、90天的饮水量、饮食量、尿量及空腹血糖值均明显升高(P <0.01),体质量明显降低(P <0.05,P <0.01);第40、90天的血压明显升高(P <0.05,P <0.01),心电图表现出心律不齐,主波异常现象,第90天的左心室上升达最大速率所需时间明显延长(P <0.01);心脏组织的TGF-β1、NF-κB、Caspase-3、Collagen I及TIMP-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0.05,P <0.01)。与模型组比较,芪蛭降糖片组在第10、40、90天的饮水量、饮食量、尿量均明显降低(P <0.05,P <0.01),体质量明显增加(P <0.05,P <0.01);第40、90天的空腹血糖值明显降低(P <0.01);第40、90天的血压明显降低(P <0.05),心电图在第40天未表现出心律不齐、主波异常现象,且第90天的左心室上升达最大速率所需时间明显缩短(P <0.05);大鼠心脏组织的TGF-β1、NF-κB、Caspase-3、Collagen I及TIMP-2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 <0.05,P <0.01)。结论芪蛭降糖片可改善糖尿病造成的多饮、多食、多尿与消瘦现象,并对糖尿病所致心脏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心脏组织Collagen I、TIMP-2、TGF-β1、NF-κB、Caspase-3蛋白表达,从而抑制炎症、心肌纤维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糖尿病小鼠模型,研究卷柏中穗花杉双黄酮(AMT)的降血糖活性,并进行量效关系考察.方法:雄性昆明种小鼠,一次性ip 180 mg·kg-1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模型.以穗花杉双黄酮30,60,120,240,480 mg· kg-1ig给药治疗2周.给药期间测量小鼠摄食量、饮水量;给药2周后,检测空腹血糖(FBG),口服葡萄糖耐量(OGTT),血清胰岛素,观察胰腺HE染色切片,初步判断穗花杉双黄酮有效剂量.结果:穗花杉双黄酮30,60,120,240,480 mg· kg-1均能不同程度降低糖尿病小鼠饮水量、摄食量,FBG,改善OGTT,升高胰岛素水平;对胰岛组织还有一定修复作用.结论:穗花杉双黄酮可改善糖尿病小鼠血糖紊乱,调节胰岛素分泌,修复胰岛组织,最佳剂量为60 mg· kg-1.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糖尿病肾病大鼠血糖、尿蛋白的变化以及消渴颗粒剂对其肾小球形态的影响。方法 采用3/4肾切除,腹腔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复制大鼠糖尿病肾病模型。将动物分为模型组、消渴颗粒剂治疗组(中药治疗组)、阳性药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每组大鼠于注射STZ后1、2、3、4、5周尾尖取血测定血糖和24h尿蛋白。各组大鼠于注射STZ后2、6周分别杀检,进行肾脏形态学观察。结果 注射STZ后6周,模型组大鼠有不同程度的肾小球硬化,中药治疗组上述病变明显轻于模型组。注射STZ后1、2、3、4、5周模型组血糖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中药治疗组和阳性药对照组与模型组同期比较血糖明显下降。24h尿蛋白模型组大鼠于造模后第1、2、3、4、5周明显高于假手术组;中药治疗组在1、2、3周明显低于模型组。模型组血糖和24h尿蛋白呈正相关。结论 采用此方法成功的复制了大鼠糖尿病肾病模型,糖尿病肾病大鼠血糖增高可能引起蛋白尿,消渴颗粒剂治疗糖尿病肾病的途径之一是降低大鼠血糖.减轻蛋白尿,从而改善肾小球病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 1c,HbA 1c)、甘油三脂(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血清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血清C肽(fasting C-peptide,FC-p)、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sensitive index,ISI)的影响,探讨透穴埋线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采用高脂饮食和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复制2型糖尿病模型。治疗组采用透穴埋线"中脘"透"下脘"、"胰俞"透"肝俞"、"脾俞"透"胃俞","关元"透"中极"、"肺俞"透"厥阴俞"、"肾俞"透"气海俞",20d治疗1次,共2次。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FBG,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HbA 1c,酶分析法检测TG、TC、FINS,化学发光法检测FC-p,计算ISI及胰腺组织病理切片观察。结果:造模后,模型组FBG、HbA 1c、TG、TC、FINS、FC-p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ISI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FBG、HbA 1c、TG、TC、FINS、FC-p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ISI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胰腺组织病理切片结果显示,模型组胰岛内细胞核变形,细胞水肿,胞间隙增宽有纤维增生,治疗组胰腺组织结构与正常组接近。结论:透穴埋线治疗可使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下降、减轻胰岛素抵抗,从而起到改善脂质代谢、保护胰岛、防止胰岛细胞衰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方对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血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含量的影响,以初步明确其作用靶点.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高剂量组.空白组喂以普通饲料,模型组与各给药组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并喂以高热量饲料,常规测定各组大鼠给药前后的体重、空腹血糖和给药后各组大鼠的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测定各组血脂、血清PAI-1水平.结果益气养阴活血方能有效地减轻模型大鼠体重,明显降低大鼠的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岛素水平,改善脂代谢紊乱状况,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降低血清PAI-1水平(P<0.05).结论益气养阴活血方对胰岛素抵抗大鼠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PAI-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