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了解海南省上山夜宿人群防治疟疾的健康行为现状及知识需求。为更好的提出有针对性的IEC/BCC方案提供理论依据(IEC,Information Education Communication;BCC,Behavior Change Communication)。方法以分群选定调查点,开展居民个案调查,同时开展小组讨论,对调查问卷和小组讨论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走访调查上山夜宿人数为259人,在山上夜宿5晚以上的有248人(96%),采取了防蚊措施有247人(95.37%),在山上通过电视得到过有关健康教育媒体信息的只有14人(5.41%)。结论针对上山夜宿人群的健康教育方向及形式不符合村民实际需求,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2.
疟疾防治知识与态度行为关系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通过调查分析,了解疟区居民的疟防知识、态度及行为(KAP) 。为制定新的疟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WHO 推荐的家庭入户调查的系统整群概率抽样方法,对河南疟区2244 名12 岁以上居民进行有关疟防的KAP 调查。结果:2244 人中,有145 % 的人不知道疟疾是什么病,579 % 的人不知道疟疾是由什么传播的。根据所掌握的疟防知识多少,将2244 人分为好、中、差三层。通过分析表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经济收入在上述三层人群中分布有着明显不同。他们对疟防的态度及行为也存在十分显著的差异。结论: 疟区居民的疟防态度和行为与其掌握的疟防知识多少有关。说明了疟防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贡山县疟疾防治工作现状,为全球基金疟疾控制项目的实施评价提供基线资料教据和控制措施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选取3个乡9个行政村27个自然村为调查点,逐人逐户问卷调查,诊所抽查处方和血栓登记;学生疟防知识问卷调查等。结果共调查走访村民803户,2751人,疟疾发病率48.42/万;有疟史者224人,疟史率为8.14%。3个乡镇共问卷调查中小学生699人,知晓疟防知识184人,知晓率26.32%;村民走访2751人,知晓疟防知识224人,知晓率8.14%。对发热病人血栓578人,阳性133人,血栓阳性率为23.01%;捡查县乡两级疟疾处方352张,正规处方81张,占23.01%。结论贡山县疟防工作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在提高显微镜检查疟原虫技术的基础上,使用血栓漏报率估算疟疾发病率可能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4.
健康教育干预疟疾流行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索江苏省疟疾高发地区健康教育干预疟疾流行的效果。方法:实验点实行健康教育为主的干预措施,与对照点同时实施相同的防治措施,在不同人群中进行KAP调查和疫情监测,以掌握居民的疟防知识水平、自我保护和参与意识、疫情控制程度等变化情况。结果:当地居民的防疟知识掌握率、防疟态度正确率和防疟行为良好率分别从干预前的27.51%、43.96%和50.39%提高到干预后的83.48%、92.95%和93.83%;对防治疟疾是社区的大家的共同责任及发热接受血检率等指标分别从干预前的20.22%和49.26%提高至干预后的75.37%和80.42%;露宿习惯从干预前的经常露宿率占39.55%下降至干预后的7.85%;疟疾发病率从干预前的57.54/万下降至干预后的23.81/万。结论:应用健康教育干预疾病的流行,其效果确实,可作为疟疾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海南省基层疟疾防治卫生资源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海南省高、低疟疾流行区疟疾防治卫生资源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方法对五指山和琼海两市有疟疾流行的18个乡、镇、农场的防保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培训,以掌握两市疟疾防治的人员、设备、技术、培训、资金投入状况及存在的困难等。结果五指山和琼海两市行政村诊所拥有率、血检覆盖率、乡镇农场镜检站拥有率、村级医生疟防知识技能培训率分别为33.43%和44.29%,54.83%和26.30%,100%和75%,8.70%和22.82%,两市防保人员培训前后测试结果均具有显差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疟防经费投入不足,疟防队伍人心不稳和系统培训不够。结论海南省基层疟防卫生资源严重不足,迫切需要各级政府给予关注和扶持。  相似文献   

6.
海南历史上著名疟区南桥疟疾现状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寄生虫学和血清学调查显示,经过30多年的防治,南桥的疟疾已有较明显的下降,但部分居民点疟疾传播仍较严重,这些黎、苗族农民居民点和农场居民点平均原虫率高达10.4%和8.5%,疟疾荧光抗体阳性率高达32.6%和20.6%,个别农场居民点甚至发生暴发流行。当地农民上山种植并住宿者高达30%,致使发生当前持续传播方式—“上山感染”。调查群众疟防知识贫乏,缺乏蚊帐,基层卫生组织薄弱,病人治疗不彻底等与疟疾流行密切相关。应将疟防策略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变到新的社会生态医学模式上来,把疟疾控制纳入到初级卫生保健中去。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徐闻县2002年疟疾基线调查结果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徐闻县目前疟疾防治工作状况,为今后制定疟疾防治规划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徐闻县分层整群随机抽样,选取3个乡镇9个管区作为调查点、采用工作人员逐户上门问卷调查;对医疗机构和私人诊所抽查处方和血检登记;学生疟防知识问卷调查等。结果:共调查121543人,发现2002年有疟史22人(其中恶性疟5人),发病率为1.81/万;三个镇同期报告疟疾疫情为0,漏报率为100%。三个镇共问卷中小学生928人,其中知晓疟防知识67人,知晓率7.22%;村民走访4540人,其中知晓疟防知识231人,知晓率5.13%。结论:徐闻县各镇普遍存在疟疾疫情漏报,村民和学生疟防知识贫乏,自我保护意识差,各卫生院缺乏镜检器材和检验员镜检技术差。  相似文献   

8.
云南江城县疟疾流行及其防治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了解江城县疟疾流行现状及其控制能力。方法 采用横断面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2002年县、乡/村级卫生机构的疟疾报告疫情、血栓能力等内容,对人群疟防常识知晓、村民疟史、蚊帐使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使用Epidata录入数据,并将数据转换成dBaseⅢ格式在Epi Info2002软件分析描述。结果2000—2002年,江城县的疟疾发病率为6.49万个,7个乡均有病例分布,15.12/万为乡水平的最高发病率,1、17/万为最低发病率,被调查3个乡的疟疾发病率分别为15.12/万、5.51/万和1.17/万。接受入户调查27个自然村,在2002年共有10例疟疾疫情报告病例,对其进行发热病人血栓登记、医生疟疾治疗处方、入户调查核实后,估算得江城县的血检、处方、走访漏报率分别为45.21%、0和84.62%,3162名学生和村民的疟疾常识知晓程度不高,村民的经验积累型疟防知识水平高于中小学生,间接传授型疟防知识水平与中小学生相当,村民文盲率为15.89%,蚊帐使用率60、56%。结论 江城县的疟疾控制应体现多样性,并且要进一步加强乡村一级疟防资源的投入及不同人群疟防知识的宣教,疟疾处方漏报率对该县制定疟疾策略的导向作用和参考价值有待进一步确定。  相似文献   

9.
海南省1995年~1999年防治疟疾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完成卫生部‘九五’规划中分配给海南省的疟疾防治任务。方法 采用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紧抓重点地区、高危人群的疟关防治,要用拟菊酯类杀虫剂防制传疟媒介,坚持用氯喹、哌喹、防Ⅱ合并伯喹防治传染源,并用磷酸奈酚喹防止流动人口疟疾感染。结果 疟疾年发病率从1995年的8.34/万(5885例)平均每年以12.47%的速率下降到1999年的4.56/万(3455例),发热病人阳性数从1995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广西梧州市1994~2009年疟疾监测结果和流行特征,评价监测措施,为疟疾防治后期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94~2009年梧州市当地居民发热病人、流动人口发热病人、重点人群荧光抗体监测以及蚊媒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6年来共血检当地居民发热病例26492人次,流动人口发热病例257人次,流动人口非发热病例14702人次,检出输血感染三E/疟2例,输入病例26例,三类人员血检阳性率分别为0.007%(2/26492)、10.117%(26/257)和0。重点人群IFA抗体阳性率为0.078%。结论梧州市基本消灭疟疾16年来仅检出输血感染三日疟病例2例,输入性病例26例,未发生输入继发疟疾病例,表明疟疾防治成果巩固,现行的疟疾监测和控制措施可行有效。应继续加强对流动人群、特别是从高疟区外来人群疟疾管理和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2011~2013年深圳市南山区某健康社区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知信行情况,评价健康社区创建对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知信行的干预效果。方法对2011~2013年南山区某社区居民持续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社区创建活动,采取单纯随机抽样方法 ,分别在创建前、2011年末、2012年末和2013年末抽取该社区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健康生活方式相关知识、合理膳食知信行、运动以及吸烟情况。结果 2011~2013年开展的4次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每次选取的调查人群在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等人口学特征上具有均衡可比性(P〉0.01),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知识知晓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P〈0.01),特别是"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知晓率从基线调查时的19.36%上升到了2012年的92.55%(P〈0.01);居民合理膳食知信行情况也呈逐年上升趋势(P〈0.01),尤其是每日合理摄入盐和油的比率从基线调查时的21.41%、20.96%分别提高到了88.91%和79.20%(P〈0.01);居民对于"身体活动定义"和"日行一万步"的知晓率分别从基线调查时的50.96%、56.15%提升到了84.58%和83.36%(P〈0.01);居民主动吸烟率和被动吸烟率分别从基线调查时的33.45%、85.10%下降到25.08%和69.74%(P〈0.01)。结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社区创建活动持续开展有助于改善社区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的知识、信念和行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高血压并发脑梗死患者对高血压病的认识、治疗及控制情况。方法对216例住院的高血压并发脑梗死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16例患者中186例(86.11%)不知道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及治疗的目标值,192例(88.89%)不知道高血压是个慢性疾病,需长期、终身服药;35例(16.20%)惧怕一旦服用降压药后就会对药物产生依赖;198例(91.67%)不知道高血压的危害性和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结论高血压并发脑梗死患者对高血压病的认识、治疗及控制情况不佳,进一步加强高血压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已显得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3.
分析琼中县2008~2010年的疟疾发病情况,了解感染来源的变迁,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琼中集2008~2010年所有的疟防资料,调查246例疟疾病例的感染情况。结果 2008~2010年共发现246例疟疾病人,村内感染从2008年的18.47%下至2010年的14.28%,结论上山感染所占比例由70.52%上升至71.18%,外出感染所占比例由5.98%上升至14.28%。上山感染高于村内感染,上山人群和外出人群是疟疾感染和发病的主要人群,加强上山人群和外出务工人员的监测和管理是琼中县疟疾防治重点。  相似文献   

14.
黄云萍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5):34-35,39
目的探讨知识、态度、行为(KAP)干预对糖尿病足(DF)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68例DF高危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KAP干预,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护理。比较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患者的KAP得分及生活质量得分的变化。结果干预3个月,试验组KAP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生理职能、精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等方面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DF高危患者进行针对性的KAP干预可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某医学院不同专业医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医学院医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为营养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随机抽取的某医学院学生318人进行自设计营养KAP问卷调查,分析其KAP评分.结果医学生营养知识较缺乏,平均得分(34.42±4.69)分,仅占总分的74.8%.女生营养KAP总评分高于男生(P〈0.01),男生营养KAP不及格率高于女生(P=0.020),女生营养KAP总分优秀率高于男生(P〈0.01).不同专业学生的营养KAP比较,护理专业学生的营养知识和总评分均高于临床医学(P〈0.01).两个专业学生的营养态度和饮食行为评分基本相同(P≥0.052).医学生也有不良饮食行为.结论应加强医学生营养教育,提高营养知识水平,改变不良饮食行为,提高医学生的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广州市儿童青少年对平衡膳食的认知及营养缺乏疾病情况,分析二者的关联性.方法 通过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随机选取广州市天河区林和街社区6~20岁儿童青少年共350人,发放平衡膳食调查问卷,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调查了儿童青少年对平衡膳食的认知及营养缺乏疾病的情况,按KAP总评分将调查对象分为高分组、合格组和低分组,分析三组间营养缺乏疾病有无显著性差别.结果 广州市天河区林和街社区儿童青少年对平衡膳食相关知识的了解还不够,大多数青少年营养膳食态度较好,认同平衡膳食对健康的重要性,但在膳食行为方面依然存在较多不良习惯.KAP得分高分组、合格组和低分组三组间常见营养缺乏性疾病肌肉痉挛(x2=24.01,P<0.001)、指甲断裂(x2=7.47,P<0.05)、口腔溃疡(x2=33.45,P<0.001)及暗适应下降(x2=23.91,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广州市天河区林和街社区儿童青少年平衡膳食认知状况有待进一步提高,平衡膳食教育对预防儿童青少年营养缺乏性疾病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解深圳市入境人员的甲型H1N1流感知信行情况和满意度,为进一步善深圳市入境口岸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法采取系统随机抽样,采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和SAS8.1进行χ2检验。结果本次调查共拨打489个电话号码,有效号105个,无效号384个,应答率为86.7%(91/105)。深圳市入境人员的甲型H1N1流感疾病知晓率为97.8%,其症状、传播方式和预防措施知晓率分别为91.2%、79.1%和79.1%;33.7%的入境人员表示担心感染甲型H1N1流感,且外籍人员较中国公民更为担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30,P〈0.01);61.5%表示因甲型H1N1流感减少外出,28.6%表示自服药物预防,91.2%表示若出现流感症状,首选医院就诊;93.4%的入境人员满意深圳市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结论深圳市入境人员的甲型H1N1流感疾病知晓率高,但对其相关的呼吸道症状、传播方式和预防措施的知晓率则相对较低,仍需有针对性地加强宣传,目前尚未出现明显的恐慌行为,入境人员较为满意深圳市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东莞市寮步镇工厂员工的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现况,为今后在工厂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于2010年1月在寮步镇辖区内的工厂用问卷调查了1 020名员工。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寮步镇工厂员工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60.4%,其中,大专以上学历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77.4%;高中或中专学历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64.3%;初中学历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55.9%,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寮步镇工厂员工对待艾滋病正确的态度和行为形成率为68.7%。结论本次调查表明,寮步镇工厂员工艾滋病相关知识缺乏,在预防艾滋病感染方面存在不安全的行为,加强对工厂员工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传授,是当前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护理专业医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的现状,为进行营养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护理专业3个年级701名学生进行自行设计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问卷调查。结果:营养知识得分为(20.92±5.98)分;态度得分为(5.26±0.85)分;行为得分为(5.26±1.57)分。营养知识得分城市生源高于乡村生源(P<0.05),高年级学生高于低年级学生(P<0.05)。营养知识、态度、行为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P<0.01)。结论:护理专业学生营养知识掌握不全面,但具有良好的态度;应开展有效的、有针对性的营养干预,提高营养知识水平,改变不良饮食行为,为其能有效开展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