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探讨麻醉恢复室老年病人全麻术后严重呼吸并发症发生原因、预防及有效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我院麻醉恢复室(PACU)2008年11月至2009年10月老年全麻病人拔管后严重呼吸并发症原因及其处理。结果:PACU收治的1700例全麻术后老年患者中20例需重新插管行呼吸机治疗,发生率为1.2%。造成二次插管的主要原因有呼吸道梗阻(7例)、麻醉药物残余作用(6例)、反流误吸(4例)和低温寒战(3例)等。结论:拔管后严重呼吸并发症应以预防为主。围拔管期应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根据手术部位及方式、麻醉用药及患者呼吸恢复情况等决定拔管时机,采取相应措施,可有效减少呼吸并发症及二次插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全凭静脉麻醉在小儿鼻内窥镜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将60例ASA Ⅰ-Ⅱ级、3-12岁拟行耳鼻喉手术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地氟醚加芬太尼静吸麻醉组(A组,n=30)和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加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组(B组,n=30).观察两组麻醉诱导及气管插管时的血压、心率;记录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离开恢复室时间;观察两组出血量和恶心呕吐等副反应情况.结果 A组在气管插管和术中多次出现心率和血压升高,插管反应发生率增加,使用艾司洛尔的例数明显多于B组(P<0.05);B组患儿的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出恢复室时间均短于A组(P<0.01);B组的出血量也少于A组(P<0.05),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和寒战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静脉全麻应用于小儿鼻内窥镜手术,麻醉更加平稳.术后苏醒快、出血少. .观察两组麻醉诱导及气管插管时的血压、心率;记录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离开恢复室时间;观察两组出血量和恶心呕吐等副反应情况.结果 A组在气管插管和术中多次出现心率和血压升高,插管反应发生率增加,使用艾司洛尔的例数明显多于B组(P<0.05);B组患儿 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问和出恢复室时间均短于A组(P<0.01);B组的出血量也少于A组(P<0.05),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和寒战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静脉全麻应用于小儿鼻内窥镜手术,麻醉更加平稳.术后苏醒快、出血少. .观察两组麻醉诱导及气管插管时的血压、心率;记录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离开恢复室时间;观察两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比较全麻和全麻复合硬外麻在上腹部和胸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探讨研究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50例拟行上腹部和胸部手术患者,年龄25~78岁,ASAⅠ一Ⅱ级.分为全麻组和全麻复合硬外麻组,每组25例.开放静脉通道后,全麻组按程序进行气管插管全麻,全麻复合硬外麻组先行硬外麻成功后即同全麻组一样按程序进行气管插管全麻,对2组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全麻用药、麻醉苏醒时间、气管插管拔管时间及麻醉效果等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年龄、体重、手术时间和血流动力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麻醉效果均满意,而全麻复合硬外麻组全麻用药较少、苏醒更快、拔管较早,较利于手术病人转出手术室或恢复室.结论:全麻复合硬外麻用于合适的手术患者比单纯全麻更利于其术后康复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老年手术患者静脉应用瑞芬太尼麻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持续静脉输注瑞芬太尼在老年手术患者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每组40例。分别采用瑞芬太尼和芬太尼为主诱导和麻醉维持,观察全麻诱导前后、气管插管后、手术开始、手术结束及拔管后的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以及术毕停药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意识恢复及拔管时间,并观察术后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及肌僵现象的发生。结果两组患者诱导后血压、心率均低于诱导前(P〈0.05);瑞芬太尼组患者在气管插管后、切皮时的血压、心率均低于芬太尼组(P〈0.05);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意识恢复、拔管时间及离开恢复室时间也短于芬太尼组(P〈0.05)。结论使用瑞芬太尼麻醉,患者血流动力学更平稳,术后苏醒快,麻醉效果及安全性好,适合用于老年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麻醉恢复室(PACU)病人全麻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有效的处理措施,以保证全麻病人安全恢复.方法 分析我院麻醉恢复室2010年4月至2011年12月所接收的2275例患儿麻醉后恢复病人的情况,其中男1774人,女501人,平均年龄(3.4±1.5)岁(1d~11岁),平均停留时间30min(20~60min).结果 100%的病人平稳恢复后送回病房.PACU常见的并发症有低氧血症(12%),术后寒颤(10%)、术后躁动(10%)、循环不稳定(2.5%),术后恶心呕吐(2.1%)、苏醒延迟(0.01%)等.结论 术后1h最易出现麻醉并发症和意外,其发生的原因多数不是单一的,应综合分析,首先要祛除病因,原因不明的先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症处理,待患者呼吸循环稳定、意识清醒,各种反射恢复正常才可安全返回病房.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全麻气管插管术后患者二次插管的原因探讨其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年2016年1月我院麻醉科复苏26913例全麻患者中发生了10例二次插管的并发症,分析发生二次插管的原因并总结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10例患者二次插管的主要原因为喉返神经损伤,麻醉剂残留,低体温等因素有关。结论 PACU医护人员仔细观察全身麻醉术后患者及时做出对症处理,可使患者安全渡过麻醉苏醒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或芬太尼在腹腔镜胆囊手术行靶控输注(TC I)全凭静脉麻醉时对血流动力学及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各50例;复合异丙酚行靶控血浆浓度输注并观察记录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时心率、血压的变化、术毕停麻醉药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送术后恢复室(PACU)、呼之睁眼、拔管、定向力恢复和离开PACU时间;并根据OAA/S及VRS评分,记录患者意识状态、疼痛评分及副反应情况。结果2组患者在麻醉诱导时、气管插管即刻、气管插管后3 m in、气腹时及术后5 m in、拔管时血压和心率的变化、术毕停药后呼吸恢复时间、送PACU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后时间;拔管后即刻、回病房后1.5 h的OAA/S及VRS评分均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瑞芬太尼组躁动和高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芬太尼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TC I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时及术中心血管反应小,术后恢复快,正确处理并发症不失为理想的麻醉镇痛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在麻醉后恢复室气管导管拔除期应用药物异丙酚和艾司洛尔对心血管反应及全身麻醉苏醒质量的影响及护理注意事项.方法 将120例全身麻醉下行普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结束后带气管导管送入麻醉后恢复室.异丙酚(P)组在患者达到拔管条件时,在拔除气管导管前2 min静...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肌松监测指导与经验指导对静吸复合全麻术后患者拔管时间及麻醉恢复期不良呼吸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肝胆外科手术的成年患者9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4个成串刺激(TOF)监测指导拔管组(T组)和经验指导拔管组(C组).两组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T组患者行肌松监测,手术结束后TOF比值达0.9,同时达到临床拔管征象时拔出气管导管;C组患者不监测肌松恢复情况,根据临床拔管征象拔出气管导管.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末次肌松至手术结束时间、手术结束至拔管时间以及术后低氧血症、上呼吸道梗阻等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末次肌松至手术结束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组手术结束至拔管时间长于C组(P<0.05);C组患者出现低氧血症的比例高于T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呼吸困难、再次插管、误吸等并发症.结论 静吸复合全麻恢复期,临床征象指导的气管拔管早于TOF监测指导,且低氧血症发生率较高,肌松监测可明显减少呼吸相关并发症,无肌松监测的患者耐管条件好时,应适当延长拔管时间,并加强监护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麻插管患者复苏期的护理。方法对1 567例麻醉复苏期患者进行严密监护,严格掌握拔管指征,及时发现、处理和预防麻醉后并发症。结果 1 567例全麻插管患者中1 537例顺利拔管安返病房,无二次插管和意外拔管现象;其余30例因病情危重带气管导管转重症监护室(ICU)治疗。结论严格掌握拔管指征和拔管后的正确处理方法,可以使全麻插管患者平稳安全地度过复苏期。  相似文献   

11.
郭瑞宏  耿志宇 《北京医学》2015,37(7):667-670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全麻对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血液动力学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 Ⅰ ~Ⅱ级择期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和对照组(Con组),每组各65例.患者均以咪达唑仑0.03 mg/kg、丙泊酚1~2 mg/kg和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控浓度3 ng/ml诱导,术中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Dex组在诱导前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0.5 μg/kg,术中以0.1~0.2 μg/(kg·h)持续输注.Con组静脉泵入等量生理盐水.2组术后均采用吗啡静脉自控镇痛(PCA).记录患者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和拔管期及恢复室(PACU)的血压(MAP)和心率(HR);术毕停药后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在PACU及术后24h的PCA吗啡用量及恶心呕吐、寒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ex组丙泊酚诱导量[(1.1±0.2)mg/kg]和术中维持量[(4.1±0.7)mg/kg],小于Con组[(1.6±0.5)和(4.8±1.2)mg/kg],P< 0.01;术后24h吗啡的PCA按压次数小于Con组(P<0.05).Dex组插管后MAP的增加幅度小于Con组(9.5% vs.23.7%),Dex组气管插管前后的HR均低于Con组.在拔管后和PACU期间,Dex组MAP和HR均低于Con组(P<0.05).Dex组患者术中使用阿托品比率较高(P<0.05),PACU寒战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用于全麻妇科腹腔镜手术时,围术期血液动力学平稳,可减少术中丙泊酚和术后吗啡用量,减少术后寒战发生率,不影响术后患者苏醒.  相似文献   

12.
气管插管全麻在小儿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全麻在小儿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在我院施行气管插管全麻的2001年8月~2003年12月40例小儿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全组患儿术中生命体征平稳,麻醉效果满意.拔管后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5%.结论气管插管全麻能较好地应用于小儿的各类手术,较大手术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13.
简晓敏  佘守章  许立新 《广东医学》2007,28(10):1648-1650
目的 探讨全麻插管术后患者在麻醉后恢复室(PACU)的并发症处理和护理特点.方法 统计PACU收治的全麻插管术后1 511例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各种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1.3%,循环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1%;其中ASA Ⅲ~Ⅳ级患者(17.3%)高于ASA Ⅰ~Ⅱ级患者(2.9%),而老年患者的发生率(15.6%)高于成年患者(4.0%)及小儿患者(8.7%).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7%,其中老年患者的发生率最高(3.3%)(P<0.05).结论 ASA分级Ⅲ~Ⅳ级,老年患者,小儿患者是PACU患者中出现并发症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4.
刘俊堂  张彦匣  王松柏 《海南医学》2013,24(8):1215-1216
目的总结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全身麻醉处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2011年28例强直性脊柱炎手术患者的麻醉资料,包括麻醉方法的选择、具体麻醉方法和患者的预后等情况。结果采用快诱导经口明视气管插管全麻11例和慢诱导经鼻盲插气管插管17例。27例在术后恢复室清醒后拔除气管导管并安返病房,1例送ICU后拔管时发生喉痉挛、出现肋骨骨折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恢复顺利,痊愈出院。结论充分的麻醉前风险评估和合理的麻醉方式选择是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麻醉和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椎不稳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术前依据颈椎骨折、脱位导致颈椎不稳,给予Halo氏架外固定处理;手术时采用清醒表麻慢诱导经口或经鼻盲探气管插管以及逆行经鼻气管插管,全部为静吸复合全麻,经颈前路钢板螺钉内固定术。结果:12例患者术毕10 min内苏醒,恢复自主呼吸,均拔管后安全返回病房。结论:完善的术前准备,清醒表麻慢诱导的气管插管全麻,可以完成该类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术中麻醉深度监测在全麻下行下腹部手术患者苏醒质量和护理工作应用。方法选取择期全麻下行下腹部手术患者12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 NT 组和 NNT 组,NT 组患者(60)术中用 Narco-trend 监测,NNT 组患者(60)术中不用 Narcotrend 监测。记录术中丙泊酚用量;记录术后气管导管拔管时间和麻醉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留观时间;记录恢复室 Ricker 镇静—躁动评分;记录恶心呕吐及术后谵妄的发生率。结果 NT 组患者术中麻醉药物丙泊酚的用量比 NNT 组明显减少(P <0.05);NT 组患者术后的拔管时间与PACU 留观时间比 NNT 明显缩短(P <0.05);NT 组患者术后的 Ricker 镇静-躁动评分比 NNT 明显降低(P <0.05);NT 组患者与 NNT 组术后恶心呕吐及术后谵妄发生率无明显差别。NT 组比 NNT 组降低了护理工作量(P <0.05)。结论在麻醉深度监测仪 Narcotrend 下行下腹部手术,通过有效的麻醉深度监测,可以改善患者术后的苏醒质量,这些有利于减少 PACU 护理工作量,提高了护理质量,也有助于 PACU 护理规范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加强双腔气管插管手术患者麻醉复苏期的气道管理,使术后患者安全度过麻醉恢复期。方法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全麻胸腔内手术使用双腔支气管插管,术后带气管导管进入麻醉后恢复室的患者285例,收集患者手术前(A)、手术结束时(B)、拔出气管插管前(C)、拔管时(D)、拔管后5min(E)、10min(F)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数值。结果手术结束时与术前各项指标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拔管过程中除脉搏血氧饱和度的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心率、血压、呼吸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在拔管10min后基本恢复术前水平(P〉0.05)。结论加强全麻术后双腔气管插管手术患者麻醉复苏期的气道管理,对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提高复苏期护理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周俐伶  唐延先 《重庆医学》2008,37(16):1836-1837
目的 探讨全麻术后患者进入麻醉恢复室(post anaesthetic care unit,PACU)的管理问题.方法 将本院2004~2007年8月收治的356例PACU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探讨.结果 麻醉恢复室的并发症与患者年龄不同,手术不同,术中的处理以及术前的并发症不同与恢复室并发症的发生有关.结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手术患者的年龄越来越大,合并基础性疾病的患者也越来越多,所以术后患者在麻醉恢复室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麻醉恢复室的护士在麻醉恢复期间对患者并发症的及时发现和处理,是关系患者平稳度过苏醒期,安全回到病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全麻术后患者在麻醉恢复室的护理需求.方法 对600例气管插管全麻患者术后在麻醉恢复室的情况进行观察总结,针对患者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以帮助患者在恢复室的平稳过渡.结果 与结论针对患者情况预见性地给予相应的预防处理措施,可较好地预防或减轻麻醉恢复期间相应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11174例手术后患者在麻醉恢复室的监测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手术病人在麻醉恢复室中监测治疗的意义.方法:对11 174例术后进入麻醉恢复室的病例监测心电图、血压、脉搏、动脉血氧饱和度、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记录留置恢复室的时间、带管转科、手术切口疼痛以及其他身体不适等情况.结果:11 136例(99.66%)病人生理体征稳定,PARS评分达8分以上后安全转回病房;38例(0.34%)危重病人生命体征指标不能维持正常,保留气管插管转送重症监护室(ICU)继续治疗;10 168例患者留置麻醉恢复室时间60~ 90 min,1 006例患者留置麻醉恢复室时间90~ 240 min;1 590例患者上呼吸机30 min后拔管,102例患者上呼吸机60 min后拔管,38例患者带管转ICU;2 392例患者在恢复室因手术切口疼痛静脉给镇痛剂,1 743例给予镇痛泵镇痛治疗;11 174例术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6 807例次,主要有术后急性疼痛、留置尿管不适、寒战、心律失常、低氧饱和度血症、呼吸抑制、恶心呕吐、高血压、低血压以及拔管后呼吸抑制等.结论:手术后病人麻醉恢复期的呼吸、循环功能很不稳定、意识恢复尚不完善,在麻醉恢复室的监测和治疗必须得到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