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评价关节上腔灌洗加粘弹补充治疗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8例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采用关节上腔灌洗加粘弹补充治疗,对比分析术前和术后不同时期的疼痛指数,最大开口度.结果治疗后不同时期下颌运动度较术前有显著增加(P<0.05),治疗后三个月增加明显,疼痛也有明显缓解(P<0.05).结论关节上腔灌洗加粘弹补充治疗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能有效的减缓疼痛,增加开口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治疗颞下颌关节急性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颞下颌关节急性不可复性盘前移的患者手法复位移位的关节盘,然后对患者进行2-4周行为训练。结果开口度恢复正常,最大开口度由原来平均(24.22±0.12)mm增大到(47.43±1.36)mm;开口疼痛症状消除,视觉模拟疼痛分值由(6.21±0.45)分下降到(0.32±0.05)分;开口运动下颌偏向由治疗前的偏向患侧到治疗后的无偏向;下颌向无病变侧运动由原来的(3.51±0.81)mm增大到(7.82±0.38)mm;关节区触痛视觉模拟疼痛分值由(5.24±0.24)分下降到(1.43±0.03)分;MRI报告显示关节盘位置由移位到正常。结论手法复位是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急性不可复性关节盘移位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RI对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临床确诊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20例。完成40侧颞下颌关节斜冠状位、斜矢状位(coronal Pd+T2tse,Me2d)成像,观察颞下颌关节盘的MRI表现。结果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27侧,关节盘均呈蝶结状或双凹形;不可复性前移位10侧,关节盘为不规则形,6侧伴有关节积液,8侧张口受限,5侧髁状突骨质磨损。结论 MRI能全面地观察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情况,是检查诊断颞下颌关节紊乱病重要、可靠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研究再定位牙合垫治疗颞下颌关节盘急性不可复性前移位的疗效。方法颞下颌关节盘急性不可复性前移位患者经手法复位后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按医嘱分别戴用再定位牙合垫3~6个月,观察6个月内症状有无改善或复发;对照组不作处理,观察疗效同上。结果根据评价标准,观察组有效16例,无效4例;对照组有效9例,无效11例。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再定位牙合垫能稳定和改善手法复位后盘-突关系,在手法复位后需即刻戴用再定位牙合垫,以更有效地治疗颞下颌关节盘急性不可复性前移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稳定性颌垫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中关节盘前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非深覆颌颞下颌关节紊乱关节盘前移位患者给予稳定颌板治疗,治疗中每半月复诊一次,治疗期限为半年,治疗后每月复诊一次,随访半年,并行关节常规检查并拍x线片,并行颞下颌关节核磁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21例弹响患者中15例(71.42%)弹响完全消失,17例疼痛患者中13例(76.47%)疼痛消失,11例张口受限患者中7例(63.63%)转为正常。结论:稳定性颌垫对治疗非深覆颌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采用关节上腔造影和断层摄片,能比较明确诊断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本文13例检查:7例为可复性盘前移,2例为不可复性盘前移位及4例关节盘穿孔。对4例关节盘穿孔患者作关节盘摘除及髁突高位切除术,2例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施行髁突高位切除术,6例手术者经2~5年随访,全部症状消失,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颞下颌关节灌洗术治疗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用200ml乳酸钠林格液对56例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行颞下颌关节灌洗术,在治疗的同时配合被动张口训练.治疗后随访记录患者疼痛、张口度等相关情况.将颞下颌关节灌洗术治疗前后不同时期的疼痛指数、下颌双侧向运动度、最大开口度进行统计分析,通过MRI检查治疗前后关节盘位置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不同时期的下颌运动度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增加(P﹤0.05),特别在治疗后1个月内增加明显,疼痛亦有显著缓解(P﹤0.05).结论 颞下颌关节灌洗术能改善不可复关节盘前移位患者的张口度,能有效地减缓疼痛,能有效改善下颌健侧侧向运动度,关节上腔灌洗术所需器械价廉易得,操作简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患者关节上腔中压力变化的规律,初步探讨其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分类的指导意义.[方法]收集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患者16例22侧,用关节内压测量仪通过穿刺针进入关节上腔,分别测量患者关节张闭口位的关节上腔内压,并记录波形和平均值,测压后进行颞下颌关节镜手术.[结果]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关节上腔内压可分3种类型.高压型压力普遍升高且波动幅度增大,开口位平均压力为(-948±2382)Pa,闭口位压力为(1 286±937)Pa;反压型压力变化规律反常,开口位(997±1132)Pa,闭口位(-521±833)Pa;低压型关节上腔异常负压,开口位(-15 261±12 211)Pa,闭口位(-8 163±3203)Pa.[结论]本实验测量了不可复性盘前移位关节开闭口位腔内压,并根据关节内压变化规律将关节盘不可复性盘前移位初步分为3种类型,结合关节镜所见从病理学角度提出了各种类型的成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再定位咬合板对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后颞下颌关节的形态学改变。方法:选取21例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患者,共36侧关节盘发生移位,戴用再定位咬合板治疗(6.8±1.4)个月,评价治疗1周和治疗结束时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拍摄MRI,治疗前、治疗1周和治疗结束时拍摄CBCT,用于评估颞下颌关节盘形态、位置和关节间隙的改变。结果:治疗1周和治疗结束时关节弹响(有效率分别为80.95%和90.48%)和疼痛(有效率均为88.89%)均改善。治疗后部分关节盘恢复正常形态(双凹型占66.67%),部分(72.22%)关节盘完全复位;盘-髁距离减小(1.87±2.05) mm、盘-髁角度减小(17.75±11.57)°(P<0.05)。治疗1周和治疗结束时关节前间隙较治疗前均减小,上、后间隙均增大(P<0.05);治疗结束时关节前间隙较治疗1周增大,后间隙减小(P<0.05),关节上间隙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再定位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可有效缓解症状,改善关节盘形态和位置,进而协调颞下颌关节盘-髁位置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32通道头颈联合相控阵线圈在颞颌关节盘移位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使用32通道头颈联合相控阵线圈检查的颞颌关节MRI,熟悉颞颌关节MRI的扫描方法,分析颞颌关节盘移位的MRI特征。结果 48例颞颌关节MRI检查中,分别行双侧颞颌关节闭口斜矢状T1、压脂T2,冠状压脂T2以及双侧颞颌关节张口斜矢状T1、压脂T2,冠状压脂T2扫描。48例有35例阳性(72.9%),阴性13例(27.1%);35例中,单侧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8例(22.9%),不可复性前移位9例(25.7%),一侧可复性、一侧不可复性前移位7例(20.0%),双侧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5例(14.3%),不可复性前移位6例(17.1%);其中合并一侧关节盘内侧移位3例(8.6%)。结论 32通道头颈联合相控阵线圈在颞颌关节MRI检查中,能发挥良好作用,对颞颌关节盘移位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可以代替颞颌关节专用线圈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小切口入路颞下颌关节盘复位缝合术治疗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4—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48例(54侧)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患者,采用耳屏内小切口入路行颞下颌关节盘复位及缝合固定术进行治疗,分析术前、术后3个月患者开口度、疼痛值、关节功能评价以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影像学表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平均开口度为(19.46 ± 3.91)mm(12~26 mm),术后开口度为(32.57 ± 5.21)mm(27~40 mm);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大张口疼痛平均为25(25,75)分,术后为25(0,50)分;术前进食疼痛平均为25(0,100)分,术后为0(0,25)分;术前关节功能自我评价为(56.86 ± 22.56)分,术后自我评价为(81.50 ± 11.71)分,术后3个月的开口度、疼痛VAS值及关节功能自我评价均比术前有显著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RI影像学显示关节盘复位有效率达90.74%(49/54)。结论:颞下颌关节盘复位缝合术可以有效复位前移的关节盘,显著改善开口度、缓解疼痛并改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颞颌关节内紊乱(internal derangement of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 TMJID)的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MR)表现。方法:收集TMJID患者43例86个颞颌关节的MR图像,从关节盘位置及形态、关节腔积液、下颌骨髁突骨的改变、关节活动度5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43例(86个颞颌关节)发生关节盘移位77个,完全移位76个,其中前移67个,前外侧移位9个,部分移位1个呈关节盘外侧份前移;77个关节盘移位中可复性前移43个,不可复性前移34个。关节盘变形72个,其中折叠型28个,均厚型8个,伸长型7个,圆形19个,双凸型3个,后带膨大型7个;关节盘未变形14个,呈双凹型。关节腔积液74个,其中发生在可复性前移36个,不可复性前移33个,盘突关系正常5个。髁突骨改变29个,其中发生在可复性前移5个,不可复性前移24个。关节活动正常62个,其中发生在可复性前移36个,不可复性前移17个;活动受限24个,其中可复性前移7个,不可复性前移17个,关节盘位置、形态、关节活动度与盘突关系均有相关性(均P<0.05)。结论:MR对TMJID患者关节盘移位方式、关节盘变形方式、关节积液、关节构成骨的改变及关节活动度有很好的显示,可以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枢轴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临床观察殷新民张道珍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6,31(6):357采用以枢轴咬合板为主要方法治疗颞下颌下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50例,其中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30例,部分可复性前移位12例,髁突上移位8例。对治疗前后的张...  相似文献   

14.
颞下颌关节关节盘前移位是颞下颌关节疾病中常见的关节囊内病变,虽然有大量关节盘前移位的临床病理研究,但目前对关节盘前移位的病因、发病机理仍不清楚,临床上根据关节盘前移位的情况可分为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和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其临床表现为疼痛、杂音和功能障碍.现从颞下颌关节的组织学特点,关节盘前移位的病理学改变、病因及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多学科诊疗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诊疗模式在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云南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9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60例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随机分为MDT组和非MDT组。MDT组给予MDT诊疗模式;非MDT组给予常规诊疗模式。比较2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治疗前后心理状况、近期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率。  结果   MDT组治疗前等待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非MDT组(P < 0.05);MDT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非MDT组的90.00%(P < 0.05);MDT组患者满意率为96.66%,高于非MDT组的86.67%(P < 0.05)。  结论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MDT团队诊疗模式,能为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提供与病情相适应的最佳治疗,更好的保障患者围手术期安全。同时可以缩短医疗周期,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是最常见的颞下颌关节结构内紊乱之一,在临床上出现关节区疼痛、开口型异常和开口受限等症状,不同程度地干扰患者的日常生活,因而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本文收集了1998年3月至1999年9月在湖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颞下颌关节门诊就诊的45例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患者行关节上腔扩张冲洗治疗,观察治疗后疼痛的缓解程度、开口度的改善程度及侧方运动度的改善情况,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本组45例,男性11例,女性34例,年龄16~65岁,全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摄许氏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可复性关节盘移位伴牙齿磨耗的患者进行咬合重建修复,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10例关节盘可复性盘移位伴牙齿磨耗的患者治疗前、中、后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变化.结果 通过咬合重建治疗后临床症状有好转,关节弹响消失,MRI显示关节盘位置正常,牙齿形态和功能有改善.结论 咬合重建可缓解颞下颌关节的临床症状,恢复正常盘髁关系,并且经过咬合重建,使永久性修复达到理想的咬合关系,解除不适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关节松动联合运动疗法对颞下颌关节慢性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46例慢性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n=24)及对照组(n=22),对照组仅接受传统治疗(包括超短波、超声波、软组织按摩及健康教育),治疗组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关节松动联合运动疗法。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采用最大张口度(maximal interincisal opening,MIO)、目测类比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health impact profile-14,HIP-14)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类似。治疗后两组颞下颌关节MIO、VAS、HIP-14得分较治疗前改善(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在MIO、VAS、HIP-14评分比对照组改善(P<0.05)。结论关节松动联合运动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慢性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青少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应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MR) T2-Mapping成像评估颞下颌关节盘形态学的变化并进行定量分析。方法 收集笔者医院2019年4月~2020年10月确诊的青少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其中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45例(可复性组)、不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45例(不可复性组)作为病例组,并选取同期健康青少年45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颞下颌关节均进行颞下颌关节盘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MR T2-Mapping成像,比较3组颞下颌关节盘MRI、MR T2-Mapping伪彩图形态学结构变化及定量指标。结果 3组间MR T2-Mapping定量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不可复性组明显低于可复性组,且在MR T2-Mapping伪彩图的形态结构表现不同。结论 青少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可通过应用MR T2  相似文献   

20.
颞下颌关紊乱病是临床上一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而又相关的症状和特征的总称。涉及到肌肉、咬合和关节,一般有疼痛、下颌运动异常、关节杂音或弹响以及头痛等症状,多见于15-45岁的青壮年人群。而对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关节盘移位的患者来说,大部分都是因为症状已影响到日常生活质量时才来就诊,从而导致疾病反复发作,增加了治疗时间。因此,本科将根据不同的角度来对关节盘前移位的疾病发展进行分析,并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从而保证其健康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