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潘素珍  周辉 《现代医院》2010,10(11):79-80
目的建立复方洁肤净洗剂中粉防己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薄层扫描法,薄层板:硅胶G薄层板,展开剂:氯仿-甲苯-乙醇-浓氨水(10∶5∶2∶0.5),显色方法:稀碘化铋钾溶液显色。结果粉防己碱在1.0~4.0μg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2.1%,RSD为1.0%。结论此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复方洁肤净洗剂中粉防己碱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2.
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胡蜂毒素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根据预试验结果拟定的毒素剂量,分别皮下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和胡蜂毒素100、 200 mg/kg,以制备胡蜂毒素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动物模型。另取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MODS组和粉防己碱组。MODS组和粉防己碱组大鼠皮下注射胡蜂毒素200 mg/kg,粉防己碱组同时给予粉防己碱0.2 mg/kg。以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肌钙蛋白T (cTnT)、丙氨酸转氨酶(ALT)、胱抑素c (Cys-c)及神经元烯醇化酶(NSE)水平。组织损伤情况采用HE染色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和胡蜂毒素低剂量组比较,胡蜂毒素高剂量组血清cTnT、ALT、 Cys-c及NSE水平显著升高,符合MODS诊断标准。与MODS组比较,粉防己碱组血清cTnT、 ALT、 Cys-c及NSE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HE染色分析表明, MODS组肝、肾、心和海马组织炎性细胞浸润,组织损伤明显,粉防己碱组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减少、损伤减轻。提示粉防己碱对胡蜂毒素导致的MODS有干预作用,可用于重度胡蜂蜇伤MODS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双氯芬酸柔性纳米脂质体局部外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arthritis ,RA )的疗效。 方法 将 44例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局部外用双氯芬酸柔性纳米脂质体 (治疗组 )或口服戴芬 (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 ,对照组 ) ,疗程 4周 ;分别于第 1周和第 4周观察各项临床指标。 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 1周和 4周时 ,纳米脂质体组较口服戴芬组能明显缓解关节的疼痛和压痛症状 (P <0 .0 1) ;经治疗 4周 ,纳米脂质体组和口服戴芬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83 %和 80 % ,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局部外用双氯芬酸柔性纳米脂质体和口服戴芬均能明显改善RA的多种临床症状和体征 ,但对改善关节疼痛和关节压痛 ,前者明显优于后者 ,且无胃肠道不适等全身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固体脂质纳米粒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性能优良的新型药物传递系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以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论文为依据,对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结构特点及制备方法、给药途径、稳定性研究等方面进行整理和归纳,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细胞核靶向富勒醇硬脂质纳米粒,并对其性质进行表征。方法胺催化合成法合成富勒醇,并且通过使用生物材料,将富勒醇包裹起来,在其表面连接与核受体具有高度亲和力的雌激素类似物,制备成新的纳米材料。对制备的富勒醇及其硬脂质纳米粒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结果表明,合成的富勒醇分子式为C60(OH)24,其硬脂质纳米粒能够通过核膜,到达细胞核。结论通过该实验方法可制备在细胞核靶向的富勒醇硬脂质纳米粒,为进一步研究细胞核靶向的电离辐射防护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粉防己碱作为主动外排泵抑制剂提高铜绿假单胞菌对氧氟沙星的敏感性效果。方法采用M-H琼脂稀释法筛选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同时测定铜绿假单胞菌在与不同浓度的粉防己碱作用不同时间对氧氟沙星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变化。结果 100、50、25、12.5、6.25μg/ml等5个不同浓度的粉防己碱在与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作用60、180min后,不同菌株原来对氧氟沙星的MIC值可以降低23~27倍。结论可以考虑将主动外排泵抑制剂粉防己碱作为一种治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辅助药物,增强铜绿假单胞菌对氧氟沙星的敏感性,从而提高抗菌药物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粉防己碱抗乳腺癌细胞株多药耐药的作用及可能的抗氧化机制。方法利用亲代BCap37细胞筛选建立的Bads 200乳腺癌耐药细胞为模型,粉防己碱联合紫杉醇处理Bads 200乳腺癌耐药细胞系24、48、72 h,并设正常培养的对照组以及单纯紫杉醇处理的药物治疗组(单纯药物组)。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力;流式细胞仪分析各组细胞周期处于各时相的比例;采用反转录酶聚合酶链锁反应(RT-PCR)法检测细胞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及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水平。结果粉防己碱联合紫杉醇对Bads 200乳腺癌耐药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具有时间相关性。与对照组相比,粉防己碱联合紫杉醇作用24、48、72 h后,Bads 200乳腺癌耐药细胞的凋亡率逐渐增加(P<0.01);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逐渐下降,G0/G1期细胞比例逐渐升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粉防己碱组细胞iNOS含量下降,而NO、eNOS含量升高。RT-PCR结果与细胞分光光度计法测定结果相一致。结论粉防己碱可以抑制Bads 200乳腺癌耐药细胞的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作用、增加eNOS表达及抑制iNOS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淫羊藿素(icaritin,ICT)主动骨靶向纳米粒,并研究大鼠灌胃纳米粒的药代动力学。方法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为载体材料,阿仑膦酸为骨靶向配体,表面用聚乙二醇修饰,溶剂扩散法制备载有ICT的主动骨靶向纳米粒。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进行检测,研究纳米粒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结果大鼠灌胃ICT纳米粒的半衰期(t1/2)为13. 04 h,达峰时间(tmax)为4. 0 h,ICT纳米粒的0到t时间-血浆浓度曲线下面积(AUC0-t)和0到∞时间-血浆浓度曲线下面积(AUC0-∞)与ICT的比值分别为180. 7%和233. 9%。结论纳米粒显著提高了ICT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粉防己碱对人绒癌BeWo细胞株增殖和凋亡的作用.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的粉防己碱处理人绒癌BeWo细胞株,在不同的作用时间采用MTT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PCNA和Survivin的表达.结果 采用不同剂量的粉防己碱处理BeWo细胞不同的时间,细胞均表现出生长的抑制,且为剂量及时间依赖性(P<0.01).0、5、10、20 μg/mL粉防己碱作用24小时后,细胞凋亡的比例依次为3.52%±0.62%、8.32%±2.1%、13.45%±2.7%和27.38%±3.1%(F =41.616,P<0.01),PCNA蛋白表达分别为0.85±0.05、0.53±0.04、0.22±0.01和0.03±0.01(F=244.375,P<0.01),Survivin蛋白表达分别为1.06±0.01、0.98±0.06、0.52±0.03和0.39±0.03(F =529.4,P<0.01).结论 粉防己碱可以对绒癌细胞株BeWo产生时间及浓度依赖的生长抑制作用,诱导绒癌细胞株的凋亡,有可能成为GTT化疗方案的辅助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0.
白藜芦醇具有强抗氧化性,在抗运动性疲劳方面起到广泛的作用。固体脂质纳米粒作为药物载体具有提高活性成分化学稳定性、增强活性成分靶向性,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成本较低等优势。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白藜芦醇纳米营养补剂对运动性疲劳缓解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认为白藜芦醇对缓解运动性疲劳具有较好的效果,发现将固体脂质纳米粒作为白藜芦醇的载体,极大提高了白藜芦醇的溶解度,便于口服定量给药,使其在体内更好地发挥良好的抗氧化活性,从而达到更好地缓解运动疲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 粉防己碱(Tetrandrine,以下简称TD,即汉防己甲素)是一种双苄基异喹啉生物碱,具有多种药理作用,1976年我国发现它可以治疗实验性矽肺,几年来的临床实践表明,它确有使矽肺患者X-胸片好转,症状减轻的疗效。为了寻找高效低毒的矽肺药物,并研究TD在体内的代谢,我们用过氧化复氧化TD获得了四种N-氧化物。有关生物碱-N-氧化物的化学以及它们在动植物体内的重要作用已有综述。Dahmen等人从Cyclea barbara Miers中分离得到粉防己碱-N-2′-氧化物,而用过氧化氢氧化TD得到含有上述氧化物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用侧基含羧基的聚-L-丙交酯-co-3-羧甲基-吗啉-2,5-二酮(P-LLA-co-Asp)两亲性共聚物为载体,制备含血卟啉单甲醚(HMME)和微纳米粒子,初步考察不同共聚组成聚合物制得的微纳米粒性能及体外释放行为,探讨HMME微纳米粒的靶向光动力治疗可行性。方法:用不同共聚组成比的P-LLA-co-Asp,采用改进的溶剂挥发法制备含HMME的微纳米粒子,表征微纳米粒子的粒径大小及分布、表面形态,检测HMME在微纳米粒形成前后荧光激发性能及其激发三线态寿命,考察微纳米粒子体外释放行为的差异。结果:制得了粒径均匀,分布较窄,范围在400~700nm,表面平整光滑的含HMME微纳米粒子;共聚物制得微纳米粒中载药量和包封率明显高于PL-LA均聚物,并随材料亲水性共聚组成(Asp)的增加而增加;微纳米粒体系中HMME结构及其荧光激发性能没有改变,能够被激发成三线态,并具有相应的寿命时间;共聚物形成微纳米粒的HMME释放速率低于PLLA均聚物释放速率。结论:①不同的共聚组成对微纳米粒子的性能和释放行为有很大的影响,推测可能是由于HMME与共聚物的羧基之间形成了氢键的相互作用有关。②该共聚物体系作为HMME的微纳米粒子载体,保持了其作为光敏剂的结构和性能,有望应用对该微纳米粒子进一步进行肿瘤的靶向光动力治疗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垂体后叶素联合粉防己碱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成本。方法将86例EGVB患者分为两组,生长抑素组43例,先用生长抑素(施他宁)静脉注射250μg,再以250μg/h的速度持续静脉滴注3d;垂体后叶素联合粉防己碱(汉防己甲素)组(联合组)43例,首剂以垂体后叶素5U加入10%葡萄糖液40ml中缓慢静脉推注,继之以垂体后叶素0.3U/min持续静脉滴注,同时,粉防己碱总量为120~180mg/d,加入生理盐水中持续静脉滴注,用药3d。观察两组的止血成功率、再出血率、平均止血时间,比较两种药物的治疗成本。结果生长抑素组、联合组72h止血成功率分别为88.4%、81.4%,再出血率分别为13.9%、18.6%,平均止血时间分别为(10.4±7.3)h、(12.2±7.5)h,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长抑素组治疗成本约为4680元/例,联合组治疗成本约为1170元/例;两组治疗成本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垂体后叶素联合粉防己碱治疗EGVB,临床疗效与生长抑素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成本显著降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壳聚糖季铵盐是一种常见的壳聚糖修饰物,属水溶性壳聚糖衍生物.它是聚阳离子多聚物,具有低毒性、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稳定性强等优势,因而其应用范围相当广泛.此文主要就近几年壳聚糖季铵盐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及该纳米粒在基因递送载体、疫苗佐剂、给药系统等应用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补正《现代预防医学》第34卷第23期第4437页"粉防己碱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调控"一文,通讯作者陈霞单位为:四川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特此补正并向作者致歉。  相似文献   

16.
宋慧  何基务  李姝  黄燕军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7):3243-3244,3247
[目的]探讨阿米卡星、庆大霉素、氨苄西林纳对Fe2+-L-半胱氨酸诱导大鼠肝脏脂质过氧化模型的影响。[方法]采用肝细胞匀浆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体外法),加入一系列浓度样品,然后测定大鼠肝脏线粒体脂质过氧化作用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结果]阿米卡星在低浓度(0.001~0.01)g/ml时显著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P﹤0.01),高浓度(0.1 g/ml以上)则起诱导作用(P﹥0.01)。硫酸庆大霉素对大鼠肝脏脂质过氧化具有抑制作用(P﹤0.01)。氨苄西林纳对反应体系无影响(P﹥0.01)。[结论]不同的抗生素对大鼠肝脏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7.
防己药材收载于《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药材含测标;住为高效液相色谱法,主要测定粉防己碱和防己诺林碱的总量,我们参照药材标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防己饮片含量,经方法学考证,证明药典收载的含量测量标准可以控制饮片质量,且简便可行,回收率好,具有良好的重现性等,经对样品的测定,制订了含量限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制备了壳聚糖季铵盐-DNA疫苗(pgD)纳米粒复合物,并对其诱导BALB/c小鼠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做了初步研究。方法:通过复凝聚法制备了HTCC-pgD纳米粒复合物并对其进行表征。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5组:①HTCC10对照组;②pcDNAkan空载体对照组;③重组质粒pgD组;④HTCC∶pgD=5∶1组;⑤HTCC∶pgD=10∶1组。各组小鼠后腿肌肉注射,注射剂量为100μg/(只.次),隔2周免疫1次,共免疫2次。末次免疫2周后,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CD4+、CD8+百分率,ELISA法检测血清中IgG抗体效价、IFN-γ、IL-4含量这4个方面来研究该纳米粒复合物对小鼠免疫反应的影响。结果:HTCC能与质粒pgD很好结合成纳米复合物,保护DNA免受核酸酶的降解。小鼠经免疫2次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显示HTCC-pgD纳米粒复合物组的CD4+百分率要高于其他对照组(P<0.05)。血清ELISA检测IgG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HTCC-pgD纳米粒复合物可诱导小鼠机体产生较高滴度的IgG抗体。HTCC-pgD纳米粒复合物组的小鼠血清中IFN-γ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所上调,IL-4水平有下降。结论:通过复凝聚法制备的HTCC-pgD纳米粒复合物可诱导BALB/c小鼠产生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为HSV-2型DNA疫苗研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邹龙  范学工 《中国医师杂志》2003,5(10):1439-1440
纳米科技是当今国际科技领域的前沿问题 ,其研究成果在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和明确的产业化前景 ,必将为人类的健康带来巨大的影响。纳米药物载体、纳米生物材料、纳米生物传感器和成像技术及微型智能化医疗器械等将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保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几年来 ,纳米中药制剂与加工已成为中药制剂领域中的研究热点。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综述这一领域中的最新研究进展。1 纳米粒与纳米科技1·1 纳米粒 纳米粒 (nanoparticle ,NP)是一类固态胶体粒子 ,粒径为 1~ 10 0 0nm之间 ,由天然或人工的高分子物质构成 ,根据制备工艺和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用于革兰阴/阳性细菌基因组DNA制备的快速、简便、经济方法。方法采用水煮沸法、碱煮沸法、碱-SDS-煮沸法、丙酮-SDS-煮沸法、NP-40-煮沸法、Triton-100-煮沸法、SDS-煮沸法、Triton-100-NP-40-煮沸法制备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DNA,观察不同方法所得DNA的量、分子大小、纯度以及用其作为模板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反应效果。结果与其他方法比较,碱-SDS-煮沸法、丙酮-SDS-煮沸法和SDS-煮沸法得到的DNA量较多、DNA分子较大、纯度较好;碱-SDS-煮沸法上清液DNA含量最大及PCR扩增效果最佳,水煮沸法所得DNA含量显著低于其他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方法煮沸5 min与10 min所得DNA量和PCR检测DNA的循环阈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煮沸10 min的DNA液中有机杂质增多。结论碱-SDS-煮沸法煮沸5min制备细菌基因组DNA的效果最优,水煮沸法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