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电图J波改变与发生临床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0—2011年住院期间确诊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72例,心电图检查显示J波改变的为J波组共83例,无J波的作为对照组共89例。比较二组临床症状及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心电图显示有J波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生胸闷、胸痛、恶性心律失常等临床心血管事件较对照组多(P<0.05)。结论心电图显示J波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临床情况较差,易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电图J波改变与发生临床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并探讨心电图伴有J波改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预后。方法:选择我院2009~2010年住院期间确诊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27例,心电图检查显示J波改变的为J波组共62例,无J波的作为对照组共65例,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及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心电图显示有J波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生胸闷、胸痛、恶性心律失常等临床心血管事件较无J波组多(P<0.05)。结论:心电图显示J波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临床情况较差,预后不良,易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社区自然人群中早复极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3 048份江苏省泰州社区自然人群的基本信息及心电图资料,按J波型和J点抬高型分别统计早复极的发生率,以及在不同年龄组和心电图不同导联的分布情况。结果:早复极总发生率为12.8%,男性高于女性(P<0.01);J波型早复极发生率为3.41%,55~64岁年龄组最多(32例),下壁导联多见(45例);J点抬高型早复极发生率为9.38%,35~44岁年龄组最多(92例),多见于右胸导联(160例);心血管代谢疾病患者J波型早复极的发生率高于健康人群(P<0.05)。结论:在社区自然人群中早复极不少见,不同性别、年龄发生率不同。J波型早复极发生率与心血管及代谢性疾病相关。  相似文献   

4.
田琼 《当代医学》2014,(28):78-79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心电图J波改变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抽取石门县人民医院82例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2例心电图检查无J波显示,观察组40例心电图检查显示J波发生改变,分析和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诊断情况。结果经检查发现,在胸闷、胸痛以及恶性心律失常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明显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电图J波改变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临床在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过程中,可通过鉴别心电图J波是否发生改变来判断患者是否发生胸闷、胸痛以及恶性心律失常等心血管事件,并做到有效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5.
U波在心电图波形中最小,临床意义及发生机制远不如其它波形明确。因此以往心电图书上常常忽略了U波的存在,甚至认为U波无临床意义。近年来由于心血管技术及心电图学研究的进展。国内外对U波的产生机制及临床意义越来越重视,尤其认为U波  相似文献   

6.
沈阳地区健康人群心血管预后中间终点指标的评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循证医学近年来重视心血管预后的中间终点指标,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脉压、左室肥厚、动脉顺应性、脉搏波速度(PWP)等,而这些指标在健康人群中的评估及随龄变化尚少报道。我们在参加国家“973”项目观察个体化机体衰老生物标志的同时,通过无创手段研究了沈阳地区健康人群心血管预后的中间终点指标及与年龄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病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疾病,特别对心血管系统影响较大,是缺血性心脏疾病三大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为观察原发性高血压病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本文收集了472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例的心电图进行分析,现将结果 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宽QRS波心动过速(WQRST)是指QRS波群时限>0.12s,心率>100bpm的心动过速.WQRST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急症,可由冠心病、心肌病、电解质紊乱等不同原因引起,亦可见于健康青年人.室性和室上性心动过速都可表现为宽QRS波性心动过速.随着体表及心内电生理的发展,宽QRS波性心动过速的诊断日益受到重视,规则的宽QRS波性心动过速用十二导联体表ECG鉴别诊断依然是一重要挑战.为了进一步了解这种心津失常的机制,笔者对近年临床工作中的72例宽QRS波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9.
碎裂QRS波(f QRS)是近期提出的一项重要的心电图新概念,f QRS波对陈旧性心肌梗死有重要的诊断价值。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f QRS波在急性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室壁瘤、Brugada综合征、心律失常、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等心血管领域中的地位不断提升,而健康人群中亦可发现f QRS波。  相似文献   

10.
48例右胸导联异常Q波心电图分析(067000)承德市第二六六医院特诊科王志仁顾丙军正常人V1、V2导联无Q波,有了Q波就视为异常心电图。那么,哪些异常心电图在V1、V2导联中会出现异常Q波呢?现将我院心电图室1987年至1996年存档的15260份...  相似文献   

11.
U波是临床常见的心电图变化,经208例心电图分析表明,常见于冠心病,高血压病及其他左室负荷的心脏病变,U波倒置标志左心室受损。  相似文献   

12.
持续性幼年型心电图T波常见于婴幼儿,是婴幼儿发育过程中正常的心电图变异,其在成年人中少见,也不为临床医师所熟知。2003年8月至2006年8月笔者在我院做心电图检查的1500例患者中发现成年人持续性幼年型心电图T波12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婴儿肺炎心电图QRS-T波改变。方法 采用日本光电6511型心电图仪对189例1月-12月肺炎患儿进行心电图检查,将结果与正常婴儿心电图V1导联RST波值进行比较。结果 肺炎患儿V1导联R、S波振幅较健康婴儿低,T波倒置较健康婴儿深,差异有显意义。结论 肺炎对婴儿心脏有一定影响,在治疗肺炎时应重视心电监测。  相似文献   

14.
吸烟对健康者心电图ST-T波的影响(063000)河北省唐山市传染病医院肖俊茹吸烟被认为与冠心病的发作密切相关,现报告30例健康者吸烟前、后心电图ST-T波的变化。1研究对象30例受检者均为男性健康者。年龄20~50岁。均经体检、心电图、彩超等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结间束存在的合理性。方法分析我院近2月来动态心电图,按房性期前收缩心电图定义,选取T波平坦而P波明显的导联,去除P波双向及P^1波与T波融合,随机选取符合条件心电图片段100份,同时测定P波及P^1波时限,并以P波为参考,将P^1波方向分为同向、双向及倒置。根据心肌电传导特点进行分析。结果P波平均时限为0.0735秒,P^1波平均时限为0.0666秒;与P波同向52份,双向17份,倒置31份。结论心房肌在窦性激动较异位激动时的收缩时限略延长,窦房结与房室结之间理论上应不存在特殊传导通路,结间束存在的合理性值得怀疑。  相似文献   

16.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tHcy)升高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据报道,tHcy与伴有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心血管患者动脉僵硬度和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关。荷兰的Nakhai-Pour HR等观察了376名中年和老年男性心血管患者的血浆tHcy水平与主动脉脉搏波速度(PWV)、颈动脉内膜厚度的变化及其相关关系,研究了血浆tHcy水平与大动脉结构和功能改变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心电图改变情况,与健康者的心电图进行对比,总结急性脑卒中患者心电图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8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心电图结果差异,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心电图改变与特点,为急性脑卒中的治疗以及心血管健康提供依据。结果观察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81.71%,Q-t延长40.29%,st-t段异常52.23%,房室肥大28.35%,心律失常29.85%,显著U波34.32%,对照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37.80%,Q-t延长6.45%,st-t段异常1.93%,房室肥大64.51%,心律失常58.06%,显著U波45.16%,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心电图改变显著,且多发心律失常,可见脑卒中后患者的st-t段异常存在显著特点,需要在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治疗时,同时维护和改善患者的心脏健康,才能够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心电学的新理念——碎裂QRS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碎裂QRS波是指两个相关导联QRS波群(<120 ms)呈RSR′型(≥1个R′波、或R波、S波存在切迹),但并无典型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图型。碎裂QRS波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但其检出率尚待进一步研究;而在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中它优于病理性Q波;它是心脏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可作为高危患者预警的心电图新指标;它是非透壁性心肌瘢痕的标志;左侧胸导联出现碎裂QRS波是室壁瘤的标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健康生活习惯对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探讨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非药物治疗及健康教育.方法 对某国税职工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健康指导意见,进行个性化管理.结果 一年后体检结果显示,心血管危险因素如血脂异常、高血压、高血糖等均有不同比例的下降.结论 开展健康方式干预有助于增强人群的保健意识,降低心血管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20.
申娟 《中原医刊》1998,25(2):42-42
U波倒置在变异型心绞痛中的临床意义申娟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心内科(455000)近年来,随着心血管造影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重视心电图(ECG)U波的改变,通过对U波倒置临床意义的研究,认为其与冠心病关系密切,而对变异型心绞痛(VA)中的价值则报道甚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