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河北某医科大学各年级医学专业本科生的从医选择意愿和影响从医意愿的动机进行调查分析,通过了解他们现阶段对医学专业的认知程度和对医生职业的认可现状,进而探索影响医学生从医选择意愿的动机,为医学本科专业教育制定教学策略和特定规划提供根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该医科大学各年级医学专业本科生进行调查,结合专家指导意见自主设计网络自填式调查问卷,对采集的数据进行频数分布的描述性统计分析、不同特征人群从医意愿比较的卡方检验和探求从医动机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1 830名研究对象中有从医意愿的医学专业本科生共1 587人(86.72%);结果表明不同年级、专业、学生父母意愿、有无陪同家属就医经历、个人兴趣、个人是否认可医生较高的社会地位、优良工作发展前景以及医生治病救人的职业特性等特征的学生从医意愿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生个人学医兴趣高、学生个人有陪同家属的就医经历、父母同意学生从事医生行业、学生认可医生治病救人的职业特性和较高的社会地位是医学专业本科生从医意愿的促进因素(P<0.05),而年级越高和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医学专业本科生从医意愿表达更为低下(P<0.05)。 结论大部分医学专业本科生从医意愿较为强烈,但医学生对自身专业的认可感仍需加强,应该加大政府对医生行业的政策扶持力度,着重培养学生对医学专业的兴趣和职业认可度,有效引导医学生制定科学的发展目标和学习规划,适宜和有针对性地激发不同特征学生群体的从医动机。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并分析了北京大学医学生选择医学专业的动因、入学后对专业的满意程度、学习兴趣以及毕业后的打算等。调查结果显示,医学生填报志愿时对有关专业不够了解,受老师、家长的影响较大,考虑因素较多;部分学生入学后对专业满意度较低,对所学课程兴趣不足,影响将来在本专业的发展。建议重视医学生专业兴趣的培养,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不利的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冠肺炎疫情对山西医科大学医学生就业取向的影响,分析医学生从医决心的影响因素.方法: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4892名临床专业学生中,76.7%认为疫情发生大大坚定了其从医决心;18.6%认为部分坚定了从医决心.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医学生选择学医的初始动机,揭示医学生学医动机对学业成绩的影响,为医学生的后续有效培养及医学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参考相关文献制作专门的调查问卷,选取粤东某高校在读医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我管理问卷的方式,调查医学生家庭背景资料及选择医学专业初始动机,对调查对象学医动机相关因素及学业成绩进行分析。 结果 不同性别医学生学医动机没有显示出差异,但是女生专业课平均成绩点数(GPA)均值高于男生,医学生学习成绩之间存在性别差异(P<0.01);不同年级之间医学生学业成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年级越高,GPA均值越低(F=3.146,P<0.05);生源地差异显著影响学业成绩,农村生源医学生学业平均GPA高于其他生源地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751,P<0.05);家庭经济条件对医学生学业成绩具有统计学意义(F=6.470,P<0.01);医学生学业成绩受到多重动机影响,内在动机对医学生学业成绩具有显著影响(从小立志成为医生F=2.424,P<0.05,治病救人F=0.131,P<0.05),外在动机(选择医学有较多出国机会)对学业成绩具有显著影响(F=1.824,P<0.05),成就动机中的医生社会地位高这一选项对医学生学业成绩具有显著影响(F=0.186,P<0.05);社会风气对医学生学医动机及学业成绩的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0.118,P<0.05)。 结论 家庭背景因素对医学生学医动机具有多方面影响,多重学医动机影响医学生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5.
医学生对医学专业的态度、职业取向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当今医学生的专业思想稳定性、专业取向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自编问卷对233名临床医疗系4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59.7%的学生对选择学医存在不同程度的后悔;外科系列专业是医学生较为喜欢的职业;个人兴趣爱好、学科发展前景、经济收入等是影响学生专业选择的主要因素。结论 当今医学生专业思想不太稳定,々业取向存在偏差,在教学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薛芳  钱荣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10):1406-1408, 1412
目的调查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定向医学生)基层工作的意愿,分析其选择全科医生作为职业的影响因素,为定向医学生的培养提供建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现况调查的方法,通过问卷对某医学院校定向医学生进行一般人口学特征、基层服务意愿和教育服务质量满意度调查,分析基层工作意愿,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基层工作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定向医学生愿意到基层工作比例为42.45%(118/278)。基层就业意向定向医学生的学校教育服务质量满意度量表得分为(3.81±0.57)分,非基层就业意向医学生得分为(3.26±0.59)分,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级、父亲文化水平和对国家政策认同情况、对医学兴趣认知情况、为家乡做贡献意愿、学前合同束缚感的定向医学生基层就业意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对国家政策是否了解、对医学兴趣、为家乡做贡献、受学前合同束缚均为定向医学生基层就业意向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5~P < 0.01)。结论定向医学生到基层工作意愿较低,有关部门要完善定向政策和长期激励机制,加强定向医学生职业道德和思想教育,增加其对专业的热情。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医学院校学生双学位选修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更好地开展双学位教学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北京大学医学部护理学、药学和医学英语专业三年级及以上16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实际完成调查157名学生.结果 65.0%的学生选修了双学位,主要集中在经济学和心理学2个专业.扩充知识、满足个人兴趣和提高个人素质是医学生选择双学位的主要促进因素,担心影响主修专业、未达到双学位选修资格以及缺乏兴趣和时间是医学生选择双学位的主要影响因素.85.4%的学生认为,教学管理部门应该提供有关如何选择双学位以及双学位对学生有何影响等方面的专门指导.结论 学生有意愿有兴趣选修双学位,教学管理部门应当采取适当措施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医学生生源及择业意愿对于医学卫生人才的质量与供给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多阶段抽样方法,对全国15所高等院校6 129名临床医学、护理学与预防医学等专业的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发现,45.5%的医学生目前所学专业不是其第一报考志愿,并且该比例在预防医学与护理学专业学生中分别高达73.1%和70.9%,同时预防医学与护理学专业学生在毕业后不愿从事所学专业的比例也较高,分别为21.0%和39.3%,说明此两专业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中第一志愿录取的比例为75.0%,毕业后希望专业对口就业的比例高达90.0%,而现实中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就业率较低.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调查结果对于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招生和专业设置等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人的社会化包括学会遵守社会生活的准则,获得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学校教育对人的社会化具有特殊重要作用,不仅要培养学生会做事、做学问,还要教育学生四有三热爱,全面提高人的素质。高等医学教育的使命在于培养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高级医学人才,成为医学技术骨干和建设社会主义医事职业道德的中坚力量。因此,医学伦理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当前医学生的学医志愿和学医动机最近我们以不记名问卷方式调查了已入学2年的医学生的学医志愿和学医动机,对293份有效答卷进行了整理分析,主要数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奥林匹克运动会志愿服务活动对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的作用,本研究以奥运会志愿服务为例,调查了参加第29届奥运会志愿服务的北京大学医学部学生的服务动机、干扰因素以及服务收获.结果 发现,奥运会志愿服务对"后奥运时代"的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助于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同时,奥运会志愿服务模式为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实践教育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医学生志愿服务能力现状,分析不足及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能力建设对策。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和专家咨询设计评价量表,应用问卷调查法对某医学院校临床医学、药学、护理学、预防医学4个专业大三、大四学生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学生应急能力与志愿能力现状调查,采用SPSS 26.0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某医学院校医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志愿服务能力在知识、技能、个人品质与态度、社会认同4个维度总分中位数为73.68分(换算后百分制),个人品质与态度维度得分最高,为78.10分,知识和技能维度得分相对低,分别为73.20分和71.37分;专业、志愿精神及常识课程学习、健康管理课程学习、心理疏导课程学习、卫生应急课程学习情况、专家讲座、主题班会、社区服务实践培训方式、参与志愿服务培训频率为志愿服务能力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预防医学专业、参与培训频率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医学生志愿服务能力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某医学院校医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志愿服务能力有待加强,知识与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应制定出能力培训体系、培养形式、质量评...  相似文献   

12.
时700名在校医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医学职业精神认知现状、学医心态等作了问卷调查,发现部分医学生对医学职业精神认知不足,学医心态掺杂了其他因素,思想道德需要加强.医学院校必须重视医学生的医学职业精神培养,应着重从创新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方面探讨如何实现德育教育机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13.
《西北医学教育》2020,(1):11-14
目的了解不同学制医学生自我职业规划意识的现状,探析长短学制医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是否存在差别,为职业规划教育因材施教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自编的医学生自我职业规划意识量表对不同学制的医学生进行调查,通过统计分析比较长、短两种学制医学生职业规划现状。结果五年制医学生的职业规划随着不同学习阶段在不断调整,八年制医学生职业规划随着年级的增长变化不大,从医信心和职业规划意识弱于五年制医学生,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医的初始愿望对从医信心有着重要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学制医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存在差别,八年制医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弱于五年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医学生获得感与基层服务意愿现状,探索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法,在某医科大学随机抽取19个医学专业各层次、各年级1个班共455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医学生获得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认为所在专业和学历层次就业情况、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意愿是其影响因素(P<0.05);75.8%的医学生愿意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医学生获得感与基层服务意愿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医学院校要积极开展就业指导,提高医学生的获得感,增强其服务基层的意愿。  相似文献   

15.
论医学生专业兴趣的自我调节张运生(开封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专业兴趣是医学生成才的重要条件之一。只有具备浓厚的专业兴趣,才能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增强求知欲望,提高学习效率,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完成学业。但是,由于填报志愿时家长的参谋、老师的指导,歪曲以至替代...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高、低年级医学生抑郁症状及影响因素的比较,表明虽然高、低年级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但其影响因素却有一定差异。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一年级抑郁症状与人际关系敏感、负性生活事件强度、情绪稳定性、消极应对方式、生活规律性、家庭居住地相关;四年级抑郁症状与情绪稳定性、人际关系敏感、课程兴趣、家庭经济状况、专业志愿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医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状况及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志愿动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使用志愿功能动机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300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总均分高于中间分2.50分,高于中等水平2.50分的医学生163人,占总数的54.3%.男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高于女生(P<0.01).参加过志愿服务的医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高于未参加过志愿服务活动的医学生(P<0.01).进入大学后的成绩及家庭所在地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是否为独生子女之间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志愿动机6个维度和志愿动机总评分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呈现相关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一般自我效能感对志愿动机总评分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P<0.01).结论:一般自我效能感对志愿动机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在引导医学生进行志愿服务时,可以从满足其自信能力、荣誉感等方面入手,从而提高其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国内外医学生志愿服务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论述了医学生志愿服务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总结医学生志愿服务的影响因素、效果评价、长效机制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今后医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发展趋势,对开展医学生志愿服务提出建议:提高志愿服务参与度,促进志愿服务常态化。以期为医学院校或志愿者组织开展或进一步改进医学生志愿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高、低年级医学生抑郁症状及影响因素的比较,表明虽然高、低年级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但其影响因素却有一定差异。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一年级抑郁症状与人际关系敏感、负性生活事件强度、情绪稳定性、消极应对方式、生活规律性、家庭居住地相关;四年级抑郁症状与情绪稳定性、人际关系敏感、课程兴趣、家庭经济状况、专业志愿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掌握安徽省免费医学生的培养现状,为安徽省免费医学生的发展提出针对性、可行性的对策和建议。  方法  选择安徽省六所免费医学生培养高校2015—2019级在读学生967人,采用腾讯问卷平台收集网络问卷的方法,对免费医学生的基本情况、就读现状、履约意愿、未来打算等情况进行收集与统计学分析。  结果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意履行协议到基层工作的有874人(90.4%)。服务期满后报考全科医学研究生或参加专升本考试的免费医学生人数最多(46.5%,450/967),8.1%的免费医学生选择服务期满后继续留在基层工作(78/96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专业、对所学专业感兴趣程度、每月生活花费、对学校的专业认同教育满意度是免费医学生履约意愿的影响因素(均P<0.05)。  结论  安徽省免费医学生履约意愿较低,且服务期满后大部分同学选择考研或跳槽到其他医院。许多同学是在对政策不了解的情况下盲目报考的,建议通过把握入口、重视培养、提高待遇、基层建设等4个方面完善保障、激励、管理政策,促进免费医学生履约意愿和培养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