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检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及其高危患者机械通气时呼出气冷凝液(EBC)中8-异前列腺素(8-iso-PG)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6月ICU病房机械通气的ARDS及其高危患者55例为研究对象,同期正常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使用Eco Screen冷凝器收集EBC标本。观察轻、中、重度ARDS以及高危患者之间EBC中8-iso-PG水平的差异,并与临床指标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55例ARDS及其高危患者机械通气时EBC中8-iso-PG[(44.83±11.58)ng/L比(19.47±4.06)ng/L]和血清8-iso-PG[(481.53±444.94)ng/L比(19.91±17.60)ng/L]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5)。中度(15例)和重度ARDS患者(7例)EBC中8-iso-PG浓度[(47.18±11.68)ng/L和(50.29±11.06)ng/L]较轻度ARDS(7例)和高危患者(26例)均显著升高[(33.04±7.62)ng/L和(37.17±11.08)ng/L](均P0.05),而轻度ARDS患者与高危患者EBC中8-iso-PG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EBC中8-iso-PG升高对诊断ARD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相关分析发现机械通气时EBC中8-iso-PG浓度与肺损伤评分(LIS)(r=0.418,P0.01)、氧合指数(Pa O2/Fi O2)(r=–0.378,P0.05)、胸部X线评分(r=0.410,P0.05)、肺泡-动脉氧压差(Aa DO2)(r=0.368,P0.05)以及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r=0.718,P0.05)有相关性。结论检测机械通气患者EBC中8-iso-PG可以了解其肺部氧化应激程度,有助于中重度ARDS的诊断和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ω-3 鱼油脂肪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AECOPD) 机械通气患者氧化应激及炎性介质的影响。方法 将44 例AECOPD 机械通气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22 例。两组均予以等热量、等氮量的营养支持, 试验组中添加0. 2 g·kg- 1·d- 1的10%ω-3 鱼油脂肪乳, 疗程7 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第3 和7 d 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 和血清中氧化应激指标[ 丙二醛( MDA) 、超氧化物歧酶( SOD) ] 和炎性介质[ 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白细胞介素1β( IL-1β) 和IL-6] ; 记录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 APACHEⅡ) 评分、氧合指数、机械通气时间、脱机成功率、重症加强治疗病房( ICU) 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 VAP) 发生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 发生率及28 d 死亡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各氧化应激指标均无显著差异( P 〉0. 05) ; 治疗后第3 及7 d各氧化应激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 且试验组第7 d 时BALF和血清中MDA 和SOD 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5) 。两组患者治疗后第3 及7 d BALF 和血清中炎性介质( TNF-α、IL-1β及IL-6) 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下降; 与对照组同期比较, 试验组第7 d 时BALF 和血清中TNF-α、IL-1β和IL-6 水平下降明显,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与对照组比较, 试验组患者氧合指数改善、VAP 发生率降低、机械通气时间缩短以及脱机成功率提高( P 〈0. 05) , ICU住院时间、MODS发生率和28 d 死亡率无显著差异( P 〉0. 05) 。结论 ω-3 鱼油脂肪乳可以降低AECOPD 机械通气患者氧化应激水平, 降低炎性反应, 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提高脱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钟建群 《吉林医学》2012,33(28):6261-6262
<正>临床上抢救重症患者,经常以气管插管或切开接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MV)。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后48 h和停用机械通气拔除人工气道48 h内发生的肺实质感染性炎性反应,是机械通气中常见而严重的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细胞检测在严重炎性反应患者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内科收治的严重炎性反应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体检的健康者45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都采用西森美康-800型血细胞分析仪进行相关炎性反应指标的检测。结果:观察组的血清hsCRP、TNF-α和IL-6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WBC计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细胞检测在严重炎性反应患者中的应用能有效判断疾病状况,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药大黄因为具有治疗呼吸衰竭,保护胃肠道,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及肺损伤等作用,已逐步应用于机械通气患者的辅助治疗。目前多项临床研究证实,大黄对机械通气患者的治疗有积极作用,并且可以调节免疫、抑制肠道细菌移位、抑制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等。为此,对大黄的相关作用与其在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情况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罗曙佳 《吉林医学》2012,33(2):405-406
<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机械通气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指原无肺部感染的患者,经机械通气治疗48 h后发生肺部感染或原有肺部感染经机械通气治疗48 h以上发生新的肺实质的感染性炎性反应。在重症监护病房(ICU),随着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广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在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机体状态改善中的应用价值,以为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机体的恢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1月期间进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64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围手术期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进行治疗。然后分别检测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5 d、10 d、20 d的免疫功能指标、炎性反应指标及氧化应激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治疗组的免疫功能指标、炎性反应指标及氧化应激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生脉注射液可显著地改善胃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免疫、炎性反应及氧化损伤状态,因此在机体状态改善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
郝赫  关立克 《吉林医学》2013,34(1):123-125
<正>AS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和病理生理基础,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尽管目前AS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一般认为其发病的机制与氧化应激、炎性反应、剪切力、高糖等相关,其中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在AS病变进展中是两个重要的因素。而JAK-STAT信号通路是近年来发现的一条由细胞因子刺激的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单肺通气手术过程中运用右美托咪定联合地塞米松全身麻醉的麻醉效果以及对肺部损伤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单肺通气手术的12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地塞米松全身麻醉的6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将只进行右美托咪定麻醉的6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比各时间点相关炎性因子的变化、同时对比两组患者各项麻醉效果及手术指标,对比两组患者肺损伤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期间血清TNF-α、IL-10、TL-Iβ逐渐升高;T2后观察组TL-Iβ、TNF-α显著低于对照组,T3后观察组IL-10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MPO、MOD、XO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输液总量、住院天数、OLV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观察组输血总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相较于单独使用右美托咪定麻醉,联合使用地塞米松能有效减轻氧化应激指标,减轻炎性反应对肺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应用不同潮气量机械通气+氨溴索治疗对肺损伤以及炎性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21年9月南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应用机械通气联合氨溴索治疗,根据患者机械通气使用潮气量的不同分成传统潮气量组(n=30)与小潮气量组(n=30),对2组通气前与通气24 h的血气指标、肺损伤及炎性反应指标变化,病死率与感染率进行对比。结果 血气指标上,2组患者通气24 h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与动脉血p H值较通气前提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较通气前降低,且传统潮气量组指标变化幅度比小潮气量组更显著(P<0.05);肺损伤与血清炎性因子指标上,治疗后2组患者肺损伤指标唾液酸化大分子黏蛋白(KL-6)与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血清降钙素原(PCT)、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 TM)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传统潮气量组明显低于小潮气量组(P<0.05);传统潮气量组病死率与感染率分别为0,6.67%,小潮气量组分别...  相似文献   

11.
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衰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我院32例使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衰的体会。方法:采用美国“熊牌”750呼吸机,具有时间控制、定压、限容、持续恒流的特点,呼吸模式由IPPV+PEEP,渐过渡到SIMV和CPAP,然后撤机。结果:上机的32例中,成活23例,死亡9例,治愈率71.9%。结论:本组病例中,主要原发于肺部疾患,普通吸氧夫效时,要及时上机,调整好参数,及时监测血气和脉搏氧饱合度,使机械通气量与肺内病变程度相适应,达到更理想的氧合和通气效果。通过本组病例分析,病死率较常规治疗明显减低,说明机械通气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PM2.5能够引起机体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免疫功能失调、细胞DNA损伤等,这些病理变化参与气道高反应性、气道黏液分泌增加等,引起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或诱发其急性加重,目前对其机制的研究虽不够完善,但为治疗方案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病人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其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出现几率较高,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极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糖尿病肾病病程中,氧化应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氧化应激是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之一,糖尿病可以增强氧化应激的活性,过度的氧化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直接导致肾间质、肾小球和肾足细胞的损伤,进而损伤肾脏的功能,由于氧化应激也与炎症细胞密切相关,二者经常同时存在,相互激活,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可以介导肾脏炎症的发生并加速糖尿病肾病的发展,另外高糖也通过影响肾血流而影响肾脏的功能。基于氧化应激与糖尿病肾病的密切联系,可以考虑应用抗氧化剂来治疗糖尿病肾病。目前临床上可以用于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药物有维生素C(vitamin C,Vc)、维生素E(vitamin E,Ve)、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CEI),和一些其他的抗氧化剂如钙离子拮抗剂、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抑制剂,甚至是中药。将来可以以氧化应激为靶点研究更多更好的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药物。  相似文献   

14.
张琼 《河北医学》2006,12(10):969-971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42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同时,选用B iPAP呼吸机行无创正压通气,在机械通气前、机械通气后2h作血气分析,并观察临床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无创正压通气后2h治疗结束时,pH值改善(P<0.05),PaO2上升(P<0.01),PaCO2下降(P<0.01)。34例患者好转出院。2例患者病情加重,家属不同意气管插管而死亡。6例患者病情加重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其中2例死亡,4例成功撤机好转出院。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对COPD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疗效显著,避免了气管插管,减少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相似文献   

15.
韦秋文  徐平 《广西医学》2005,27(11):1745-1747
目的通过动态监测呼吸衰竭新生儿机械通气下的呼吸力学指标变化,探讨其变化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记录上机初、上机后1h、病情变化时、临床处理后、拔管前呼吸力学指标:呼吸频率(RR)、呼出潮气量(VTE)、动态顺应性(CDYN)、平均气道阻力(Rawmean)。同时作血气分析。结果不同原发病导致的呼吸衰竭,其呼吸力学指标改变有明显差异。肺透明膜病CDYN降低及Rawmean升高显著,胎粪吸入综合征Rawmean上升最明显,巩也明显下降,CDYN降低。羊水吸入综合征、新生儿肺炎以Rawmean增高有统计学意义,CDYN、RR、VT3改变较轻微。肺源性疾病上机前后呼吸力学指标逐渐改善,中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呼吸变慢,节律不规则,呼吸暂停,导致巩下降。Rawmean、CDYN一般正常。上机后通气障碍迅速改善。结论不同疾病呼吸力学指标的改变符合其病理生理过程;有效机械通气使呼吸力学指标明显改善且与血气相符。动态监测呼吸力学指标有利于指导临床应用呼吸机发挥最佳效能,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黄褐斑是一种多因素作用诱发的慢性色素性皮肤病。黑色素合成活跃及皮损处炎症反应是其主要特点,因此黑色素合成、炎症、氧化应激成为黄褐斑治疗的期望靶点。本文从抑制黑色素合成、抗炎及抗氧化应激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致病因素及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控制措施.方法 对我院收集的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21例患者的危险因素和病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与患者的易感性、环境因素、呼吸道屏障功能受损、耐药菌株的增加、误吸、口腔护理不彻底、患者年龄、患者身体条件等密切相关.结论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原则,加强环境和呼吸道管理,合理进行口腔护理,加强机体营养,合理应用抗生素,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加大监控力度,提高医务人员的防范意识等,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BiPAP呼吸机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和护理方法。方法将52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予以BiPAP呼吸机辅助治疗,并给予全面、周到、专业的护理,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动脉血气分析(pH、PaO2、PaCO2)和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调查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患者的自觉症状改善较以往常规治疗明显且快,治疗结束时患者PaO:明显升高(t=28.06,P〈0.01),PaCO2降低(t=11.98,P〈0.01),pH改善明显(t=10.07,P〈0.01)。7例患者出现与使用BiPAP呼吸机相关的轻度不良反应,但经积极对症治疗和合理护理均明显好转,患者总满意率为90.38%。结论BiPAP呼吸机辅助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具有迅速改善症状、有效纠正低氧和高碳酸血症和提高生存质量和优点,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在临床应用中应当予以全面、周到、专业的护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价值。方法 9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经常规治疗无效,给予BiPAP呼吸机通气治疗。结果用BIPAP呼吸机治疗后,pH值纠正,PaO2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减轻呼吸肌疲劳,呼吸频率和心率相应减慢,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PAP呼吸机是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一种较好的无创通气模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纳洛酮及无创呼吸机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分别采用无创呼吸机、纳洛酮联合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结果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67%,观察组为96.67%,对照组无效率为23.33%,观察组为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洛酮及无创呼吸机用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治疗,有显著疗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