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管性痴呆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性痴呆 (Vasculardementia ,VD)是一种脑血管病导致的智能障碍 ,是老年期主要的痴呆疾病。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以基因“病理学”为主要内容的相关科学研究已经开始。本文就血管性痴呆的几个基因的研究进展 ,综述如下。1 Notch 3基因1977年 ,由Sourander等首先报道了家族遗传性的非动脉硬化性、非淀粉样变脑血管病、遗传性多梗死痴呆 (hereditarymulti infarctdementia) [1] 。 1993年 ,Tournier Lasserve将此病正式命名为“伴有皮下梗死和白质脑病…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防治血管性痴呆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管性痴呆 (VascularDementid ,VD)是脑血管病后产生的进行性智能障碍综合征 ,包括缺血性、出血性及脑缺血缺氧损害引起的痴呆。本病通常指由缺血性脑血管病引起的痴呆 ,如脑白质疏松症或Binswanger病。一定程度的缺血对神经细胞而言 ,并非是致死性的。血流低于脑缺血阈值 ,可以引起脑机能的改变。随着缺血程度进一步加重 ,细胞膜的完整性会受到损害 ,神经细胞会出现坏死。此阶段为不可逆性的改变 ,此时的脑血流灌流量为神经细胞死亡的阈值。在新皮层当中 ,锥体细胞层对缺血较其它层更为敏感 ,海马的CA1区对…  相似文献   

3.
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是老年期痴呆的主要类型,是脑功能全面损害的慢性进展的衰退性疾病,约有20%~40%的脑血管病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智能障碍。该病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给家庭、社会造成沉重负担,因此,探讨和阐明V...  相似文献   

4.
中药对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影响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性痴呆 (VascularDementiaVD)是指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 ,为一慢性进行性疾病。包括多发梗塞性痴呆 (MID)及脑出血、脑血栓形成后痴呆等。在中医学统属痴呆病的范畴 ,有“愚痴”、“疯狂”、“文痴”、“善忘”、“郁证”等不同称谓。常表现为记亿力、计算、定向、判断障碍 ,可有情感障碍及行为异常 ,但自知力常存在[1 ] 。VD的发病率由于在不同的研究中使用的定义、诊断标准、对受试对象的评估不同 ,其差异较大。在欧洲和美国VD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 (AD)的第二位最…  相似文献   

5.
血管性痴呆的中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是由一系列脑血管因素导致脑组织损害引起的痴呆综合征,引起患者记忆、认知等功能障碍,是中老年人群的多发病、常见病。患者生活能力下降、造成家庭和社会的巨大负担,日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据流行病学调查,欧美等国60岁以上痴呆的发病率为16%~29%,其中VD占12%~37.2%~[1];日本VD占老年期痴呆的60%~70%~[2];而我国11个城市普查结果表明60岁以上人群中VD的发病率为324/10万~[3],北京地区60岁以上痴呆患病率为3.96%,…  相似文献   

6.
正血管性痴呆(Vascluar Dementia,VD)是由脑血管病(缺血或出血或急慢性缺氧性脑血管病等)引起的有痴呆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老年期痴呆的一种类型,其患病率位居老年期痴呆类型的第二位,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血管性痴呆的神经病理分类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脑损害所致的痴呆以及低血氧-低灌流性痴呆。患者多为慢性、进行性、持续性智能障碍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记忆及认知等功能障碍综合征[1]。VD动物模型种类繁多,其主要的研究思路就是建立一种与人类血管性痴呆发病及病理特点相似的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近年来关于VD动物模型的研究日渐增多,并取得了一定进展,对VD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常用的VD动物模型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血管性痴呆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志萍  甘枚 《医学综述》2003,9(1):44-45
血管性痴呆 (vasculardementia ,VD)是指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 ,它和Alzheimer病 (AD)是老年人发生痴呆的常见病因。VD的患病率各国不完全一致 ,在欧洲及美国 ,VD是仅次于AD的第二位最常见的痴呆 ,在亚洲及许多发展中国家 ,VD则较Alzhei mer型痴呆常见。随着社会的老龄化 ,老年痴呆患者也将随之增多 ,痴呆问题将愈受人们关注。VD的基础疾病是脑血管疾病 ,在药物疗法的研究和自然病程中显示出可逆的一面 ,因而疗效较AD要好一些。缺血性损害被认为…  相似文献   

8.
陈浪 《重庆医学》2015,(26):3709-3711
血管性痴呆是由脑血管因素导致脑组织损害引起的痴呆综合征,包括缺血性脑血管病、出血性脑血管病以及急慢性缺氧脑血管病引起的痴呆,约占老年认知障碍病因的20%,仅次于处于首位的阿尔茨海默病[1],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所以对其机制的研究显得比较迫切。最早关于认知受损机制的观点是由 Tomlinson 等提出,认为认知障碍是由于积累性的灰质和白质受到破坏[2],这已经成为目前业内共识,但准确机制尚不清楚。最新的临床病理学研究强调血管性疾病不仅会造成血管性痴呆,还会辅助其他致病因素导致患者痴呆[3-4],揭示了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之间存在着功能与致病性方面的协同作用,从而需要重新评估脑血管疾病在痴呆性认知障碍中所起的作用[5-6]。近年伴随各项技术的发展,对血管性痴呆的病理机制研究也逐渐成为热点与难点,同时也有许多创新性观点,本综述重点阐述了血管性痴呆的病理机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9.
血管性痴呆(以下简称VD)是老年人痴呆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老年人VD的患病率为324/10万,城市高于农村。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由于VD病人家属个体特征、家庭条件、生活环境、年龄差异、文化层次、经济状况等方面的不同,对VD病人心理状态有直接的影...  相似文献   

10.
Alzheimer's病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欣  陈敏 《医学综述》2001,7(4):224-226
自从 1 90 6年AloisAlzheimer首先报道Alzheimer′s病病例后 ,直到近 1 0年才将老年前期痴呆和老年期痴呆归为一类痴呆 ,称为Alzheimer′s病 (AD)或Alzheimer型老年性痴呆(SDAT)。AD是指老年人神经慢性变性疾病 ,临床表现主要为进行性智能丧失 ,包括记忆、语言和认知功能。AD与脑血管病 (CVD)是引起痴呆最常见的疾病 ,在西方国家AD是引起痴呆的主要原因 ,约占 2 / 3 ,在我国约占 1 / 2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 ,AD的发病率也与日俱增 ,目前全美约有40 0万AD患者 ,并成为 75~ 85…  相似文献   

11.
脑血管性痴呆 (VD)是指由各种脑血管病导致脑循环障碍后引发的脑功能降低所致的痴呆综合征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展 ,对脑血管性痴呆的病理改变认识逐渐深化 ,本文旨在探讨脑血管性痴呆的CT影像学特点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血管性痴呆 10 4例 ,为我院1989年 1月~ 2 0 0 0年 4月神经科的住院患者 ,痴呆诊断依据临床病史、神经系统检查、神经心理学检查、头颅CT。符合国际通行的DSM Ⅲ痴呆诊断标准 ,长谷川智力量表均低于 15分 ,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 (MMSE )均低于 2 0分 ,缺血指数量表(HIS)评分法大…  相似文献   

12.
血管性痴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是由脑血管病(如脑梗塞、脑出血、皮层下白质的缺血性改变)引起的有痴呆表现的临床综合征.血管性痴呆的神经病理分类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脑损害所致的痴呆以及低血氧-低灌流性痴呆.血管性痴呆实际上是一系列由于血管因素引起的痴呆综合征,临床以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MID)较多见.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种族、遗传因素和与中风相关的因素等.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aD)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两种痴呆类型,两者之间具有极为复杂的关联,其发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而且经常相互伴随发病.对血管性痴呆最关键的治疗就是预防卒中的发生,而预防的关键则在于控制引起血管性痴呆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痴呆量表对血管性痴呆诊断的应用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性痴呆(VD)主要是由于一次或多次脑梗塞或其它脑卒中,造成累积性脑组织损害,脑组织体积减少导致脑功能不全而产生的痴呆〔1〕。VD已成为临床常见疾病之一,约20%~40%的脑血管病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智能障碍〔2〕。1VD的病因学1.1腔隙性梗塞主要...  相似文献   

14.
血管性痴呆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及血小板功能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表明 ,血小板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1] 。在急性脑梗死病人血小板处于高度活化状态。有关血管性痴呆 (vasculardementia,VD)患者血小板功能变化的报道较少。本工作自 1999年 1月起至 2 0 0 1年 7月止 ,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观察PAF和血小板功能的改变 ,探讨VD患者PAF和血小板功能变化的特点及与脑梗死面积、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1.血管性痴呆组 (VD) :4 1例 ,男 2 3例 ,女 18例 ,年龄6 1~ 78岁 ,平均 6 6岁。病程 4~ 2 3月 ,文化程度 :大学 5例…  相似文献   

15.
血管性痴呆是指因脑血管病变导致的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我国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约为3%.在所有脑血管病患者中,血管性痴呆患者约占26%.临床实践证实,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和脑缺血缺氧等疾病均可导致脑血管性痴呆,高龄、吸烟、有老年痴呆病家族史、复发性卒中史及患有低血压的人也易患此病.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血管性痴呆的诊断与中医治疗进展李建生刘洪(河南中医学院,郑州450003)主题词痴呆/诊断痴呆/中医药疗法综述血管性痴呆(VD)是由一系列脑血管因素导致脑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痴呆综合征总称。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在老年人痴呆中,老年性痴呆(...  相似文献   

17.
脑血管性痴呆 (cerebralvasculardementia ,CVD)是由脑血管病变或影响脑内血管的相关因素导致脑高级皮质功能障碍 ,从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 ,除了脑血管病的一般临床表现外 ,患者常常在记忆力、注意力损害的基础上出现计算、理解、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能力下降 ,后天获得知识的能力丧失 ,同时伴有社会活动能力下降 ,病程呈阶梯式进行性发展[1]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 ,老年人的脑血管疾病逐年增加 ,CVD已成为妨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如何防治这类疾病是当前医学界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虽然治疗…  相似文献   

18.
脑血管病并发血管性痴呆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仕荣 《广西医学》2011,33(2):194-196
目的 研究脑血管病与血管性痴呆的关系.方法 对130例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血管性痴呆与脑血管病史有关,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病史痴呆发生率高,痴呆出现的时间与病灶部位和脑组织损伤体积、病灶的多少有关.结论 反复发作的脑血管病是引起血管性痴呆的主要原因;针对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9.
血管性痴呆(VD)是由脑血管因素导致脑组织损害引起的痴呆综合征,包括缺血性脑血管病、出血性脑血管病以及急性或慢性缺氧性脑血管病引起的痴呆,是老年期痴呆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  相似文献   

20.
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为探讨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简称VD)的临床疗效,丰富针灸治疗VD等脑病的思路和途径,采用奇经八脉穴结合八脉交会穴按时选穴(灵龟八法)而组成的奇经八脉针法,与目前临床报道较多的靳三针疗法进行临床对照研究,观察两组治疗VD的疗效。共治疗VD74例,奇经八脉针法组治疗39例,靳三针对照组治疗35例,以HDS、ADL、MMSE等量表观察其疗效;同时检测血清自由基三项、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