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比较关于家兔三种人工气道(artificial airway,AA)建立方法,为实验中快速建立家兔人工气道选择较好的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用新西兰大耳白兔共30只,随机均分为3组。分别采用气管切开法、经口明视气管插管法、经口盲探气管插管法建立人工气道,比较各组建立人工气道的时间,首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口盲探气管插管法建立人工气道的时间明显短于经口明视气管插管法和气管切开法,首次成功率由高到低依次是气管切开法、经口盲探气管插管法、经口明视气管插管法。经口盲探气管插管组并发症发生率最低,为(10±5)%,气管切开组和经口明视气管插管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10)%,(30±10)%。结论经口盲探气管插管是现阶段建立家兔人工气道时值得优先考虑的方法,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2.
杜育彬  林创辉  陈俊贤  陈巧珊 《河北医学》2010,16(10):1242-1244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经鼻气管插管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病人采用纤维支气管镜经鼻气管内插管技术,统计插管时间,插管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32例患者均一次性插管成功,插管时间1-5min,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纤维支气管镜经鼻气管内插管技术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建立人工气道的技术,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中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纤支镜导向经鼻插管机械通气抢救呼吸衰竭肺性脑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抢救重症呼吸衰竭肺性脑病。方法采用聚氯乙烯低压套囊插管,经鼻气管内插入机械通气。结果可延长气管插管时间,合并症小,优于经口插管及气管切开。结论经鼻插管是抢救呼吸衰竭肺性脑病患者,建立人工气道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COPD重度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COPD重度呼吸衰竭患者分别采用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和经口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结果: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治疗36例,成功30例;经口气管插管16例,成功11例。结论: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治疗COPD重度呼吸衰竭抢救成功率高,并发症轻,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5.
林汉森 《实用全科医学》2010,8(11):1392-1393
目的观察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术在急诊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16例意识或自主呼吸未完全消失需人工辅助通气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选择合适的气管导管,患者取平卧或半坐卧位,条件允许的患者给予表面麻醉或静脉注射咪达唑仑,病情危急者只在导管前端涂抹少量石蜡油,患者头部轻微前屈或后仰,依导管气流强度调整导管方向,在气流最强处吸气时将导管插入声门,3min内未能完成或操作过程呼吸停止者改经口明视插管,接急救呼吸机后作进一步处理。结果 16例患者中15例3min内完成,1例改经口明视插管,16例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经鼻盲探气管术在急诊呼吸衰竭患者抢救中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二轴三点定位行快速诱导经口盲探气管内插管法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择期气管插管全麻、麻醉前预测为非困难气管插管患者140例,随机分为盲探组和明视组,每组70例。盲探组采用二轴三点定位行快速诱导经口盲探气管内插管,明视组采用快速诱导普通喉镜经口明视气管内插管,插管3次不成功者视为失败,换其他插管方法。记录患者一般情况,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时及插管后5 min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插管成功例数、次数,插管时间,清醒拔管及拔管12,24 h口咽喉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二轴三点定位行快速诱导经口盲探气管内插管法与快速诱导普通喉镜经口明视气管内插管法相比,插管成功率和所需时间无统计学意义。盲探组插管总成功率98.6%,其中1次成功率82.9%,2~3次成功率15.7%,失败率1.4%,插管时间(33.5±12) s;明视组插管总成功率100%,其中1次成功率85.7%,2~3次成功率14.3%,插管时间(30.6±10.5)s。插管期间SpO2均在98%以上。而盲探组插管即时血流动力学反应比明视组更加稳定缓和,插管并发症更少。结论 二轴三点定位行快速诱导经口盲探气管内插管法操作简单易行,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二轴三点定位 快速诱导 盲探 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7.
盲探插管装置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抢救呼吸衰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盲探插管装置在呼吸衰竭病人经鼻气管插管的应用价值。方法呼吸科ICU和神经科ICU因呼吸衰竭需气管插管病人124例,直接采用盲探插管装置经鼻插管58例,传统的盲探或明视经鼻气管插管64例,因鼻道畸形气管切开2例。结果采用盲探插管装置的58例病人,一次插管成功率96%;传统盲探法64例病人,经3次试插成功23例,经窥喉明视协助插管成功35例,有6例插管困难改用盲探插管装置插管成功。结论盲探插管装置引导经鼻气管插管用于呼吸衰竭病人急救,能达到快速开通气道、减少病人损伤的目的,熟练操作者在病床一侧即能完成气管插管,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盲探插管装置在困难气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评估为困难气道的手术患者55例,直接采用盲探插管装置经鼻插管25例,传统的盲探或明视气管插管30例。结果:采用盲探插管装置经鼻插管的25例患者,一次插管成功率为92%;传统的盲探或明视气管插管的30例患者,经3次插管成功20例,经窥喉明视协助成功6例,其余4例在插管困难改用盲探插管装置插管成功,其中2例面罩通气困难,用盲探插管装置紧急通气后插管成功。结论:盲探插管装置用于困难气道,插管成功率高,安全性能好,对患者损伤小,能快速开通气道,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韩红  王珑 《中国医疗前沿》2010,(8):22-22,25
目的探讨保留呼吸慢诱导经鼻盲探插管在颌面外科手术困难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颌面外科手术的患者47例,术前预测评估为困难气道,年龄11~60岁,采用保留呼吸慢诱导方法经鼻盲探气管插管,观察记录插管次数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47例中30例一次性插管成功,9例经改变头位,旋转导管方向后试插3次进入气管内,8例能置入喉镜者经口明视下将导管插入气管,插管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患者对插管过程无记忆,未见与插管有关的并发症。结论保留呼吸慢诱导经鼻盲探气管插管用于颌面外科困难气管插管病人,在插管期间患者处于浅睡眠状态,保留自主呼吸,从而解决快速诱导后发生插管困难以及应用肌松药后气道阻塞的危险后果,而且心血管不良反应小,术后无记忆,插管成功率高,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是目前抢救和治疗呼吸衰竭的最有效方法。经口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由于创伤性大。清醒患者难以耐受,护理困难及留置时间短而多应用于紧急情况。我院急诊ICU2002年7月至2004年5月采用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方法抢救各种原因导致呼吸衰竭的危重患者,经过严密监测观察和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其中资料完整的4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王中洁  范忠惠 《华夏医学》2006,19(3):574-575
经鼻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使呼吸内科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操作方便、安全、准确、患者痛苦较轻,口腔护理方便,易于固定,并发症少。我院于2003年以来对2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重度呼吸衰竭患者应用纤支镜经鼻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鼻盲探气管插管(BNTI)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原则抽取35例作经鼻气管插管和35例作经口气管插管,比较单纯置管时间,插管总耗时,插管成功率,插管并发症。结果:经鼻盲插的插管成功率与经口插管成功率无明显差异。虽然,经鼻盲插在单纯插管操作时间比经口组长,但插管总耗时及镇静药物使用率较经口插管组明显降低。结论:对于急性颅脑损伤并需要气管插管的患者,经鼻盲探插管术较经口插管术更适用。  相似文献   

13.
经鼻气管插管可作为择期气管的首选途径,但盲探经鼻气管插管操作困难,成功率不高。我科2006年1月~2007年12月采用以吸痰管经鼻插入气管成功后再诱导气管插管导入的方法,快速、准确、安全地建立人工气道,成功救治了1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呼吸衰竭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人工气道是抢救急性呼吸衰竭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机械通气的基础,机械通气是治疗呼吸衰竭的有效手段。以往气管插管均在喉镜明视下进行,大多采用经口气管插管,常出现一些并发症,轻则造成喉管损伤,声带水肿,重则导致插管失败危机患者生命。纤支镜引导插管成功率高,插管时间短,具有损伤小,留置时间长。容易固定。患者易耐受,便于口腔护理,并且符合生理状态的人工气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健忘镇痛慢诱导经鼻盲探气管插管在上、下颌骨骨折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上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32例,年龄13~56岁,采用健忘镇痛慢诱导方法经鼻盲探气管插管,观察记录插管次数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32例中有22例一次性插管成功,7例经改变头位、旋转导管方向后试插3次进入气管内,3例能置入喉镜者经口明视下将导管插入气管,插管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患者对插管过程无记忆,未见与插管有关的并发症。结论健忘镇痛慢诱导经鼻盲探气管插管用于上、下颌骨骨折病人,在插管期间使患者处于浅睡眠状态,保留自主呼吸,心血管不良反应小,术后无记忆,插管成功率高,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鼻和经口气管插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一次性附有低压高容气囊的气管插管,对107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经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插管,经鼻与经口明视插管或肓插管,并进行两种插管方法的比较。结果:经鼻插管62例次,经口插管54例次(共116例次);留管时间:经鼻插管平均11.8天,经口插管平均6.6天,两组比较P<0.005;气管切开率;经鼻插管组为12.9%,显著低于经口插管组42.6%(P<0.001);而拔管率经鼻插管组为59.7%,则明显高于经口插管组40.7%(P<0.005)。结论:经鼻气管留管时间较长、并发症少等优点,可避免或减少气管切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使用明视插管软镜作为引导管芯行气管插管法与明视插管软镜结合气囊充气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法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62例,ASAⅠ~Ⅱ级,随机均分成2组(n=31),在全麻诱导完成后分别采用明视插管软镜作为引导管芯行气管插管术(M组)和明视插管软镜结合气囊充气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法行气管插管术(S组),记录插管时间、一次插管成功率以及插管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S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83.8%显著高于M组的61.2%(P<0.05),S组插管时间为(48.3±13.7)s显著短于M组的(81.7±12.8)s(P<0.05),S组术后插管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M组(P<0.05)。结论明视插管软镜结合气囊充气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法行气管插管术具有气管插管成功率高、用时时间短、插管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吸痰管导引经鼻气管插管在ICU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1年5月淮北矿工总医院ICU收治的危重症呼吸衰竭患者78例,采用吸痰管导引经鼻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观察插管成功率及插管并发症。结果本组患者70例一次插管成功,成功率90%,插管时间20~60 s,4例患者在气管插管钳帮助下插管成功,3例患者改经口气管插管,1例患者经口气管插管失败,改气管切开。3例患者出现鼻腔少量出血,很快自行停止,无喉痉挛、严重心律失常、支气管痉挛、大咯血、心跳骤停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吸痰管导引经鼻气管插管能快速、简便、安全地建立人工气道,有较高的插管成功率,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经鼻气管插管抢救重症呼吸衰竭体会山东省兖州矿务局总医院(273500)石彦明传统人工气道建立为经口插管或气管切开,前者不能持久,后者并发症较多,而经鼻气管插管可克服上述种种缺点,有易固定、易耐受、保留时间长、重复性强等优点。近两年我们开展经鼻腔气管插...  相似文献   

20.
吴文浩  徐光明 《吉林医学》2009,30(15):1649-1650
目的:探讨慢诱导麻醉下光棒引导经鼻气管内插管术的临床应用。方法:ASAⅠ-Ⅱ级患者40例,择期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随机分为两组:光棒引导经鼻气管内插管(A组)与经鼻盲探气管内插管(B组)。比较两组经鼻盲探气管插管的插管时间和插管成功率以及术后患者有无咽喉部疼痛和持续的时间。结果:A组光棒引导插管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A组一次经鼻气管插管成功率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咽喉部疼痛的发生率和持续时间明显低于B组。结论:光棒引导经鼻气管插管优于传统盲探插管方法,是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慢诱导麻醉下建立安全气道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