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下肢骨折患者实施围术期循证护理模式干预对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90例进行观察分析,根据随机红白小球抽签结果分作观察组(红球,45例)与对照组(白球,45例),对照组围术期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围术期循证护理干预,比较护理总有效率,检测各组患者护理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统计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总发生概率,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差异。结果:观察组下肢骨折患者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血液流变学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过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总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评估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骨折患者围术期通过实施循证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林丽  吴相桥  吴雪梅  盛佳  刘亚平 《妇幼护理》2023,3(7):1732-1734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在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 5 月至 2022 年 5 月医院收治的老 年下肢骨折后出现深静脉血栓的患者 81 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 例)与观察组(41 例)。对照组给予常 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生存质量、治疗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深静脉血 栓并发症发生率(4.88%)低于对照组(25.00%)(P<0.05)。观察组的预后生存质量得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 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 生存质量及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围手术期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研究.方法 将109例神经外科围手术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对照组54例.观察组实施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诱发因素给予循证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手术前后的常规护理指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危险因素、复发率及术后健康状况等.结果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复发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健康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围手术期患者预后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复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行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9月收治的88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的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总满意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实现对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并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围术期护理干预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行介入溶栓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奇偶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45例,常规护理)和试验组(45例,围术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溶栓效果Ⅰ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和舒适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护理干预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溶栓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保证治疗的安全性,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舒适度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踝泵运动对下肢骨折病人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22例下肢骨折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围术期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踝泵运动。对比两组病人患侧皮肤情况、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护理前后患侧踝关节活动度、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病人患侧皮肤肿胀、疼痛、颜色改变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护理前患侧踝关节活动度及生活质量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护理后患侧踝关节活动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护理后生活质量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踝泵运动能有效改善下肢骨折病人下肢皮肤状况,并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和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健康教育、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等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依从性、满意度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依从率98%,对照组总依从率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率96%,对照组总满意率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其依从性及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
冯敏  薄其美  张卫英  张云飞 《妇幼护理》2022,2(7):1508-1510
目的 分析围术期护理干预对妇科肿瘤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 2021 年 6 月至 2022 年 1 月 76 例手术治疗的妇科肿 瘤病人采用数字双盲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8 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用围术期护理。观察和比 较两组的并发症,生活质量,疼痛程度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的发生率明显较低, 生活质量评分较高,疼痛评分较低,满意度则较高(P<0.05)。结论 对于妇科肿瘤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下肢 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提升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溶栓治疗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干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溶栓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围术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术后患肢肿胀和严重疼痛发生率、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溶栓治疗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干预能提高其疾病认识程度,加强自我保健意识,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并分析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对策。方法将2013-03—2015-11于锦州市中心医院创伤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目标对象,依据纳入标准选择其中的78例纳入此次研究,将数字表法作为此次研究的分组原则,一组为对照组,纳入病患39例,采取常规护理;另一组为观察组,纳入病患39例,积极调查可能导致患者围术期形成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并予以针对性的预防护理干预。结果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概率(2.6%vs 15.4%)、生活质量评分[(88.9±7.3)分vs(79.6±6.1)分]、住院时间[(13.8±3.6)d vs(18.6±4.9)d]以及护理满意率(100.0%vs87.2%)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均更为理想(P0.05)。卧床时间长、患肢活动减少、高龄、早期使用止血药物、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等是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对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患者积极调查可能导致其出现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并予以针对性的预防护理干预可在极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降低围术期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概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干预对妇科经腹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及D-二聚体检测的影响。方法:将600例妇科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观察组实施围术期强化血栓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发生血栓4例,对照组发生血栓5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D-二聚体为(0.37±0.07)mg/L,显著低于对照组(0.90±0.21)mg/L(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预防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消化道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影响效果。方法选择本院行手术治疗的132例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6例。对照组患者在围术期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观察2组患者术后的凝血功能指标、并发症以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实施前,2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凝血指标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消化道肿瘤术患者在围术期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术后凝血指标,减少下肢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发生概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围手术期干预对具有高危因素妇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12月在本院实施妇科手术的7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高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双盲法分为观察组与对比组各35例。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86%,对比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4.29%,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各项临床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比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围手术期干预对具有高危因素妇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能够产生一定的预防效果,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升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和分析预防肝胆胰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效果。方法从2016年7月—2018年11月到本院接受诊治的所有肝胆胰恶性肿瘤手术患者当中按照数字随机法选取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的53例对照组和53例观察组作为本次临床试验研究的观察与分析对象,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性护理,观察和分析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护理前后的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中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3例,发生率为5.66%,对照组中有18例,发生率为33.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前的疼痛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没有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23%和75.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综合性护理干预应用到肝胆胰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中,能够明显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显著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在下肢骨折患者围术期深静脉血栓预防中运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本科收治纳入标准的112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56例患者.两组患者接受相同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与对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程护理干预在下肢骨折患者围术期深静脉血栓预防中运用,能有效改善患者在院诊治体验,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于Autar评分的VTE护理对策对骨盆及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对100例实施内固定手术治疗的骨盆和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Autar量表的风险评估等级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住院时间分别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Autar量表评估实施内固定手术治疗的骨盆及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风险程度,从而给予相应的相应的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在围术期实施护理干预对预防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 对照组为未实行护理干预的前3年患者201例,其术后均采用传统的围术期护理方法,观察组为实行护理干预3年来患者298例,在传统护理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DVT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及疼痛的发生率为1.5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6,P<0.01).结论 围术期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预防下肢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96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行常规骨科手术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住院时间、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较高,护理干预可有效地降低其发生,同时可缩短住院时间短,提高患者满意度高,也有利于自身素质和整体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截石位手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2月泌尿外科截石位手术患者24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针对截石位术后现存的及潜在的并发症,运用循证护理的理念,制定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皮肤压力性损伤、下肢舒适度、下肢深静脉血栓)。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皮肤压力性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下肢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泌尿外科截石位手术后运用循证护理,能有效减少截石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下肢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阶段-护理相宜模式在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1年12月入住于医院ICU的重症病例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按ICU下肢深静脉血栓常规预防模式施护,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加用阶段-护理相宜模式干预。干预后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ICU重症病例干预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CU重症病例专项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CU重症病例干预后患者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CU重症病例干预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阶段-护理相宜模式应用于ICU重症病例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可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依从性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