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2 毫秒
1.
护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护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431名在校护生进行调查,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护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常模(P〈0.001)。主要心理问题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和敌对。心理问题与人格倾向性、情绪稳定性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人格倾向为内向者、情绪稳定性差者心理问题发生比例高。结论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因素呈显著统计学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床实习期高职护生心理问题的干预方式,帮助实习护生向职业护士顺利过渡。方法分析临床实习期护生心理问题的特殊性,采用团体咨询技术开展心理问题干预,同时争取家庭及社会的参与。结果临床实习期护生存在一些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特别是焦虑、抑郁、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等症状较为突出。结论提高临床实习期护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素质,及时对其进行心理干预,促进护生尽快适应实习环境。  相似文献   

3.
张彩娟  周英华 《中外医疗》2010,29(9):146-147
目的探讨专科女护生在面临护理操作技能考试应激源下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应付方式。方法采用应付方式问卷和SCL﹣90自评量表对嘉应学院医学院120名专科女护生进行测评。结果专科女护生在护理操作考试前较多采用混合型的应付方式,SCL﹣90调查中的躯体化、强迫、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性、抑郁、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其中使用成熟型应付方式的护生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高,使用不成熟型应对方式的护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使用混合型应付方式的护生心理健康水平介于成熟型和不成熟型之间。结论专科女护生护理操作考试前心理健康状况的护生存在有中等程度心理问题。不同类型应付方式专科女护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异,护理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加强对应付方式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影响中职护生学习成绩的心理因素。方法采用SCL-90和EPQ量表对477名中职护生进行测试,并进行相关研究。结果中职护生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全国青年常模,有18.13%的护生存在心理问题,以强迫、人际关系、抑郁和偏执为主。多因素回归分析,人格特征中的N和L维度与学习成绩无相关关系,而E和P维度与学习成绩呈负相关关系。结论健全的人格是影响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对护生进行专业技能知识教育的同时,还需注重他们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校二年级护生期末期间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我校二年级护生进行现场心理测试。结果我校二年级护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达42.1%,严重异常者占1.4%,排在前三位的心理问题依次是: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结论我校二年级护生期末期间存在一定心理问题,我们应对其进行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不同层次军校护生心理健康状况 ,采取整群抽样 ,对某校护理大专生 142人 ,中专生 149人进行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和艾森克个性问卷 (EPQ)调查 .结果 :中专护生的心理问题较大专生严重 ;个性特征在精神问题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提示大专护生心理已趋成熟 ;中专护生年龄较小 ,独立生活能力及适应环境能力较差 ,易产生心理问题 .应加强中专护生的心理素质培养 .军校不同层次护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个性特征分析@刘芳娥 @化前珍 @王安辉 @王小仲  相似文献   

7.
护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其学习效果。从高职护生的智力水平、情绪调控、意志训练、人格完善等方面分析高职护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提出对高职护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的6个要素,旨在引起教育者对护生心理健康的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提高护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护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推进护士紧缺人才培养工程进入新阶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学分制下中职护生心理健康状况,以便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抽取本校2010级护理专业实行学分制的班级,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在调查第一、第二阶段对实验组采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干预模式,并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学分制下学生存在心理问题,通过干预,效果明显.结论 对学分制下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设立心理咨询室,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课外活动,学校与家庭相配合的途径,使护生心理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五年制高职护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动态变化过程,为开展护生心理健康教育、护理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广西某校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2017级新生开展追踪调查。结果 2017—2021年,护生9个因子得分较低,其中2021年各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全国青年常模。年际比较发现,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偏执、精神病性4个因子得分在不同年份间有显著性差异。随机选取同期三年制高职实习护生进行比较,五年制高职护生8个因子得分显著低于三年制高职护生。结论 五年制高职护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其心理健康状况呈先改善、后下降、再改善的波动变化,实习期间,该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比三年制高职护生好。  相似文献   

10.
郭蓉 《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6):93-94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发生护理缺陷后的心理状态,针对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疏导。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57名发生护理缺陷的实习护生进行测评。结果实习护生在发生护理缺陷后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焦虑及抑郁心理,经心理疏导后SAS和SDS得分与心理疏导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理疏导能改善实习护生的负性情绪,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从而降低护理缺陷的再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郭蓉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4):102-103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发生护理缺陷后的心理状态,针对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疏导。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57名发生护理缺陷后的护生进行测评。结果:实习护生在发生护理缺陷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及抑郁心理,经心理疏导后SAS和SDS得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疏导能改善护生的负性情绪,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从而减少护理缺陷的再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王光曙 《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8):149-150
目的了解护理中职学生心理问题存在的状况并探讨其原因。方法 2008—2011年期间,对我校04、05、06、07级共691名护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历届被调查的学生均有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自2008—2011年,问题学生比例由14%逐年上升至21%,被调查的学生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包括人际关系不协调、不爱参加社会活动、焦虑、抑郁等。结论护理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需要引起教育工作者足够重视,分析其原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中专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对385名中专护生进行测量,并与常模组比较.结果 SCL-90量表中7个因子得分,护生组较常模组高,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护生的主要心理问题为抑郁、强迫、人际关系敏感.调查显示.护生组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显著相关.结论中专护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加强应对技能训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掌握临床本科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并进行健康指导.方法 2010年9月-11月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武汉三甲医院120名本科护理实习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临床本科护生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全国正常青年人群水平,主要心理问题表现为强迫和抑郁.结论 护理本科生在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心理健康状况较差.这与学生从社会关系较为简单的学校环境向关系复杂的社会环境过渡有关,同时也与实习生面对的择业压力等有关.根据临床本科护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特点,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实习后期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对实习后期护生的教育和管理方法。方法选取在不同实习医院实习的266名护生,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调查,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习后期护生焦虑情绪检出率为53.38%,抑郁情绪检出率为47.37%;其SAS、SDS标准评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大、中专护生的焦虑、抑郁情绪比较经χ2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实习后期护生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学校和实习医院应加强对实习后期护生的管理和就业指导,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其心理素质,使其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应对所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6.
护生面对即将开始的临床实习,由于学习环境、人际关系、学习方式等方面都会发生改变,护生可能会出现情绪上的波动和行为上的改变。本文旨在了解本科护生在实习前的焦虑心理状况及应对方式,为心理健康指导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5年来我院护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探索最佳的护理带教方法。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护生心理进行调查分析,并布置每天书写工作心情日记,每月进行团体心理辅导,不断改进护理带教的方法。结果按SCL-90量表调查,护生在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性和恐怖等因子分较常模显著增加(P〈0.01)。护生的日记也反映出了焦虑、抑郁、恐怖和茫然情绪。结论在护理带教中,要树立人本理念,关注护生的心理健康,实施因人施教,才能取得满意的带教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实习前不同层次学历护生焦虑与社会支持间的相关性,为提高护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思路。方法统一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300名实习前的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高职和中职护生实习前焦虑程度明显高于全国水平(P〈0.001),而中职护生的焦虑程度高于高职护生(t=2.44,P〈0.05);(2)高职护生在主观支持方面优于中职护生(F=6.535,P〈0.01),而在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方面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3)焦虑程度与主观支持呈显著负相关(r=-0.135,P〈0.05),但与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不相关(P〈0.05)。结论实习前帮助护生,尤其是中职护生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有助于降低焦虑发生,使其以良好的心态进入实习阶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其对自杀的态度,分析影响高职生自杀态度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000名高职生采用SCL-90和QSA进行分层整群抽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研究调查对象心理健康状况调查(SCL-90)显示总分阳性率为28.5%,其中有轻度心理问题者占19.6%,有中度心理问题者占6.2%,有重度心理问题者占2.8%;除人际关系敏感外各因子分均偏高。对于自杀态度调查(QSA)显示,学生对自杀态度四个维度主要持矛盾中立和赞同支持的态度。心理健康程度与自杀行为性质认识和对安乐死态度之间无差异(P0.05),而心理健康程度与自杀者态度和自杀者家属态度之间有差异(P0.05)。结论高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迫切需要采取措施来提高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降低自杀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职护生实习期间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某校护理专业的实习生350人,对其进行4个不同时点的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结果:实习后4个月(T4)调查对象SCL-90总分比实习前2周(T0)、实习后1个月(T1)和实习后7个月(T7)高(P<0.05);不同时点高职护生SCL-90各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职护生在实习不同时点心理健康水平不同,心理问题在实习前期尤为明显;对不同实习时期护生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加以重视,并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指导和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